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不同生态系统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1
作者 王捷纯 邓玉娇 +1 位作者 朱怀卫 孔蕴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1-840,共10页
广东省具有丰富的植被类型,研究不同生态系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提升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地面观测数据和土地利用分类等数据,制作广东省生态系统分类数据,分析广东省不同生态... 广东省具有丰富的植被类型,研究不同生态系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提升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地面观测数据和土地利用分类等数据,制作广东省生态系统分类数据,分析广东省不同生态系统植被NPP的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从年变化规律看,2000-2020年广东省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呈微弱上升趋势,正增长区面积占比分别为86.8%、64.8%;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负增长区面积占比为82.4%。植被NPP呈波动上升趋势,多年平均值为1011 g∙m^(−2),年增长值为6.7 g∙m^(−2)∙a^(−1),正增长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1.9%。其中,森林生态系统NPP多年平均值及正增长区占比均最高,分别为1107 g∙m^(−2)、95.6%,湿地生态系统NPP多年平均值及正增长区占比均最小,分别为686 g∙m^(−2)、89.5%。从影响程度看,植被NPP与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48、0.68,均通过p=0.001的显著性检验,可见气温是对植被NPP影响最为显著的气候因子,其次是日照、降水。气温和日照时数对森林生态系统NPP影响最大、对湿地生态系统NPP影响最小,降水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最大、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最小。从响应时间而言,NPP与气温、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均在当月达到最大,而NPP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在滞后1个月时达到最大,可见NPP对气温、日照时数的响应不存在滞后。从影响持续时间而言,气温与NPP的相关系数在当月到滞后2个月时均较高,日照时数与NPP的相关系数仅在当月较高,降水量与NPP的相关系数则在当月到滞后3个月时均较高,表明降水对NPP影响持续时间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因子 生态系统 时空变化 响应
下载PDF
热带气旋登陆华南前后的强降水大尺度环境场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捷纯 江吉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8-295,共8页
运用2001年和2002年7个热带气旋(TC)登陆华南前后的38个日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经普查和分析将TC造成的降水区划分为纬向型、经向型、NE—SW向型3种;对各型高、中、低层中的主要气象因子作了详细分析,如高层流场、... 运用2001年和2002年7个热带气旋(TC)登陆华南前后的38个日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经普查和分析将TC造成的降水区划分为纬向型、经向型、NE—SW向型3种;对各型高、中、低层中的主要气象因子作了详细分析,如高层流场、中层副热带高压、低层急流和切变线或辐合线、整层水汽通量散度以及季风云涌等,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出了这些降水型各自前24 h的大尺度环境场特征概略模型图,并对其强降水形成机理尽可能地给出了解释,为TC登陆前后的超短期降水预报提供某种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TC) 环境场因子 强降水 概略模型图
下载PDF
广西热带气旋6h降水天气概略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捷纯 江吉喜 +2 位作者 冯建碧 邓玉娇 李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0-848,共9页
选取2001,2002年和2003年登陆华南西部的9个热带气旋(TC),运用广西89站每6 h雨量资料、NCEP/NCAR格点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分析TC登陆华南西部前后广西6 h强降水的物理量场特征。经普查分析将TC造成的降水区划分为纬向型、经向型、NE—SW... 选取2001,2002年和2003年登陆华南西部的9个热带气旋(TC),运用广西89站每6 h雨量资料、NCEP/NCAR格点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分析TC登陆华南西部前后广西6 h强降水的物理量场特征。经普查分析将TC造成的降水区划分为纬向型、经向型、NE—SW向型和NW—SE向型4种;在对各型高、中、低层主要因子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出了这些降水型各自前6 h的物理量场特征概略模型图及各降水型的主要转化趋势,对其强降水形成机理尽可能地给出了解释,并给出降水区及降水强度的确定方法,可以为TC登陆华南西部前后广西区降水临近预报提供某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强降水 物理量 概略模型图
下载PDF
一次南方冷季降水过程揭示的热带水汽羽与降水的关系
4
作者 王捷纯 寿亦萱 邓玉娇 《干旱气象》 2014年第3期407-414,共8页
