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诱导合浦珠母贝的三倍体
1
作者 范超 张学开 +4 位作者 张兴志 唐黎明 李金龙 李琼珍 王昭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6,共11页
为了探究不同盐度对诱导合浦珠母贝三倍体的效果,本研究首次利用低渗方法诱导合浦珠母贝三倍体,通过控制变量法从不同盐度、诱导时机以及诱导时间中探究最适诱导条件。同时对合浦珠母贝卵裂率、孵化率以及存活率、壳长、三倍体率的变化... 为了探究不同盐度对诱导合浦珠母贝三倍体的效果,本研究首次利用低渗方法诱导合浦珠母贝三倍体,通过控制变量法从不同盐度、诱导时机以及诱导时间中探究最适诱导条件。同时对合浦珠母贝卵裂率、孵化率以及存活率、壳长、三倍体率的变化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在盐度14、50%受精卵释放第一极体(PBⅠ)及诱导15 min时D形幼虫的三倍体率最高,分别为64.16%±6.92%、65.87%±6.51%以及65.14%±1.93%。三倍体幼虫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低渗对胚胎造成的影响使幼虫存活率和三倍体率有所下降。通过对卵裂率、孵化率和15日龄存活率、壳长及三倍体率进行主成分分析,在三种诱导条件中均保留了前两个主成分,且保留的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均超过了85%。盐度14、50%受精卵释放PBⅠ及诱导15 min分别在各自实验中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第6、第1和第1。该研究表明,合浦珠母贝三倍体幼虫在生长方面的优势不明显,50%受精卵释放PBⅠ及诱导15 min两个诱导条件适合合浦珠母贝三倍体诱导。本研究可为合浦珠母贝三倍体育种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低渗 三倍体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合浦珠母贝不同群体存活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唐黎明 王昭萍 +3 位作者 范超 张学开 李金龙 岳绍波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3-50,共8页
为比较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不同群体在高温胁迫下的存活及免疫酶活性变化情况,本实验以“海优1号”(YY)、“海选1号”(XX)、“南科1号”(KK)和广西潜在耐高温养殖群体(TT)为实验材料,通过渐变升温的方式测定4组合浦珠母贝在35... 为比较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不同群体在高温胁迫下的存活及免疫酶活性变化情况,本实验以“海优1号”(YY)、“海选1号”(XX)、“南科1号”(KK)和广西潜在耐高温养殖群体(TT)为实验材料,通过渐变升温的方式测定4组合浦珠母贝在35℃水温胁迫下的生理指标,研究不同胁迫时长对合浦珠母贝存活及其鳃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研究显示,实验第8天开始出现个体死亡,TT组在实验12 d后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4个群体的SOD、CAT和T-AOC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大致呈上升-下降的趋势,在1~24 h内免疫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在120 h后下降至对照水平以下;在高温胁迫下各组的AKP活性增加,KK、TT与XX、YY分别在12和24 h达到峰值,在120 h显著下降。本研究初步探明了高温胁迫下合浦珠母贝的免疫应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高温胁迫 存活率 免疫
下载PDF
贝类四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昭萍 李慷均 +2 位作者 于瑞海 郑小东 王如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5-202,共8页
综述了国内外贝类四倍体育种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四倍体诱导的方法主要有抑制第 1极体或同时抑制 2个极体的释放、抑制第 1次卵裂、细胞融合、人工雌核发育和利用三倍体诱导四倍体 ,其中利用三倍体获得四倍体是迄今报道的获得具存活... 综述了国内外贝类四倍体育种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四倍体诱导的方法主要有抑制第 1极体或同时抑制 2个极体的释放、抑制第 1次卵裂、细胞融合、人工雌核发育和利用三倍体诱导四倍体 ,其中利用三倍体获得四倍体是迄今报道的获得具存活力的四倍体的唯一成功方法。四倍体育种中染色体组操作的结果除了产生整倍体外 ,还产生大量的非整倍体。四倍体贝类存活力较低 ,但具有较高的繁殖力 ,能产生较大的生殖细胞 ,并能与二倍体杂交产生 1 0 0 %的三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四倍体 极体 育种 生殖细胞 杂交
下载PDF
