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暖心康抑制内皮间充质转化减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斑块形成
1
作者 王明炀 王陵军 +5 位作者 梁碧容 陈梓欣 曹艳红 张钰冰 李淑贤 刘景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9-797,共9页
目的探讨暖心康(毛冬青、红参)通过抑制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减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斑块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2.6 mg&#... 目的探讨暖心康(毛冬青、红参)通过抑制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减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斑块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2.6 mg·kg^(-1))以及暖心康低、中、高剂量组(生药量3.5、7.0、14.0 g·kg^(-1)),每组8只。采用将小鼠长期在睡眠期间暴露于慢性间歇性缺氧(CIH)环境,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复制OSAHS合并AS小鼠模型。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内壁斑块形成情况;Masson三色染色法评估小鼠主动脉根部粥样斑块的胶原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主动脉斑块中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及EndMT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血脂水平;qPCR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EndMT标志物α-SMA、Cdh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显著增加(P<0.01),主动脉根部斑块胶原沉积面积显著增加(P<0.01);斑块处CD31阳性表达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Vimentin阳性表达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1);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主动脉组织中α-SMA、Cdh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暖心康各给药组的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均显著减少(P<0.05,P<0.01),主动脉根部粥样斑块的胶原沉积面积均明显缩小(P<0.05,P<0.01);暖心康高剂量组小鼠斑块处CD31阳性表达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暖心康中、高剂量组小鼠斑块处Vimentin阳性表达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P<0.01);暖心康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TG水平显著降低(P<0.01),暖心康各给药组小鼠的血清T-CHO、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暖心康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暖心康各给药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α-SMA、Cdh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暖心康可以有效减轻OSAHS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斑块形成,可能与其抑制EndMT,减少胶原纤维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心康 内皮间充质转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小鼠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明煬 岳琨 +3 位作者 湛佳兴 周琦 刘庆阳 徐凯智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3期169-172,200,共5页
①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②方法 40只BALB/c小鼠制备全层皮肤烧伤模型,并腹腔注射铜绿假单胞菌,分为4组:对照组和APS低、中、高剂量治疗组(40、100、250mg/kg),每组各10只。在烧伤后0、3、5、7天处... ①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②方法 40只BALB/c小鼠制备全层皮肤烧伤模型,并腹腔注射铜绿假单胞菌,分为4组:对照组和APS低、中、高剂量治疗组(40、100、250mg/kg),每组各10只。在烧伤后0、3、5、7天处死并获取骨髓与肝脏中的树突细胞(DC)。流式细胞仪用于分离DC细胞确定其表型的变化。CBA用于分析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③结果在体实验:APS各剂量组小鼠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体实验:小鼠的骨髓细胞、肝细胞中的CD11c-CD45RBhighDC在烧伤后3天降低,3天后逐渐升高并且在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且APS各剂量组细胞数量与APS剂量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APS通过调节体内DC分化为CD11c-CD45RBhigh DC对脓毒症小鼠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脓毒症 调节性树突细胞 烧伤
下载PDF
骨折对脓毒症小鼠预后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王明煬 湛佳兴 +2 位作者 周琦 刘庆阳 徐凯智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1期39-44,共6页
①目的探讨骨折对脓毒症小鼠预后的影响与机制。②方法通过股骨干骨折的方法制作创伤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腹腔注射致死菌制作脓毒症模型。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A组:单纯致死菌感染组;B组:假手术加致死性感染组和C组:骨折加... ①目的探讨骨折对脓毒症小鼠预后的影响与机制。②方法通过股骨干骨折的方法制作创伤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腹腔注射致死菌制作脓毒症模型。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A组:单纯致死菌感染组;B组:假手术加致死性感染组和C组:骨折加致死性感染组,观察各组的死亡率。再取3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别在0、3、7、14天处死并获取小鼠的骨髓细胞、肝细胞以及其中的调节性树突细胞(CD11c-CD45RBhighDC)。流式细胞术用于确定DC表型的变化并分离这些细胞。③结果在体实验:B组、C组小鼠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体实验:小鼠的骨髓细胞、肝细胞以及其中的CD11c-CD45RBhighDC在前3天都有明显降低,3天之后逐渐升高并且在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并且C组较A组、B组细胞数量有更明显升高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骨折通过增加骨髓与肝脏中免疫细胞和其中的CD11c^CD45RBhighDC的数量来改善脓毒症小鼠的预后;骨折对小鼠的保护作用主要在骨折后3~14天,骨折前3天不仅没有保护作用反而会增加脓毒症小鼠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脓毒症 调节性树突细胞
下载PDF
不同吸氧浓度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肺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琦 王英 +2 位作者 湛佳兴 王明煬 徐凯智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1期45-49,共5页
①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的氧浓度通气时妇科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肥胖患者氧合指数和肺内分流率的变化,为此类患者合理氧浓度的选择提供试验依据。②方法选择期行妇科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患者60例,体质量指数(BMI)30.0~40.0 kg/m^2,随... ①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的氧浓度通气时妇科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肥胖患者氧合指数和肺内分流率的变化,为此类患者合理氧浓度的选择提供试验依据。②方法选择期行妇科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患者60例,体质量指数(BMI)30.0~40.0 kg/m^2,随机分为3组(n=30):L组,吸入氧浓度(FiO2)=50%;M组,FiO2=80%;H组,FiO2=100%。分别在麻醉前(T0)、气腹后0.5小时(T1)、气腹结束后10分钟(T2)、拔管后15分钟(T3),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及肺内分流率(QS/QT)的情况,③结果3组患者OI在气腹后均显著降低,手术结束后逐渐回升,QS/QT则在气腹后显著升高,手术结束后逐渐降低。以H组变化最大,M组次之,L组变化最小;④结论腹腔镜气腹可显著影响肥胖患者的肺脏氧合功能,50%通气氧浓度可明显改善此类患者肺脏的氧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氧浓度 气腹 氧合指数 肺内分流率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脓毒症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湛佳兴 王明煬 +2 位作者 周琦 刘庆阳 徐凯智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6期425-431,共7页
①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对脓毒症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其降低脓毒症病死率的可能机制。②方法应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作小鼠脓毒症模型,CLP后小鼠腹... ①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对脓毒症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其降低脓毒症病死率的可能机制。②方法应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作小鼠脓毒症模型,CLP后小鼠腹腔注射HMGB1(12.5μg/kg,25μg/kg和50μg/kg),用抗CD284阻断Toll-样受体4(TLR4)通路来探索HMGB1的作用通路。③结果CLP后给予HMGB1增加骨髓细胞和肝免疫细胞的数量,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同时,HMGB1处理增加了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和比例。HMGB1通过TLR4通路促进骨髓细胞和肝免疫细胞的增殖。④结论HMGB1通过刺激骨髓细胞增殖、动员和向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来补偿受损的免疫功能,降低脓毒症小鼠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HMGB1 TLR4 骨髓细胞 免疫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帅 张义庚 +3 位作者 左钢钢 王明煬 刘纯 宋好好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1期19-23,共5页
①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OCS)的临床疗效,为OCS切开减压后的治疗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案。②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唐山工人医院的OCS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①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OCS)的临床疗效,为OCS切开减压后的治疗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案。②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唐山工人医院的OCS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对筋膜室行切开减压。对照组采用VSD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VSD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方案,即在VSD装置上的进水管每日固定时间输入医用几丁糖30mL,在治疗7天后拆除VSD装置,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③结果观察组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感染率、患肢消肿时间、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④结论采用VSD技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是治疗OCS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缩短患肢消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创面感染率等方面相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筋膜室综合征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医用几丁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