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成源等:广西忻城里苗石炭纪牙形刺
1
作者 王成源 徐珊红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T007-T010,117-120,共4页
广西忻城里苗剖面主要由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组成,含有丰富的牙形刺,代表深水相沉积,本文命名为“里苗组”里苗剖面石炭纪牙形刺由下面上可划分出四个带或组合带:(1)Pseudopolygnathus triangulus pinnatus带,(2)Gnathodus semiglaber-... 广西忻城里苗剖面主要由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组成,含有丰富的牙形刺,代表深水相沉积,本文命名为“里苗组”里苗剖面石炭纪牙形刺由下面上可划分出四个带或组合带:(1)Pseudopolygnathus triangulus pinnatus带,(2)Gnathodus semiglaber-Gnathodus typicus组合带;(3)Gnathodus bilineatus带和(4)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 noduliferus-D.lateralis组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组合带 齿脊 纳缪尔期 口视 瘤齿 齿台 杜内期 未定种 动物群
下载PDF
以牙形刺确定胡氏贵州龙(Kueichousaurus hui Yang)层的时代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成源 康沛泉 王志浩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6-198,共3页
贵州兴义顶效乡盛产胡氏贵州龙(Kueichousaurushui)的地层产牙形刺Paragondolelapolygnathiformis-P.maantangensis动物群,其时代应为晚三叠世卡尼早期。
关键词 牙形刺 胡氏贵州龙层 晚三叠世 卡尼期 贵州
下载PDF
广西来宾蓬莱滩二叠纪牙形刺与吴家坪阶(乐平统)的底界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成源 吴健君 朱彤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5-235,共11页
蓬莱滩剖面的牙形刺最早是由Meietal.(1994c)研究的。本文重点讨论了蓬莱滩剖面吴家坪阶和茅口阶界线层的牙形刺,对有关牙形刺种的时限、分带及层位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着重指出,吴家坪阶的底界在茅口组的最上... 蓬莱滩剖面的牙形刺最早是由Meietal.(1994c)研究的。本文重点讨论了蓬莱滩剖面吴家坪阶和茅口阶界线层的牙形刺,对有关牙形刺种的时限、分带及层位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着重指出,吴家坪阶的底界在茅口组的最上部,即在18层上部2m厚的浅水相灰岩内部通过,至少比18层顶低0.55m,不应把吴家坪阶底界划在18层与17层之间,它比事件地层界线稍高,与吴家坪组和茅口组的界线并不一致。所谓“最佳自然界线”的概念,在蓬莱滩剖面并不能得到证实。Jinogondolela和Pseudoclarkina属名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带 蓬莱滩剖面 吴家坪阶 底界 二叠纪
下载PDF
内蒙古二叠系哲斯组的牙形刺及其时代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成源 王平 李文国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5-206,共12页
哲斯组是我国北方最有代表性的海相二叠纪地层,但其时代尚未得到解决。以往的研究多偏重于底栖大化石,难以解决洲际间的对比。作者对哲斯组的牙形刺进行了研究,在哲斯组上段下部发现了Mesogondolellaaserrata动物群,从其同层的其它牙形... 哲斯组是我国北方最有代表性的海相二叠纪地层,但其时代尚未得到解决。以往的研究多偏重于底栖大化石,难以解决洲际间的对比。作者对哲斯组的牙形刺进行了研究,在哲斯组上段下部发现了Mesogondolellaaserrata动物群,从其同层的其它牙形刺化石分析,产这一牙形刺化石的层位的时代应为Wordian期晚期至Capitanian期早期,而整个哲斯组的时代可能为中二叠世Wordian期至Capitanian期早期,推测义和乌苏组的时代可能为Capitanian期。哲斯地区可能不存在吴家坪阶的海相沉积。对MesogondolellaneoprolongataWang,2004,M.mandulaensisWang,2004,WardlawellajisuensisWang,2004作了重新描述,这3个种可能为地方性分子或北方区(Borealrealm)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哲斯组 中二叠统 Wordian 内蒙古
下载PDF
广西忻城里苗石炭纪牙形刺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成源 徐珊红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1-44,117-120,共14页
