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成化白云石悬浮煅烧引领镁产业变革 被引量:3
1
作者 单智伟 王悦存 +2 位作者 王鹏飞 马英子 郑芮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白云石煅烧作为硅热法炼镁的第一步,不仅是主要的能耗和碳排放环节,其煅烧产物的质量更是直接影响原镁的产率与品质。目前主流的回转窑煅烧工艺存在热效率低、能耗高、污染大、单线产能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整个煅烧工序亟待技术... 白云石煅烧作为硅热法炼镁的第一步,不仅是主要的能耗和碳排放环节,其煅烧产物的质量更是直接影响原镁的产率与品质。目前主流的回转窑煅烧工艺存在热效率低、能耗高、污染大、单线产能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整个煅烧工序亟待技术革新。提出了利用悬浮态煅烧替代回转窑进行白云石煅烧,并对两种工艺进行了综合对比,悬浮煅烧呈现出显著的技术、环保及经济优势:理论上节能50%以上,CO_(2)减排超20%,生产成本较目前降低35%,而且可以有效避免“过烧”和“欠烧”,获得高质量、性能稳定性好的煅烧产物,为后续炼镁环节提供优质原料。还分析了用绿色、高效的集成化白云石悬浮煅烧技术替代目前的“分散式”煅烧的可行性及对整个镁产业可能产生的颠覆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悬浮煅烧 集成化 绿色 低成本
下载PDF
光伏固废硅泥用作硅热法炼镁还原剂的可行性研究
2
作者 冯雪楠 方华靖 +3 位作者 邓浩 王悦存 杜超 单智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907,共9页
目前硅热法炼镁工艺所用的还原剂为硅铁,生产硅铁的能耗占硅热法炼镁工艺总能耗的近四分之一、其成本占总原料成本的60%以上,因此,亟需寻求新的低能耗、低成本还原剂助力炼镁工艺向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本工作提出利用光伏固废硅泥替代... 目前硅热法炼镁工艺所用的还原剂为硅铁,生产硅铁的能耗占硅热法炼镁工艺总能耗的近四分之一、其成本占总原料成本的60%以上,因此,亟需寻求新的低能耗、低成本还原剂助力炼镁工艺向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本工作提出利用光伏固废硅泥替代硅铁作还原剂的设想,通过实验验证与成本核算证明了其可行性。将干燥后的硅泥与75#硅铁分别作为硅热法炼镁工艺的还原剂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硅泥中单质硅含量更高,且其粒径远小于75#硅铁,使得硅泥做还原剂的硅热反应还原率提升超过5%,所制备的粗镁中杂质元素含量仅为75#硅铁中的40%~80%。用硅泥替代75#硅铁生产金属镁,每吨粗镁的还原剂成本可降低1000余元,同时伴随其他原料吨镁消耗量的下降和镁品质的提升,为生产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热法 能耗 光伏 硅泥 还原率
下载PDF
环境透射电镜中电子束活化气体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3
作者 王悦存 郑少川 +2 位作者 杨博 解德刚 单智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13,共18页
随着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在近使役环境中对材料进行高空间与高时间分辨率下的研究得以广泛开展。而环境透射电镜(Environmenta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E⁃TEM)与材料真实服役环境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所引... 随着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在近使役环境中对材料进行高空间与高时间分辨率下的研究得以广泛开展。而环境透射电镜(Environmenta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E⁃TEM)与材料真实服役环境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所引入的环境气氛和样品材料本身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电子束辐照的影响,因此多数研究都聚焦在如何降低或消除电子束辐照对研究结果的负面干扰。但实际上E⁃TEM中高能电子束可以起到较强的“催化”作用,从而激发出一些原本只有在苛刻条件下才能出现的现象或反应,助力材料改性、新材料合成及相应的微观反应机理的原位研究。本文以近几年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及合作者利用E⁃TEM中电子束活化CO_(2)和H2气体分子在提升活泼金属耐蚀性、稳定性、辅助陶瓷的室温焊接及样品表面原位清洁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为例,对电子束促进气固反应、改性材料表面及相关机理进行了介绍,并结合相关实验研究提出了固体表面吸附对电子束诱导气体活化过程的关键作用,更新了之前人们对电子束是通过提高游离态气体反应活性影响气-固间相互作用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活化气体 环境透射电镜 表面改性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表面向洋葱碳转变的原位电镜研究
4
作者 郑少川 左铃玲 +1 位作者 王悦存 单智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纳米金刚石向一种洋葱状石墨碳结构的转变对其性能改变显著,然而人们在研究这种始于表面的碳结构转变时却往往忽略了纳米金刚石表面不可避免会存在的非晶碳层的影响。本文借助原位环境球差电镜技术,利用电子束辐照和原位热氧化,获得了... 纳米金刚石向一种洋葱状石墨碳结构的转变对其性能改变显著,然而人们在研究这种始于表面的碳结构转变时却往往忽略了纳米金刚石表面不可避免会存在的非晶碳层的影响。本文借助原位环境球差电镜技术,利用电子束辐照和原位热氧化,获得了表面没有非晶碳层的纯净纳米金刚石颗粒,并证实了同样条件下表面含有非晶碳层的纳米金刚石更容易转变为洋葱碳,而表面结晶性好、不含非晶碳的纳米金刚石则更难转变为洋葱碳;此外,当电子束辐照耦合高温加热可以在更低的温度和更短的时间内将纳米金刚石全部转变为洋葱碳。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抑制纳米金刚石表面石墨化转变提升其稳定性或促进纳米金刚石向洋葱碳转变并提升转变效率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非晶碳 洋葱碳 表面结构转变
