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围是代谢综合征最主要的危险成分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敬瀚 苏丽 +1 位作者 王中心 张帆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96-899,共4页
目的在代谢综合征(MS)多种成分中,试图发现其中最主要的成分,验证腰围预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MS标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63例研究对象,以CDS建议的MS为标准,MS患者80例,非MS患者83例,比较MS及非MS患者年龄、腰围、体... 目的在代谢综合征(MS)多种成分中,试图发现其中最主要的成分,验证腰围预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MS标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63例研究对象,以CDS建议的MS为标准,MS患者80例,非MS患者83例,比较MS及非MS患者年龄、腰围、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腰围对MS的危险性,分别建立男性及女性腰围对MS的ROC曲线评价系统,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确定腰围最佳诊断界定值,得出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MS患者的年龄、腰围、BMI、SBP、DBP、FBG、TG、1/HDL-C均大于非MS患者;控制年龄、吸烟、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后,Logistic回归分析示腰围是MS最主要危险因素;男性ROC曲线下面积0.92,腰围界定值为89.5cm时,灵敏度为0.84,特异度为0.93。女性ROC曲线下面积0.93,腰围界定值为80.8cm时,灵敏度为0.97,特异度为0.81;研究发现,吸烟也是MS的危险成分,现仍吸烟者MS的风险是从未吸烟者的6.88倍,曾吸烟者是从未吸烟者的3.96倍。结论证实高腰围是MS最主要危险因素,是预测CDS建议MS标准的可靠指标.吸烟也是MS的危险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围 代谢综合征 中心性肥胖 吸烟
下载PDF
ROC曲线在临床医学诊断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81
2
作者 王敬瀚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77,共3页
随着先进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诊断试验层出不穷,但并不是每一种新诊断试验肯定比旧试验好。如果医学工作者,特别是临床医生,能够掌握一些评价与解释诊断试验的有关知识,及时取舍或灵活运用新的诊断试验,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 随着先进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诊断试验层出不穷,但并不是每一种新诊断试验肯定比旧试验好。如果医学工作者,特别是临床医生,能够掌握一些评价与解释诊断试验的有关知识,及时取舍或灵活运用新的诊断试验,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了进一步推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方法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诊断实验的相关慨念,ROC曲线分析的定义、原理及分类,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及其最佳工作点的确定,然后用SPSS软件具体说明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曲线分析 诊断实验 临床医学 operating RECEIVER 诊断试验 SPSS软件 医学工作者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敬瀚 吴剑敏 王中心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178-1179,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脂肪肝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相关机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敬瀚 张金池 王中心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46-448,共3页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血管发生 血管生成 动脉形成 旁分泌机制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小鼠急性肾衰竭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万建新 郭琦 +4 位作者 王敬瀚 潘阳彬 崔炯 傅槟槟 许艳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28-1634,共7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修复小鼠急性肾衰竭(ARF)中的作用。方法:用顺铂皮下注射建立ARF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急性肾衰竭组(ARF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MSC组)。MSC组在建立ARF模型后24h...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修复小鼠急性肾衰竭(ARF)中的作用。方法:用顺铂皮下注射建立ARF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急性肾衰竭组(ARF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MSC组)。MSC组在建立ARF模型后24h经尾静脉输注小鼠MSC悬液。建模后第1、4、7、14、28d分批处死各组小鼠。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顺铂注射4d后,MSC组BUN、Scr值比ARF组明显降低(P<0.01),在第7和14d,仍可见MSC组的BUN、Scr水平低于ARF组(P<0.01,P<0.05)。MSC组小鼠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轻于ARF组。顺铂注射7d后,MSC组肾组织中BMP-7、HGF、IL-10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ARF组,而TNF-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则明显低于ARF组。结论:MSC可改善ARF小鼠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MSC促进肾脏局部生长因子分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急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因子类
下载PDF
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冬 陆滢 +5 位作者 裴仁治 娄引军 王敬瀚 叶佩佩 张丕胜 金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61-569,共9页