利用逐日降水量资料、FY-2E卫星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月13~16日的一次南方冷季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剖析了热带水汽羽形成的水汽输送源和动力机制,及其与降水的关系。分析表明,热带水汽羽不但表征了中高层孟加拉湾水汽的... 利用逐日降水量资料、FY-2E卫星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月13~16日的一次南方冷季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剖析了热带水汽羽形成的水汽输送源和动力机制,及其与降水的关系。分析表明,热带水汽羽不但表征了中高层孟加拉湾水汽的输送,它实际上反映了对流层整层水汽的输送、辐合,低层南海水汽输送带为水汽羽的维持和降水的产生做出了贡献;高空槽前急流与低空切变线的耦合促使了上升运动的形成,导致降水的产生。后期高空槽的移动填塞致使急流轴发生移动及转向,从而引导了热带水汽羽的移动,最终导致热带水汽羽的断裂消亡;热带水汽羽上不存在强对流云团,未形成强对流过程,但由于水汽输送条件较好,配合弱的上升运动产生了这次强降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季降水 热带水汽羽 水汽图像
下载PDF
一次冷涡背景下强对流不稳定条件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李云静 张建春 +1 位作者 王捷纯 方纯纯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0-217,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在分析环流背景、探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选取不同的高度和温度,对比研究四种CAPE以及CAPE场与地面要素场的关系,对发生在辽宁沈阳的一次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不稳定条件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在分析环流背景、探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选取不同的高度和温度,对比研究四种CAPE以及CAPE场与地面要素场的关系,对发生在辽宁沈阳的一次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不稳定条件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水汽潜热是不稳定能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冷涡背景下低层暖湿平流、高层冷干平流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累积,从而导致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对流温度CAPE可以反映午后发生强对流所必需的不稳定能量,对强对流天气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不稳定条件 CAPE 冷涡
下载PDF
基于MODIS遥感资料监测南海白天雾 被引量:15
6
作者 邓玉娇 王捷纯 曹静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6-1050,共5页
根据现有雾遥感监测理论,采用多通道阈值判识法,基于MODIS资料进行南海白天雾监测。该方法利用MODIS的1、2、18、20、31通道数据,分离云、雾、海表的相关信息。满足RB1<20%、RB2<20%、RB1>RB2的象元判识为海表;满足RB1>55%... 根据现有雾遥感监测理论,采用多通道阈值判识法,基于MODIS资料进行南海白天雾监测。该方法利用MODIS的1、2、18、20、31通道数据,分离云、雾、海表的相关信息。满足RB1<20%、RB2<20%、RB1>RB2的象元判识为海表;满足RB1>55%、RB2>55%、TB31<273 K的象元判识为中高云;海雾和低云的分离指标IFC>20的象元判识为海雾。利用2011年1—4月广东沿海海雾实地观测结果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在13个样本数据中,有9个样本的卫星监测结果与地面观测结果一致,有3个样本地面观测有雾但卫星监测为低云,1个样本地面观测有雾但卫星监测为晴空洋面。主要是因为MODIS资料本身对云雾不具备穿透性,算法设计时只能假设单一视场中只有一层云雾,对于无云覆盖的雾区较易识别,但对于被云覆盖的雾区则只能将其判识为云区,但总体来说,该监测模型是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白天雾 MODIS 阈值 南海
下载PDF
华南冷季暴雨中热带卷云羽特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寿亦萱 陆风 +1 位作者 王捷纯 Ewanlen I.Rufus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7-696,共10页
冷季暴雨特别是南方冷季暴雨不但常有发生,其强度和灾害甚至不亚于暖季暴雨。统计表明约有80%的华南冷季强降水与热带卷云羽(简称TP)活动相对应。为此,本文利用近7年FY-2静止气象卫星、TRMM卫星合成降水率数据、ECMWFInterim再分析资料... 冷季暴雨特别是南方冷季暴雨不但常有发生,其强度和灾害甚至不亚于暖季暴雨。统计表明约有80%的华南冷季强降水与热带卷云羽(简称TP)活动相对应。为此,本文利用近7年FY-2静止气象卫星、TRMM卫星合成降水率数据、ECMWF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地面与探空的常规观测资料等,综合分析了与华南冷季暴雨相关的热带卷云羽的相关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与华南冷季降水有关的TP云产生的源地主要集中在0°~10°N、70°~140°E之间区域内。青藏高原大地形作用对TP引起的华南冷季降水分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Hovm6ller图分析显示,TP云在爆发前,云系大多呈连续西传的特征,传播速度约为15~20 m·s^(-1),与大尺度斜压波波速相当或略快。一般来说,与弱降水相比,引起强降水的TP云在爆发前移速较快,受来自对流层中上层的动力强迫影响较大。TP云爆发后,云内强对流区总体移动速度不快,大部分集中在TP云的西南端较小范围内。副热带高空急流只是使得TP云的云盖快速向东扩展。上述特征可能是造成华南冷季强降水中只有个别站点强度大而整体降水强度不强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季暴雨 热带卷云羽 Hovmoller图 副热带高空急流
下载PDF
