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个体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承纶 王辉先 +1 位作者 王野岸 路红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1年第4期317-326,共10页
自从Saunder1882年在加拿大首次进行赤眼蜂释放试验以后,相继在欧洲、亚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开展了赤眼蜂的研究工作,并广泛地应用于防治棉、粮、糖、果、林和蔬菜等作物害虫,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我国早在三十年代浙江省就对赤眼蜂的... 自从Saunder1882年在加拿大首次进行赤眼蜂释放试验以后,相继在欧洲、亚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开展了赤眼蜂的研究工作,并广泛地应用于防治棉、粮、糖、果、林和蔬菜等作物害虫,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我国早在三十年代浙江省就对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试验;1936年广东等地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做了试验;五十年代赤眼蜂在广东广西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于防治甘蔗螟和玉米螟等害虫;六十年代以来,赤眼蜂的利用研究在我国蓬勃地发展起来,防治对象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作物害虫 甘蔗螟 大面积推广 玉米螟 五十年代 个体发育 防治对象
下载PDF
赤眼蜂寄生卵识别精选机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承纶 毛刚 +2 位作者 高颖 李丽娟 崔德君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9年第3期139-140,共2页
国内赤眼蜂工厂大量生产的寄生卵,质量差异极大。目前赤眼蜂寄生卵的质量只能采用抽样进行解剖观察来判定,不仅费工费时,质量也难以保证。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研制成功了赤眼蜂寄生卵识别精选机。该机专门用于检测工厂化生产的赤... 国内赤眼蜂工厂大量生产的寄生卵,质量差异极大。目前赤眼蜂寄生卵的质量只能采用抽样进行解剖观察来判定,不仅费工费时,质量也难以保证。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研制成功了赤眼蜂寄生卵识别精选机。该机专门用于检测工厂化生产的赤眼蜂寄生卵产品质量,其科学原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寄生卵 识别精选机
下载PDF
封闭式多层大量繁蜂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承纶 崔德君 +4 位作者 王辉先 路红 何余容 王国学 马春森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1年第4期183-184,共2页
经过近10年的试验,根据赤眼蜂在黑暗条件下水平分布的特性,研制成封闭式多层繁蜂柜,累计生产近200亿头赤眼蜂,效果良好。现将繁蜂柜的结构及操作步骤简介如下。 一、繁蜂柜的结构 本繁蜂柜由多层柜和卵盘两部分组成(详见附图)。
关键词 来眼蜂 繁蜂柜 封闭式 繁殖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Ⅰ.光周期反应对玉米螟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承纶 张荣 +1 位作者 桂承明 王蕴生 《东北农业科学》 1980年第3期53-58,共6页
从亚洲玉米螟(Ostriuia furnacalis)的光周期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25℃的温度条件下,在不同光周期的处理中,幼虫的发育状况表现显然不同。凡在长于14小时光周期的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的幼虫大部分化蛹,在短于13小时的情况下的幼虫全部出现... 从亚洲玉米螟(Ostriuia furnacalis)的光周期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25℃的温度条件下,在不同光周期的处理中,幼虫的发育状况表现显然不同。凡在长于14小时光周期的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的幼虫大部分化蛹,在短于13小时的情况下的幼虫全部出现滞育。初步推算其临界光周期接近14小时。结合田间物候观察结果,公主岭地区当第一代螟虫的发生后期,温度常年平均在25℃左右,此时也就是全年温度最高的阶段,而光照则逐渐缩短。因此,在田间陆续出现滞育的螟虫。这说明了引起滞育的是光周期的季节变化,而不是温度。试验结果证明,自1龄至5龄初的幼虫(脱皮后不久)皆有感光作用,尤以3龄至5龄初幼虫表现特别敏感,通过对公主岭和白城地区的螟虫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螟虫对光的感受表现一致。最后讨论了由于玉米螟的光周期反应的结果,它直接地影响了一、二代螟害区年度间一、二代的越冬比数、来年初夏越冬代螟虫的蛹化期和田间螟虫的为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滞育 温度条件 试验结果 越冬代 生物学特性 白城地区 比数 虫龄 发育状况
下载PDF
榆树县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佐政 崔永余 +5 位作者 万邦英 王承纶 崔德君 路红 王国学 于凤兰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0年第4期148-150,共3页