利用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规模化培育全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苗种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昭萍 姜波 +3 位作者 孔令峰 于瑞海 王如才 郭希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42-746,共5页
利用引进美国的四倍体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gigas)雄贝与我国的二倍体雌贝杂交 ,规模化培育全三倍体牡蛎苗种。杂交组的平均受精率为 48.2 7%,对照组为 80 .5 3 %,杂交组较低的受精率可能与四倍体雄贝的精子活力及精子数量有关。杂... 利用引进美国的四倍体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gigas)雄贝与我国的二倍体雌贝杂交 ,规模化培育全三倍体牡蛎苗种。杂交组的平均受精率为 48.2 7%,对照组为 80 .5 3 %,杂交组较低的受精率可能与四倍体雄贝的精子活力及精子数量有关。杂交组的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和变态率分别为 81.10 %,42 .3 %和 1.82 %,对照组分别为 79.96%,3 7.0 %和1.80 %。杂交组共培育出稚贝 12 0 0万粒。不同时期取样的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 ,杂交组的三倍体率为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四倍体 二倍体 杂交 全三倍体
下载PDF
一种新方法——低渗诱导虾夷扇贝三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昭萍 赵婷 +1 位作者 于瑞海 张晨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研究开发了1种多倍体诱导的新方法,采用低渗抑制受精卵第2极体(PB2)的释放诱导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三倍体。结果表明:以低渗盐度S=12,在第一个PB2出现时开始处理,持续处理20min,诱导率可高达(84.74±3.82)%;三倍体处... 研究开发了1种多倍体诱导的新方法,采用低渗抑制受精卵第2极体(PB2)的释放诱导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三倍体。结果表明:以低渗盐度S=12,在第一个PB2出现时开始处理,持续处理20min,诱导率可高达(84.74±3.82)%;三倍体处理组的幼虫比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但是幼虫存活率低于二倍体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三倍体 低渗诱导
下载PDF
三倍体太平洋牡蛎生产性育苗与养成初报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昭萍 李贇 +4 位作者 王如才 郑小东 于瑞海 田传远 高强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39,共6页
本文总结了1998~1999年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育苗与养成情况。98年在荣成三486 3中试基地利用6-DMAP、冷休克及CB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诱导太平洋牡扳三倍体,其中以6-DMAP效果较好,诱导三倍体率为... 本文总结了1998~1999年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育苗与养成情况。98年在荣成三486 3中试基地利用6-DMAP、冷休克及CB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诱导太平洋牡扳三倍体,其中以6-DMAP效果较好,诱导三倍体率为60.9%-90.5%。共培育三倍体群牡蛎苗种4.13亿,海上养殖2000亩。三倍体群牡蛎的生长明显快于二倍体对照群体,体重增加15.65%~41.89%。1999年4~8月收获,三倍体群牡蛎比二倍体平均亩增产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砺 三倍体 育苗 养成
下载PDF
多倍体贝类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昭萍 王如才 +1 位作者 于瑞海 田传远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3期399-404,共6页
