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排螺旋CT靶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支甫 徐家声 +1 位作者 孙家龙 罗玲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靶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64排CT肺部扫描发现的30例SPN患者进行靶重建,分析其影像特点,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30例靶重建显示小结节征8例、空泡征9例、钙化4例、分叶征16例、...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靶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64排CT肺部扫描发现的30例SPN患者进行靶重建,分析其影像特点,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30例靶重建显示小结节征8例、空泡征9例、钙化4例、分叶征16例、毛刺征12例、棘突征13例、胸膜凹陷征12例、血管集束征7例及20例增强病例显示密度变化均高于常规扫描;靶重建后诊断符合率为90%,也高于常规扫描的66.7%。结论:靶重建技术有助于提高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重建技术 孤立性肺结节 CT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头颅CT血管造影特征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
作者 胡文霞 翟宏江 +1 位作者 方波 王支甫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头颅CT血管造影(CTA)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32例,收集患者病史和一般因素资料,并对入选患者进行头颅CTA检测,分析各种CTA特征表现。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 目的探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头颅CT血管造影(CTA)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32例,收集患者病史和一般因素资料,并对入选患者进行头颅CTA检测,分析各种CTA特征表现。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统计并分析各种CTA特征表现患者的预后情况及病情转归情况。统计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CTA因素,以及CTA因素与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6个月患者回访率100%。32例患者中6例患者预后不良,基底动脉分叉对鞍上池的高度、基底动脉位置偏离程度、基底动脉管径、扩张血管压迫区域和斑块性质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Spearman法分析发现基底动脉分叉对鞍上池的高度分级、基底动脉位置偏离程度分级、基底动脉管径、扩张血管压迫区域和斑块性质与患者预后不良存在显著线性关系(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预后不良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TA检测特征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CTA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诊断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宗山 罗玲 +2 位作者 王支甫 潘义广 陶翔玉 《安徽医学》 2009年第4期414-416,共3页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征象。方法搜集46例临床和MRI影像资料完整的DA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发现出血性病灶者39例: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区15例、胼胝体13例、基底核区5例、脑干3例、小脑3例;单发5例,多发34例。非出...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征象。方法搜集46例临床和MRI影像资料完整的DA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发现出血性病灶者39例: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区15例、胼胝体13例、基底核区5例、脑干3例、小脑3例;单发5例,多发34例。非出血性病灶7例:胼胝体5例、脑干2例。合并弥漫性脑肿胀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脑室出血6例,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5例及颅骨骨折18例。结论MRI是诊断DAI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为早期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提供了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轴索损伤 诊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23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军 汤海涛 +2 位作者 杨平 孙家龙 王支甫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总结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RPH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疗效。结果:23例均发生消化道出血,经胃镜证实为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目的:总结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RPH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疗效。结果:23例均发生消化道出血,经胃镜证实为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部分伴有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其中7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16例因其他疾病住院期间发生消化道出血;19例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4例合并轻度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将患者按病因学和临床转归分类,其中3例胰腺炎合并囊肿或假性囊肿和1例脾外伤经外科手术治愈,3例胰腺癌患者死于并发症,其余经内科保守或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好转后保持随访。结论:RPH可通过内镜、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增强并血管成像等检查确诊,但是需和肝原性门脉高压症区别,外科手术治疗需慎重,可考虑内镜介入联合内科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 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胃镜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增强并血管成像
下载PDF
256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支甫 《现代科学仪器》 2021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对比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临床冠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疑似冠脉疾病并在1周内分别采用256层MSCT、DSA诊断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二者对不同冠脉分段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将DSA... 目的:对比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临床冠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疑似冠脉疾病并在1周内分别采用256层MSCT、DSA诊断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二者对不同冠脉分段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将DSA结果记为“金标准”,分析256层MSCT诊断冠脉狭窄的效能;统计256层MSCT对不同冠脉分段斑块形成的诊断结果。结果:冠脉血管节段可评价率为96.14%;256层MSCT、DSA对不同冠脉分段及总狭窄程度分布、狭窄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6层MSCT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7.92%、99.45%、98.57%、0.974;256层MSCT检出的568个冠脉狭窄段中共检出1036个斑块,其中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分别有429个、200个、407个,占比分别为41.41%、19.31%、39.29%。结论:256层MSCT可诊断冠脉疾病,其诊断价值与DSA相当,且还可检出冠脉斑块形成情况及斑块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冠脉疾病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1
6
作者 赵启媛 金平 +1 位作者 陈生 王支甫 《安徽医学》 2018年第7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CTPI)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诊治的4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头颅MRI平扫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8例)...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CTPI)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诊治的4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头颅MRI平扫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8例)和脑梗死(CI)组(24例),所有患者均行CTPI检查,对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等CTPI参数进行分析,并结合CT血管造影检查(CTA)、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数据,对责任血管不同狭窄程度CTPI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TIA组中,与健侧相比,患侧MTT及TTP延长(P<0.05),CBV和CBF无明显变化(P>0.05);CI组CBV和CBF水平患侧低于健侧(P<0.05),MTT和TTP水平患侧长于健侧(P<0.05);CI和TIA两组病例健侧CBV、CBF、MTT及TT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组患侧CBV、CBF水平低于TIA组,而MTT及TTP长于TIA组(P<0.05)。CTPI阳性的患者中责任血管闭塞及重度狭窄的发生率高于轻中度及无狭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检查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部位、范围、病情及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并能结合血管成像检查为临床工作者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下载PDF
低管电压CT血管成像在缺血型烟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
7
作者 李康 吴宗山 +3 位作者 徐佳玮 孙家龙 王支甫 蔡志友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14-315,317,共3页
目的分析低管电压CT血管成像(CTA)对缺血型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20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接受诊治的90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A管电压大小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电压组(n=51)与低管电压... 目的分析低管电压CT血管成像(CTA)对缺血型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20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接受诊治的90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A管电压大小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电压组(n=51)与低管电压组(n=39)。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观察缺血型烟雾病的CTA表现,比较两组CTA诊断疾病分级的准确度与CTA检查的辐射量。结果 CTA检查发现,90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均可见颈内动脉(ICA)狭窄或闭塞,80例患者大脑前动脉(ACA)受累,82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受累,84例患者可见颅底血管网形成,38例患者后循环向前循环代偿,20例患者颅外向颅内代偿。常规管电压组与低管电压组CTA诊断缺血型烟雾病分级的准确度分别为90.20%、89.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管电压组CTA检查的有效剂量(ED)小于常规管电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检查缺血型烟雾病能有效显示患者的病变血管、颅底血管网及供血代偿情况,还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且低管电压CTA的辐射量较小,可替代常规管电压CTA,进而提升检查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型烟雾病 CT血管成像 低管电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