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癌组织THBS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生存的关系
1
作者 陈运财 王捷鹏 朱伟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1期1637-1641,1646,共6页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血小板凝血酶蛋白1(THBS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远期生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惠东县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08例,收集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血小板凝血酶蛋白1(THBS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远期生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惠东县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08例,收集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HBS1表达情况,并对比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结肠癌组织THBS1表达。术后随访3年,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结肠癌组织THBS1不同表达患者生存情况,另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分析结肠癌组织THBS1表达与远期生存的关系。结果 THBS1在结肠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大体分型的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THBS1阳性表达率无差异(P>0.05),TNM分期Ⅲ期、低分化、肿瘤浸润至肌层及脏层腹膜患者癌组织THBS1阳性表达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肿瘤浸润至黏膜及黏膜下层患者(P<0.05);结肠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79.63%,经Log-rank检验,结肠癌THBS1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年龄>60岁、TNM分期Ⅲ期、低分化、肿瘤浸润至肌层及脏层腹膜以及结肠癌组织THBS1阳性表达均是结肠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HBS1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且均为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凝血酶蛋白1 结肠癌 临床病理特征 远期生存
下载PDF
结肠镜二次进镜检查后影响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捷鹏 林文禄 +1 位作者 邹毅玲 林易里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镜二次进镜检查中影响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消化内科二次结肠镜检查的400例患者,严格控制结肠镜检查中的客观因素(内镜医师的经验、内镜操作方式、退镜时间和肠道清洁的程度等),比较前... 目的探讨结肠镜二次进镜检查中影响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消化内科二次结肠镜检查的400例患者,严格控制结肠镜检查中的客观因素(内镜医师的经验、内镜操作方式、退镜时间和肠道清洁的程度等),比较前后两次进镜观察检出的息肉数目、大小、形态、位置和病理类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漏诊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多发息肉、小息肉(≤5 mm)、无蒂息肉、乙状结肠息肉、横结肠息肉以及升结肠息肉等存在较高的漏诊率(均P<0.05),息肉的病理类型与漏诊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息肉的数目、大小、形态和位置均为进镜漏诊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大肠息肉的数目、大小、形态和位置均是影响其检出率的重要因素,随着临床技术的进步,运用新的技术有可能使息肉的检出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二次进镜 结直肠息肉
下载PDF
泮托拉唑钠联合木糖醇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捷鹏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8期83-84,共2页
目的分析泮托拉唑钠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2011年1-12月间收治的4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钠(80mg)和木糖醇注射液250mL配伍后静... 目的分析泮托拉唑钠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2011年1-12月间收治的4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钠(80mg)和木糖醇注射液250mL配伍后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钠(80mg)和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配伍后静脉滴注治疗,1次/d,疗程3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20/2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21/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治疗时间为(6.5±2.5)d,对照组为(6.4±2.6)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钠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适合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钠 木糖醇注射液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pH监测对嗳气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捷鹏 姚艳梅 张寿山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4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pH检测对嗳气症各亚型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治疗的128例嗳气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pH检测进行检测,对嗳气患者各亚型的发病机制、与胃... 目的探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pH检测对嗳气症各亚型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治疗的128例嗳气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pH检测进行检测,对嗳气患者各亚型的发病机制、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等进行研究;使用巴氯芬对研究对象进行治疗,并进行各亚型之间的疗效比较,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发现:①吞气症和非特异性嗳气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不同,吞气症的嗳气是由气体吞咽后,且所吞咽的气体并未进入胃内而引发症状,非特异性嗳气综合征则是由胃内引发,且不伴有吞咽;②胃食管反流与嗳气发生的时间具有相关性,吞气症可能是由于瞬间下食管括约肌的松弛导致嗳气和反流同时发生,非特异性嗳气综合征可能是嗳气发生后由于LES的松弛导致反流的发生;③使用巴氯芬治疗,非特异性嗳气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吞气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嗳气症各型的发病机制不同,直接导致使用巴氯芬治疗的效果存在差异性;胃食管炎与嗳气症存在时间相关性,吞气症可能是由于瞬间下食管括约肌的松弛导致嗳气和反流同时发生,非特异性嗳气综合征可能是嗳气发生后由于LES的松弛导致反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 PH检测 嗳气症 发病机制 巴氯芬
下载PDF
