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Dieulafoy病2例报道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教学 杨均 +5 位作者 李丽 刘海燕 周世亮 崔红莉 颜綦先 陈东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899-900,共2页
食管Dieulafoy病为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与其他部位Dieulafoy病类似,病变隐匿,病情凶险,内镜下止血为首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报道2例食管Dieulafoy病,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DIEULAFOY病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下治疗
下载PDF
超声内镜联合EMR及ESD诊治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效果 被引量:19
2
作者 严和中 唐郡 +7 位作者 解传磊 刘卫 朱斌 王教学 段晓伟 施红林 余森源 郭世存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s)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进行EMR与ESD治疗的50例上消化道SMTs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 50例上消...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s)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进行EMR与ESD治疗的50例上消化道SMTs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 50例上消化道SMTs中,位于食管10例,胃40例。术前内镜下超声小探头诊断间质瘤15例、异位胰腺17例、脂肪瘤18例。其中30例行EMR,20例行ESD。病灶均完整切除,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病理组织学均符合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患者术后均随访两年,无一例复发。结论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黏膜下肿瘤
下载PDF
胃镜下上消化道溃疡及胃癌的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历海清 何俊峰 +3 位作者 唐郡 严和中 王教学 刘卫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5期397-399,共3页
总结胃镜检查下上消化道溃疡及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本院消化内科接受胃镜检查并确诊的186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240例胃溃疡患者(溃疡组)的内镜检查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老年组(≥60岁),进... 总结胃镜检查下上消化道溃疡及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本院消化内科接受胃镜检查并确诊的186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240例胃溃疡患者(溃疡组)的内镜检查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老年组(≥60岁),进行分层分析。中青年组腹痛、腹胀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组(61.39%比27.34%,P<0.05);中青年组头晕乏力、胸闷心悸、无症状率分别为11.88%、8.91%、5.94%,均显著低于老年组(30.94%、22.30%、15.83%,P<0.05);中青年组胃窦部胃溃疡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组(34.65%比12.95%,P<0.05);中青年组胃体及胃底和贲门的胃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4.85%、1.98%,均显著低于老年组30.22%和8.63%(P<0.05)。老年组胃癌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15.11%比7.92%,P<0.05);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胃癌患者胃窦部、胃体部胃癌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早期胃癌发生率(11.00%)、Ⅰ期发生率(30.00%)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2.44%、18.29%,P<0.05)。不同年龄胃溃疡、胃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灶部位、病理特点具有自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上消化道溃疡 胃镜
下载PDF
肝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蔡俊鹰 王教学 《安徽医学》 2009年第11期1362-1364,共3页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项分化等潜能。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各种类型的干细胞以其独特方式在肝脏再生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众多终末期肝病患者带来福音,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肝干细胞 移植 终末期肝病
下载PDF
抑制组蛋白去乙酰酶1后对人胃癌干细胞的影响
5
作者 侯曦露 唐郡 +6 位作者 朱斌 严和中 余森源 贺艳 历海清 王教学 刘卫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19-2322,共4页
目的研究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后对人胃癌干细胞(GCSGs)增殖、干性及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以CD44为胃癌干性标志物,流式分选出GCSCs。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CSGs与胃癌非... 目的研究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后对人胃癌干细胞(GCSGs)增殖、干性及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以CD44为胃癌干性标志物,流式分选出GCSCs。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CSGs与胃癌非干细胞中HDAC1的表达量。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处理GCSCs后,CCK-8法、克隆形成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对凋亡、侵袭相关蛋白及干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 HDAC1在GCSCs中的表达比胃癌非干细胞高。实验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相较于对照组均减弱,且下调干性标志物及介导上皮间质转化。结论抑制HDAC1的去乙酰化作用后GCSCs的增殖、干性及侵袭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胃癌干细胞 增殖 干性 侵袭
下载PDF
EST联合LC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教学 钟欣 瑞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6期163-164,共2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50例,采用EST联合LC微创术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开腹手... 目的:观察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50例,采用EST联合LC微创术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ST联合LC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教学 瑞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9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2010年乳腺癌仿根治术标本81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中P53、ER、PR和C-erbB-2的表达,并分析P53与预后因子ER、PR和C-erbB-2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53阳性率为84.... 目的探讨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2010年乳腺癌仿根治术标本81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中P53、ER、PR和C-erbB-2的表达,并分析P53与预后因子ER、PR和C-erbB-2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53阳性率为84.0%,其表达与预后正性因子ER、PR呈负相关,而与预后负性因子C-erbB-2、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高表达是乳腺癌预后的负性相关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53 ER PR C-ERBB-2 免疫组化
下载PDF