目的:观察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应用小剂量高三尖杉醋碱(HH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以及三氧化二砷(ATO)作为诱导治疗方案的疗效及诱导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ATRA及ATO的治疗方案进行... 目的:观察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应用小剂量高三尖杉醋碱(HH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以及三氧化二砷(ATO)作为诱导治疗方案的疗效及诱导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ATRA及ATO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的145例APL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HHT治疗组74例,IDA治疗组71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完全缓解率(CR),总生存率(OS)以及无事件生存率(E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45例患者的CR率为97.2%(141/145),HHT组与IDA组两组的CR率相似(98.6%vs.95.7%,P=0.36),到达CR时间分别为32.9 d和33.3 d(P=0.645),获得分子生物学缓解时间分别为1.9月和2.2月(P=0.091),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有4例患者早期死亡(2.8%),其中3例死于颅内出血,1例死于呼吸窘迫(ARDS)。平均随访45.6月(0.17~131.5月),两组间的OS和EFS均无统计学差异(P=0.9,P=0.093)。一共13例患者复发,其中分子生物学复发5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2例,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vs.11.2%,P=0.342)。在亚组分析中,无论是中低危还是高危患者中,两组的OS和EFS也没有显示出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HHT组的血液学毒性显著低于IDA组(P=0.003),合并1级发热的患者比例低于IDA组(28.3%vs.45.1%,P=0.037)。其他肝肾及心脏等重要脏器损害,重要脏器出血等发生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TRA及ATO分别联合小剂量HHT和IDA的方案在初治APL患者中的疗效近似,但联合小剂量HHT组的血液学毒性更小,相应的感染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高三尖酯碱 预后
下载PDF
以VICP+L-ASP/TKI为诱导方案治疗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沈明芳 韦菊英 +6 位作者 俞文娟 王敬瀚 佟红艳 孟海涛 麦文渊 钱文斌 金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30-1736,共7页
目的:评价以VICP+L-ASP/TKI为诱导方案治疗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41例成人B-ALL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接受VICP+LASP/TKI方案诱导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CR)、毒... 目的:评价以VICP+L-ASP/TKI为诱导方案治疗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41例成人B-ALL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接受VICP+LASP/TKI方案诱导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CR)、毒副作用和总生存(OS)、无事件生存(EFS)。比较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分层亚组之间的治疗结果,观察规范化巩固、维持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等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41例ALL患者无早期死亡,其中37例患者为CR,1疗程CR率为90.2%,随访至2015年3月17日,中位随访时间25(9-79)个月;1年OS率为75.3%,EFS率为58.3%。3年预期OS为48.6%,EFS率为37.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白细胞计数≥30×10^9/L,LDH≥250 U/L,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灶(M RD)水平〉10^-4是预后的不良因素。缓解后根据《2012年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行规范化巩固治疗或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均能改善长期生存,3年OS分别为73.8%和61.5%、3年EFS分别为63.5%和65.7%。主要毒副作用是血液学毒性,诱导治疗中有97.6%(40/41)出现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以VICP+L-ASP/TKI为基础诱导化疗和缓解后根据《2012年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行规范化巩固治疗将有助提高疗效。对于初诊白细胞或LDH升高的高危患者,应积极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此同时,规律监测MRD,根据MRD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成人ALL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达比星 VICP+L-ASP/TKI方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疗效分析 微小残留病灶
下载PDF
糖尿病肥胖及非肥胖患者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因素不同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芳 王敬瀚 +2 位作者 王中心 陈纯娴 王庭俊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3-616,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肥胖及非肥胖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1例2型糖尿病研究对象,以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为肥胖症标准,分为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组(DM-OB)57例,糖尿病非肥胖症组(DM-NOB)64例,比较 DM-... 目的研究糖尿病肥胖及非肥胖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1例2型糖尿病研究对象,以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为肥胖症标准,分为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组(DM-OB)57例,糖尿病非肥胖症组(DM-NOB)64例,比较 DM-OB 组及 DM-NOB 组年龄、BMI、HbA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PPG)、餐后血糖波动(PPGE)、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HDL-C)、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差别;相关分析及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HbAlc 与以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M-OB 组 HOMA-IR、BMI、DBP、TC、hsCRP、HbAlc、LDL-C 较 DM-NOB 组增高。