湖北省房县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邓玉娇 单海滨 +1 位作者 王捷纯 高杨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252-256,共5页
基于3S技术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相关信息,对湖北省房县1995~2000年的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并利用ARCGIS的叠加分析功能,着重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侵蚀强度... 基于3S技术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相关信息,对湖北省房县1995~2000年的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并利用ARCGIS的叠加分析功能,着重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侵蚀强度递增的用地类型依次为水田、林地、草地、旱田、裸地;土地利用变化总趋势为,林地面积减少,草地、农田、建设用地、裸地均有所增加;土壤侵蚀变化总趋势为侵蚀总面积有所减少,但侵蚀强度增加,治理难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侵蚀 湖北房县
下载PDF
一次春季冷空气引发海上大风天气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霞 王捷纯 何如意 《广东气象》 2013年第1期19-23,共5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广东省遥测站资料及MICAPS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一次春季冷空气伴随的海上大风天气过程分析,研究了冷空气过程中地面变压和低层温度平流的变化特征以及与地面风场之...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广东省遥测站资料及MICAPS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一次春季冷空气伴随的海上大风天气过程分析,研究了冷空气过程中地面变压和低层温度平流的变化特征以及与地面风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本次海上大风天气过程具有春季强风的2个明显特点:1、"风头(起风时)大、风尾(结束时)小";2、起风突然、阵风大。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比白天大。影响系统主要是:200 hPa西风槽、500 hPa南支西风槽、850 hPa切变线、地面冷空气和冷锋系统。温度平流通过变压场作用于地面风场,冷空气伴随的冷平流增强了地面变压场以及变压梯度,进而等压线密集,地面风速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海上大风 合成分析 冷空气 温度平流
下载PDF
利用卫星资料分析台风“浪卡”非对称结构及降水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霞 林少冰 +1 位作者 王捷纯 卢山 《广东气象》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利用FY2D卫星资料、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等,研究了浪卡非对称结构和外围暴雨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浪卡显著的不对称结构表现在其南侧积云对流较为旺盛,涡度中心也在南侧;浪卡登陆后,... 利用FY2D卫星资料、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等,研究了浪卡非对称结构和外围暴雨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浪卡显著的不对称结构表现在其南侧积云对流较为旺盛,涡度中心也在南侧;浪卡登陆后,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带来的水汽和850 hPa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OLR场的配置对浪卡的移动路径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非对称结构 暴雨 卫星资料 台风“浪卡”
下载PDF
基于FY-2E数据白天海雾检测算法的改进 被引量:9
11
作者 田永杰 邓玉娇 +1 位作者 陈武喝 王捷纯 《干旱气象》 2016年第4期738-742,751,共6页
根据各类云层、雾和下垫面的光谱辐射特性和云雾的空间纹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构建一系列判别指数,建立一套有效的海雾检测算法进行FY-2E数据白天海雾的判识,并将该方法应用到2014年4月8日黄海中北部一次海雾的动态... 根据各类云层、雾和下垫面的光谱辐射特性和云雾的空间纹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构建一系列判别指数,建立一套有效的海雾检测算法进行FY-2E数据白天海雾的判识,并将该方法应用到2014年4月8日黄海中北部一次海雾的动态变化过程。2014年4月8日高时间分辨率的海雾检测个例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白天海雾检测算法可较好地实现海雾过程的动态监测。另外,结合FY-3B雾产品数据进行算法的精度检验,11次海雾个例的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命中率(POD)为90.9%,误报率(FAR)为33.2%,临界成功指数(CSI)为62.6%,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2E 海雾 动态阈值 云雾分离
下载PDF
利用MODIS C6产品分析广东省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捷纯 邓玉娇 《气象科技》 2018年第4期809-813,共5页