综述了多倍体贝类的生物学特性。由于诱导剂的毒性作用或致死基因纯合等原因,多倍体贝类在胚胎及幼虫期的存活率明显低于正常二倍体,但在成体期间则差异不明显。一般认为三倍体由于其不育性而比二倍体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品质好。然... 综述了多倍体贝类的生物学特性。由于诱导剂的毒性作用或致死基因纯合等原因,多倍体贝类在胚胎及幼虫期的存活率明显低于正常二倍体,但在成体期间则差异不明显。一般认为三倍体由于其不育性而比二倍体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品质好。然而,三倍体并非完全不育,在繁殖期间性腺也有一定程度的发育,能够产生少量体积较大的精卵;在大多数诱导的多倍体贝类中,雌雄比例与二倍体是接近的;多倍体贝类的抗逆性并不高于二倍体,在恶劣环境条件下,三倍体的生长及存活能力甚至低于正常二倍体;三倍体贝类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以及生化组成等与二倍体无明显差异;在繁殖季节,三倍体的醣原含量明显高于二倍体,其能量收支处于正平衡,而二倍体则处于负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多倍体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长牡蛎剥离精卵的存活时间及受精能力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昭萍 王如才 +1 位作者 文静 郑晓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6,共2页
关键词 牡蛎 长牡蛎 养殖 剥离精卵 存活时间 受精能力
下载PDF
三倍体牡蛎在繁殖季节的生长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昭萍 李赟 +4 位作者 于瑞海 高强 田传远 郑小东 王如才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01-706,共6页
研究了在繁殖季节内三倍体太平洋牡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三倍体牡蛎比二倍体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在整个繁殖期间 ,三倍体的体重明显高于二倍体。三倍体的生长速度较均匀 ,而二倍体变化较大。在集中排放前体重增长较快 ,集中... 研究了在繁殖季节内三倍体太平洋牡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三倍体牡蛎比二倍体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在整个繁殖期间 ,三倍体的体重明显高于二倍体。三倍体的生长速度较均匀 ,而二倍体变化较大。在集中排放前体重增长较快 ,集中排放后体重增长明显减慢。三倍体的平均体重在排放前比二倍体高 17%左右 ,在排放后则高达 30 %以上。集中排放前 ,二倍体的软体重增长很快并超过了三倍体 ,其出肉率比三倍体高 2 6 .4 8%。排放后二倍体的软体重明显降低 (降低 4 8% ) ,出肉率降低 4 0 .0 % ,而三倍体变化不明显 ,出肉率仅降低 5 .79%。繁殖高峰后三倍体的软体重比二倍体高 4 1.2 2 %。三倍体牡蛎较低但稳定的出肉率表明三倍体太平洋牡蛎具有高度的不育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三倍体 二倍体 繁殖 生长 体重 出肉率
下载PDF
双壳纲八种贝类的核DNA定量分析及其与进化地位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昭萍 高凌云 +1 位作者 于瑞海 黎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6-580,共5页
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双壳纲8种贝类的细胞核DNA含量。结果显示,测定贝类的DNA含量分别为(pg):太平洋牡蛎,2.06±0.03;东方海笋,2.11±0.07;近江牡蛎,2.18±0.13;结蚶,2.59±0.10;青蚶,3.08±0.23;砂海螂,3.24±... 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双壳纲8种贝类的细胞核DNA含量。结果显示,测定贝类的DNA含量分别为(pg):太平洋牡蛎,2.06±0.03;东方海笋,2.11±0.07;近江牡蛎,2.18±0.13;结蚶,2.59±0.10;青蚶,3.08±0.23;砂海螂,3.24±0.28;缢蛏,3.85±0.10;日本镜蛤,5.00±0.20。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同种贝类个体间DNA含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仅占总差异的0.12%;而种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比例高达97.45%。本实验所测8种贝类的DNA含量与其进化地位间未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纲 DNA含量 进化地位
下载PDF
非整倍体太平洋牡蛎的存活、生长与性腺发育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昭萍 郭希明 +1 位作者 张筱兰 李赟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3期447-452,共6页
在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牡蛎群中检测到了非整倍体 ,其中 3n± 1非整倍体相对于三倍体的存活率为 6 0 .98%。非整倍体牡蛎作为一个群体 ,其生长与其三倍体同胞在体重上无明显差异 ,且与三倍体一样明显大于其二倍体对照组... 在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牡蛎群中检测到了非整倍体 ,其中 3n± 1非整倍体相对于三倍体的存活率为 6 0 .98%。非整倍体牡蛎作为一个群体 ,其生长与其三倍体同胞在体重上无明显差异 ,且与三倍体一样明显大于其二倍体对照组。非整倍体牡蛎的性腺发育情况与三倍体个体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非整倍体 存活 生长 性腺发育