内镜下注射联合电凝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捷鹏 刘文涛 林易里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558-1560,共3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注射联合电凝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取收治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共计6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共31例)给予内镜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共31例)给予内镜下注射联合电凝治疗,记录并比... 目的:观察内镜下注射联合电凝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取收治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共计6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共31例)给予内镜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共31例)给予内镜下注射联合电凝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的输血量、止血率、再出血率、中转手术率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的输血量、止血率、再出血率、中转手术率、住院天数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注射联合电凝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纯注射治疗,值得应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注射 电凝 消化性溃疡出血 疗效
下载PDF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胃溃疡伴抑郁症的疗效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捷鹏 张寿山 姚艳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6期2540-2542,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胃溃疡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问收治的62例胃溃疡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1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胃溃疡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问收治的62例胃溃疡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1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HAMD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胃溃疡伴抑郁症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胃溃疡伴抑郁症 疗效
下载PDF
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诊疗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捷鹏 胡华元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期90-90,92,共2页
目的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临床调查与分析,以期降低其误诊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分型和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分型中以反流性食管炎最多见,6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 目的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临床调查与分析,以期降低其误诊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分型和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分型中以反流性食管炎最多见,6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加强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调查与分析不仅可以降低临床误诊率,同时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调查 分析
下载PDF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pH监测对嗳气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捷鹏 张寿山 姚艳梅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6期175-175,178,共2页
目的采用食管阻抗技术联合pH监测嗳气症,通过观测患者胃食管反流情况,探讨该病不同类型的发病机制以及口服巴氯芬后的治疗结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诊的239例嗳气症患者按嗳气类型予以分组,其中吞气症为120例,其余119例... 目的采用食管阻抗技术联合pH监测嗳气症,通过观测患者胃食管反流情况,探讨该病不同类型的发病机制以及口服巴氯芬后的治疗结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诊的239例嗳气症患者按嗳气类型予以分组,其中吞气症为120例,其余119例为非特异性过度嗳气,两组在采用食管阻抗技术联合pH监测后,分别观测其发病机制,并均在同一周期内给予巴氯芬治疗并观察治疗结果。结果发病机制上,两组患者存在差异,是因吞咽未有气体进入胃内而导致吞气症组嗳气;非特异性过度嗳气组是嗳气在胃内引发而出,期间无吞咽现象;两组pH变化差异明显(P<0.05),用药前、后吞气症组患者出现嗳气频率未有明显变化,但,非特异性过度嗳气组患者却在用药前、后嗳气频率变化显著。结论类型不同的嗳气症患者发病机制存在差异,因此形成给予巴氯芬治疗时效果差异也更为突出,巴氯芬对非特异性过度嗳气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 PH检测 嗳气症 巴氯芬
下载PDF
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捷鹏 胡华元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2期499-500,共2页
目的:观察FOLFOX4化疗方案对中晚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6年6月~2010年2月收治的80例中晚期大肠癌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即奥沙利铂、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每2周为1周期,6个月后根据WHO疗效评估标准评... 目的:观察FOLFOX4化疗方案对中晚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6年6月~2010年2月收治的80例中晚期大肠癌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即奥沙利铂、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每2周为1周期,6个月后根据WHO疗效评估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3.75%,其中部分缓解者43.75%(35/80);稳定者45.00%(36/80);进展者11.25%(9/80)。80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化疗相关性死亡,化疗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生率为76.25%(61/80);其次有71.25%(57/80)出现了神经感觉异常,有61.25%(49/80)患者出现了白细胞数量下降,停药后恢复。结论: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大肠癌临床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反应较轻微,可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甲酰四氢叶酸钙 5-氟尿嘧啶 中晚期大肠癌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伴发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及其复发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捷鹏 刘文涛 林易理 《北方药学》 2016年第1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伴发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愈合质量及复发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来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伴发消化性溃疡患者156例为观察组,收集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伴发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愈合质量及复发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来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伴发消化性溃疡患者156例为观察组,收集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142例为对照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两组溃疡愈合质量及溃疡分布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12个月随访溃疡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有98例溃疡愈合达S期,愈合率64.1%;65例达Sc期愈合,愈合率41.7%;对照组125例溃疡愈合达S期,愈合率88.0%;92例达Sc期愈合,愈合率64.8%,观察组S期、Sc期溃疡愈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患者存在微血管病变,胃黏膜血流量明显降低,导致容易发生PU,溃疡愈合质量差,复发率高,需定期复查,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消化性溃疡 愈合质量 复发
下载PDF
