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多层阳极在电致发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方聪 齐丙丽 +2 位作者 欧谷平 张春林 张福甲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6-89,共4页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多层阳极结构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其结构为ITO/Ag/ITO,该阳极表 面方块电阻为2 Ω/□.制成器件的结构为ITO/Ag/ITO/TPD:PVK/Alq/Al,在同样测试条件下,测得 其发光亮度为ITO/TPD:PVK/Alq/Al器件的5倍,...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多层阳极结构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其结构为ITO/Ag/ITO,该阳极表 面方块电阻为2 Ω/□.制成器件的结构为ITO/Ag/ITO/TPD:PVK/Alq/Al,在同样测试条件下,测得 其发光亮度为ITO/TPD:PVK/Alq/Al器件的5倍,另外对器件亮度的衰减作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阳极 表面电阻 衰减
下载PDF
LiF作电子注入缓冲层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电容的影响(英文)
2
作者 李颖弢 刘肃 +2 位作者 王方聪 张春林 岳红菊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2-515,共4页
已经有多种方法分析了LiF作为电子注入缓冲层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影响,用LiF/Al双层阴极和发光层Alq3制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可以降低器件的开启电压,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发光亮度。文章主要对OLEDs(A):Al/Alq3/ITO和(B):Al/Li... 已经有多种方法分析了LiF作为电子注入缓冲层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影响,用LiF/Al双层阴极和发光层Alq3制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可以降低器件的开启电压,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发光亮度。文章主要对OLEDs(A):Al/Alq3/ITO和(B):Al/LiF(1nm)/Alq3/ITO的C-V特性进行了研究,当在阴极和发光层Alq3之间加上1nm厚的LiF层作为电子注入缓冲层以后,器件的电容由不加LiF时的72500pF减小到12500pF,由于电容的减小,有效地降低了器件的功耗,进而提高了器件的寿命,节约了能源,进一步改善了器件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EDS LIF 电容
下载PDF
在空穴传输层中掺杂F4-TCNQ提高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
3
作者 张勇 张春林 +1 位作者 王方聪 刘肃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2-125,共4页
研究了在空穴传输层2T-NATA中掺杂不同浓度的p型氧化剂F4-TCNQ制备高性能的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F4-TCNQ在空穴传输层2T-NATA中的掺杂浓度为8%(质量百分比)时(驱动电压为22V),其亮度达到4256cd/m^2,同时与未掺杂的器件相比,其最... 研究了在空穴传输层2T-NATA中掺杂不同浓度的p型氧化剂F4-TCNQ制备高性能的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F4-TCNQ在空穴传输层2T-NATA中的掺杂浓度为8%(质量百分比)时(驱动电压为22V),其亮度达到4256cd/m^2,同时与未掺杂的器件相比,其最大发光效率由2.9cd/A增大到3.4 cd/A.分析结果表明,OLED性能的改善主要归因于:首先,掺杂F4-TCNQ使得器件做到了欧姆接触,使消耗在ITO/空穴传输层界面的电压达到最小;其次,掺杂F4-TCNQ提高了载流子形成激子的几率,最终使器件性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掺杂 F4-TCNQ 空穴传输层
下载PDF
双酚A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4
作者 柏立刚 舒亚兰 +3 位作者 杨志丽 王方聪 常艳兵 冯亚娟 《云南化工》 CAS 2014年第6期4-8,共5页
用溶剂热法合成 PtNi纳米颗粒,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电化学传感器并将其用于检测。探讨了测试底液、富集电位以及富集时间等实验条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位为0.5 V 条件下,该传感器检测双酚 A 的线性范围为0.99... 用溶剂热法合成 PtNi纳米颗粒,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电化学传感器并将其用于检测。探讨了测试底液、富集电位以及富集时间等实验条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位为0.5 V 条件下,该传感器检测双酚 A 的线性范围为0.99~99.9x10-6 mol/L,其检测限为3.36x10-7 mol/L。该传感器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Ni纳米颗粒 电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负电阻的串联及并联方式研究
5
作者 霍显杰 张祎 +3 位作者 李永刚 田力学 王方聪 李颖弢 《物理与工程》 2022年第1期47-51,共5页
本文通过改变负电阻连接方式以及接地端的位置,对负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方式进行仿真研究,得到了多个基于运算放大器构建的负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方式,使负电阻的串联与并联不局限于两个负电阻。该方式可使多个负电阻在串联与并联时表现出与... 本文通过改变负电阻连接方式以及接地端的位置,对负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方式进行仿真研究,得到了多个基于运算放大器构建的负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方式,使负电阻的串联与并联不局限于两个负电阻。该方式可使多个负电阻在串联与并联时表现出与正电阻一样的特性。该研究结果明确了负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方式,在电路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电阻 极性 接地端 串联与并联方式
下载PDF
纸质包装材料中18种光敏引发剂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方聪 邱友华 岳明 《包装学报》 2022年第4期1-10,共10页
使用中等极性DB-624色谱柱,建立一种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纸质包装材料中18种光敏引发剂含量的方法;探讨载气流量、色谱柱温度对18种光敏引发剂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的校正曲线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 使用中等极性DB-624色谱柱,建立一种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纸质包装材料中18种光敏引发剂含量的方法;探讨载气流量、色谱柱温度对18种光敏引发剂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的校正曲线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检出限为0.09~0.32 mg/m^(2),定量限为0.32~1.06 mg/m^(2),回收率为82.78%~114.03%。因此该检测方法切实可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包装材料 光敏引发剂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中等极性柱