广西忻城里苗剖面主要由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组成,含有丰富的牙形刺,代表深水相沉积,本文命名为“里苗组”里苗剖面石炭纪牙形刺由下面上可划分出四个带或组合带:(1)Pseudopolygnathus triangulus pinnatus带,(2)Gnathodus semiglaber-... 广西忻城里苗剖面主要由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组成,含有丰富的牙形刺,代表深水相沉积,本文命名为“里苗组”里苗剖面石炭纪牙形刺由下面上可划分出四个带或组合带:(1)Pseudopolygnathus triangulus pinnatus带,(2)Gnathodus semiglaber-Gnathodus typicus组合带;(3)Gnathodus bilineatus带和(4)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 noduliferus-D.lateralis组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石炭纪 剖面 岩组 灰色 灰岩 沉积
下载PDF
新疆乌恰县萨瓦亚尔顿金矿区早泥盆世牙形刺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成源 周铭魁 +3 位作者 颜仰基 吴应林 赵玉光 钱泳臻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在新疆乌恰县萨瓦亚尔顿金矿区首次发现了早泥盆世牙形刺 ,确认了 Lochkovian阶 ( An-cyrodelloidesomus)和 Emsian阶 ( Polygnathuskitabicus,P.excavatus)的存在 ,并阐述了此次发现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牙形刺 早泥盆世 乌恰县 层控多金属矿
下载PDF
吉林李家窑范家屯组中的二叠纪北温带牙形刺动物群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成源 郑春子 +1 位作者 彭玉鲸 王光奇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0-442,T018,共14页
在吉林省九台市三台乡李家窑附近的二叠系范家屯组中采到一特殊的牙形刺动物群。多数牙形刺都较小 ,锯齿发育 ,齿脊细齿不愈合。由一些未见报道的新分子组成。本文描述了 4个新种 (Mesogondolella changcunensis sp.nov.,M. jilinensis ... 在吉林省九台市三台乡李家窑附近的二叠系范家屯组中采到一特殊的牙形刺动物群。多数牙形刺都较小 ,锯齿发育 ,齿脊细齿不愈合。由一些未见报道的新分子组成。本文描述了 4个新种 (Mesogondolella changcunensis sp.nov.,M. jilinensis sp. nov.,M.multiserrata sp. nov.,M.pseudoaltudaensis sp.nov.)和 3个未命名新种 (Mesogondolella sp.nov. A,M. sp. nov. B,M.sp.nov.C)。这一牙形刺动物群的时代可能为 Wordian- Capitanian,前者的可能性更大。范家屯组中的菊石既有世界性的属种 ,也有只限特提斯暖水域的属种和北方冷水域的属种 ,反映出冷暖混合的特征。范家屯组中的牙形刺多为新种 ,可能多数代表温凉水域的分子 ,如 Mesogondolella jilinensissp.nov.,M.multiserrata sp.nov.,M.sp.nov.B,但 Mesogondolella pseudoaltudoensis sp.nov.有与 M.altudaensis相似的口面 ,而 M.sp.nov.C也有与 M.shannoni相似的口面 ,可能属特提斯暖水域分子 ,也可能全部都属温凉水域的分子。结合古地磁和构造地质资料分析 ,作者认为范家屯组中的牙形刺动物群生活于二叠纪北温带温凉的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二叠纪 北温带 吉林
下载PDF
江西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的牙形刺及Hindeodus-Isarcicela的演化谱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成源 王尚启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1-169,共19页
对江西修水清水岩乡东岭剖面和乐平沿沟剖面的再研究表明,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在东岭剖面首现于大冶组的最低层位,生物地层界线与岩石地层界线一致,仅比事件地层界线高5-6cm。沿沟剖面Hi... 对江西修水清水岩乡东岭剖面和乐平沿沟剖面的再研究表明,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在东岭剖面首现于大冶组的最低层位,生物地层界线与岩石地层界线一致,仅比事件地层界线高5-6cm。沿沟剖面Hindeodusparvus带厚仅36cm,其首现与岩石地层界线也一致。张克信等提出的H.latidentatus→H.parvus→H.turgidus→I.isarcica的演化谱系需作进一步修正。依据华南的资料,本文第一作者提出新的演化谱系:H.latidentatus→H.parvus→I.staeschei→I.isarcica。H.turgidus并不在此演化系列中,它属Hindeodus的另一分枝。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的牙形刺应区分出浮游相与浅水相。在浮游相,牙形刺序列为:(1)ClarkinachangxingensisC.deflecta带,(2)C.carinata带,(3)C.planata带。在浅水相,牙形刺序列为:(1)H.latidentatus带,(2)H.parvus带,(3)I.staeschei带,(4)I.isarcica带,(5)H.postparvus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二叠三叠系界线 演化谱系 古动物学
下载PDF
三叠系的阶与牙形刺生物地层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成源 郎嘉彬 《世界地质》 CAS 2019年第1期20-33,共14页