下载PDF
单体褶牡蛎(Crassostrea sp.)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昭萍 王如才 +3 位作者 徐从先 仇宝志 姜福正 张祝绪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2期125-132,共8页
采用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颗粒固着基和先固着后脱基三种方法,对褶牡蛎的眼点幼虫进行处理,产生单体蛎苗。EPI和NE诱导的最适浓度为10^(-4)M,最适处理时间为3h,幼虫的不固着变态率分别达47.7%和46.6%。处理时间延长... 采用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颗粒固着基和先固着后脱基三种方法,对褶牡蛎的眼点幼虫进行处理,产生单体蛎苗。EPI和NE诱导的最适浓度为10^(-4)M,最适处理时间为3h,幼虫的不固着变态率分别达47.7%和46.6%。处理时间延长,变态率增加不明显。EPI和NE的诱导效果差别不明显,其诱导作用对稚贝的生长无明显副作用。颗粒固着基以贝壳粉为佳,最适颗粒的规格为幼虫的壳长。幼虫先固着后脱基而形成单体蛎苗,以可弯曲的灰色塑料板效果最好,固着的小贝可通过来回弯曲塑料板而从上面脱落下来,小贝长至1~2cm大小时,脱基最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牡蛎 眼点幼虫 脱基 牡蛎
下载PDF
太平洋牡蛎人工培育群体的繁殖习性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昭萍 王艳 +2 位作者 李赟 于瑞海 王如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共5页
作者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人工培育群体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经室内升温人工育苗培育的牡蛎性成熟年龄缩短,受精135d后性腺发育成熟;雌雄性比随着年龄而变化,4.5月龄的牡蛎群体中,雄性占优势(68.93%),雌雄性比为1∶2.7... 作者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人工培育群体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经室内升温人工育苗培育的牡蛎性成熟年龄缩短,受精135d后性腺发育成熟;雌雄性比随着年龄而变化,4.5月龄的牡蛎群体中,雄性占优势(68.93%),雌雄性比为1∶2.73;1龄群体中,雌雄两性比例接近,性比为1∶1.07;2龄群体中雌性(63.69%)明显多于雄性,雌雄性比为1∶0.599。群体中存在雌雄同体现象,雌雄同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4.5月龄的牡蛎群体中,雌雄同体高达1.94%,1龄群体中雌雄同体比例降低为0.35%,而2龄牡蛎群体中,雌雄同体率仅为0.12%;雌雄同体者能够自体受精。怀卵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1龄牡蛎的平均怀卵量在800万粒~856.8万粒,而2龄牡蛎的平均怀卵量在2333.80万粒~2900万粒之间,明显多于1龄群体;怀卵量的多少也与亲贝的营养条件和性腺的发育程度有关。雌体的壳高、壳宽、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都明显大于雄体(P<0.05),但雌雄两性在壳长方面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 人工培育群体 繁殖习性
下载PDF
太平洋牡蛎人工培育群体的基因型及杂合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昭萍 郭希明 王如才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2期263-268,共6页
实验运用淀粉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了1龄养殖太平洋牡蛎Crasostreagigas5个基因座位上的基因型和杂合度。根据孟德尔自由分离规律,从子代的基因型推断出亲代可能的基因。杂合度的分析表明,人工培育的1龄太平洋牡蛎在... 实验运用淀粉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了1龄养殖太平洋牡蛎Crasostreagigas5个基因座位上的基因型和杂合度。根据孟德尔自由分离规律,从子代的基因型推断出亲代可能的基因。杂合度的分析表明,人工培育的1龄太平洋牡蛎在Aat2、Ah1、Ah2、Idh1和Lap5个多态位点上的杂合度符合H-W平衡规律,未发现明显的杂合子缺失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牡蛎 基因型 杂合度 人工培育群体
下载PDF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亲贝培育的代用饵料
15
作者 王昭萍 王如才 +1 位作者 徐从先 仇宝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长牡蛎 牡蛎 养殖 亲贝培育 代用饵料
下载PDF
6-DMAP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释放 被引量:35
