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惊人的再创造——谈莎士比亚对《奥赛罗本事》的改编
- 1
-
-
作者
王惟甦
薛天朗
-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52-58,共7页
-
文摘
改编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莎士比亚把十六世纪意大利人钦蒂奥的小说《奥赛罗本事》改编成为著名悲剧《奥赛罗》,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伟大艺术家把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改造成为具有深刻时代意义的举世闻名的悲剧。从而也赋予他所改编的小说不朽的生命。莎剧《奥赛罗》以深逐的思想内容,丰富的情节,鲜明的人物个性,精湛的艺术手法,如同磁石吸铁般地吸引了世界各地各时代的读者和观众。
-
关键词
艺术手法
爱情故事
女主人公
人物个性
莎士比亚剧作
恶势力
人物形象
矛盾冲突
艺术家
奥赛罗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巴尔扎克的世界观
- 2
-
-
作者
王惟甦
-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6-15,共10页
-
文摘
奥诺利·巴尔扎克(1799—1850)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马克思生前非常推崇他,认为他是欧洲文学史上“超群的小说家”①。他的名字同曹雪芹、列夫·托尔斯泰等齐辉,将永远彪炳史册。巴尔扎克留给我们的历史遗产——包括96部小说的庞大的《人间喜剧》,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对于这样一位在创作实践和创作理论上作出巨大贡献的非凡人物,我们的研究还很不够。半个多世纪前国外有人指出世界观对创作方法起决定作用,但论述有绝对化的倾向。
-
关键词
中小资产阶级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列夫·托尔斯泰
小说家
巴尔扎克
七月王朝
创作理论
世界文学史
资本主义社会
欧洲文学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高尔基致叶·帕·彼什科娃(之六)
- 3
-
-
作者
王惟苏
范一德
薛介正
-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80-97,共18页
-
文摘
44 自尼日尼-诺甫戈罗德寄萨马拉, 1896年8月1日刚写完有关石油工业的文章——还想来写一写有关我的可笑的生活(……) 思考生活是痛苦的。夜——黑沉沉的,有如锅底,下着雨,什么地方还有人在悄悄地谈话。也许,这是两个毋须隔着八百俄里相爱的人儿。天在滴泪,虽然是没有感觉。可是我——由于你的来信而引起感情和思想上的纷乱使我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激动起来(……)不能写了。
-
关键词
高尔基
短篇小说
契诃夫
克赛
弗里斯
莫斯科
瓦西里耶夫
敖德萨
亚历山大
身体健康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高尔基致叶·帕·彼什科娃(之五)
- 4
-
-
作者
王惟苏
范一德
薛介正
-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92-97,共6页
-
文摘
37 自尼日尼-诺甫戈罗德寄萨马拉, 1896年6月27日借住卡赞采夫家房子的事已经弄好了。他们给一个有水火壶和女仆的房间,这房间跟他们完全隔绝——它在楼上,并有单独的通道上下。窗外树木葱珑,宅傍——就是绿荫浓密,颇可逞目快意的花园。可以准备午餐,不过无此必要,因为你们大概从早到晚都得泡在博览会里。
-
关键词
高尔基
博览会
敖德萨
克赛
亚历山大
房间
小报
俄罗斯
树木
伏尔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高尔基致叶·帕·彼什科娃(之三)
- 5
-
-
作者
王惟苏
范一德
薛介正
-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3期91-97,共7页
-
文摘
21 自尼日尼-诺甫戈罗德寄萨马拉, 1896年5月30日今天接到你的两封来信,卡嘉。我感到奇怪,你竟没有收到我的信——我是几乎每天都给你写的。你的关于谢苗·伊万诺维奇的消息真令人痛心,我很喜欢他,而且,说实在的,我不忍心看到他处于逆境之中。我认为有义务尽力帮助他,最近几天,也许就是明天,我去找普罗托波波夫,同他商量筹点款子。除了普罗托波波夫,我在知识界和财界还有一个人,能够与他谈一谈。
-
关键词
高尔基
博览会
波波夫
莫斯科
斯特林
敖德萨
达维多夫
克赛
谢尔
编辑部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高尔基致叶·帕·彼什科娃(之四)
