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毛虫三个分离株对小鼠感染性与对阿苯达唑敏感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小宁 王昳星 +5 位作者 王峰 齐延伟 纪正春 陈佩惠 王凤云 黄松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6,共3页
比较旋毛虫三个分离株对小鼠感染性和对阿苯达唑的敏感性。从幼虫囊包感染鼠肌肉的平均数量的差异 ,表明美国株 (AM)对昆明株小鼠最易感 ,其次为黑龙江猪株 (HP) ,黑龙江犬株 (HD)的感染性最低 ,三株的感染性有明显不同。从阿苯达唑损... 比较旋毛虫三个分离株对小鼠感染性和对阿苯达唑的敏感性。从幼虫囊包感染鼠肌肉的平均数量的差异 ,表明美国株 (AM)对昆明株小鼠最易感 ,其次为黑龙江猪株 (HP) ,黑龙江犬株 (HD)的感染性最低 ,三株的感染性有明显不同。从阿苯达唑损伤幼虫囊包的数量 ( % )差异 ,显示美国株对该药物最敏感 ,囊包幼虫的受损率 ( % )最高 ,黑龙江猪株对阿苯达唑的敏感性最低 ;提示旋毛虫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 ,可作为其虫种或虫株的区分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敏感性 感染性 阿苯达唑 寄生虫
下载PDF
阿苯达唑对小鼠旋毛虫囊包幼虫作用的组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小宁 季凤清 +2 位作者 陈佩惠 王凤云 王昳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8-59,10,共3页
本文应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阿苯达唑对小鼠旋毛虫的囊包幼虫作用后酶活性及糖原含量的变化。取用药组和对照组的小鼠后腿肌对其RNA、DNA、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氨酶(LDH)、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三磷酸腺苷... 本文应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阿苯达唑对小鼠旋毛虫的囊包幼虫作用后酶活性及糖原含量的变化。取用药组和对照组的小鼠后腿肌对其RNA、DNA、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氨酶(LDH)、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及糖原进行了组织化学半定量测定,并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糖原、LDH、RNA进行了定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用药组RNA、DNA、SDH、ATPase、ACP活性以及糖原均低于对照组,而LDH活性高于对照组,ALP的活性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 旋毛虫病 药物疗法 囊包幼虫
下载PDF
储藏中药材粉螨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小宁 于永芳 +4 位作者 王峰 刘平 王昳星 杜秋艳 李朝品 《承德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为了查明不同种类的中药材中粉螨的孳生情况,以控制储藏中药材螨孳生,保护中药材,预防人体螨病。方法:用清水漂浮法和塔化电热集螨器分离法。结果:共分离中药草72种720份,从中分离出粉螨40种,隶属7科25属。结论... 目的:为了查明不同种类的中药材中粉螨的孳生情况,以控制储藏中药材螨孳生,保护中药材,预防人体螨病。方法:用清水漂浮法和塔化电热集螨器分离法。结果:共分离中药草72种720份,从中分离出粉螨40种,隶属7科25属。结论:中药材粉螨污染严重,应该加强对中药材螨类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螨 中药材 清水漂浮法 塔化电热集螨 储藏
下载PDF
承德市郊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昳星 李春荣 +1 位作者 王峰 郝祥俊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肠道寄生虫 感染 感染率 调查 防治 儿童
下载PDF
蓝氏贾第鞭毛虫承德株分子生物学研究
5
作者 陈小宁 卢思奇 +3 位作者 王昳星 王峰 李春荣 郝祥俊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93-96,共4页
目的 :探讨蓝氏贾第鞭毛虫大、小型包囊存在的原因。方法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 3株贾第虫 (CH2、CH3、CH4)进行 tim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 :经与 Gen Bank登记虫株比较和用 DNAstar软件处理的结果表明 ,此 3株贾第虫的基因型属 2型 ... 目的 :探讨蓝氏贾第鞭毛虫大、小型包囊存在的原因。方法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 3株贾第虫 (CH2、CH3、CH4)进行 tim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 :经与 Gen Bank登记虫株比较和用 DNAstar软件处理的结果表明 ,此 3株贾第虫的基因型属 2型 (JH型 )。结论 :大、小型包囊在形态学上经过统计学处理显示有显著差异 ,但与基因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tim基因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疟原虫免疫抑制因子对小鼠T、B淋巴细胞的影响
6
作者 徐大为 王昳星 程道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19,共3页
本文观察了伯氏疟原虫中分离、提纯的免疫抑制因子(ISF)对小鼠脾T,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注射ISF后第7天、第12天,分别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脾中的B细胞、CD4和CD_8 ̄+细胞。结果:ISF注射组小鼠... 本文观察了伯氏疟原虫中分离、提纯的免疫抑制因子(ISF)对小鼠脾T,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注射ISF后第7天、第12天,分别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脾中的B细胞、CD4和CD_8 ̄+细胞。结果:ISF注射组小鼠的阳性B细胞和CD4 ̄+T细胞百分数明显下降(P<0.01),而阳性CD8_8 ̄+T细胞百分数则显著升高(P<0.01);ISF的抑制百分率可连续至12天或升高,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果揭示:ISF可通过诱导CD8_8 ̄+T细胞数目增多,同时造成B细胞和CD_4 ̄+T细胞百分数相对下降。ISF可能依诱导CD_8 ̄+细胞的效应对宿主的免疫应答起下调作用,从而导致免疫抑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伯氏疟原虫 免疫抑制因子 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