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专用肥轻简施用对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敏羽 戴志刚 +5 位作者 余德芳 王向平 关绍华 邵远刚 张家学 李小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1-542,共12页
【目的】研究明确“水稻-再生稻”体系施用专用肥对产量、产量构成因子、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水稻-再生稻”的轻简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点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T1)、当地农民习惯施肥(T2)、专用肥(T3)等3... 【目的】研究明确“水稻-再生稻”体系施用专用肥对产量、产量构成因子、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水稻-再生稻”的轻简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点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T1)、当地农民习惯施肥(T2)、专用肥(T3)等3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处理的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氮、磷、钾养分含量,从而计算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施肥可以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与T1相比,9个试验点的T2处理头季稻和再生稻平均增产56.0%和89.4%;T3处理平均增产75.3%和108.9%;与T2相比,T3处理头季稻、再生稻以及两季总产量分别增加了1006 kg/hm^(2)、356 kg/hm^(2)和1362 kg/hm^(2),增幅分别为12.4%、10.3%和11.8%。T3处理相较于T2处理,每穗粒数增加了20粒,增幅达到10.5%。养分吸收结果显示,与T2处理相比,T3处理头季水稻地上部氮(N)、磷(P_(2)O_(5))和钾(K_(2)O)的积累量分别增加了7.4%、6.8%和10.2%;再生季分别增加了5.9%、16.6%和24.4%。不同试验点T3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均有提高的趋势,与T2处理相比,最高分别增加25.3%、93.8%和143.7%。在9个试验点,纯收入平均提高了6.19×103元/hm^(2)。【结论】专用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稻谷产量,增加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次数,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肥 再生稻 产量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鸣爽 王敏羽 +3 位作者 张万洋 戴志刚 李旭春 李小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189,共7页
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是指土壤自身对水稻生产的贡献程度,是一个广泛适用于反映稻田基础地力的指标。为明确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及其影响因素,在中国知网搜集197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整理水稻不施肥处理和氮磷钾肥处理的产量数据,计算基... 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是指土壤自身对水稻生产的贡献程度,是一个广泛适用于反映稻田基础地力的指标。为明确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及其影响因素,在中国知网搜集197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整理水稻不施肥处理和氮磷钾肥处理的产量数据,计算基础地力贡献率。按照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地力等级以及不同水稻类型对基础地力贡献率数据进行分类,研究我国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水稻的平均基础地力贡献率为71.92%,基础地力贡献率数据分布在70%~80%的样本数最多,为33.61%。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不同种植区域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有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东北稻区>西南稻区>华南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的基础地力贡献率随着基础地力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不同水稻类型的基础地力贡献率有显著差别,具体表现为早稻>中稻>晚稻、杂交稻>常规稻、籼稻>粳稻。综上所述,水稻是一种对基础地力依赖程度较高的作物,且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受时间、区域、地力和水稻类型的影响。培肥土壤、提升土壤的基础地力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基础地力贡献率
下载PDF
氮肥运筹方式及催芽氮肥用量对再生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苏素苗 戴志刚 +5 位作者 王敏羽 王森 王志宾 余德芳 李旭春 李小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72-2184,共13页
【目的】催芽肥和促苗肥的合理施用是保障再生稻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明确再生稻氮肥运筹方式及催芽氮肥适宜用量,对提高再生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优化再生稻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多年田间试验,以深两优5814为材料,设... 【目的】催芽肥和促苗肥的合理施用是保障再生稻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明确再生稻氮肥运筹方式及催芽氮肥适宜用量,对提高再生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优化再生稻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多年田间试验,以深两优5814为材料,设置5个再生季氮肥(N)处理:不施氮肥(N_(0-0));催芽肥60 kg/hm^(2)(N_(60-0))、促苗肥60 kg/hm^(2)(N_(0-60))、催芽肥和促苗肥各60 kg/hm^(2)(N_(60-60))、催芽肥和促苗肥分别为120、60 kg/hm^(2)(N_(120-60))。【结果】3年试验产量存在较大差异,但同一年份的再生稻施氮处理均显示了显著的增产效果,N_(60-0)、N_(0-60)和N_(60-60)处理分别较N_(0-0)平均增产35.8%、40.9%和67.4%。催芽肥和促苗肥配施通过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随催芽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升高后平台的趋势。适宜的催芽氮肥用量和促苗肥配施促进了再生芽的萌发、形成和生长发育,显著增加了倒2节和倒3节(尤其是倒3节)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养分吸收积累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再生稻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与N_(0-0)处理相比,N_(60-0)、N_(0-60)、N_(60-60)和N_(120-60)处理氮素积累量分别平均增加51.31%、57.70%、91.33%和124.53%,但氮肥利用率则呈下降的趋势。品质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再生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先提升后下降,蛋白质含量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催芽肥和促苗肥配施且用量适宜(N_(60-60))时,再生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等较其他处理为最优。与N_(0-0)处理相比,N_(60-60)处理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增加2.7%、1.3%和6.7%;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分别降低13.8%和22.6%。而催芽氮肥用量进一步增加(N_(120-60))时,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又有所下降,以其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粒率增加最为显著。【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施用催芽肥和促苗肥各60 kg/hm^(2)与不施氮相比显著提高了再生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其氮肥利用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再生稻 催芽肥 促苗肥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