三叠纪的3统7阶时限相差极大,晚三叠世的时限最长。牙形刺是三叠纪生物地层的主导化石门类,在生物地层划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三叠纪牙形刺生物地层的牙形刺带已达50带,还会增加,特别是在晚三叠世。阶是全球的地质年代单位,应全... 三叠纪的3统7阶时限相差极大,晚三叠世的时限最长。牙形刺是三叠纪生物地层的主导化石门类,在生物地层划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三叠纪牙形刺生物地层的牙形刺带已达50带,还会增加,特别是在晚三叠世。阶是全球的地质年代单位,应全球统一,使用共同的名称和定义。不要按国别建阶,更不能按岩相或生物群建阶。陆相地层不适宜建阶,陆相地层的阶名也不宜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阶 牙形刺 生物地层
下载PDF
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的牙形刺与生物地层界线 被引量:31
10
作者 王成源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9-151,265-267,共23页
在研究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时,应严格地将事件地层界线与生物地层界线区分开来。而定义生物地层界线时,也不应与“过渡层”或“混生层”的概念相连。在浙江长兴煤山,“界线粘土”层的底界,应为事件地层界线,界线层2的中部应为生... 在研究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时,应严格地将事件地层界线与生物地层界线区分开来。而定义生物地层界线时,也不应与“过渡层”或“混生层”的概念相连。在浙江长兴煤山,“界线粘土”层的底界,应为事件地层界线,界线层2的中部应为生物地层界线,比事件地层界线高15cm。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应以HindeodusparousMorphotypel的首次出现为准。在H.parvusM.1缺乏的地区可以Clarkinachangxingensis,C.deflects,C.dicerocarinata,Clarkinasp.nov,Hindeoduslatidentatus,H.typicalis.H.changxingensissp.nov等种的绝灭和HindeodusparvusM.2,H.turgidus,Ophiceras,Claraiawangi首次出现作为确定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的辅助标准。这一生物地层界线恰在连续的单相地层中,完全符合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的要求。因此长兴煤山忠心大队剖面是世界上最好的二叠-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二叠三叠系界线 生物地层界线
下载PDF
注重主导化石门类 解决地层时代——对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一点建议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成源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35-38,共4页
自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一直卓有成效的进行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解决地层的时代,在这方面同样取得了很多的突破性的进展.从世界范围来看,近半个世纪以来,地层古... 自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一直卓有成效的进行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解决地层的时代,在这方面同样取得了很多的突破性的进展.从世界范围来看,近半个世纪以来,地层古生物工作已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从70年代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时代 化石门类 浮游生物 微生物化石
下载PDF
中国二叠系的底界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成源 康沛泉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8-387,T004,共11页
牙形刺是二叠系生物地层的主导门类 ,二叠系的三统九阶的界线层型 (GSSP)都将用牙形刺定义。我国石炭 -二叠系 (C/P)的分界应采用与国际上一致的标准 ,即用牙形刺 Streptog-nathodusisolatus的首次出现定义二叠系的底界。S.isolatus在... 牙形刺是二叠系生物地层的主导门类 ,二叠系的三统九阶的界线层型 (GSSP)都将用牙形刺定义。我国石炭 -二叠系 (C/P)的分界应采用与国际上一致的标准 ,即用牙形刺 Streptog-nathodusisolatus的首次出现定义二叠系的底界。S.isolatus在我国华南、华北均有分布 ,可精确地确定二叠系的底界。华北太原组应归下二叠统 Asselian阶 ,我国 C/P界线地层和 Streptog-nathodus的分类 ,有待做更精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二叠系底界 中国 C/P界线
下载PDF
乐平统的底界——蓬莱滩剖面的再研究(英文)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成源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7,110-116,共17页