下载PDF
透射电镜原位力学拉伸-压缩加载装置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丹利 刘博宇 +1 位作者 王悦存 单智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6-613,共8页
具有实时观察、定量测试功能的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的原位力学测试技术可将在力作用下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与力学实验数据对应起来,帮助人们直观、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材料的变形与损伤行为及其内在的本征机制,为材料性能的改进提供理论指导依... 具有实时观察、定量测试功能的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的原位力学测试技术可将在力作用下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与力学实验数据对应起来,帮助人们直观、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材料的变形与损伤行为及其内在的本征机制,为材料性能的改进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本文介绍一种利用聚焦离子束刻蚀技术制备原位纳米力学实验拉伸-压缩加载装置的方法和应用案例。该方法简单易行,制备的装置可有效地保障拉伸实验接近单轴拉伸状态,同时该装置还可用于压缩、弯曲实验,并能实现拉伸、压缩、弯曲加载方式的灵活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电子显微镜 原位纳米力学 聚焦离子束 拉伸-压缩加载装置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改性与防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悦存 周凡 +3 位作者 葛延峰 周根树 蒋百灵 单智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11,112,共13页
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导电导热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镁自身化学活性极高且其表面的原生氧化膜疏松多孔,无法有效保护基底,往往... 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导电导热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镁自身化学活性极高且其表面的原生氧化膜疏松多孔,无法有效保护基底,往往在各加工工序间就会发生表面腐蚀。严重的腐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镁及其合金应用与发展的主要短板,因此,对镁合金进行表面防护处理是极为重要的。现阶段,镁合金的表面处理方法虽然种类繁多,但防护效果良莠不齐。重点综述了两种常用的镁合金表面改性技术--化学转化膜技术和微弧氧化技术的新进展,并介绍了一种基于活性CO2处理提高镁合金耐蚀性的新技术,以及仿生超疏水表面在提升镁合金耐蚀性上的应用,最后,对镁合金表面改性与防护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腐蚀 表面改性 化学转化 微弧氧化 活性CO2 超疏水
下载PDF
特高压输电用换位导线铜的热效应
7
作者 杨岳清 王章洁 +5 位作者 王悦存 陆焕焕 杜君莉 马云瑞 王朝华 单智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28-835,共8页
冷变形强化铜材广泛应用于特高压输电换位导线等关键部件。服役过程中,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会不可避免地造成铜材力学性能劣化,引发安全隐患甚至灾难性事故,但目前鲜有关于铜材力学性能随服役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以显微硬度计为主要工具,... 冷变形强化铜材广泛应用于特高压输电换位导线等关键部件。服役过程中,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会不可避免地造成铜材力学性能劣化,引发安全隐患甚至灾难性事故,但目前鲜有关于铜材力学性能随服役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以显微硬度计为主要工具,研究了正常和短路两种工况下,特高压输电用换位导线铜材硬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换位导线铜材在正常工况温度范围保温168 h(约设计寿命的0.04%),其硬度下降2%~5%;在估算的短路工况温度范围加热1 h,换位导线铜材硬度损失最高达~50%。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的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正常工况温度范围最长保温168 h的铜材晶粒尺寸及形态无明显变化,位错密度小幅下降;短路工况下,400℃加热1 h后铜材缠结位错解体但无明显晶粒长大,而600℃加热1 h则观察到铜材内显著的晶粒生长与位错湮灭。上述研究表明,对特高压输电用铜材在近服役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演化规律开展系统全面的研究,进而科学评估其使役寿命,明晰其安全使用范围,对特高压输电线网的安全运行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 换位导线 温度 硬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