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板桥”追寻白朴十七年——兼评《白朴全集》的文学贡献
1
作者 王改瑛 《黄河之声》 201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2014年1月22日,《山茁日报》一篇题为《首部〈白朴全集〉出版》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关注。报道称:该书的领衔编著者韩瑞先生研究白朴长达17年之久……据悉,该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全面介绍白朴的国学经典著作,可谓填补空白之作。白... 2014年1月22日,《山茁日报》一篇题为《首部〈白朴全集〉出版》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关注。报道称:该书的领衔编著者韩瑞先生研究白朴长达17年之久……据悉,该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全面介绍白朴的国学经典著作,可谓填补空白之作。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祖籍河曲;韩瑞也是河曲人,人称“韩板桥”,他被誉为诗、书、画、印、国学、美术理论六全的画家。一个才情十足的画家怎么会倾十七年之心血搞起严谨的学术研究?《白朴全集》有着怎样的文学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贡献 白朴 全集 板桥 中国文学史 社会关注 经典著作 填补空白
下载PDF
善行天下——追寻运城李氏家族的善迹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改瑛 《五台山》 2016年第7期69-75,共7页
正是参差黄绿的十月,当省作协组织的'三个文化'采风团从太原出发,一路疾驰,自北贯南,向运城进发的途中,我的心中是充满了膜拜之情的。河东,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文明的摇篮,堪称'最早中国',从小,女娲补天、愚公移山、... 正是参差黄绿的十月,当省作协组织的'三个文化'采风团从太原出发,一路疾驰,自北贯南,向运城进发的途中,我的心中是充满了膜拜之情的。河东,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文明的摇篮,堪称'最早中国',从小,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舜耕历山……这些神奇的传说就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对这块土地充满了敬仰;河东又是人类最早使用火、最早食用盐、最早开始冶炼和农耕文明的地方。上古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家族 采风团 舜耕历山 黄河文明 女娲补天 食用盐 万泉 舜都 结婚生子 定边县
原文传递
“韩板桥”追寻白朴十七年——兼评《白朴全集》的文学贡献
3
作者 王改瑛 《黄河》 201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人间,总有一些天生的缘分,即使隔上千年,也会在某时某地相逢,白朴于韩瑞,即是如此。2014年1月22日,《山西日报》一篇题为《首部〈白朴全集〉出版》的消息引起了我的关注。报道称:该书的领衔编著者韩瑞先生研究白朴长达17年之久……据悉... 人间,总有一些天生的缘分,即使隔上千年,也会在某时某地相逢,白朴于韩瑞,即是如此。2014年1月22日,《山西日报》一篇题为《首部〈白朴全集〉出版》的消息引起了我的关注。报道称:该书的领衔编著者韩瑞先生研究白朴长达17年之久……据悉,该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全面介绍白朴的国学经典著作,可谓填补空白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朴 韩瑞 文学贡献 杂剧创作 国学经典 元曲四大家 散曲创作 关汉卿 元大都 天籁集
原文传递
“韩板桥”追寻白朴十七年——兼评《白朴全集》的文学贡献
4
作者 王改瑛 《五台山》 2014年第2期30-34,共5页