16
作者 田传远 王如才 +2 位作者 梁英 王昭萍 于瑞海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共4页
于1996~1997年,用6-DMAP抑制太平洋牡蛎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产生三倍体,最高诱导率为93.8%。该实验组胚胎孵化率为81.0%,D形幼虫畸形率为17.6%。实验选用L9(34)设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 于1996~1997年,用6-DMAP抑制太平洋牡蛎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产生三倍体,最高诱导率为93.8%。该实验组胚胎孵化率为81.0%,D形幼虫畸形率为17.6%。实验选用L9(34)设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6-DMAP浓度,设300、450和600μmol/L等三水平;诱导时机(观察静止状态的受精卵,以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的百分率指示),设10%、30%和50%等三水平;诱导持续时间,设10、15和20min等三水平,试验设三次重复。解剖法获取精卵,人工授精。染色体倍性检查采用染色体计数法。根据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结果,得出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当30%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将受精卵浸泡在含6-DMAP450μmol/L的海水中10min;三因素的主次顺序:6-DMAP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6-DMAP的浓度和诱导时机对三倍体诱导率的影响显著;但诱导持续时间影响不显著。部分试验组得到4.2%~13.6%的四倍体和10%左右的非整倍体,这种情况可能与受精不同步抑制第一极体释放而导致的染色体多极分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牡蛎 三倍体诱导 受精卵 第二极体 抑制
下载PDF
太平洋牡蛎与近江牡蛎的种间杂交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跃环 王昭萍 +7 位作者 闫喜武 姚托 虞志飞 霍忠明 于瑞海 李晓喻 李雅林 郭希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15-1224,共10页
为了评估太平洋牡蛎与近江牡蛎能否产生远缘杂种优势,于2010年5月,以成熟的两种牡蛎亲本为材料开展了2×2远缘杂交研究,由长牡蛎自繁组GG(Crassostrea gigas♀×C.gigas♂)、近江牡蛎自繁组AA(C.ariakensis♀×C.ariakensis... 为了评估太平洋牡蛎与近江牡蛎能否产生远缘杂种优势,于2010年5月,以成熟的两种牡蛎亲本为材料开展了2×2远缘杂交研究,由长牡蛎自繁组GG(Crassostrea gigas♀×C.gigas♂)、近江牡蛎自繁组AA(C.ariakensis♀×C.ariakensis♂)、正交组GA(Crassostreagigas♀×C.ariakensis♂)、反交组AG(C.ariakensis♀×C.gigas♂)4个实验组组成。分析了子代早期表型性状和杂种优势,并对杂交子代进行了遗传鉴定。结果表明:GA杂交组与AG组的受精强度具有不对称性。幼虫浮游期间,表型性状的中亲杂种优势几乎为0,GA组生长与存活性状表现出积极的单亲杂种优势,而AG组则具有明显的远交衰退现象;幼虫早期表型性状受到母本效应影响,而后减弱。变态期间,GA组变态率较高,得到了大量杂交稚贝;而AG组变态率极低,仅获得了72个杂交稚贝。稚贝培育期间,稚贝表现出中亲生长劣势与存活优势;GA组具有明显的单亲生长与存活优势,而AG组则表现出生长劣势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存活优势。利用复合COI及ITS2鉴定了种间杂交子结果表明:正反交组杂交子均为真正意义上的两性融合杂交子。实验获得了具有显著杂种优势的GA组杂交子,为现有牡蛎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近江牡蛎 种间杂交 杂种优势 遗传鉴定
下载PDF
Cu^(2+)对缢蛏稚贝的急性毒性及对抗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浩明 董迎辉 +2 位作者 霍礼辉 林志华 王昭萍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187,共6页