下载PDF
卷烟包装纸中六种溶剂残留检测不确定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方聪 邱友华 岳明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2020年第3期35-40,共6页
本文依据“GB/T 27418-201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计算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烟包中苯、异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正丁酯六种溶剂残留的不确定度,分析了不确定度来源,计算了各影响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由... 本文依据“GB/T 27418-201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计算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烟包中苯、异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正丁酯六种溶剂残留的不确定度,分析了不确定度来源,计算了各影响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由于油墨、助剂、胶的使用,卷烟包装用纸中容易残留多种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包括醇类、酮类、酯类及苯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用纸 溶剂残留 卷烟包装纸 烟包 乙酸正丙酯 乙酸正丁酯 挥发性有机物 不确定度
下载PDF
OLEDs中CuPc缓冲层作用的AFM与XPS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欧谷平 宋珍 +3 位作者 桂文明 齐丙丽 王方聪 张福甲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利用AFM对CuPc/ITO样品表面进行扫描,发现其生长较均匀,基本上覆盖了ITO表面的缺陷,且针孔较少。通过样品表面和界面的XPS谱图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同时发现,CuPc可以抑制ITO中的化学组分向空穴传输层的扩散。有利于器件的性能的... 利用AFM对CuPc/ITO样品表面进行扫描,发现其生长较均匀,基本上覆盖了ITO表面的缺陷,且针孔较少。通过样品表面和界面的XPS谱图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同时发现,CuPc可以抑制ITO中的化学组分向空穴传输层的扩散。有利于器件的性能的改善和寿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层CuPc 原子力显微镜(AFM)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stratified implantation for silicon micro-strip detectors
9
作者 李海霞 李占奎 +9 位作者 王方聪 李荣华 陈翠红 王秀华 戎欣娟 刘凤琼 王柱生 李春艳 祖凯玲 卢子伟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85-88,共4页
In the fabrication of a 48 mm×48 mm silicon micro-strip nuclear radiation detector with 96 strips on each side, a perfect P-N junction cannot be formed consistently by the one-step implantation process, and thus ... In the fabrication of a 48 mm×48 mm silicon micro-strip nuclear radiation detector with 96 strips on each side, a perfect P-N junction cannot be formed consistently by the one-step implantation process, and thus over 50% of strips produced do not meet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However, the method of stratified implantation not only avoids the P region between the surface of wafers and the P+ region, but also overcomes the shadow effect. With the help of the stratified implantation process, a perfect functional P-N junction can be formed, and over 95% of strips meet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r radiation detectors stratified implantation P-N junction reverse body resistance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of a silicon micro-strip nuclear radiation detector by a two-step annealing process
10
作者 李海霞 李占奎 +3 位作者 王方聪 王柱生 王秀华 李春艳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7期635-637,共3页
The annealing process for boron implantation is a crucial step during large size nuclear radiation detector fabrication. It can reduce the lattice defects and the projection straggling. A two-step annealing process fo... The annealing process for boron implantation is a crucial step during large size nuclear radiation detector fabrication. It can reduce the lattice defects and the projection straggling. A two-step annealing process for boron implantation was developed instead of a one-step annealing process, and the reverse body resistance of a silicon micro-strip detector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ch mean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tector was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r radiation detector two-step annealing reverse body resista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