在 DM-OB 组,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HbAlc 与 BMI、FBG、FPG、HOMA2IR、hs-CRP 正相关(P 均<0.05);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 FBG、PPG、BMI 后,HbAlc 仍与 HO-MA2IR、hs-CRP 正相关(P 均<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HbAlc 与 FPG、HOMA2IR、hs-CRP 密切相关(P 均<0.01)。在 DM-NOB 组,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HbAlc 与 PPG、PPGE 呈正相关(P 均<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控制 PPEG 后,HbAlc 仍与 PPG 正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HbAlc 与 PPG 密切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亚临床炎症、高空腹血糖是影响肥胖患者 HbAlc 水平的主要因素;餐后血糖是影响非肥胖患者 HbAlc 水平的主要因素,提示应当研究不同的治疗措施治疗糖尿病合并肥胖与不合并肥胖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肥胖症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金池 王敬瀚 +1 位作者 郭平凡 王中心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和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MSCs,体外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抗原表达,以含VEGF、bFGF的诱导分化培养液定向诱导传代使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和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MSCs,体外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抗原表达,以含VEGF、bFGF的诱导分化培养液定向诱导传代使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流式细胞仪进行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鉴定,测定内皮细胞NO的释放量,电镜观测W-P小体。结果MSCs在体外传代扩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表达阳性,CD34、CD45为阴性,分化后的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并具特异性W-P小体,可表达CD34,而不表达CD45,能释放NO。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内皮细胞 大鼠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移植早期急性心衰事件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帅 王敬瀚 +5 位作者 缪扣荣 沈文怡 朱华渊 吴汉新 葛铮 李建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67-1769,共3页
目的 :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早期急性心衰事件危险因素以及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ALL allo-HSCT患者67例,依据移植早期(移植后100 d内)... 目的 :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早期急性心衰事件危险因素以及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ALL allo-HSCT患者67例,依据移植早期(移植后100 d内)患者有无发生急性心衰事件而分为心衰组(19例)和对照组(48例)。运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χ2检验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急性心衰事件的危险因素及心衰组的临床特点。结果:ALL allo-HSCT患者移植早期急性心衰事件发生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 d(移植前1 d~移植后78 d)。单因素分析显示,Ph+ALL移植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史为急性心衰事件的危险因素;心衰组细菌感染及死亡等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都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ALL allo-HSCT患者急性心衰事件多发生在移植早期,Ph+ALL移植前TKI治疗史是ALL患者移植早期急性心衰事件的危险因素,心衰组患者常伴随较高的细菌感染及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心衰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丹 王敬瀚 徐国焱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4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BNP浓度。血浆BNP水平与心脏多普勒超声指标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4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BNP浓度。血浆BNP水平与心脏多普勒超声指标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相关关系。结果: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不同,随心功能级别增加而显著增高(P<0.05)。血浆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6,P<0.O5),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呈负相关(r=-0.57,P<0.O5),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r=-0.56,P<0.O5)。结论:血浆BNP值可作为较可靠的早期预测心功能不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钠尿肽 心力衰竭 神经激素 心脏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胱蛋白酶抑制剂C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剑敏 王敬瀚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比较血清CysC与其他早期肾损害指标,进而评价其在高血压病肾损害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选取34例在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和74例高血压病初诊患者。采用免疫放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酶法测定SCr;分别用单... 