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99b通过下调mTOR的表达抑制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的增殖及迁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战豪 潘逼然 +2 位作者 张彤彤 郭元彪 张莉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目的:探讨hsa-miR-99b在胃腺癌细胞系的表达及其影响胃腺癌细胞系增殖和迁移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Real-time PCR检测miR-99b在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和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MGC-803中的表达。用人工合成的miR-99b模拟物转染... 目的:探讨hsa-miR-99b在胃腺癌细胞系的表达及其影响胃腺癌细胞系增殖和迁移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Real-time PCR检测miR-99b在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和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MGC-803中的表达。用人工合成的miR-99b模拟物转染SGC-7901细胞构建过表达miR-996细胞系,转染对照模拟物作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过表达miR-99b的SGC-7901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SGC-7901细胞系的迁移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SGC-7901细胞系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的表达情况。结果:miR-99b在胃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胃上皮细胞系,其中以SCG-7901细胞最甚。转染miR-99b模拟物48 h后,实验组SCG-7901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0.20±0.00 vs 0.27±0.02,P<0.05);与转染对照模拟物的细胞相比,转染24 h后,实验组SCG-7901穿膜细胞数低于对照组[(226.67±25.17)vs(523.33±25.17)个,P<0.05]。miR-99b可下调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中m TOR蛋白的表达。结论:miR-99b在胃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下调,miR-99b抑制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可能与下调m TOR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99b 胃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下载PDF
输尿管上段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健 刘华伟 王战豪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6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收集所有患者中段尿液,对尿液中的病原... 目的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6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收集所有患者中段尿液,对尿液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46例患者中50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7.74%。50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5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比最高,为77.6%,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21.8%)和真菌(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手术时间长、合并糖尿病、结石直径大均为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高龄、手术时间长、合并糖尿病、结石直径大均为引起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预防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上段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K-B法对自动化检测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药敏误差的校正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战豪 王晓蕾 +5 位作者 胡俊 杨莉莉 谢江 刘华伟 曹敏 郭元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以肉汤稀释法为参考方法,观察纸片扩散(K-B)法对自动化微量肉汤稀释(ATB)法产生误差的校正作用。方法收集228株流感嗜血杆菌(HI),采用肉汤稀释法、K-B法、ATB法同时检测HI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观察3种实验方法药敏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目的以肉汤稀释法为参考方法,观察纸片扩散(K-B)法对自动化微量肉汤稀释(ATB)法产生误差的校正作用。方法收集228株流感嗜血杆菌(HI),采用肉汤稀释法、K-B法、ATB法同时检测HI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观察3种实验方法药敏结果的一致性,分析K-B法对ATB法产生误差的校正作用。结果 KB法和ATB法与肉汤稀释法的一致率分别为77.19%、70.18%,二者联合可将一致率提高至86.0%,明显高于ATB法(χ~2=16.600,P=0.000);ATB法的重大误差率(42.0%)明显高于K-B法(10.0%,χ~2=13.306,P=0.001),K-B法与ATB法的次要误差率和极重大误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08,P=0.272;χ~2=1.182,P=0.227);K-B法可校正ATB法76.19%的重大误差和53.57%的极重大误差,K-B法对ATB法次要误差的校正能力较弱。结论 K-B法可合理校正ATB法产生的药敏误差,ATB法判定为氨苄西林耐药且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的菌株,建议采用K-B法进行校正,而ATB法判定为氨苄西林敏感且β-内酰胺酶阳性的菌株,则务必采用K-B法进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氨苄西林 Β-内酰胺酶 纸片扩散法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E-test法在自动化检测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药物敏感性试验误差中的校正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战豪 王晓蕾 +5 位作者 胡俊 杨莉莉 谢江 刘华伟 曹敏 郭元彪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4期2029-2032,共4页