1986~1989年,经157万亩大面积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冶玉米螟的结果表明,当玉米田间螟卵发生初期和盛前期,以每亩1.1~1.5万头,分两次放蜂,卵粒寄生率为58.1~79.4%。放蜂区比未放蜂的对照区可降低被害株率41~64.4%,平均百株螟虫可减退... 1986~1989年,经157万亩大面积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冶玉米螟的结果表明,当玉米田间螟卵发生初期和盛前期,以每亩1.1~1.5万头,分两次放蜂,卵粒寄生率为58.1~79.4%。放蜂区比未放蜂的对照区可降低被害株率41~64.4%,平均百株螟虫可减退66.6~85.9%,有效地控制了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每亩可挽回损失34.7公斤,经济效益显著。现已列为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防冶玉米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防治 玉米螟
下载PDF
几种生物农药防治菜虫的研究
6
作者 桂承明 卢加 +2 位作者 杜长喜 王承纶 徐庆丰 《东北农业科学》 1988年第1期56-63,共8页
本文介绍了以青虫菌6号为主体进行大面积防治试验,结果0.1∶7.5公斤/亩超低容量喷雾和常规喷雾0.1∶50公斤/亩,对小菜蛾、菜青虫和甘兰夜蛾幼虫3龄前有80.0—90.0%以上的防效;0.15∶50公斤/亩对小菜蛾、菜青虫有高效外,特别对甘兰夜蛾... 本文介绍了以青虫菌6号为主体进行大面积防治试验,结果0.1∶7.5公斤/亩超低容量喷雾和常规喷雾0.1∶50公斤/亩,对小菜蛾、菜青虫和甘兰夜蛾幼虫3龄前有80.0—90.0%以上的防效;0.15∶50公斤/亩对小菜蛾、菜青虫有高效外,特别对甘兰夜蛾、菜青虫4—5龄幼虫有拒食增效作用和保护叶面完整的优势;青虫菌6号0.05∶50或0.1∶50公斤/亩对黄瓜蚜、甘兰蚜和茄蚜有68.65—98.73%的防效,0.1∶50—0.15∶50公斤/亩喷雾后对青椒蚜有99.0%的防效外,喷菌液后10天调查有分别降低花叶率42.86—71.43%的防效。BT乳剂0.5∶25公斤,每亩用稀释液7.5公斤超低容量喷雾防治小菜蛾有93.5%的防效,0.15∶50公斤/亩常规喷雾对菜青虫5龄幼虫有40.0—82.35%的防效,但叶面受害率100%;对甘兰夜蛾5龄幼虫有46.67—63.15%的死亡率,叶面受害率达34.25—4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防治 青虫菌 小菜蛾 常规喷雾 受害率 超低容量喷雾 增效作用 胃毒 田间防效 拒食作用
下载PDF
螟黄赤眼蜂繁蜂质量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文超 吐尔逊 +2 位作者 何江 许建军 王承纶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7-230,共4页
对以柞蚕卵为中间寄主的螟黄赤眼蜂的繁蜂质量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繁蜂代数的增加,螟黄赤眼蜂子代蜂的繁殖能力明显下降.在柞蚕卵上连续繁殖25代后,其寄生率、单卵蜂量和羽化率分别下降44.08%、45.00%和65.72%,子代蜂寄生率... 对以柞蚕卵为中间寄主的螟黄赤眼蜂的繁蜂质量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繁蜂代数的增加,螟黄赤眼蜂子代蜂的繁殖能力明显下降.在柞蚕卵上连续繁殖25代后,其寄生率、单卵蜂量和羽化率分别下降44.08%、45.00%和65.72%,子代蜂寄生率和单卵蜂量平均每代衰减为2.0%,而羽化率下降3.0%.其发育历期延长72h.子代蜂性比(雌∶雄)下降幅度不大,在8.25~9.5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黄赤眼蜂 繁殖力 柞蚕
下载PDF
颗粒剂在公主岭地区的治螟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承纶 刘增义 +2 位作者 桂承明 张荣 韩玉梅 《东北农业科学》 1965年第1期59-62,共4页
公主岭地区的玉米螟,一年发生1—2代,一代螟卵有80%左右落在玉米的心叶期,二代螟卵在玉米上数量不多。目前采用5%DDT 和1%666颗粒剂,于玉米的心叶末期撒施一次,具有良好的治螟效果。值得在我省中部地区推广采用。
关键词 颗粒杀虫剂 叶期 穗期 雌穗 百株虫量 雄穗 生育阶段 适期 发生数量 吉林农业科学
下载PDF
乐果粉剂防治大豆蚜的实验总结
9
作者 王承纶 《东北农业科学》 1966年第3期44-45,共2页
应用1%666粉剂防治大豆蚜是一项成功经验,在生产上已推广了十年。随着农作物害虫防治工作的迅速发展, 666的需要量也就日益巨增。目前,各地大有供不应求之感。因此,乐果粉剂的出现,一方面给治蚜工作带来新的跃进,同时,也缓和666供需矛... 应用1%666粉剂防治大豆蚜是一项成功经验,在生产上已推广了十年。随着农作物害虫防治工作的迅速发展, 666的需要量也就日益巨增。目前,各地大有供不应求之感。因此,乐果粉剂的出现,一方面给治蚜工作带来新的跃进,同时,也缓和666供需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大豆蚜的毒效测定和田间应用技术的实验,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粉剂防治 实验总结 毒效 应用技术 害虫防治 大豆植株 十年 毒杀效果 荆布
下载PDF
关于吉林省大豆蚜发生类型区划的初步意见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承纶 《东北农业科学》 1965年第3期49-53,共5页
昆虫的地理区划,在掌握害虫的发生、植物检疫中能提高人们的预见性,从而在工作中取得主动。作者根据近十年来大豆蚜在我省的发生和为害特点,寄主分布和数量以及生态地理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提出关于吉林省大豆蚜发生类型区划的初... 昆虫的地理区划,在掌握害虫的发生、植物检疫中能提高人们的预见性,从而在工作中取得主动。作者根据近十年来大豆蚜在我省的发生和为害特点,寄主分布和数量以及生态地理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提出关于吉林省大豆蚜发生类型区划的初步意见,以资进一步研究和制订防治区划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发生类型 初步意见 植物检疫 生态地理 越冬寄主 白城地区 大发生 发生盛期 气候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