蓬莱滩剖面的重新取样和再研究表明 ,Clarkina postbitteri不能作为乐平统底界的定义 ,因为 (1 )正是在 Mei et al.(1 998)所确认的 C.postbitteri“首次出现”的层位的下方是富含海百合茎、苔藓虫化石的灰岩 ,水很浅 ,只产少量的 M.gra... 蓬莱滩剖面的重新取样和再研究表明 ,Clarkina postbitteri不能作为乐平统底界的定义 ,因为 (1 )正是在 Mei et al.(1 998)所确认的 C.postbitteri“首次出现”的层位的下方是富含海百合茎、苔藓虫化石的灰岩 ,水很浅 ,只产少量的 M.granti和 M.laibinensis sp.nov.的碎片 ;(2 )所谓“首次出现”的层位的牙形刺是迁移过来的 ,在蓬莱滩剖面和华南其它剖面上都没有此种的先躯分子 ;(3)蓬莱滩剖面上“首次出现”的牙形刺 ,已属 C.postbitteri的先进分子 ,远比它的早期类型先进 ,出现在 C.postbitteri时限的上部 ,已有不少过渡类型分子出现 ;(4) C.postbitteri的起源和它的谱系目前仍不清楚 ;(5) Wardlaw et al.(1 998)提出的 Protoclarkina crofti到 Clarkinapostbitteri的演化谱系在蓬莱滩剖面上不可能得到证实 ,在华南从未发现 Protoclarkina crofti;(6) C.postbitteri带是不存在的 ,它的下部时限与部分 M.altudaensis带的时限重叠 ,它的上部时限与 C.dukouensis带的时限重叠 ;(7)在湖南 C.postbitteri与瓜德鲁普统的菊石同层产出。C.dukouensis最适合作为乐平统底界的标志 ,乐平统底界的定义是在 Clarkina postbitter- C.duk-ouensis的连续演化谱系内 C.dukouensis的首次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界 乐平统 C.dukouensis 蓬莱滩剖面 二叠系
下载PDF
西藏申扎地区晚奥陶世—志留纪牙形刺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成源 曲永贵 +2 位作者 张树岐 郑春子 王永胜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7-249,共13页
本文描述的牙形刺采自西藏申扎地区晚奥陶世—志留纪刚木桑组、德悟卡下组和扎弄俄玛组。根据牙形刺首次提出该区志留系四分方案和确定了奥陶系与志留系的界线位置 ,为西藏自治区的志留系的研究与划分 ,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 牙形刺 西藏 申扎地区 晚奥陶世-志留纪 标本 地质
下载PDF
牙形刺的鉴定与乐平统的底界(英文)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成源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4-372,共9页
Clarkina postbitteri和 C.dukouensis两个种的正确鉴定是确定乐平统底界的关键。 Mei和 Wardlaw(1994b,c)在建立这两个种时就已明确指出 ,C.postbitteri不同于 C.dukouensis主要是有浑圆而不是钝圆的齿台后端 ,并有明显的后边缘 (brim ... Clarkina postbitteri和 C.dukouensis两个种的正确鉴定是确定乐平统底界的关键。 Mei和 Wardlaw(1994b,c)在建立这两个种时就已明确指出 ,C.postbitteri不同于 C.dukouensis主要是有浑圆而不是钝圆的齿台后端 ,并有明显的后边缘 (brim ) ,并不是依据齿脊特征区别的。金玉 (Jin,2 0 0 0 a)与 Henderson(2 0 0 1)强调 ,C.postbitteri的中后部细齿分离是有别于 C.dukouensis的主要特征。比较 C.postbitteri与 C.dukouensis的正模和 Mei et al.(1994c)所鉴定的 C.dukouensis(图 1a— c) ,可以清楚地看到 ,两者的齿脊几乎相同。 Mei etal.(1994c)所鉴定的 C.dukouensis齿脊的细齿甚至比 C.postbitteri的还分离 (图 1a,b)。两个种的区别 ,应保持原来的定义 :主要依齿台后端形状和后边缘的有无。Clarkina dukouensis由 C.postbitteri逐渐过渡而来 ,Henderson(2 0 0 1)认为 ,由于是逐渐过渡 ,C.dukouensis首次出现的点位就是任意选择的。然而 ,泥盆系 -石炭系界线的定义是在 Siphonodella presulcata- S.sulcata连续演化谱系中 S.sulcata的首次出现 ,无人认为 ,由于是连续演化谱系这个界线点位就是任意的。所有泥盆系的阶的金钉子都是以祖先种到定义种的演化谱系中定义种的首次出现为定义的 ,也无人认为这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形状 鉴定 乐平统 底界 后边缘
下载PDF
乐平统底界定义和点位的争论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成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4-241,共8页
有关乐平统底界定义和点位的争论涉及到有关建立界线层型的一些基本原则。本文作者确信,乐平统的底界不可能建立在小间断上或层序界面上;不能被证实的点断成种事件也不能用来建立界线层型;定义种在连续演化谱系中首现的点位是确定的不... 有关乐平统底界定义和点位的争论涉及到有关建立界线层型的一些基本原则。本文作者确信,乐平统的底界不可能建立在小间断上或层序界面上;不能被证实的点断成种事件也不能用来建立界线层型;定义种在连续演化谱系中首现的点位是确定的不是任意的;必须考虑定义种的首现时期的居群特征,不能用定义种晚期的居群特征来确定GSSP的点位;定义种的定义不能任意改动,要保持分类的稳定。不能过高估计或只认为齿脊特征是区别晚二叠世舟刺分子的唯一标准。梅仕龙有关C. postbitteri和C. dukouensis两个种区别特征的争辩是无用的,因为本文作者所使用的区别这两个种的标准正是梅仕龙等(Mei et al, 1994)所提出的。现在没有必要为维护自己的界线定义或点位而修改有关种的定义。原来有关这两个种的定义和区别特征是科学的。本文作者鉴定的C. dukouensis (Wang, 2000a, p1. 2, figs. 1~8)是正确的,符合原来的定义。乐平统底界定义应当是严格的科学的。金玉玕等(Jin et al, 1994, 1998)从来没有提到更谈不上“反复讨论”了C. doukouensis的“首现”(梅仕龙,本期)。虽然提到(C. postbitteri的首现,但由于C. postbitteri的先驱种不清,这个定义是不科学的。乐平统底界的科学而严格的定义应是:在Clarkikina postbitter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型 底界定义 小间断 点断成种 居群 蓬莱滩 乐平统