目的探讨E-test法在自动化检测流感嗜血杆菌(Hi)氨苄西林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的校正作用。方法采集227株Hi菌株,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判定标准,以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为参考方法,采用E-test法、自动化微量肉汤稀... 目的探讨E-test法在自动化检测流感嗜血杆菌(Hi)氨苄西林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的校正作用。方法采集227株Hi菌株,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判定标准,以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为参考方法,采用E-test法、自动化微量肉汤稀释法(ATB法)同时检测临床分离的Hi对氨苄西林的敏感度,观察3种方法药物敏感性结果的一致性,分析E-test法对ATB法误差的校正作用。结果与肉汤稀释法相比,E-test法和ATB法的一致率均为70.48%,两者联合可将检测的一致率提高至87.67%,显著高于ATB法(χ~2=20.247,P<0.001);ATB法的重大误差率(42.00%)显著高于E-test法(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E-test法的次要误差率显著高于ATB法(χ~2=10.018,P=0.002),二者的极重大误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4,P=0.437);E-test法可校正ATB法71.43%的重大误差、62.96%的极重大误差以及6.84%的次要误差。结论对于Hi氨苄西林药物敏感性试验,E-test法可合理校正ATB法所产生的部分药物敏感性误差。如果ATB法判定为氨苄西林敏感且β-内酰胺酶阳性的菌株,建议采用E-test法进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氨苄西林 Β-内酰胺酶 药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用3种药敏方法评价流感嗜血杆菌对3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药敏实验一致性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战豪 王晓蕾 +4 位作者 刘华伟 谢江 郭元彪 杨莉莉 胡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1期1905-1908,1933,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3种体外药敏试验在测定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等3种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的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纸片扩散法(K-B法)和自动化微量肉汤稀释法(ATB法... 目的对比研究3种体外药敏试验在测定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等3种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的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纸片扩散法(K-B法)和自动化微量肉汤稀释法(ATB法)检测Hi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的药物敏感性。以肉汤稀释法为参考方法,分析比较K-B法和ATB法结果间的一致性和误差率。结果K-B法与肉汤稀释法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的药敏一致率分别为77.19%、91.58%、69.16%,ATB法与肉汤稀释法的一致率分别为70.18%、73.16%、51.98%,K-B法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这两种药物的一致率显著高于ATB法。结果误差方面,K-B法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呋辛的重大误差率和极重大误差率都显著低于ATB法,K-B法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重大误差率也显著低于ATB法。结论检测Hi对β-内酰胺抗生素药敏实验方面,K-B法和肉汤稀释法的一致性较好;ATB法对Hi药敏试验产生的误差较大。临床工作中报告ATB法药敏结果时,应结合β-内酰胺酶试验,出现异常药敏表型,或者对ATB药敏结果有疑问时,建议联合使用其他药敏方法,对ATB法结果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肉汤稀释法 K-B法 ATB法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四川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魏丹凤 郭元彪 +1 位作者 王战豪 朱义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5-919,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NSCLC病理标本203例,其中石蜡切片113例,新鲜组织41例,胸腔积液49例。采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NSCLC病理标本203例,其中石蜡切片113例,新鲜组织41例,胸腔积液49例。采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Taqman探针法检测EGFR基因外显子突变状态,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发生EGFR突变的因素。结果 203例NSCLC患者中,有97例检测到EGFR突变(47. 8%),其中TKIs药物敏感性突变82例(L858R突变44例,19-del突变35例,G719C/G719S突变1例,L861Q/S768I突变2例),TKIs耐药性突变7例,另有8例为多位点突变。多位点突变中携带T790M突变率高(87. 5%),以男性、Ⅳ期、腺癌患者为主。EGFR突变主要发生在女性、无吸烟史、腺癌患者; 19-del和L858R突变在女性中占的比例更高,分别为57. 1%和54. 5%,而其他突变类型在男性中占的比例更高(72. 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吸烟史患者的EGFR突变率更高(HR=4. 146,95%CI:1. 802~9. 536)。结论四川地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L858R和19-del突变为主,女性、无吸烟史、肺腺癌患者更易发生EGFR突变,吸烟状态是预测EGFR突变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基因检测 DNA突变分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下载PDF
