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颈动脉插管行Krebs⁃Henseleit液预交换的离体心脏灌注技术
1
作者 郭书栋 李彤 +5 位作者 米睿 郑伟锋 胡晓旻 齐振昌 宋元申 王成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05-1310,共6页
目的探索一种能够在大鼠心脏离体过程中实现持续灌注的心脏离体灌注技术。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传统对照组(T组,n=10)和改进手术组(M组,n=10),分别用Langendorff传统离体心脏方法和改进手术方法将心脏离体后灌注,通过观察记录... 目的探索一种能够在大鼠心脏离体过程中实现持续灌注的心脏离体灌注技术。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传统对照组(T组,n=10)和改进手术组(M组,n=10),分别用Langendorff传统离体心脏方法和改进手术方法将心脏离体后灌注,通过观察记录心脏复跳、稳定时间,冠脉流量,各时间点心率(HR)以及心律失常评分情况来比较两组离体心脏功能。结果两组心脏离体后均可成功复跳;与传统组相比,改进组离体心脏存活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组(P<0.001),心脏全程无停止跳动;改进组冠脉流量在1、30 min、1、2 h时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离体心脏于再灌注1、5、10、15、30 min、1、2 h时的心率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改进组所有离体心脏全程均未有心律失常发生,心律失常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颈动脉插管行Krebs⁃Henseleit液(K⁃H液)预交换的心脏离体灌注技术能够实现不停跳、不停灌注、“零缺血”时间离体心脏,避免了心脏缺血再灌注的发生,更有利于离体后心脏功能的保持,提高离体心脏的存活时间,可为心脏离体研究提供更合适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离体心脏灌注 颈动脉-主动脉交换灌注 持续灌注 不停跳 LANGENDORFF
下载PDF
腔内分流栓在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中的应用
2
作者 郑伟锋 米睿 +3 位作者 郭书栋 罗志强 王成蕊 李彤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分流栓在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中应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各20只,采用2%戊巴比妥钠麻醉。供体大鼠经口气管插管,正中开胸后机械通气。经右颈总动脉插入的20G钝针头推注4℃HTK液10 mL左右...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分流栓在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中应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各20只,采用2%戊巴比妥钠麻醉。供体大鼠经口气管插管,正中开胸后机械通气。经右颈总动脉插入的20G钝针头推注4℃HTK液10 mL左右致使心脏停搏。获取供心后将其放入4℃HTK液保存。传统组仍采用经典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术进行手术。改进组采用如下方法:分别夹闭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切开血管后置入分流栓并固定其两端。将供体的主肺动脉、升主动脉与受体的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做吻合。再次夹闭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取出分流栓后排气收线打结,确认无出血后开放血管夹。结果改进组手术成功10只,供心存活72 h以上,无下肢缺血及截瘫发生,未发现吻合口。传统组手术成功9只,1只死于术后吻合口出血。两组的总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改进组在下肢肌肉组织病理表现、总缺血时间、CKM及LDH的含量等优于传统组。结论在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术中,应用腔内分流栓可使血管阻断的时间缩短,吻合血管的难度下降,手术的成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异位心脏移植 腔内分流栓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