老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IL-17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捷鹏 翁顺元 皮燕 《黑龙江医学》 2018年第5期436-43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IL-17与消化性溃疡(PU)、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惠东医院消化内科诊治合并上消化道症状并行胃镜检查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HBV... 目的探讨老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IL-17与消化性溃疡(PU)、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惠东医院消化内科诊治合并上消化道症状并行胃镜检查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HBV感染分为HBsAg阳性组(31例)和HBsAg阴性组(89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部位PU发生率、Hp感染及IL-17发生情况,分析相关性。结果 HBsAg阳性组PU发生率、Hp感染率高于HBsAg阴性组,PU治愈率低于HBsAg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组IL-17水平均高于HBsAg阴性组,HBsAg阳性组胃窦、胃角、胃体、球部及十二指肠PU发生率均高于HBsAg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与PU发生、PU愈合、Hp感染及IL-17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老年HBV感染与IL-17、PU、Hp感染有相关性,临床中应针对性治疗和预防,以降低HBV感染者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乙型肝炎病毒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吸入药物治疗对稳定期COPD肺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华元 王捷鹏 +2 位作者 张寿山 陈静波 高少勇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4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辅助噻托溴铵对稳定期COPD肺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0年3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或住院的稳定期II、III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辅助噻托溴铵对稳定期COPD肺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0年3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或住院的稳定期II、III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止咳、平喘、抗感染及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噻托溴铵干粉剂18μg吸入,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剂吸入,2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8、TNF-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IL-8、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噻托溴铵联用能够明显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降低IL-8、TNF-α水平,减轻气道中的炎性细胞浸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 噻托溴铵 肺功能 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王捷鹏 刘文涛 林易里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5期725-727,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的急性胃肠炎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单纯复...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的急性胃肠炎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单纯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2%,对照组为4.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雷巴拉唑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炎 复方嗜酸乳杆菌 雷贝拉唑
下载PDF
广东惠东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特点 被引量:16
14
作者 胡华元 姚艳梅 +2 位作者 王捷鹏 林文禄 黄志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5-1198,共4页
目的:研究近10年广东省惠东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特点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10-12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结肠镜检出结直肠癌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并对前后5年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1-01/2010-12共行肠镜10... 目的:研究近10年广东省惠东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特点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10-12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结肠镜检出结直肠癌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并对前后5年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1-01/2010-12共行肠镜10532例,检出结直肠癌853例.2001-01/2005-12与2006-01/2010-12相比,结直肠癌的检出率由8.0%升至8.2%,中位年龄由59岁上升至65岁,直肠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55.0%),便血是最常见的症状(56.0%).右半结肠癌的比率由15.1%升高至19.2%.病理学上,中分化腺癌占大部分(65.5%).结论:结直肠癌发病有老龄化趋势.直肠癌仍占结直肠癌的大部分,但右半结肠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对高危人群行全结肠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肠镜检查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PCT、TNF-α、IL-6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6
15
作者 姚艳梅 王捷鹏 张寿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8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监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炎症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临床预测作用。方法对发病后立即入院的52例AP患者(总AP组)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32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20例;对照组23例... 目的探讨连续监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炎症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临床预测作用。方法对发病后立即入院的52例AP患者(总AP组)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32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20例;对照组23例,均为健康志愿者。入院后于第1、3、5、7天清晨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PCT,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 (1)三组的PCT水平在不同的时间监测点均较对照组高,总AP组和SAP组的血清PCT水平在入院1~7d内呈升高趋势,MAP组呈下降趋势。(2)除MAP组入院7d的监测点外,三组的TNF-α水平在不同的时间监测点均较对照组高,总AP组和MAP组在入院1~7d内呈下降趋势,SAP组在第3天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3)除入院7d的监测点外,三组的IF-6水平在不同的时间监测点均较对照组高,三组的IF-6水平在入院1~7d内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血清PCT、TNF-α及IL-6的动态水平变化与A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的动态变化水平可作为AP病情程度判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降钙素原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10天序贯疗法治疗Hp感染性浅表型胃炎的疗效及对Hp转阴率的影响