目的比较血清CysC与其他早期肾损害指标,进而评价其在高血压病肾损害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选取34例在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和74例高血压病初诊患者。采用免疫放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酶法测定SCr;分别用单因数方差分析比较正常者与原发性高血压组及不同高血压水平亚组各参数指标的差别;并对各参数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各参数指标在高血压组均大于正常组;亚组与正常组比较,血压2级以上,血清CysC(各组数据对数转换后分别为正常对照组:2.92±0.07、高血压病组:2.98±0.14、高血压病1级:2.92±0.07、高血压病2级:2.99±0.10、高血压病3级:3.12±0.17)、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其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SCr只有3级高血压才明显高于正常组。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CysC与SCr最相关(r=0.8,P<0.001)。结论血清CysC可作为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肾损害 肮蛋白酶抑制剂C
下载PDF
地西他滨对白血病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严雪芬 王敬瀚 +1 位作者 吴芬芝 孔宏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00-101,104,共3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对白血病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衢州市人民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血液科收治的120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对白血病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衢州市人民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血液科收治的120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予CAG方案:第1-7天静脉滴注阿柔比星20 mg/d,第1-14天皮下注射10 mg/m2阿糖胞苷,1次/12 h,第1-13天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因子300μg/d。观察组予地西他滨25 mg/d,静脉滴注,连用5 d。比较2组PDGF水平及疗效。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PD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DGF明显低于对照组PDGF(P〈0.05);2组患者治疗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更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35.0%(P〈0.05)。结论地西他滨可以降低白血病患者血清PDGF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 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4
作者 杨阳 俞文娟 +2 位作者 张仪 王敬瀚 金洁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20期2198-2202,2207,共6页
目的分析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ITL患者46例,回顾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患者预... 目的分析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ITL患者46例,回顾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46例患者中男27例(58.7%),女19例(41.3%),男女比例1.42∶1,中位年龄62岁;Ann ArborⅢ~Ⅳ期44例(95.7%),32例(69.6%)有B症状,发热最为常见,其次为消瘦、盗汗;34例(73.9%)伴结外受累,脾脏侵犯28例(60.9%);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中高危14例(32.6%)、高危16例(34.8%);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IPI(NCCN-IPI)中高危20例(43.5%)、高危15例(32.6%);AITL的预后指数(ATPI)中高危15例(30.4%)、高危5例(10.9%)。(2)45例患者接受化疗,CHOP方案23例,CHOPE方案9例,HyperCVAD/MA方案4例,COP方案9例,其中13例(28.9%)患者达完全缓解,11例(24.4%)部分缓解,7例(15.6%)疾病稳定,14例(31.1%)疾病进展。(3)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ECOG体能状况评分、NCCN-IPI、ATPI、Hb、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结外病变、化疗方案的选择、一线治疗后是否达到CR是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ECOG体能状况评分、β2微球蛋白、NCCN-IPI、ATPI、是否结外受累、一线治疗后是否达到CR是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AITL以中老年多见,就诊时多为疾病中晚期,超半数患者易侵及脾脏,近3/4有结外受累,常伴皮疹及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ECOG体能状况评分、NCCN-IPI、ATPI、β2微球蛋白、结外受累、一线治疗后是否达到CR是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 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蛋白表达检测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俞文娟 曹利红 +8 位作者 王敬瀚 王照明 钱文斌 佟红艳 孟海涛 麦文渊 毛莉萍 钱劼靖 金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讨TP53、Bcl-2、Bcl-6、Myc蛋白表达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完整病理资料患者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TP53、Bcl-2、Bcl-6、Myc蛋白表达检查,并结合临... 目的探讨TP53、Bcl-2、Bcl-6、Myc蛋白表达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完整病理资料患者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TP53、Bcl-2、Bcl-6、Myc蛋白表达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①223例患者中男133例,女90例,中位发病年龄为56(15~83)岁。所有患者均进行TP53、Myc、Bcl-2、Bcl-6蛋白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9.0%、38.6%、69.1%、56.5%,Myc/Bcl-2双表达22.7%(64/223);按照Hans分型分类,生发中心起源B细胞亚型(GCB型)占27.4%,non-GCB占72.6%。