人间,总有一些天生的缘分,即使隔上千年,也会在某时某地相逢,白朴于韩瑞,即是如此。2014年1月22日,《山西日报》一篇题为《首部〈白朴全集〉出版》的消息引起了我的关注。报道称:该书的领衔编著者韩瑞先生研究白朴长达17年之久……据悉... 人间,总有一些天生的缘分,即使隔上千年,也会在某时某地相逢,白朴于韩瑞,即是如此。2014年1月22日,《山西日报》一篇题为《首部〈白朴全集〉出版》的消息引起了我的关注。报道称:该书的领衔编著者韩瑞先生研究白朴长达17年之久……据悉,该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全面介绍白朴的国学经典著作,可谓填补空白之作。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祖籍河曲;韩瑞也是河曲人,人称"韩板桥",他被誉为诗、书、画、印、国学、美术理论六全的画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朴 韩瑞 文学贡献 杂剧创作 国学经典 元曲四大家 中国文学史 散曲创作 关汉卿 元大都
原文传递
情植野史亭
5
作者 王改瑛 《黄河》 2007年第5期174-176,共3页
我是没有资格在清明这一天看望这位诗人的,此行是为了了却内蒙作家冯苓植的夙愿。园子里静静的,连吱呀的推门声都那么沉重,这扇门仿佛700年来就未曾推开过,
关键词 元好问 野史 蒙古人 故乡 杏树 晚年 金史 编纂 陵川 生死
原文传递
乡逝
6
作者 王改瑛 《黄河》 2003年第4期137-147,共11页
离乡已经20多年了,这些年,乡思像化不开的砖茶,或浓或淡,似远似近,亦真亦幻,始终在浸泡着我的灵魂,愈久愈醇……不经意间,忽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故土,离开过乡亲。当年轻的浮躁、彷徨、虚无渐渐被滤去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心地竞这... 离乡已经20多年了,这些年,乡思像化不开的砖茶,或浓或淡,似远似近,亦真亦幻,始终在浸泡着我的灵魂,愈久愈醇……不经意间,忽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故土,离开过乡亲。当年轻的浮躁、彷徨、虚无渐渐被滤去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心地竞这样纯净透明、真诚宽厚,那是故乡赋予的、得天独厚的、任何人不会掠走的。那渐渐久远了的过去,蒙着一层淡淡的忧伤。那逝去的年代,像一块飘逝的红纱巾,虽远去了,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印痕……如今,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不经意间,人们却远离了、忘却了乡土和纯真。他们竭力想背转脸的时候,是看到苦难笑容的时候,而那些乡亲于我却越来越清晰了,于是便有了这一组《乡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 故乡 激情 土地 季节 生活 男人 玉米 秧歌 自行车
原文传递
晋原平长篇小说研讨会在忻州召开
7
作者 王改瑛 《黄河》 2003年第5期176-176,共1页
金秋送爽,金菊飘香。9月7日。由作家出版社、山西省作协、忻州市委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共同主办的晋原平长篇小说研讨会在忻州顿村召开,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杨志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田滋茂、省作协主席焦祖尧、副主席... 金秋送爽,金菊飘香。9月7日。由作家出版社、山西省作协、忻州市委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共同主办的晋原平长篇小说研讨会在忻州顿村召开,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杨志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田滋茂、省作协主席焦祖尧、副主席秦溱、段崇轩、市委副书记杨增武到会并讲了话,著名导演张绍林发来贺电。中央、省、市领导及来自北京、天津、太原的19位专家与我市20多名作家、评论家、作者、企业家共同研讨了晋原平的长篇小说。近年来,身为忻州市委副秘书长的晋原平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勤奋耕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研讨会 忻州市 企业家 山西省 出版社 作家 作协 共同研讨 文化产业开发
原文传递
西口的父亲(外二篇)
8
作者 王改瑛 《五台山》 2012年第11期49-58,共10页
关注·消逝的乡村关注,不只是现象的简单呈现,更是对事物从精神层面的探究;乡村,消失的不只是窑洞、戏台、石碾,更重要的是那份挚爱土地的情愫。作为内陆农耕古国的中国,真正的农民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留住乡村就是留住民族之根... 关注·消逝的乡村关注,不只是现象的简单呈现,更是对事物从精神层面的探究;乡村,消失的不只是窑洞、戏台、石碾,更重要的是那份挚爱土地的情愫。作为内陆农耕古国的中国,真正的农民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留住乡村就是留住民族之根,关注乡村就是关注国家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 西口 精神层面 民族之魂 乡村