本文采用地面太阳光度计实测数据对MODIS C6AOD(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该产品与地面太阳光度计实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85,标准偏差为0.28,平均相对偏差为0.27,数据精度满足需求。利用该产品分析了广东省气溶胶光学... 本文采用地面太阳光度计实测数据对MODIS C6AOD(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该产品与地面太阳光度计实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85,标准偏差为0.28,平均相对偏差为0.27,数据精度满足需求。利用该产品分析了广东省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出以下规律:(1)空间分布: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其中,珠江三角洲西部的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是全省AOD的高值区;(2)季节变化:春季为AOD高值期,夏季、秋季次之,冬季最低;(3)年际变化:2003—2016年,广东省年均AOD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2012年为高值年份,年均AOD值为0.611,2007年为次高值年份,年均AOD值为0.603,2016年为低值年份,年均AOD值为0.382,2015年为次低值年份,年均AOD值为0.4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气溶胶光学厚度 广东
下载PDF
广东省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21
13
作者 邓玉娇 王捷纯 +3 位作者 徐杰 杜尧东 陈靖扬 陈蝶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3,共7页
广东省植被类型丰富、气候条件复杂,开展气候因子对植被的影响研究,对于全省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ODIS NDVI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基于变化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广东省NDVI时空... 广东省植被类型丰富、气候条件复杂,开展气候因子对植被的影响研究,对于全省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ODIS NDVI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基于变化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广东省NDVI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8年广东省NDVI平均值为0.62,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增长值为0.005 3,正增长区面积占比达94.50%。全省73.72%的区域植被呈现显著空间集聚性,其中高值集聚区面积占比48.19%,低值集聚区面积占比25.53%。不同类型植被的NDVI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混交林的NDVI平均值最大,而农田、矮树灌木、混交林平均年增长值最大。NDVI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NDVI值最大、年增长值最小,冬季NDVI值最小、年增长值最大。年内NDVI最低值出现在2月,最高值出现在9月。月平均NDVI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相关性显著,其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 7、0.639 4、0.605 7。NDVI对日照时数的响应不存在滞后,对气温存在1个月的滞后,对降水存在1—2个月的滞后。日照时数对NDVI的影响仅持续1个月左右,温度、降水对NDVI的影响可持续4—5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气候因子 滞后效应 广东
下载PDF
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在白天海雾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邓玉娇 田永杰 王捷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81-1587,共7页
利用国产静止气象卫星FY2E数据建立白天海雾监测算法,利用VIS通道反射率实现海面与云雾区分离,利用IR1通道估算云高实现中高云与低层云雾的分离,利用VIS、IR1、IR4波段构建雾判识指数初步实现海雾与低云的分离,利用平滑稳定度指数进一... 利用国产静止气象卫星FY2E数据建立白天海雾监测算法,利用VIS通道反射率实现海面与云雾区分离,利用IR1通道估算云高实现中高云与低层云雾的分离,利用VIS、IR1、IR4波段构建雾判识指数初步实现海雾与低云的分离,利用平滑稳定度指数进一步实现海雾与低云的分离,最终得到的海雾监测小时产品。根据2014年1~5月份广东沿海13个海雾监站点的实测数据,对本算法所得海雾产品进行精度检验,计算得到检测率POD为92.7%,漏检率FAR为29.4%,总体精度为64.7%。个例分析可知,静止卫星资料因其具备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可较好实现对海雾过程的连续、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2E 海雾 光谱特性 动态阈值
下载PDF
广东省植被固碳量时空变化及气象贡献率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邓玉娇 王捷纯 +2 位作者 徐杰 吴永琪 陈靖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植被固碳能力对气象条件十分敏感,研究植被固碳量变化的气象贡献率,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模型模拟方法,分析广东省植被固碳量的时空... 植被固碳能力对气象条件十分敏感,研究植被固碳量变化的气象贡献率,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模型模拟方法,分析广东省植被固碳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象条件的响应规律,并定量研究植被固碳量变化的气象贡献率。