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10年中国美育研究脉络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旭晓 孙文娟 郭春宁 《美育学刊》 2011年第6期1-11,共11页
近20年(1990-2010)中国美育研究的论文和著作,涉及的主要论题有5种,即美育的合法性论证、中外美育思想史研究、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高校艺术教育研究、美育具体实施研究。从研究内容看,中国美育研究的趋势为:美育理论研究向实践深... 近20年(1990-2010)中国美育研究的论文和著作,涉及的主要论题有5种,即美育的合法性论证、中外美育思想史研究、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高校艺术教育研究、美育具体实施研究。从研究内容看,中国美育研究的趋势为:美育理论研究向实践深化;美育内容研究多角度、多层面趋势增强;美育研究方法、过程科学化程度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研究 发展脉络 前进趋势
下载PDF
儒家“六艺”再研究及其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旭晓 周军伟 《美育学刊》 2010年第1期38-44,共7页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西周官学的教学科目,后列入儒学教育之中。儒家六艺以现实的感性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培养受教者的现实生活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情感养育方式和精神空间建构方法,其对人生的审美意味远重于对智、体的...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西周官学的教学科目,后列入儒学教育之中。儒家六艺以现实的感性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培养受教者的现实生活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情感养育方式和精神空间建构方法,其对人生的审美意味远重于对智、体的训练。六艺的审美内涵使其具有美育的品质。从美育课程体系建构角度来看,六艺在课程设置理念、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为当代美育提供了有益而又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 当代美育 美育课程体系
下载PDF
关于交互产品隐性需求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旭晓 贾京鹏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55,共5页
在应用美学视角下,审美需求是交互产品隐性需求的基本内容。交互产品隐性需求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发现消费者对各类型交互产品所持有的隐性需求的具体内容。因此,其研究的范围就应指称着交互产品隐性需求这一概念所囊括的范畴,包括对交... 在应用美学视角下,审美需求是交互产品隐性需求的基本内容。交互产品隐性需求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发现消费者对各类型交互产品所持有的隐性需求的具体内容。因此,其研究的范围就应指称着交互产品隐性需求这一概念所囊括的范畴,包括对交互产品概念、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及隐性需求内涵的界定;研究方法即发现交互产品隐性需求具体内容的方法,即从需求产生的机制研究隐性需求,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把隐性需求提升为新需求。交互产品隐性需求研究对设计与策划创新性产品及预判社会文明样貌的演进趋势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经济效益方面,对交互产品隐性需求内容的发现,可用来指导创新性交互产品设计,并以此获得经济回报;在社会效益方面,基于交互产品对变革社会样貌所起到的作用,对交互产品隐性需求的研究,将为对社会文明演进的趋势进行预判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美学 交互产品 隐性需求
下载PDF
回顾与展望——中国古典美学之路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旭晓 刘桂荣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8,共4页
中国美学现代性问题是美学界的一个老话题,但也是一个新问题。如果把中国美学现代性定位为西方美学"东渐"以来与中国本土美学发生碰撞、交流,由此产生了不同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新的话语形态和理论范畴,造成了中国美学原本发展... 中国美学现代性问题是美学界的一个老话题,但也是一个新问题。如果把中国美学现代性定位为西方美学"东渐"以来与中国本土美学发生碰撞、交流,由此产生了不同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新的话语形态和理论范畴,造成了中国美学原本发展方向的新变,从而呈现出一些具有西方美学现代性的因子,那么,从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鲁迅、朱光潜、宗白华一直到今天的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等百年来的中国美学研究,都可算作这一题域。如果把中国美学现代性定位为中国美学学人为适应美学现代发展的需要而自觉进行的旨在抵制西方美学话语霸权、建设有中国古典美学根柢、中国美学话语特色且可与西方美学进行对话的相关美学研究,则主要始于上个世纪末期,距今只有约10年时间。百余年的中国美学现代性研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成为我们今日进行中国美学现代性建设弥足珍贵的一笔遗产;近10年来的中国美学现代性研究,则形态纷呈,思想各异,成为我们今日思考美学现代性问题的首要出发点。这里刊出的三篇文章,就是从后一种视角,对中国美学现代性研究做深层挖掘,其中刘桂荣是从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现状出发,分析这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路子;曹晖是从美育的角度,对中国美育现代性建设的归纳扫描,总结经验,分析不足;谷鹏飞是从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论争的角度,分析三派美学对中国美学现代性建设的贡献与不足。希望能有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到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来,进一步推进中国美学的现代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美学现代性 回顾与反思 中国美学研究 后实践美学 展望 西方美学 现代性问题
下载PDF
现代消费审美化与美学在经济领域的作为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旭晓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8,共6页
