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下奥陶统油藏特征及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敦则 黎玉战 俞仁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地质综合研究和勘探实践表明,塔河油田是在长期发育的古隆起基础上形成的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大型油气田。该油田主力产层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发育孔、洞、缝3类储集空间,组成裂缝型、孔洞-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和生物礁(滩)相孔隙... 地质综合研究和勘探实践表明,塔河油田是在长期发育的古隆起基础上形成的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大型油气田。该油田主力产层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发育孔、洞、缝3类储集空间,组成裂缝型、孔洞-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和生物礁(滩)相孔隙型4类储层。长期生烃、多期构造运动和多期岩溶作用使塔河油田不同区块原油性质有一定差异。下奥陶统油气聚集成藏主要受阿克库勒凸起、碳酸盐岩溶蚀孔洞缝发育程度和石炭系巴楚组泥岩覆盖等多种因素综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油藏特征 下奥陶统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敦则 蔚远江 +1 位作者 覃世银 朱庆荣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5-390,共6页
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明显有别于常规的油气藏地球物理测井,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国内外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综合评述了常用的煤层气测井方法、技术系列与煤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及其优缺点,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煤层气... 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明显有别于常规的油气藏地球物理测井,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国内外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综合评述了常用的煤层气测井方法、技术系列与煤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及其优缺点,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的应用研究与发展现状,并指出其当前面临的困难和若干问题,分析了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应用前景及今后值得注意的几个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地球物理测井技术 煤储层 测井评价
下载PDF
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敦则 蔚远江 覃世银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1期126-131,共6页
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 ,基于国内外煤层气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 ,综合评述了常用的煤层气测井方法、技术系列与煤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及其优缺点 ,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煤层气测井的应用研究情况 ,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技术难题 。
关键词 地球物理测井技术 煤层气 气测井 煤储层 测井评价 优缺点 文献调研 技术难题 情况 综合评述
下载PDF
古地貌对陆相裂谷盆地层序充填特征的控制——以渤中凹陷西斜坡区下第三系为例 被引量:128
4
作者 邓宏文 王红亮 王敦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296,303,共5页
构造运动造就的古地貌在陆相盆地 ,特别是裂谷盆地对层序形成与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裂陷扩张早期 ,凸起前发育下切河谷充填作用 ,前缘发育扇三角洲体系 ;当陆源碎屑补给缺乏时 ,局部隆起的水下平台区发育滨、浅湖滩坝或生物碎屑滩... 构造运动造就的古地貌在陆相盆地 ,特别是裂谷盆地对层序形成与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裂陷扩张早期 ,凸起前发育下切河谷充填作用 ,前缘发育扇三角洲体系 ;当陆源碎屑补给缺乏时 ,局部隆起的水下平台区发育滨、浅湖滩坝或生物碎屑滩体系。裂陷扩张早中期 ,基准面上升时期凸起区为盆地主要物源区。受长期活动的边界基底断裂规模、性质、活动强度的控制 ,盆地边缘发育 3种类型的古地形坡折带 ,分别控制 3种类型沉积体系的形成。断崖型坡折带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 ;断阶型坡折带发育斜坡扇体系 ;陡坡型坡折带发育扇三角洲及前方的盆底扇体系。基准面下降时期盆地充填作用增强 ,受凸凹相间分布的宏观地貌特征控制 ,凸起前缘发育扇三角洲体系 ,凸起间鞍部地区沿盆地长轴方向发育外源大型河流 -三角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基准面 地层层序 坡折带 渤中凹陷 陆相裂谷盆地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受控因素 被引量:79
5
作者 肖玉茹 王敦则 沈杉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2-98,共7页
塔河油田是近年来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的超亿吨级的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是其非常重要的储层类型之一,但它的识别技术和发育规律仍是目前待攻关的难题。通过对古洞穴在钻井、录井、测井、试井及地震等方面的识别标... 塔河油田是近年来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的超亿吨级的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是其非常重要的储层类型之一,但它的识别技术和发育规律仍是目前待攻关的难题。通过对古洞穴在钻井、录井、测井、试井及地震等方面的识别标志的研究,并与巴楚五道班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野外露头剖面进行类比,详细描述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的大小、结构及充填特征,探讨了洞穴发育程度与深度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了其储集性能及主要受控因素。在阿克库勒凸起围斜处呈裙边状分布的志留系—泥盆系及上奥陶统隔水层的分布控制了洞穴发育的范围与深度,洞穴发育的数量基本上是随深度递减。性能较好的储层有未充填洞穴储层和大型洞穴充填物孔隙型砂岩(溶积砂岩)。古洞穴型储层发育的主要受控因素有碳酸盐岩的岩组类型、岩石结构、构造线、断裂的走向、水文系统和岩溶地貌,其中以岩溶地貌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储层 洞穴