过表达人SNX3改变SW620结直肠腺癌细胞的形态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伟 潘逼然 +3 位作者 张彤彤 王战豪 张莉萍 郭元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通过过表达人分选连接蛋白3基因(h SNX3),以探讨h SNX3对结直肠腺癌细胞形态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h SNX3基因连接到含有GF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 EZ-Lv201(p EZ-SV40-e GFP-IRES-Puro)中,构建慢病毒载体p EZ-h SNX... 目的通过过表达人分选连接蛋白3基因(h SNX3),以探讨h SNX3对结直肠腺癌细胞形态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h SNX3基因连接到含有GF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 EZ-Lv201(p EZ-SV40-e GFP-IRES-Puro)中,构建慢病毒载体p EZ-h SNX3-Lv201,感染结直肠腺癌SW620细胞,获得SNX3稳定过表达的结直肠腺癌细胞,并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迁移能力及相关蛋白分子的变化。结果经测序鉴定后,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p EZ-h SNX3-Lv201,包装后慢病毒滴度测定为2.12×109拷贝/m L,对照慢病毒滴度为7.9×1010拷贝/m L。重组慢病毒感染SW620细胞后,经克隆筛选和Western blot法鉴定,获得了稳定过表达h SNX3的SW620h SNX3细胞。88%的SW620h SNX3细胞呈椭圆形而不是SW620原来的梭形,但TranswellTM实验和划痕试验显示,细胞迁移能力无显著变化,迁移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也无明显改变。结论h SNX3可改变SW620结直肠腺癌细胞的形态,但可能与细胞的迁移能力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选连接蛋白3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慢病毒 结直肠腺癌 迁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肺癌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罗娟 余丹 +2 位作者 王战豪 朱义芳 刘华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肺癌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90例不同类型肺癌患者、90例健康对照者、9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NLR和PLR值。结果三组NLR和PLR值比较,肺炎组最高,肺癌...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肺癌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90例不同类型肺癌患者、90例健康对照者、9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NLR和PLR值。结果三组NLR和PLR值比较,肺炎组最高,肺癌组高于对照组(P<0.05)。用NLR和PLR诊断肺癌,N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灵敏度67.78%,特异度86.67%,最适cut-off值2.94;PLR的AUC为0.713,灵敏度72.20%,特异度62.20%,最适cutoff值135.48。将NLR和PLR指标用于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NLR的AUC为0.796,灵敏度71.11%,特异度86.67%,最适cut-off值2.94。PLR的AUC为0.712,灵敏度42.22%,特异度95.56%,最适cut-off值188。结论 NLR和PLR可辅助诊断肺癌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进一步联合肺癌特异性诊断标志物或其他炎症指标可增加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社区获得性肺炎 血细胞计数 NLR PLR ROC曲线
下载PDF
中老年慢性肾脏病凝血纤溶水平变化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玲 刘华伟 +8 位作者 龚蓉 邓云蕾 郑文 尹凤辉 韩天曌 童玉娜 李珂 王战豪 王小琦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凝血纤溶水平变化,探讨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住院的中老年CKD患者。根据有无肾病综合征表现分为肾病综合征(NS)组79例,非肾病综合征组89例,同期健... 目的分析中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凝血纤溶水平变化,探讨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住院的中老年CKD患者。根据有无肾病综合征表现分为肾病综合征(NS)组79例,非肾病综合征组8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健康对照、NS组与非NS组凝血纤溶水平变化,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中老年慢性肾病凝血纤溶水平与相关实验室指标及血栓事件的关系。结果 NS组与非NS组ATⅡ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D-D、FIB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NS组与非NS组D-D、AT-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D-D水平与血清ALB负相关,与尿蛋白、尿蛋白/ALB比值正相关,AT-Ⅲ水平与血清ALB、CHOL、HDL-C、LDL-C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LB是AT-Ⅲ与D-D水平的影响因素。对血栓事件的诊断D-D检测价值优于血浆ALB,血浆白蛋白优于AT-Ⅲ。结论中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其血清ALB与D-D及ATⅡ水平呈显著相关,D-D、血清ALB、ATⅡ水平对中老年CKD血凝状态和血栓事件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慢性肾脏病 D-二聚体 血清白蛋白 抗凝血酶Ⅲ 血栓事件
下载PDF
成都地区人群血清游离脂肪酸参考区间的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倩 刘华伟 +3 位作者 王战豪 杨清 马玉华 林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0期1684-1687,共4页
目的初步建立成都地区人群血清游离脂肪酸的参考区间。方法选择4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贝克曼AU5400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水平,探讨性别、年龄等因素对血清NEFA的影响。结果采用非参数法初步建立NEFA参考区间。女... 目的初步建立成都地区人群血清游离脂肪酸的参考区间。方法选择4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贝克曼AU5400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水平,探讨性别、年龄等因素对血清NEFA的影响。结果采用非参数法初步建立NEFA参考区间。女性(21~40岁):0.15~0.90mmol/L;男性(21~40岁):0.19~0.83mmol/L;女性(41~60岁):0.18~0.82mmol/L;男性(41~60岁):0.17~0.73mmol/L。女性(21~60岁):0.18~0.83mmol/L;男性(21~60岁):0.18~0.78mmol/L;总的参考区间:0.18~0.81mmol/L。结论初步建立适合本地区健康人群游离脂肪酸的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 参考区间 非参数法
下载PDF