②进一步分析发现TP53蛋白表达组non—GCB亚型居多(81.6%对66.9%,P=0.021),且与Myc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③219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38(2~97)个月,3、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0%、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cl-6蛋白表达为预后良好因素(P=0.034),TP53高表达(P=0.007)、Myc/Bcl-2双表达(P=0.012)为预后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P53高表达(HR=1.848,95%CI 1.025-2.968,P=0.010)及Myc/Bcl-2双表达(HR=1.124,95%C11.134~2.256,P=0.032)为独立预后不良因素。④TP53阳性与阴性组患者3年OS率分别为59%和77%,5年OS率分别为57%和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Mye/Bcl-2双表达及TP53高表达能够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Myc/Bcl-2双表达及TP53高表达是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 原癌 基因蛋白质c-bcl-2 预后
原文传递
肥胖、高血压、老年是代谢综合征的3个主要组成成分 被引量:8
16
作者 郭琦 王敬瀚 +2 位作者 胡玉清 许树根 梁萌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0-834,共5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的最主要组成成分。方法入选研究对象94例,以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建议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MS标准(200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作为诊断标准,比较MS与非MS两组患者年龄、收缩压、舒...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的最主要组成成分。方法入选研究对象94例,以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建议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MS标准(200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作为诊断标准,比较MS与非MS两组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腰围、体质量指数(BMI)、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的差别,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分析两种诊断标准中MS的最主要组成成分并比较两种诊断标准的异同。结果按IDF建议及CDS建议诊断的MS组患者年龄、腰围、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hsCRP、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纤维蛋白原高于非MS组。PLSDA得分图示MS组与非MS组可以明显分开。变量荷载图示腰围、BMI、收缩压、舒张压、年龄均是MS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中以肥胖指标最为重要。以CDS标准为标准对IDF标准进行预测评价,IDF诊断MS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2.5%,判对率96.8%。结论肥胖、高血压、年老是IDF标准及CDS标准的3种重要组成成分,其中肥胖指标最为主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代谢综合征 肥胖
原文传递
体外诱导糖尿病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金池 欧阳亮远 +1 位作者 吴佳文 王敬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和向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和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从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骨髓中提纯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3代,倒置...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和向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和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从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骨髓中提纯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3代,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及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抗原表达。取扩增第3代的BMSCs,分为2组,诱导组加入诱导培养剂[含10%胎牛血清、1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2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0U/ml青霉素、100mg/L链霉素的M199培养基]中诱导分化,对照组则不加任何细胞因子。2周后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VEGF受体(VEGFR)-2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表达量,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测定一氧化碳(NO)含量,电镜观测胞质Weibel Palade小体。结果STZ腹腔注射可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流式细胞仪显示第3代BMSCs表达表面抗原:CIM4和CD90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97.8±0.9)%和(96.8±1.4)%,而CD11b/e和CD34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3.2±0.6)%和(1.2±0.5)%。诱导组大部分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呈长梭形、杆状、多角形,诱导组VEGFR-2、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1±1.0)%和(65.0±3.9)%,而对照组则为(7.0±1.0)%和(0.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组胞外NO含量(94.14±3.25)μmol/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70.37±2.10)μmol/L(P〈O.05);电镜两组均未观察到胞质Weibel Palade小体。结论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和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可从骨髓中提纯BMSCs。糖尿病鼠BMSCs可在体外诱导向血管内皮样细胞方向分化,BMSCs有望作为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内皮样细胞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金池 王敬瀚 郭平凡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乌司他丁处理组(U组)。