下载PDF
复杂断层快速三维体解释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庆荣 黄雁琳 王敦则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4期456-459,共4页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中最主要的难点是断层解释。尽管地震相干分析方法可以突出断层特征 ,但断层解释方法多数采用二维解释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降低数据体的利用率 ,无法充分发挥相干数据体的优势 ,而且还影响断层解释精度 ,增加断层解释难...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中最主要的难点是断层解释。尽管地震相干分析方法可以突出断层特征 ,但断层解释方法多数采用二维解释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降低数据体的利用率 ,无法充分发挥相干数据体的优势 ,而且还影响断层解释精度 ,增加断层解释难度。尤其是对复杂地区而言 ,断层的空间组合、断点闭合这些常常困扰解释人员的难题 ,在二维解释模式下就更加复杂。针对这个问题 ,提出了复杂断层快速三维体解释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叠后处理及可视化等技术手段 ,对相干数据体作进一步的分析处理 ,用突出断层为特点的选择性滤波及断层数据体分离等方法 ,把断层数据从相干体中剥离出来 ,最后把分离得到的断层数据与原始数据合成新的三维数据体。这种新数据体用常规的层位自动追踪方法可实现复杂断层的快速自动解释 ,也可沿解释层面自动生成断层多边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层 三维体解释方法 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处理 二维解释模式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
下载PDF
河北兴隆地区中元古界串岭沟组沉积环境与相模式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德斌 王敦则 +2 位作者 白志达 梅冥相 李志忠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串岭沟组常以页岩为其主要岩性组合。兴隆地区串岭沟组据岩性、岩相组合、垂直相序及厚度变化可划分为3个区:西北区、过渡区和东南区,其中西北区岩性组合为泥岩夹薄层细砂岩,厚49~62m;过渡区为泥岩、细砂岩夹两套厚60~240m不等中粗粒... 串岭沟组常以页岩为其主要岩性组合。兴隆地区串岭沟组据岩性、岩相组合、垂直相序及厚度变化可划分为3个区:西北区、过渡区和东南区,其中西北区岩性组合为泥岩夹薄层细砂岩,厚49~62m;过渡区为泥岩、细砂岩夹两套厚60~240m不等中粗粒砂岩,厚度达600m;东南区以泥页岩为主,厚度大于530m。它们在横向上呈指状交错关系,其沉积环境隶属于小潮海岸型障壁岛—泻湖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中元古界 沉积环境 相模式 串岭沟组 兴隆地区 泥岩 岩性
下载PDF
强化项目管理 提高油气勘探效益
8
作者 王敦则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6-18,共3页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石油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这就是“加强资源勘探、增加后备储量,保持石油天然气稳步增产”,“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油气藏 项目管理 储量
下载PDF
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要适应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9
作者 王敦则 《中国石化》 2004年第4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竞争力 企业 发展计划 可持续发展 石油化工行业
下载PDF
地矿部“八五”油气勘查技术攻关研究成果分析
10
作者 李玉伟 王敦则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6期22-24,共3页
“八五”期间地矿部石油海洋地质局参加了二个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即《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勘探技术研究》(85—102)和《新疆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85—101)。以102项目为例,该项目共设15个课题,其中石油局所属课题7个,... “八五”期间地矿部石油海洋地质局参加了二个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即《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勘探技术研究》(85—102)和《新疆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85—101)。以102项目为例,该项目共设15个课题,其中石油局所属课题7个,一级专题39个,所含技术性一级专题22个,占56%;其中所属二级专题159个,含技术性研究专题79个,占50%。技术性或应用技术研究占一半或更多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技术攻关 成果分析
下载PDF
河北省兴隆地区大红峪组沉积古环境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德斌 白志达 +2 位作者 王敦则 梅冥相 李志忠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79,共7页
大红峪组为燕山地区惟一中、新元古界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地层。根据“岩性—岩相—相序”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在详细研究成因单元基础之上 ,将大红峪组地层叠置规律归纳为碎屑岩型、混合岩型、碳酸盐岩型三种相序 ,横向上划分为两... 大红峪组为燕山地区惟一中、新元古界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地层。根据“岩性—岩相—相序”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在详细研究成因单元基础之上 ,将大红峪组地层叠置规律归纳为碎屑岩型、混合岩型、碳酸盐岩型三种相序 ,横向上划分为两个相区 :东部相区以碎屑岩为主、西部相区以碳酸盐岩为主 ,沉积环境表现为由东部靠近陆源区缓斜坡砂质海滩向西部过渡为浅水碳酸盐台地型相模式 ,沉积作用以潮汐作用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类型 来级旋回 沉积环境 相模式 大红峪组 元古界 河北 沉积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