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而言,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植被固碳能力强,多年平均固碳量按从高到低顺序分区域排序为:粤北、粤西、粤东、珠三角。从时间变化而言,2001—2020年广东省植被固碳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年植被固碳量介于838.7—1070.8 g·m^(−2),近20年平均年固碳量达981.2 g·m^(−2)。植被固碳量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夏季最大、冬季最小,秋季、春季介于两者之间,冬季、春季植被固碳量年际波动大,而夏季、秋季植被固碳量年际变化平缓。植被月固碳量最低值出现在1月,最高值出现在7月。从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模型的定量模拟可知,近20年气象要素对植被固碳量的影响以正向驱动为主,植被固碳量变化的气象贡献率为48.4%。其中,气温对植被固碳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降水,再次为日照。植被固碳量对日照、气温的响应不存在滞后,对降水的响应存在1—2个月的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固碳量 时空变化 气象要素 气象贡献率 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
下载PDF
卫星遥感AOD反演地面细颗粒物浓度方法与效果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婷苑 谭浩波 +5 位作者 王春林 陈靖扬 杨柳林 洪莹莹 徐杰 王捷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3,共11页
使用2015~2018年MODIS AOD产品融合地表气象资料反演了地面细颗粒物(PM2.5)浓度,并以反演的PM2.5浓度为依据,比较了地面PM2.5观测资料的各种空间插值方法.结果表明:2015~2018年反演的PM2.5平均浓度与地基观测平均浓度的R 2达0.94;干季... 使用2015~2018年MODIS AOD产品融合地表气象资料反演了地面细颗粒物(PM2.5)浓度,并以反演的PM2.5浓度为依据,比较了地面PM2.5观测资料的各种空间插值方法.结果表明:2015~2018年反演的PM2.5平均浓度与地基观测平均浓度的R 2达0.94;干季反演效果好于湿季,珠江三角洲反演效果好于非珠江三角洲地区,原因是湿季天气系统较不稳定,非珠江三角洲地区多山脉和秸秆燃烧,导致气溶胶标高、质量消光效率等假设误差较大.使用4种插值方法对地基观测的PM2.5浓度进行插值,插值结果大致相当,反距离加权插值法较好,站点分布不均、部分区域站点密度小影响插值效果,建议在站点稀疏地区增加地面PM2.5观测站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2.5)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插值方法
下载PDF
基于MODIS资料分析近15年广州城市热岛特征及演变规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邓玉娇 王捷纯 +1 位作者 何全军 陈蝶聪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5-762,共8页
利用MODIS地表温度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指数,分析近15年广州市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并结合气象观测数据、社会统计数据定性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受地形地貌影响明显,负热岛区主要分布... 利用MODIS地表温度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指数,分析近15年广州市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并结合气象观测数据、社会统计数据定性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受地形地貌影响明显,负热岛区主要分布于森林密集的北部山区,无热岛区主要分布于中部低山丘陵区域,热岛区主要分布于高度城市化的中南部平原区。关于城市热岛的日变化规律,白天热岛区、负热岛区面积均小于夜间,但白天热岛区强度、负热岛区强度大于夜间。关于城市热岛的季节变化规律,冬季热岛区面积最大,热岛强度最小,夏季热岛区面积最小,热岛强度最大;冬季负热岛区面积最小,负热岛强度最小,夏季负热岛区面积最大,负热岛强度最大。对于城市热岛的年际变化规律,近15年来广州市的热岛区、负热岛区占全市总面积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无热岛区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人为热排放在城市中心区域的持续增长,加上区内建筑物密度大、植被覆盖度低,导致了热岛区的增加,而北部山区至中部丘陵山区的植被的持续好转,加上地理特征限制了该区域的城市化发展,导致了负热岛区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城市热岛 广州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气溶胶对白天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玉娇 王捷纯 +3 位作者 洪莹莹 谭浩波 陈靖扬 向昆仑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13-2221,共9页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利用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大气化学模式模拟,分析2003-2018年城市热岛强度、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规律,定性和定量研究气溶胶对白天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热岛强度呈波动上升趋势,...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利用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大气化学模式模拟,分析2003-2018年城市热岛强度、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规律,定性和定量研究气溶胶对白天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热岛强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夏季热岛强度最大,冬季热岛强度最小;气溶胶光学厚度呈波动下降趋势,春季气溶胶光学厚度最大,冬季气溶胶光学厚度最小。在年际和季节尺度,城市热岛强度与城区、郊区气溶胶光学厚度之差均呈弱的正相关。基于WRF-Chem的模拟实验表明,气溶胶的存在导致城区、郊区地表向下总辐射减少、地表温度降低,且城区地表向下总辐射减少多于郊区、降温幅度大于郊区,进而导致了热岛强度减弱。气溶胶对城市热岛强度的贡献率为-2.187%,冬季贡献率绝对值略高于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城市热岛强度 辐射 WRF-Chem