C组仅麻醉肢体没有缺血操作;I/R组于再灌注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乌司他丁处理组(U组)。C组仅麻醉肢体没有缺血操作;I/R组于再灌注前颈外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5ml;U组于再灌注前同法给乌司他丁0.5ml(5×10^4/kg)。以橡皮带环绕结扎大鼠左后肢根部至趾掌无血流信号达4h后放开橡皮带,再灌注4h建立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4h各组处死动物采集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骨骼肌组织TNF-α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血浆TNF-α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和组织过氧化物酶(咖的)含量,测定湿质量/干质量均(W/D)及光镜、电镜观察骨骼肌组织结构的变化。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骨骼肌组织TNF-α mRNA的表达在I/R组明显高于C组(P〈0.05),而U组则低于I/R组(P〈0.01);血浆俐Ra浓度I/R组明显高于C组(P〈0.01),而U组则低于I/R组(P〈0.05);血浆LDH、MDA、CK和组织MDA、MPO水平以及W/D比值I/R组高于C组(P〈0.05),U组则低于I/R组(P〈0.05);骨骼肌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损伤U组也较I/R组减轻。结论乌司他丁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氧自由基代谢产物MDA的产生和减少MPO的活性而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骨骼肌 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丙二醛 过氧化物酶
原文传递
体力活动水平与代谢综合征诊断组分个数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琦 王敬瀚 +3 位作者 蔡辉 胡玉清 许树根 梁萌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5-868,共4页
背景增加体力活动是否是防治代谢综合征(MS)组分个数的有效方法,目前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MS组分个数与体力活动水平,从而寻找预防MS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全球运动水平调查表(GPAQ)问卷调查790例健康体检者的体力活动水平。按GPAQ的标准... 背景增加体力活动是否是防治代谢综合征(MS)组分个数的有效方法,目前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MS组分个数与体力活动水平,从而寻找预防MS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全球运动水平调查表(GPAQ)问卷调查790例健康体检者的体力活动水平。按GPAQ的标准,分低、中、高3个不同体力活动水平,比较不同水平的血脂、空腹血糖、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以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MS诊断标准,按MS的组成个数分类,分为0到4个组分类别,寻找MS组分个数与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结果高体力活动水平组,年龄较小,BMI、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低。有序多分类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示男性是MS组分个数的危险因素,男性是女性的2.487倍;体力活动水平是MS组分个数的保护性因素,高水平体力活动是低水平0.104倍,中等水平是低水平的0.238倍。按年龄<60及≥60岁进行分层,在≥60岁组中,男性及低水平体力活动是MS组分个数的危险因素,男性是女性的1.598倍,高水平是低水平0.114倍,中等水平是低水平的0.342倍;而年龄不是危险因素。而<60岁组,男性、低体力活动水平、年龄是MS组分个数的危险因素,男性是女性的3.396倍,<30岁是30~60岁的0.563倍;高水平是低水平0.128倍,中等水平是低水平的0.217倍。结论体力活动水平与MS组分个数相关,低体力活动水平是MS组分个数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体力活动水平 问卷调查表
原文传递
29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与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严雪芬 韦菊英 +8 位作者 王敬瀚 任艳玲 周歆平 梅琛 叶丽 谢丽丽 胡超 金洁 佟红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其与MDS诊断分型、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98例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随访观察并进行相关性...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其与MDS诊断分型、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98例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随访观察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发育异常(RcuD)18例,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ARs)8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104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RAEB)-176例,RAEB-285例,MDS不能分类5例,单纯del(5q)2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39.6%,单纯数目异常45例,单纯结构异常31例,42例两种异常同时存在,均为不平衡易位及复杂异常。RAEB组(RAEB-1+RAEB-2)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及复杂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均高于非RAEB组(RARS+RCMD+RCUD)(47.2%对29.2%,P=0,002)。根据IPSS.R积分系统分组,除极低危组外,随着危险分层的递增,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逐渐增加(P〈0.05),且随着IPSS.R积分越高,转化为白血病的概率越高(P〈0.01)。+8染色体异常占所有核型异常的19.5%,在RAEB组+8染色体异常组2年总生存率低于正常染色体组(43%对68%,P=0.005)。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是MDS患者判断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对于MDS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均有较大意义,+8染色体异常作为中等预后的染色体异常,在RAEB组预后差于正常染色体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核型分析 国际预后积分系统 +8染色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