成都地区成人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华伟 王晓蕾 +6 位作者 郭元彪 包勇 蒋贵平 杨莉莉 曾家伟 王战豪 郭慧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65-870,共6页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成人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Hi)感染发生情况、流行菌株生物学分型和菌株耐药背景以及临床基本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断面研究方法,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对我国成都地区两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成都市...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成人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Hi)感染发生情况、流行菌株生物学分型和菌株耐药背景以及临床基本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断面研究方法,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对我国成都地区两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和都江堰市医疗中心)18岁以上的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总共100例患者,男78例,女22例,患者年龄29~93岁,平均年龄(69.09 ±13.79)岁.对Hi流行菌株进行生物学分型、PCR技术检测荚膜基因和药敏试验.所有数据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家医院病原菌分离阳性率、Hi分离阳性率、并发症、生物学分型等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行×列表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两家医院18岁以上的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培养病原菌检出率为46.71%(15447/33069),其中100例痰培养检出Hi 101株,Hi检出率0.31%(101/33069),Hi占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比0.65%(101/15447),经PCR鉴定全部为未分型Hi;生物学分型按检出率从高到底依次为Ⅰ型42.57%(43/101)、Ⅳ型29.7%(30/101)、Ⅱ型15.84%(16/101)、Ⅲ型9.9%(10/101)、Ⅶ型1.98%(2/101)和Ⅵ型0.9%(1/101);Hi阳性疾病构成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59%(59/100),肺部感染35%(35/100),支气管炎6%(6/100);其中55%(55/100)为社区获得性感染;69%(69/100)的感染者存在其他并发症;病死率8%(8/100);β-内酰胺酶产酶率38.61%(39/101);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率2.97%(3/101),中介率4.95%(5/101);β-内酰胺酶阴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2.97%(3/101);头孢呋辛耐药率16.83%(17/101);头孢克洛耐药率38.6%(39/101);头孢噻肟耐药率6.93%(7/101);氧氟沙星耐药率1.99%(2/101);上述抗生素耐药率两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我国成都地区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全部为不可分型,生物学分型以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为多见,出现氨苄西林耐药菌株以及氧氟沙星耐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下呼吸道感染 耐药 生物学分型 荚膜分型
原文传递
新生儿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β-内酰胺类最低抑菌浓度与β-内酰胺类分子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晓蕾 王战豪 +4 位作者 郭慧敏 张彤 李桦 谢江 胡俊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531-535,共5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分离株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趋势变化与分子耐药机制。方法对19株新生儿Hi分离株进行再鉴定,通过PCR法测菌株P6、fucK和Cap基因进行血清学分型,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氨... 目的研究新生儿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分离株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趋势变化与分子耐药机制。方法对19株新生儿Hi分离株进行再鉴定,通过PCR法测菌株P6、fucK和Cap基因进行血清学分型,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呋辛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对TEM-1、ROB-1和ftsI基因进行测序和变异分析。结果(1)19株Hi经P6、fucK和Cap基因检测证实均为无荚膜型,即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2)与2003至2004年比较,2013至2014年新生儿下呼吸道NTHi分离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呋辛的MIC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03至2004年(n=9)和2013至2014年(n=10)产β-内酰胺酶菌株均为3株,10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基因检测显示6株产β-内酰胺酶均为TEM-1型,未检测出ROB-1型菌株。(4)2003至2004年仅出现1株基因型β-内酰胺酶阳性氨苄西林耐药(gBLPAR),2013至2014年出现基因型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gBLNAR)1株、基因型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中介(gBLNAI)3株、gBLPAR 3株、基因型β-内酰胺酶阳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gBLPACR)1株。(5)2013至2014年ftsI基因出现了11个氨基酸替代模式,而2003至2004年仅出现5个氨基酸替代模式;10年间比较ftsI基因S357N、S385T、N526K、T532S变异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株2014年分离的耐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呋辛的gBLNAR/gBLNACR菌株同时出现D350N、S357N、M377I、S385T、L389F、A502T、N526K变异。结论新生儿下呼吸道NTHi感染患儿或将迅速面临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重耐药的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新生儿 β-内酰胺类耐药 ftsI基因 TEM-1基因 氨基酸替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