CT小肠成像和胶囊内镜检查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严和中 唐郡 +9 位作者 刘卫 刘嵬 李远美 历海清 余森源 侯曦露 郭世存 王教学 高倩 段晓伟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CT小肠成像(CTE)和胶囊内镜(C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价值。方法比较研究CTE和CE在40例OGIB患者中检查结果,并最终应用手术病理结果与之进行对照。结果 CTE的诊断阳性率为45.0%(18/40),而CE的诊断阳性率... 目的探讨CT小肠成像(CTE)和胶囊内镜(C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价值。方法比较研究CTE和CE在40例OGIB患者中检查结果,并最终应用手术病理结果与之进行对照。结果 CTE的诊断阳性率为45.0%(18/40),而CE的诊断阳性率高达70.0%(28/40),两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E和CTE两者的联合诊断阳性率高达72.5%(29/40),与单纯进行CE检查相比,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单纯行CTE检查相比,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OGIB的诊断,单纯行CE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行CTE检查(P<0.05),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阳性率较CE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鉴于CE和CTE具有互补性,在临床实践中对OGIB同时进行CE和CTE检查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小肠成像 胶囊内镜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二氧化碳注入联合注水法在结肠镜检查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余森源 严和中 +3 位作者 王教学 贺星 刘卫 唐郡 《东南国防医药》 2022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观察二氧化碳注入联合注水法结肠镜检查在便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门诊非麻醉结肠镜检查的便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注空气组,每组各40例。比较2组患... 目的观察二氧化碳注入联合注水法结肠镜检查在便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门诊非麻醉结肠镜检查的便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注空气组,每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达盲率、进镜深度、达盲时间、息肉检出率,腹痛程度及操作结束30 min时腹胀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在检查相关指标的比较中,达盲率、进镜深度、息肉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到达回盲部所需时间[(5.84±1.76)min]明显快于注空气组[(7.78±2.47)min,P<0.05];注空气组腹痛程度评分(VAS评分)[(4.86±1.78)分]明显高于联合组[(2.48±1.86)分,P<0.05];注空气组操作结束30 min腹胀率(77.5%)明显高于联合组(37.5%,P<0.05)。结论二氧化碳注入联合注水法结肠镜检查可以明显减轻便秘患者肠镜检查的腹痛、腹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结肠镜 注二氧化碳结肠镜 临床疗效 便秘患者
下载PDF
基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比较2种疗法在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寅生 王教学 +3 位作者 吴黎黎 芝涛 黄其峰 贾健安 《安徽医学》 2022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2种三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收治的156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2种三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收治的156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患者为对照组,共78例,给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入院患者为观察组,共78例,给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采用DNA微阵列基因芯片法检测分析所有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型(EM),中间代谢型(IM),慢代谢型(PM)],观察2种治疗方法对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并分析治疗效果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代谢型之间临床治愈率、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M型临床治愈率、HP根除率低于PM和IM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代谢型之间,观察组EM型患者临床治愈率、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EM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型和PM型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治疗中,奥美拉唑的疗效受CYP2C19基因型多态性的影响较大,而对雷贝拉唑的疗效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三联疗法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HP阳性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卫 朱斌 +3 位作者 唐郡 章福彬 王教学 丽娟 《人民军医》 2013年第4期427-428,437,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介入手术经肝固有动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疗程均为8周,比...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介入手术经肝固有动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血氨、血胆碱酯酶水平、右肝斜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食欲改善率、腹胀减轻率、体力增强率及腹水明显减少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血氨水平均较治疗前非常显著降低(P<0.01),血胆碱酯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氨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不显著(P>0.05),血胆碱酯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右肝斜径均较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移植 肝硬化
原文传递
莫沙必利联合常规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历海清 刘卫 +2 位作者 唐郡 严和中 王教学 《人民军医》 2016年第7期716-717,共2页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常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消化性溃疡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溃疡愈合情况。结...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常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消化性溃疡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26例(52.0%),有效23例(46.0%),无效1例(2.0%),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显效18例(36.0%),有效25例(50.0%),无效7例(14.0%),总有效率8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溃疡指数、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再生黏膜厚度及炎症细胞密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腹泻4例、头晕1例、轻微腹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轻微腹泻3例、头晕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常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莫沙必利 常规治疗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美沙拉嗪联合锡类散、黄连素及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E2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教学 余森源 +2 位作者 严和中 刘卫 唐郡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793-795,共3页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锡类散、黄连素及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E2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E2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联合锡类散、黄连素及云南白...