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海道·东京考古访学见闻录
1
作者 王昌月 宋殷 +2 位作者 吴桐 张冉 王佳月 《大众考古》 2016年第12期72-81,共10页
蒙东京大学大贯静夫教授邀请,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教授于2016年8月25日至9月5日带领研究生一行六人前往日本开展交流访问活动。
关键词 考古学研究 东京大学 北海道 见闻 访问活动 北京大学 研究生 教授
下载PDF
周原遗址凤雏三号基址2014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27
2
作者 徐天进 雷兴山 +50 位作者 孙庆伟 董珊 曹大志 陈婧修 陈阗 王晶 王含元 郭三娟 吴桐 支康杰 郭美玲 李人福 崔秀琳 郭士嘉 杜杨 常钰熙 王宥力 管晏粉 杨旭东 傅一嘉 廖润贤 许旻珠 汪明哲 李准晔 热合曼.肉孜 郭旭乐 王伊宁 何康 蔡宁 李铉宇 胡文怡 尤孜涵 李楠 郑欣荻 李可言 王昌月 蔡佳雯 刘拓 刘桂君 山本尧 齐藤希 徐良高 宋江宁 王占奎 种建荣 陈刚 李宏斌 吕少龙 许甫哲 任涛 刘绪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4,共19页
2014年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发掘了一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基址位于岐山县凤雏村南,北距原凤雏甲组基址约40米,编号为2014ZYIIC4F3(凤雏三号基址)。基址平面呈&q... 2014年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发掘了一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基址位于岐山县凤雏村南,北距原凤雏甲组基址约40米,编号为2014ZYIIC4F3(凤雏三号基址)。基址平面呈"回"字形,四面为夯土台基,中间为长方形庭院;总占地面积约2180平方米,是迄今发掘的最大规模的西周建筑遗址。三号基址庭院中发现了一处特殊的立石和铺石遗迹;外围出土了金箔、绿松石、原始瓷器残片等贵重物品。基址始建于西周早期,中期前后曾大面积失火;庭院中的立石、铺石遗迹在西周晚期彻底废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雏三号 建筑基址
原文传递
基于历史解释素养的“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昌月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36,共9页
在新课程、新教材理念下,本文就"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进行了创新设计。依托"工业革命"这一史论概念,围绕"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能否被称为革命"这一核心问题,创设学术争端情境,设置"非革... 在新课程、新教材理念下,本文就"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进行了创新设计。依托"工业革命"这一史论概念,围绕"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能否被称为革命"这一核心问题,创设学术争端情境,设置"非革命说"和"革命说"两大探究环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工业化为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革命 历史解释 史论概念 量变与质变
原文传递
安徽屯溪土墩墓与休屯盆地区域文明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昌月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8,共8页
安徽屯溪八墓随葬原始瓷豆的型式分析显示屯溪土墩墓群年代始于西周早期偏晚阶段并延续至两周之际。八墓出土青铜礼器区域特征突出、艺术风格影响深远,应为本地铸造。处于原始瓷和铜矿资源流通的重要节点,西周时期休屯盆地成为重要的区... 安徽屯溪八墓随葬原始瓷豆的型式分析显示屯溪土墩墓群年代始于西周早期偏晚阶段并延续至两周之际。八墓出土青铜礼器区域特征突出、艺术风格影响深远,应为本地铸造。处于原始瓷和铜矿资源流通的重要节点,西周时期休屯盆地成为重要的区域文明中心,曾、应两国也在中原与东南地区的交流互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溪 土墩墓 西周 原始瓷 铜矿资源 流通
原文传递
赣江流域商时期文化格局变迁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昌月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59,共7页
赣江流域商时期存在着东西二元对立的文化格局,其东部地区分布着万年文化,西部地区则历经了文化中心的时空更迭。早商一期至中商三期,赣江流域西部地区分布着以石灰山遗址为代表的石灰山文化,文化中心在赣西北;晚商阶段,该区域分布着以... 赣江流域商时期存在着东西二元对立的文化格局,其东部地区分布着万年文化,西部地区则历经了文化中心的时空更迭。早商一期至中商三期,赣江流域西部地区分布着以石灰山遗址为代表的石灰山文化,文化中心在赣西北;晚商阶段,该区域分布着以吴城遗址为代表的吴城文化,文化中心在清江盆地。赣北地区文化格局的形成或与资源相关,对资源背景下的社会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流域 文化格局 石灰山文化 吴城文化 资源与社会
原文传递
让核心素养落地有声
6
作者 王昌月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3-66,共4页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的能力是无源之水;能力是由知识积累转化而来的结晶,是具体知识被遗忘后剩下来的、能带走的、可再生的东西。学科核心素养回答的正是“高中历史学习最终能给学生留下的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高一阶段,知识量...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的能力是无源之水;能力是由知识积累转化而来的结晶,是具体知识被遗忘后剩下来的、能带走的、可再生的东西。学科核心素养回答的正是“高中历史学习最终能给学生留下的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高一阶段,知识量大与课时量少的矛盾迫使一线教师不得不对知识落实与能力培养加以权衡;高二、高三阶段,课时量相对富裕,为能力培养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一线教师应勇担让核心素养落地有声的责任与使命,引导学生在“积”的基础上“化”,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知识与能力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