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消费审美化进程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审美文化产业的崛起表明了消费审美化所达到的新阶段,以及审美经济在现代的重要地位。消费审美化是美学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美学在经济领域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契机。... 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消费审美化进程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审美文化产业的崛起表明了消费审美化所达到的新阶段,以及审美经济在现代的重要地位。消费审美化是美学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美学在经济领域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契机。美学研究的眼光不应只停留在艺术领域,而应走向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审美化 审美需要 审美经济
下载PDF
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异同——对以艺术教育取代美育现象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旭晓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8-133,共6页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手段和途径,特别是在学校美育中,艺术教育占有突出的地位。然而,艺术教育并不是美育的全部,不能把艺术教育完全等同于美育。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异同,根源于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异同。
关键词 艺术教育 美育 审美活动 艺术活动
下载PDF
民俗的审美价值探源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旭晓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4-57,共4页
民俗是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民俗美作为民俗文化事象的鲜丽外观,以其特有的形式结构“承载着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愿望,塑造着民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孕育着民众的品格和素质,积... 民俗是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民俗美作为民俗文化事象的鲜丽外观,以其特有的形式结构“承载着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愿望,塑造着民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孕育着民众的品格和素质,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和创造精神”。优秀灿烂的中华民俗文化和民俗美不仅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也是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它为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在新的世纪,如何继往开来,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传统和民俗美精神,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里刊出的四篇文章,是从美学的视角对我国传统民俗的当代建设问题所作的探索分析;同时,这些探索分析也极有可能引发对于当代中国美学建设问题的思考。我们诚恳地希望美学界和民俗学界的同仁予以关注、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研究 美学视野 当代 审美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可持续发展 探源 笔谈 生活实践 精神生活
下载PDF
试论艺术思维的特征——从文化创意谈起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旭晓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中国崛起,如何理解"文化创意"关系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艺术思维是指人类进行艺术活动时的思维方式。从人类的两种基本思维形式看,艺术思维以意象思维为主,不同于以概念思维为主的科学思维。而艺术思...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中国崛起,如何理解"文化创意"关系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艺术思维是指人类进行艺术活动时的思维方式。从人类的两种基本思维形式看,艺术思维以意象思维为主,不同于以概念思维为主的科学思维。而艺术思维的特征更表现在思维的角度和中心、对意象的取舍、与情感的融合以及主体性特征上,总体上表现出以人为中心的自由创造性。由于艺术思维与文化创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艺术思维的特征进行重新概括与论证,对于理解文化创意进而理解文化创意产业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 艺术思维 科学思维 创造性 文化特征
下载PDF
世界遗产教育的审美价值分析——兼论世界遗产教育成为美育课程的必要性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旭晓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目前,我国高校美育的学术研究及其实践发展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现实的状况仍很堪忧,诸多的问题有待深入探究。这不仅关乎学术问题的深化、目前教育的进展,更关乎生命素养的提升。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维度继续对美育问题进行追问和践履... 目前,我国高校美育的学术研究及其实践发展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现实的状况仍很堪忧,诸多的问题有待深入探究。这不仅关乎学术问题的深化、目前教育的进展,更关乎生命素养的提升。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维度继续对美育问题进行追问和践履就成为必然的功课。本组文章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对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如美育中的世界遗产教育问题、管理机制问题、立法问题,这些都是未来美育发展的重要课题。美育的探讨既是学术性的,又是实践性的,我国第一所美育学校——四川师范大学美育学校的实践经验对于未来美育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课程 教育问题 世界遗产 价值分析 问题探究 当代美育 审美 实践维度
下载PDF
试论自然美研究的逻辑起点——从自然美为何成为我国美学研究的难题谈起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旭晓 武艳 《晋阳学刊》 CSSCI 2011年第4期47-52,共6页