研究了Cu2+对缢蛏稚贝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96 h LC50值设定10、30、40μg/L 3个Cu2+质量浓度梯度进行暴露实验,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k)稚贝软体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 研究了Cu2+对缢蛏稚贝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96 h LC50值设定10、30、40μg/L 3个Cu2+质量浓度梯度进行暴露实验,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k)稚贝软体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缢蛏稚贝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u2+对缢蛏稚贝96 hLC50为309.742μg/L;不同浓度Cu2+胁迫下,96 h内缢蛏稚贝抗氧化酶(CAT、SOD)活力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除最高组40μg/L在48 h时CAT活力被显著抑制(P<0.05)外,96 h内绝大部分时间点与沙滤海水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抗氧化酶(CAT、SOD)活性处于诱导状态;96 h内各暴露组缢蛏稚贝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认为,CAT、SOD活性及MDA含量变化可反映缢蛏稚贝受Cu2+伤害的程度,可用作缢蛏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缢蛏 稚贝 CAT SOD MDA
下载PDF
温度、盐度对大西洋浪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郭海燕 王昭萍 +2 位作者 于瑞海 王芳 林志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85-188,244,共5页
为了解浪蛤新陈代谢活动规律和变化特点,2004年10~12月,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对大西洋浪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的温度为6℃,10℃,13℃,16℃,19℃,22℃,25℃共7个梯度;浪蛤的规格为W(软体部干质量)=(0.044... 为了解浪蛤新陈代谢活动规律和变化特点,2004年10~12月,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对大西洋浪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的温度为6℃,10℃,13℃,16℃,19℃,22℃,25℃共7个梯度;浪蛤的规格为W(软体部干质量)=(0.044±0.005)g。实验的盐度为13,19,25,31,37,43,49共7个梯度;浪蛤的规格为W (软体部干质量)=(0.043±0.005)g。实验结果表明:(1)温度对浪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随温度的升高耗氧率和排氨率增加,其中耗氧率在22℃达到最高值,25℃时开始下降,而排氨率则继续增加;耗氧率和排氨率二者之间的O/N为9.01~19.24,16℃时最大为19.24。浪蛤为低温品种,养殖温度不宜超过25℃。(2)盐度对浪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在盐度19~43之间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大,43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盐度进一步增加耗氧率和排氨率下降;耗氧率和排氨率二者之间的O/N为16.14~39.72。浪蛤为广盐种类,高盐度海水对其代谢影响较小,低盐度海水对其代谢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浪蛤 温度 盐度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盐度对长牡蛎和近江牡蛎及其杂交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姚托 王昭萍 +5 位作者 闫喜武 李冬春 张跃环 霍忠明 苏家齐 于瑞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81-1586,共6页
2011年8月以长牡蛎自繁组GG(Crassostrea gigas♀×C.gigas♂),近江牡蛎自繁组AA(C.ariakensis♀×C.ariakensis♂)、正交组GA(Crassostrea gigas♀×C.ariakensis♂)、反交组AG(C.ariakensis♀×C.gigas♂)为实验材料... 2011年8月以长牡蛎自繁组GG(Crassostrea gigas♀×C.gigas♂),近江牡蛎自繁组AA(C.ariakensis♀×C.ariakensis♂)、正交组GA(Crassostrea gigas♀×C.ariakensis♂)、反交组AG(C.ariakensis♀×C.gigas♂)为实验材料,开展了稚贝对盐度的适应性研究。结果发现长牡蛎的最适生存盐度为15—35,最适生长盐度为25—35;近江牡蛎的最适生存盐度为10—25,最适生长盐度为20—25;GA的最适生存盐度为15—30,最适生长盐度为15—30,AG的最适生存盐度为20—30,最适生长盐度为20—25。GG对低盐度敏感,AA对高盐度敏感,AG具有高盐度存活的杂种优势,在盐度30时,中亲杂种优势HG×A为13.32,单亲杂种优势HGA和HAG分别为1.89和27.88,在盐度40时,HAG上升到400,GA和AG都不具有生长优势。杂种稚贝对盐度适应介于双亲之间,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父系遗传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近江牡蛎 盐度 杂交子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