原文传递
家(外一篇)
9
作者 王改瑛 《五台山》 2011年第8期59-63,共5页
关注·消逝的乡村关注,不只是现象的简单呈现,更是对事物从精神层面的探究;乡村,消失的不只是窑洞、戏台、石碾,更重要的是那份挚爱土地的情愫。作为内陆农耕古国的中国,真正的农民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留住乡村就是留住民族之根... 关注·消逝的乡村关注,不只是现象的简单呈现,更是对事物从精神层面的探究;乡村,消失的不只是窑洞、戏台、石碾,更重要的是那份挚爱土地的情愫。作为内陆农耕古国的中国,真正的农民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留住乡村就是留住民族之根,关注乡村就是关注国家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河 汉文帝 娘娘滩 童养媳 河对岸
原文传递
河曲民歌中的祖辈们
10
作者 王改瑛 《五台山》 2018年第9期60-64,共5页
河曲于我,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缘,至今我仍然没弄明白,我的祖先到底是谁,他是怎样从这里走向西口的,我的祖先的祖先是什么时候生活在这里的?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我的祖籍在河曲县葛真龙村。于此,我对河曲便有了一份别样的情感。
关键词 河曲民歌 小妹妹
原文传递
《乡逝》后记
11
作者 王改瑛 《五台山》 2011年第5期80-80,共1页
离乡已经20多年了。这些年,乡思像化不开的砖茶,或浓或淡,或远或近,似有似无,始终在过滤着我的灵魂,愈久愈醇……不经意间,我忽然发现,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故土,离开过乡亲们。当年轻的浮躁、彷徨、虚无渐渐被滤去了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心地... 离乡已经20多年了。这些年,乡思像化不开的砖茶,或浓或淡,或远或近,似有似无,始终在过滤着我的灵魂,愈久愈醇……不经意间,我忽然发现,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故土,离开过乡亲们。当年轻的浮躁、彷徨、虚无渐渐被滤去了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心地竟这样纯净、真诚、宽厚、豁达,那是故乡赋予的、得天独厚的、任何人不会掠走的。那渐渐久远了的乡音,蒙着一层淡淡的忧伤;那愈来愈浓了的乡情,饱蘸岁月的激情;那个火红的年代,像一块飘逝的红纱巾,虽远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 时候
原文传递
乡逝(八篇)
12
作者 王改瑛 《五台山》 2011年第5期60-73,共14页
小桃红小桃红是我家的邻居。乡里的习俗,男人就是天,男人的名字自然就是这家的代称喽,可小桃红家例外,说"三三"(她的男人叫"三三"),有的人恐怕不知道,可一说小桃红,村里连三岁的娃娃都知道。外村人问到小桃红,孩子... 小桃红小桃红是我家的邻居。乡里的习俗,男人就是天,男人的名字自然就是这家的代称喽,可小桃红家例外,说"三三"(她的男人叫"三三"),有的人恐怕不知道,可一说小桃红,村里连三岁的娃娃都知道。外村人问到小桃红,孩子们保准会指着村西说:"外灰桃红在村西栅栅上住的哩!""灰小桃红"这一称呼有一种特殊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桃红
原文传递
守望乡野
13
作者 王改瑛 《五台山》 2001年第4期32-33,共2页
这依然是在冬季,早晨,刚拉开窗户的一条缝儿,就有一丝凉凉的、甜甜的风儿透进来,感觉有点异样.推开窗户一看,晨曦中有白团儿洋洋洒洒地落着,地上的雪早有半尺厚了,银缎子般富有弹性,就想起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依然是在冬季,早晨,刚拉开窗户的一条缝儿,就有一丝凉凉的、甜甜的风儿透进来,感觉有点异样.推开窗户一看,晨曦中有白团儿洋洋洒洒地落着,地上的雪早有半尺厚了,银缎子般富有弹性,就想起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然而昨夜无风,这雪白的精灵竟悄没声儿地把萧瑟的冬抒写得如此灿烂.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