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概念及研究进展
1
作者 曾子轩 王方邑 杨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代表性水平是自然保护地选址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然而,代表性概念的定义、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缺乏系统性梳理。本研究综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概念及其研究进展,指出代表性概念在已有研究中包括定性与定量...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代表性水平是自然保护地选址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然而,代表性概念的定义、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缺乏系统性梳理。本研究综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概念及其研究进展,指出代表性概念在已有研究中包括定性与定量两个维度的含义。定性层面是指在自然保护地内的保护对象兼具典型性、独特性与综合性特征,且在该范围内能够保障和支持保护对象持续存在并发挥其生态功能;定量层面是指代表性所达到的水平。已有研究中,代表性水平大多通过保护对象的类型数量体现,较少考虑维持保护对象长期存在所需的自然过程、功能或结构是否充分。建议未来开展研究与实践应首先明确概念内涵,并构建对应的评估标准与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管理成效 保护成效 保护目标 国家代表性 空缺分析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地碳中和贡献的初步评估及三个关键研究课题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方邑 赵智聪 +1 位作者 王沛 杨锐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3,共8页
自然保护地不仅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减缓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碳中和贡献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关注,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首先对中国陆域自然保护地的碳储量、碳吸收能力、人... 自然保护地不仅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减缓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碳中和贡献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关注,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首先对中国陆域自然保护地的碳储量、碳吸收能力、人为碳排放水平展开初步评估,发现陆域自然保护地在保护高碳中和贡献生态系统方面存在不足。随后提出了中国自然保护地碳中和贡献研究的3个关键课题,分别是自然保护地碳循环作用机理研究、自然保护地碳中和贡献评估与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中和的协同治理。最后围绕关键课题提出14个具体研究问题,为中国自然保护地减缓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与管理实践构建系统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碳达峰碳中和 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 国家公园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概念辨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方邑 杨锐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4-108,共5页
面临全球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然成为国内外共识。基于古今中外的相关思想理论,逐层辨析“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概念,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人与自然是统一整体为认识基础、以发挥人类... 面临全球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然成为国内外共识。基于古今中外的相关思想理论,逐层辨析“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概念,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人与自然是统一整体为认识基础、以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为方法原则、以实现人与自然共同繁荣为成效目标。概念辨析抛砖引玉,以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知识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方邑 彭家园 +2 位作者 何茜 曾子轩 杨锐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37,共6页
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既是生态环境实地保护的重要保障,也是满足社区发展、访客游憩服务管理等人类利用需求的重要手段,对于协调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国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尚处起步阶段的... 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既是生态环境实地保护的重要保障,也是满足社区发展、访客游憩服务管理等人类利用需求的重要手段,对于协调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国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尚处起步阶段的现状,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对比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乌干达、英国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特征,提出我国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建设的6项建议:明确原则定位、坚持文化认同、优化管理体系、注重能力提升、建设执法队伍、强化科研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管护员 生态公益岗位 生态文明 与自然和谐相处
下载PDF
基于“三类分区框架”的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被引量:9
5
作者 曹越 侯姝彧 +4 位作者 曾子轩 王小珊 王方邑 赵智聪 杨锐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47-1458,共12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研究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为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全球三类分区"实施框架(简称"三类分区框架")应用于黄河流域。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研究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为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全球三类分区"实施框架(简称"三类分区框架")应用于黄河流域。该框架将国土空间分为城市与农田(C1景观)、共享景观(C2景观)和大面积荒野(C3景观)三类分区。基于该框架,首先描述了黄河流域三类分区的空间格局;进而基于文献研究,识别了黄河流域三类分区中5类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威胁因素,包括栖息地丧失和退化、气候变化、污染、过度开发与不可持续的利用和外来物种入侵;最后以系统性的思路从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工程和河流生态系统6个方面,提出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本文的分析框架也有潜力应用于其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地 空间规划 城市 乡村 荒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