下载PDF
乐平统底界定义和广西来宾蓬莱滩剖面点位的讨论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成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3-118,T001,共7页
Clarkina postbitteri的首现不适合作为乐平统底界的定义,蓬莱滩剖面上6j的底界也不适合作为乐平统底界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乐平统底界的定义应是Clarkina postbitteri-C.dukouensis连续的演化系列中C.dukouensis的首次出现,... Clarkina postbitteri的首现不适合作为乐平统底界的定义,蓬莱滩剖面上6j的底界也不适合作为乐平统底界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乐平统底界的定义应是Clarkina postbitteri-C.dukouensis连续的演化系列中C.dukouensis的首次出现,精确的位置在蓬莱滩剖面6k之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平统 蓬莱滩剖面 广西 鲁平统 底界 二叠系 牙形刺
下载PDF
重视主导化石门类,推进国际地层表的应用——对我国区域地质工作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成源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19-333,共15页
在国际地层委员会的领导下,经各国科学家的努力,已确定了显生宙各地质时代的主导化石门类。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应注重主导化石门类,以便更有效地解决地层问题。国际地层表(2004)已有很大进展,并正在完善,中国科学家对此做出了重要贡... 在国际地层委员会的领导下,经各国科学家的努力,已确定了显生宙各地质时代的主导化石门类。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应注重主导化石门类,以便更有效地解决地层问题。国际地层表(2004)已有很大进展,并正在完善,中国科学家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应大力倡导国际地层表在区域地质和其他领域的应用,与国际接轨;但也要科学地、有区别地对待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化石门类 显生宙 国际地层表 区域地质调查
下载PDF
湖南慈利索溪峪二叠系牙形刺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成源 董振常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1-56,125-128,共16页
本文是湘西二叠纪牙形刺的首次报道。本区二叠系地层连续,化石丰富,属碳酸岩浅海台地相沉积。本文描述了牙形刺20种,1新种。本区二叠系自下而上可划分出六个牙形刺带或组合带:Neogondolella sorrata带,N.aserrata-N,postserrata组合带,N... 本文是湘西二叠纪牙形刺的首次报道。本区二叠系地层连续,化石丰富,属碳酸岩浅海台地相沉积。本文描述了牙形刺20种,1新种。本区二叠系自下而上可划分出六个牙形刺带或组合带:Neogondolella sorrata带,N.aserrata-N,postserrata组合带,N.urilcaxi带,N.billeri带,N.leveni带和N.changxingensis-A.deftecta组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二叠系 湖南
下载PDF
西藏申扎县木纠错地区晚三叠世海参骨片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成源 曲永贵 +1 位作者 张树岐 郑春子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4,共8页
本文描述的海参骨片化石采自西藏申扎县木纠错西的多布日一带 ,主要有 Theelia planorbicula Mostler,Theelia variabilis slovakensis Kozur et Mock等晚三叠世诺利期标准分子。充分显示了海参骨片化石的重要的生物地层意义。该动物群... 本文描述的海参骨片化石采自西藏申扎县木纠错西的多布日一带 ,主要有 Theelia planorbicula Mostler,Theelia variabilis slovakensis Kozur et Mock等晚三叠世诺利期标准分子。充分显示了海参骨片化石的重要的生物地层意义。该动物群的发现首次确定了西藏自治区北部冈底斯—腾冲地层区永珠蛇绿岩带以南晚三叠世海相地层的存在 ,并为中特提斯海的演化历史 ,古地理轮廓的确定 ,以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变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申扎县 木纠错地区 晚三叠世 海参 骨片化石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