在我国美学研究中,传统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是美的本质问题,自然美的研究只是作为对这个基本问题解决中的例证存在。当自然美与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解答出现矛盾时,它就会被按美的本质问题所要求的规定来剪裁,而无视其与现实是否相符合。因... 在我国美学研究中,传统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是美的本质问题,自然美的研究只是作为对这个基本问题解决中的例证存在。当自然美与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解答出现矛盾时,它就会被按美的本质问题所要求的规定来剪裁,而无视其与现实是否相符合。因此,自然美就成为了美学研究中的难题。在现实生活中,自然美是可以为人们自然而然地理解的一种现实存在。自然美的现实存在为自然美研究摒弃从观念出发的研究路径,回归自然美的本体研究确定了逻辑起点:从实证的现象出发,从自然美的现实存在开始研究,把研究落实到自然美的本体研究中。自然美是自然本真的存在,是自然的作品。但自然并非"全美",自然美是有条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本体研究 自然本真
下载PDF
审美文化研究与美学的转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旭晓 《浙江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88-91,共4页
近年来的审美文化研究对于美学的转型是有启示和意义的。但是审美文化的确切含义及其构成仍需要界定。只有在这种界定之后,才能谈论审美文化研究是否能克服传统美学难以发展的原因,是否能成为一种新的理论样式的基础。
关键词 审美文化研究 审美活动 行为方式 制度文化 审美价值观 审美理想 审美层面 艺术作品 美学研究 审美现象
下载PDF
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旭晓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4-29,共6页
古代的美育,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补充手段;其特殊性质和特殊使命都远未明确。近代西方的美育思想,反映了人的觉醒和资产阶级要求获得人性和谐发展的强烈愿望。我国近现代的美育理论不仅认识到了美育与德育、智育、... 古代的美育,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补充手段;其特殊性质和特殊使命都远未明确。近代西方的美育思想,反映了人的觉醒和资产阶级要求获得人性和谐发展的强烈愿望。我国近现代的美育理论不仅认识到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更加重视对美育的特殊性质与特殊使命的探索。就其特殊性质而言,美育是形象教育、情感教育、快乐教育。在当代,美育的具体目标应当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培养审美能力,二是陶冶性情,三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美育的具体目标体现着美育的特殊使命,即关心和发展人的感性,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形象教育 情感教育 快乐教育 审美能力 陶冶性情 审美观
下载PDF
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艺术馆、博物馆见闻与启示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旭晓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5-18,共4页
在英国艺术馆与博物馆中多次碰到老师带着学生在参观学习,据了解这是列入英国学校课程的一种教育方式。这对我国的美育有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从美育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很好的美育方式,尽管它是列入课程之内的,但更像是一种课外、校外的... 在英国艺术馆与博物馆中多次碰到老师带着学生在参观学习,据了解这是列入英国学校课程的一种教育方式。这对我国的美育有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从美育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很好的美育方式,尽管它是列入课程之内的,但更像是一种课外、校外的艺术教育。而课外、校外的艺术教育应该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从施教手段来看,美育是一种形象教育,而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中所收藏的艺术珍品是开展课外、校外美育与艺术教育的非常宝贵的资源。但我国的美育没有注意开发与利用这类资源,课外、校外艺术教育与美育也因没有被纳入正式的课程教育之中缺乏必要的保证。二是从美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看,美育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事业,是人类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美育应该是一种终身教育。这项系统工程的基础,就是学校的美育。在校期间,需要培养自觉的、自由的接受美育的观念,养成把美育作为一种终身的自我教育的习惯,课外、校外的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这种观念与习惯,并将会对人的一生都产生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闻 启示 课外 校外艺术教育 美育
下载PDF
古城改造与城市文化传承——涿州古城的改造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旭晓 王敬川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5-33,27-33,共9页
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单霁翔,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的城市化与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同步,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除了大小城市不断地向外围扩张,乡镇农村不断地消失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了人们的... 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单霁翔,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的城市化与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同步,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除了大小城市不断地向外围扩张,乡镇农村不断地消失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那就是城市特色的缺失。城市特色的缺失实际上是城市文化的缺失,是注重城市物质和使用功能的建设而忽视城市精神和文化建设的直接后果。许多学者都已经看到了这些问题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强烈呼吁保护和发展城市文化。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城市 文化传承 改造 古城 城市化进程 涿州 城市特色 城市文化
