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力农的药理及其在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晋旺 李家成 《临床医药实践》 2002年第10期723-726,共4页
关键词 米力农 药理学 药物动力学 不良反应 心脏手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米力农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血流动力学的效应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晋旺 李波 +1 位作者 张振忠 王雷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期113-115,共3页
肺动脉高压(PH)是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常见的、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PH尤其是重度PH是较难处理的CHD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是引起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术前对PH性质的判定是对此类患者手术... 肺动脉高压(PH)是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常见的、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PH尤其是重度PH是较难处理的CHD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是引起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术前对PH性质的判定是对此类患者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对CHD合并PH患者术前肺血管病变进行评估的研究报道鲜见.米力农系新一代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1],本研究将从术前米力农降低肺动脉压力的效果,判断肺血管性质,以及选择手术适应证的角度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米力农 血流动力学 术前 患者 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 手术适应证
下载PDF
21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治体会
3
作者 王晋旺 魏国彩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z1期38-39,共2页
报告 1995~ 2 0 0 0年间收治的原发性纵隔肿瘤 2 1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纵隔肿瘤绝大多数无症状 ,多因其他疾病检查或健康体检时发现。X线胸片和CT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除恶性淋巴瘤外 ,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方法
下载PDF
外科治疗2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体会
4
作者 王晋旺 魏国彩 丁小岩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505-506,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重度肺动脉高压 合并症 适应证
下载PDF
食管结核2例
5
作者 王晋旺 孙澄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17-17,共1页
食管结核2例运城地区人民医院(044000)王晋旺孙澄宇例1:男性,51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两月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食管X线钡餐示食管中上段可见钡剂通过不顺利,从右侧偏心通过,形成约1cm×3.5cm大小轮廓整... 食管结核2例运城地区人民医院(044000)王晋旺孙澄宇例1:男性,51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两月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食管X线钡餐示食管中上段可见钡剂通过不顺利,从右侧偏心通过,形成约1cm×3.5cm大小轮廓整齐、密度均匀的充盈缺损,粘膜未见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核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自体心包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6
作者 王晋旺 李波 +4 位作者 李毅 庞莉 贾恩亮 赵玲 王雪琴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式自体心包单向活瓣补片(简称改良式活瓣补片)的制作方法和临床使用的结果与经验。方法:15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极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接受手术。CHD包括室缺(VSD)10例,右室双出口(DORV)3例,房缺(ASD)2例。术中获取... 目的:分析改良式自体心包单向活瓣补片(简称改良式活瓣补片)的制作方法和临床使用的结果与经验。方法:15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极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接受手术。CHD包括室缺(VSD)10例,右室双出口(DORV)3例,房缺(ASD)2例。术中获取较为宽大的长条形自体心包片,将浆膜面朝外折叠心包成为双层补片;在缺损边缘常规间断褥式缝合带垫片双针头线,然后将以上对折的双层心包敞口朝主动脉口方向(VSD)者或下腔静脉血流方向(ASD)者,均匀、对应地在其补片上安置针线;修补时避开左心侧心包片前上半周(不缝),两层心包其他部分均间断缝合。最后在右心侧心包片中央打孔4~6 mm,即制作成活瓣在左心侧的双层补片修补缺损。结果:手术无死亡,术中发生大脑栓塞和脑损害1例,术后短期依赖呼吸机4例,均在积极抢救性治疗后好转;其余病例恢复尚可。随访2~68个月,14例疗效良好,胜任轻、中度体力活动;1例效果较差,心功能级左右。结论:早期左向右分流、晚期双向分流的CHD,PH者仍有相当部分的病例具有手术指征。在目前尚无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下,改良式活瓣补片的应用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重度肺动脉高压 自体心包 活瓣补片
下载PDF
21例原发性纵膈肿瘤的诊治体会
7
作者 王晋旺 魏国彩 《实用医技杂志》 2004年第09B期1906-1906,共1页
报告 1995年至 2 0 0 0年间收治的原发性纵膈肿瘤 2 1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纵隔肿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绝大多数无症状 ,本病系因其他疾病检查或健康体检时发现 ,X线胸片、CT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除恶性淋巴瘤外手术切除为首选治... 报告 1995年至 2 0 0 0年间收治的原发性纵膈肿瘤 2 1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纵隔肿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绝大多数无症状 ,本病系因其他疾病检查或健康体检时发现 ,X线胸片、CT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除恶性淋巴瘤外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诊断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腋下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波 王晋旺 +1 位作者 王佳 尹芬 《临床医药实践》 2011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并分析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患儿术后恢复快、切口小、住院时间短、疗效好。结论:腋下小切口可用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并分析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患儿术后恢复快、切口小、住院时间短、疗效好。结论:腋下小切口可用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安全,美观,创伤小,恢复快,治疗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下小切口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波 王晋旺 +3 位作者 王雷 张振忠 高进 姚鹏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23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对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4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VSD患儿6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对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4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VSD患儿6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入院时及治疗后第6、24、48小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①研究组手术用时、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成功率(100.00%)与对照组(96.8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第6、24、48小时,两组血清CK-M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第6小时两组血清cTnI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后第24、48小时两组血清cTnI水平开始降低,与治疗后第6小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血清cTnI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④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38%)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效果显著,治疗成功率较高,可减少术后康复时间,对血清CK-MB、cTnI水平影响较小,仅引起心肌可逆性微损伤,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 室间隔缺损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
原文传递
不同二尖瓣处理策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二尖瓣反流的围手术期及近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雷 李波 +1 位作者 张振忠 王晋旺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年第12期1094-1097,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二尖瓣处理策略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致二尖瓣反流的围手术期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因IE致二尖瓣反流168例患者,其中65例实施二尖瓣修复术(A组),103例实施二尖瓣置换术(B组);对两组术前资料、... 目的对比不同二尖瓣处理策略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致二尖瓣反流的围手术期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因IE致二尖瓣反流168例患者,其中65例实施二尖瓣修复术(A组),103例实施二尖瓣置换术(B组);对两组术前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近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无一例手术死亡;A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重症监护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1.4±0.6)d比(1.9±0.9)d](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手术期无一例发生脑血管意外及住院死亡,B组发生脑出血、住院死亡各2例(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A、B组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2%(4/65)、7.9%(8/101),感染相关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3.0%(3/1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E致二尖瓣反流患者实施二尖瓣修复术围手术期安全可靠,且近期疗效满意,但应确保彻底清除感染组织;可避免瓣膜置换术的相关并发症并降低抗凝治疗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二尖瓣闭锁不全 二尖瓣瓣膜成形术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