下载PDF
DETECTION OF DAYTIME FOG IN SOUTH CHINA SEA USING MODIS DATA
19
作者 邓玉娇 王捷纯 +1 位作者 曹静 曹超雄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4年第4期386-390,共5页
Based on a current fog detection theory,a multiband threshold method for MODIS data was put forward to detect daytime fog in the South China Sea.It used Bands 1,2,18,20 and 31 of MODIS data to separate fog from the cl... Based on a current fog detection theory,a multiband threshold method for MODIS data was put forward to detect daytime fog in the South China Sea.It used Bands 1,2,18,20 and 31 of MODIS data to separate fog from the cloud and the sea surface.The digital detection indexes were as follows.If RB1【20%,RB2【20% and RB1】RB2,the pixel was identified to be the sea surface.If RB1】55%,RB2】55% and TB31【273 K,the pixel was identified to be a middle-and high-level cloud.If IFC】20,the pixel was classified to be sea fog.The method was verified with sea fog data observed from the coastal region of Guangdong during January-April 2011.Out of the 13 samples of satellite detection,nine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surface observations,three were identified to be low-level the cloud according to the satellite detection but fog according to the surface observations,and only one sample was identified to be the ocean surface by the satellite detection but fog by the surface observations.Because the MODIS data cannot penetrate the cloud or fog,the model was designed for a single field of view which had only one layer of cloud or fog.It can accurately distinguish fog which is not covered by the cloud,but it identifies fog as cloud if the former is covered by a cloud.Generally speaking,the model i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daytime fog MODIS THRESHOLD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城镇用地扩张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邓玉娇 匡耀求 +1 位作者 单海滨 王捷纯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47-2352,共6页
以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区域广东省东莞市为例,以Landsat/TM、ETM+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提出多时相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构建相对热效应指数、热贡献指数、冷贡献指数,定量研究城镇用地扩张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 以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区域广东省东莞市为例,以Landsat/TM、ETM+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提出多时相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构建相对热效应指数、热贡献指数、冷贡献指数,定量研究城镇用地扩张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05年,东莞市城镇用地扩张迅猛,高温区由岛状向带状再向面状扩张。城镇用地的相对热效应指数先增大后减小,1990年为0.6,2000年为1.0,2005年为0.6;热贡献指数持续增长,1990年为4.5%、2000年为38.4%,2005年为62.9%;冷贡献指数逐步增长,1990年为1.2%,2000年为1.8%,2005年为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用地 热环境 遥感 东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