下载PDF
从理论到实践——美学研究的当代使命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旭晓 《晋阳学刊》 CSSCI 2014年第6期11-15,共5页
1949年以后,中国美学学科经历了两次美学热。在第一次美学热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满足了新中国建立之后新的社会、政治、文化的需要,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美学的终结和当代美学的开端。但美学理论完全依附于哲学之上却使美学丧失了本... 1949年以后,中国美学学科经历了两次美学热。在第一次美学热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满足了新中国建立之后新的社会、政治、文化的需要,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美学的终结和当代美学的开端。但美学理论完全依附于哲学之上却使美学丧失了本性。在第二次美学热潮中,美学得到了现代发展,划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生活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特别是审美需要已经迅速上升为与物质需要居于同样重要的甚至更高位置的需要,人类消费已从生存型消费向着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快速转变。艺术与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并不是夸大其词,而是当下的经济事实。审美文化产业需要美学来解答其有关美的具体问题。这就是美学的当代使命,也是新的美学热潮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当代使命 热潮 审美文化产业
下载PDF
汉代宴飨之风与汉人审美追求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旭晓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8-53,共6页
汉代宴飨之风盛行,是达官贵人们穷奢极欲、淫乐恣肆的享乐生活的突出反映,也是汉人整体饮食水平的一种表现,更体现出汉时人们的审美追求。以食材的丰富,饮食种类的多样,美味(味觉追求),食器(视觉追求),乐舞,游戏(审美追求)六方面而论,... 汉代宴飨之风盛行,是达官贵人们穷奢极欲、淫乐恣肆的享乐生活的突出反映,也是汉人整体饮食水平的一种表现,更体现出汉时人们的审美追求。以食材的丰富,饮食种类的多样,美味(味觉追求),食器(视觉追求),乐舞,游戏(审美追求)六方面而论,汉代饮食文化以汉代农业经济高度发达为基础,既张扬着汉代人极富生活气息的现实理想,也表明汉代人对全面的感官享受的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宴飨 审美 美味 乐舞 游戏 食器
下载PDF
感性、理性、审美与人的完善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旭晓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1-38,共8页
美育有着其他教育活动替代不了的特殊作用 ,这种特殊作用是与具体实施美育的审美活动的特殊性直接相关的。审美活动的感性特征是审美活动的本质特征之一 ,这种特征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人的感性生命的要求和主要精神活动的理性... 美育有着其他教育活动替代不了的特殊作用 ,这种特殊作用是与具体实施美育的审美活动的特殊性直接相关的。审美活动的感性特征是审美活动的本质特征之一 ,这种特征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人的感性生命的要求和主要精神活动的理性特征出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活动 感性特征 理性特征 美育
下载PDF
梁启超“趣味教育”思想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旭晓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97-100,105,共5页
梁启超首次在中国提出了"趣味教育"的概念。在梁启超,"趣味教育"实质上就是情感教育或美育。梁启超强调"拿趣味当目的"与"拿趣味当手段"的不同,提出只有以"趣味"或"美"为... 梁启超首次在中国提出了"趣味教育"的概念。在梁启超,"趣味教育"实质上就是情感教育或美育。梁启超强调"拿趣味当目的"与"拿趣味当手段"的不同,提出只有以"趣味"或"美"为目的,才是抓住了趣味教育即美育的本质。这对于当前我国的美育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泛美育的倾向,有着直接的警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趣味教育 情感教育 美育 泛美育
下载PDF
企业审美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旭晓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0年第2期59-62,共4页
目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为我国的企业界、理论界所熟悉,而企业的审美文化建设较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更高的层次,对其的探讨尚处于初始阶段。本文分析了文化、企业文化、审美文化、企业审美文化的关系,并从成功企... 目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为我国的企业界、理论界所熟悉,而企业的审美文化建设较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更高的层次,对其的探讨尚处于初始阶段。本文分析了文化、企业文化、审美文化、企业审美文化的关系,并从成功企业的实际出发,揭示了企业审美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企业要发展一定要重视企业审美文化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企业文化 审美文化 企业审美文化 企业发展
下载PDF
再论作为一种审美价值的“喜”——从王九成的集邮幽默画谈起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旭晓 《美育学刊》 2011年第3期66-72,共7页
王九成的集邮幽默画所引起的笑是一种带有理性的批判或赞美的情感内容,是由"喜"这一审美价值引起的生理、心理反应,可以称为滑稽感、喜剧感。传统的审美价值基本上可以划分为"美"、"悲"、"喜"... 王九成的集邮幽默画所引起的笑是一种带有理性的批判或赞美的情感内容,是由"喜"这一审美价值引起的生理、心理反应,可以称为滑稽感、喜剧感。传统的审美价值基本上可以划分为"美"、"悲"、"喜"三大类型,而在"喜"这一审美价值类型下有着两大具体类型,即滑稽与喜剧。滑稽常见于日常生活现象,是由人的行为、言论的荒谬背理引起的有趣、快乐、荒唐、意外、幽默等情感反应,是轻松的"喜"。喜剧是与悲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表现社会的矛盾与冲突的一个阶段,因此是严肃的"喜"。"喜"这种审美价值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的,是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价值 王九成 集邮幽默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