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锡类散、黄连素及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E2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E2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联合锡类散、黄连素及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与美沙拉嗪肠溶片常规治疗(常规组),每组各32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结肠黏膜组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常规组的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黏膜组织改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常规组的8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轻中度E2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予以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联合锡类散、黄连素及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能够促进黏膜愈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锡类散 保留灌肠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甲酰肽受体2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教学 唐郡 +4 位作者 侯曦露 余森源 历海清 严和中 刘卫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甲酰肽受体2(FPR2)的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理科169例胃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和相对应的癌旁非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两组组织标本中FPR2的表达情况,进而分析FPR2的表达在胃癌组...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甲酰肽受体2(FPR2)的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理科169例胃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和相对应的癌旁非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两组组织标本中FPR2的表达情况,进而分析FPR2的表达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有无差异性。将胃癌组织分为两组,分别为FPR2表达阳性组及FPR2表达阴性组,采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分别对两组的存活时间和多项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FPR2表达阳性率为72.2%(122/16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2.5%(38/1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组织中,FPR2阳性表达组的标本数为122例,FPR2阴性表达组的标本数为47例,FPR2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总体存活时间短于FPR2阴性表达组;同时,FPR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及TNM分期及性别呈正相关。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PR2是影响胃癌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PR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患者的总体存活时间、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和TNM分期呈正相关,并且可以作为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甲酰肽受体2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卫 王教学 +2 位作者 丽娟 张厚安 朱斌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解放军第一○五医院收治的2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抽取患者骨髓后,体外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经股动脉置管至...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解放军第一○五医院收治的2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抽取患者骨髓后,体外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经股动脉置管至肝固有动脉,再将BMSCs植入肝脏.自体移植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术前、术后第2、4、8、12周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方差齐时,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法分析,若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s法.结果 本组中,26例患者术后1周食欲增加,乏力明显改善;23例术后第4周腹腔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至第12周,患者ALT由(99±36)U/L降至(48±26)U/L,AST由(86±36)U/L降至(46±22)U/L,TBil由(38±16)μmol/L降至(18±13)μmol/L,Alb由(29±4)g/L升至(35±5)g/L,PT由(19±4)s降至(13±4)s.治疗前、后患者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35,143.52,218.74,125.57,331.25,P〈0.05).本组患者未见发热、皮疹、过敏反应等并发症,其中1例髂后上棘穿刺点出现血肿,1周后自行消退;1例在施行BMSCs移植过程中出现肝区不适,移植完毕拔管后症状消失;1例于术后3个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 BMSCs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安全有效,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骨髓干细胞 移植
原文传递
小切口外剥内扎部分缝合术治疗Ⅲ~Ⅳ期环状混合痔200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柳桂玉 李福鹏 +2 位作者 王教学 晓芳 张林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36-173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外剥内扎部分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1年间采用小切口外剥内扎部分缝合术治疗Ⅲ~Ⅳ期环状混合痔2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患者均治愈,术后无肛门直肠狭窄,无肛门失禁、出血、感... 目的:探讨小切口外剥内扎部分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1年间采用小切口外剥内扎部分缝合术治疗Ⅲ~Ⅳ期环状混合痔2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患者均治愈,术后无肛门直肠狭窄,无肛门失禁、出血、感染及明显皮赘形成等并发症,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小切口外剥内扎部分缝合术治疗Ⅲ~Ⅳ期环状混合痔,切除彻底、不易复发、损伤小、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不损伤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外科学 环状混合痔 小切口外剥内扎部分缝合
原文传递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卫 余森源 +5 位作者 严和中 王教学 侯曦露 丽娟 黎绍芳 唐郡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03-907,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改善情况。方法将39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4)和肝纤维化模型组(n=25)。对照组给予普通食水喂养;肝纤维化模型组给予四氯化碳液体橄榄油混合液皮下注射及乙...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改善情况。方法将39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4)和肝纤维化模型组(n=25)。对照组给予普通食水喂养;肝纤维化模型组给予四氯化碳液体橄榄油混合液皮下注射及乙醇喂养,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移植组(每组各9只)。取健康SD大鼠骨髓,利用全骨髓贴壁的方法原代培养骨髓MSCs,然后将MSCs通过大鼠尾静脉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进行移植。移植后4周,检测血清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Ⅳ型胶原;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MSCs移植后4周,移植组和模型组大鼠肝的纤维组织增生较对照组大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移植组大鼠肝的纤维组织增生较模型组大鼠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移植组的肝功能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大鼠血清白蛋白显著增高,胆红素、转氨酶、Ⅳ型胶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模型大鼠骨髓MSCs移植4周后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移植 肝纤维化 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