- 6
-
-
作者
王惟苏
范一德
薛介正
-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89-95,共7页
-
文摘
28 自尼日尼-诺甫戈罗德寄萨马拉, 1896年6月9日穆拉托娃刚才来到。我的亲人——我高兴,债务正在还清,但是有一些人从我这里拿去的,多过于我应当归还他们的。比方说,马拉克西安诺夫就是一例。现在,卡嘉。
-
关键词
高尔基
工作人员
亚历山大
伏尔加
九十年代
敖德萨
克赛
达维多夫
博览会
斯特林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高尔基致叶·帕·彼什科娃
- 7
-
-
作者
王惟苏
范一德
薛介正
-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1期111-119,共9页
-
文摘
《高尔基致叶·帕·彼什科娃》收录了高尔基在1895至1907年间写给叶卡捷琳娜·帕甫洛芙娜·彼什科娃的二百二十五封信件。这些信件是全面研究高尔基的生平创作和世界观的形成,以及当时的社会动态、文艺斗争的重要文献。收信人叶·帕·彼什科娃(1877—1965)于1895年在《萨马拉日报》社和高尔基相识,后来成为他的夫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曾应捷尔任斯基同志之请,出任波兰红十字会主席,并荣获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勋章。这些信件在一九五四年排印之前由她本人亲自作了校订。
-
关键词
高尔基
达维多夫
克赛
短篇小说
日报
自由主义
斯特林
新时代
工作人员
亚历山大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高尔基致叶·帕·彼什科娃(之二)
- 8
-
-
作者
王惟苏
范一德
薛介正
-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2期83-91,共9页
-
文摘
11 自萨马拉寄彼得堡,1896年3月4日我感到高兴:你到了齐娜那里,并且你喜欢她。《科特林》是一头猪。难道能象他们那样捣鬼吗?要是他们胆敢再次未注明出处和不经签字重印我的作品,那么我就要起诉控告他们。呸,这多么龌龊!报纸还刚刚出版几天,就在那里干起盗窃的勾当来了。我巳经给他们去信。
-
关键词
高尔基
博览会
达维多夫
工作人员
敖德萨
短篇小说
克赛
俄罗斯思想
报纸
亚历山大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阴谋文艺”——“四人帮”反党的急先锋
- 9
-
-
作者
王惟苏
-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Z1期87-94,共8页
-
文摘
祸国殃民的王张江姚“四人帮”为了实现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阴谋,动用了他们能够抓到手的一切力量。“四人帮”严密控制文学艺术部门,拉一批,打一批,大搞法西斯统治,积极建立自己的“帮文艺”,把文艺变为反党的阴谋文艺,变为向党和人民疯狂进攻的急先锋。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这个急先锋横行不法,猖獗一时,为祸尤烈。英明领袖华主席在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四人帮”抓的文艺,以写所谓“走资派”为名,肆意攻击和丑化党的领导,变成了货真价实的阴谋文艺。
-
关键词
四人帮
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
反革命
资产阶级
文学艺术
毛主席
国民党
文化大革命
革命文艺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审美与文化的人类学还原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王惟苏
朱存明
-
机构
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86-92,113,共8页
-
文摘
审美的文化表征 传统上的美学研究与文化研究是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者基本上是分离的,至少从学科划分上是如此的。但是,从审美的深层来看,从文化的本质来看,传统上的这种分离又是一种表面现象,实质上它们应该是统一的,不过过去的研究者,没有这种自觉的文化观念。审美文化概念的提出,就是要打通审美与文化的人为划分的界限,而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进行综合。
-
关键词
审美文化
文化学
审美与文化
文化人类学
美学学科
文化概念
审美教育
美学思想
审美文化研究
原始文化
-
分类号
B83-05
[哲学宗教—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