16
作者 王捷鹏 刘文涛 林易里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10天序贯疗法用于Hp感染性浅表型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Hp转阴率的影响。方法: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Hp感染性浅表型胃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10天序贯疗法治... 目的:探讨10天序贯疗法用于Hp感染性浅表型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Hp转阴率的影响。方法: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Hp感染性浅表型胃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10天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转阴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优良率为95.65%(44/46)、Hp转阴率为93.48%(43/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43%,52.1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舌炎3例、头痛2例、皮肤瘙痒4例、口苦5例,对照组发生舌炎2例、头痛3例、皮肤瘙痒3例、口苦2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Hp感染性浅表型胃炎患者10天序贯疗法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优良率、Hp转阴率的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疗法 HP感染 浅表型胃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在肠易激综合征或慢传输型便秘治疗作用观察
17
作者 王捷鹏 刘文涛 林易里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或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疗效,探讨根除Hp在IBS或STC治疗中的必要性。方法随机截取我院门诊2015年6月~2016年6月Hp感染的IBS或STC患者共46例,均给予10d Hp根除治疗。治疗后四周复查13C...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或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疗效,探讨根除Hp在IBS或STC治疗中的必要性。方法随机截取我院门诊2015年6月~2016年6月Hp感染的IBS或STC患者共46例,均给予10d Hp根除治疗。治疗后四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A组)、Hp阴性组(B组),分别对各组患者根除前(T1)、根除后第1天(T2)、根除后1个月(T3)、根除后3个月(T4)的症状进行评分、比较,分析根除Hp对IBS或STC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46例患者的Hp根除率为86.96%,其中40例成功根除,6例失败。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在B组,腹泻型T2、T3、T4的总有效率均高于T1,且以T2为最高(P﹤0.05);但其余各型T2、T3、T4的总有效率与T1时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在A组,各型T2、T3、T4的总有效率较T1下降(P﹤0.05)。结论根除Hp能暂时缓解IBS或STC的症状,尤其是腹泻型IBS患者。根除Hp在IBS或STC患者治疗中的短暂获益可能是肠道菌群改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肠易激综合征 慢传输型便秘
下载PDF
西洛他唑治疗经皮冠脉内介入术后对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艳梅 郭剑华 王捷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6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使用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聚集率、PGE2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64例确诊冠心病并行PCI术后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 目的观察经皮冠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使用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聚集率、PGE2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64例确诊冠心病并行PCI术后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出现阿司匹林相关上消化道出血,其中32例患者改用西洛他唑加氯吡格雷,而另外32例患者出血治疗后继续原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GE2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平均随访(0.9±0.1)年,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西洛他唑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外周血PGE2的浓度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但两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对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经过短期的临床观察,其血小板聚集率优于阿司匹林,升高外周血PGE2的浓度,且安全性与阿司匹林相当,可用于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西洛他唑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率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嗳气症患者24h多通道食管阻抗-pH监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姚艳梅 黄志辉 王捷鹏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6期903-904,共2页
目的嗳气症患者进行24h多通道食管阻抗-pH监测,观察不同亚型嗳气症患者的监测结果,探究不同亚型嗳气症患者的胃食管反流模式,评估该技术在嗳气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罗马Ⅲ的定义,将115例嗳气症患者分为吞气症(组Ⅰ)39例和非特异性... 目的嗳气症患者进行24h多通道食管阻抗-pH监测,观察不同亚型嗳气症患者的监测结果,探究不同亚型嗳气症患者的胃食管反流模式,评估该技术在嗳气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罗马Ⅲ的定义,将115例嗳气症患者分为吞气症(组Ⅰ)39例和非特异性过度嗳气(组Ⅱ)76例。所有患者进行24h多通道食管阻抗-pH监测,观察不同亚型嗳气症患者的反流物性状、反流类型及嗳气类型。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且总反流次数、反流物性状和反流类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Ⅰ胃内型嗳气较非特异性过度嗳气(组Ⅱ)明显减少(P<0.001),胃上型嗳气则明显增多(P=0.008)。结论不同亚型嗳气症患者的发生机制不同,需进行个体化治疗。24h多通道食管阻抗-pH监测是评估嗳气症患者的重要诊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嗳气 吞气症 多通道食管阻抗 PH监测 反流
下载PDF
胸腔微创细管引流并尿激酶灌洗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静波 周宇非 王捷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10期10-11,17,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细管引流并尿激酶灌洗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抗结核治疗下,将6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胸腔内置细管引流,并经引流管滴入尿激酶灌洗液500m(l含尿激酶10万ü)。对照组... 目的探讨胸腔细管引流并尿激酶灌洗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抗结核治疗下,将6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胸腔内置细管引流,并经引流管滴入尿激酶灌洗液500m(l含尿激酶10万ü)。对照组行胸腔穿刺抽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胸水总引流量明显增多,胸水消失时间缩短,胸水分隔、胸膜粘连、肥厚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胸腔细管引流并尿激酶灌洗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方法安全,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胸腔积液 尿激酶 灌洗 闭式引流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