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注射中医综合疗法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智耀 胡悦 +2 位作者 鲁超 王金荣 朱瑜琪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0期1333-1336,1348,共5页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中医综合疗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加中药离子导入、按摩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腺苷钴胺肌肉注射加塞来昔布胶囊口服。两...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中医综合疗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加中药离子导入、按摩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腺苷钴胺肌肉注射加塞来昔布胶囊口服。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3%,对照组为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均显著升高,此外治疗组活力显著提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穴位注射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能提高LDH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较西医对照治疗方案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穴位注射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以穴位注射为主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智耀 朱瑜琪 +1 位作者 鲁超 王金荣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2期1694-1697,1702,共5页
目的观察以穴位注射为主,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和按摩手法的中医特色疗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加中药离子导入和按摩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腺... 目的观察以穴位注射为主,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和按摩手法的中医特色疗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加中药离子导入和按摩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腺苷钴胺肌肉注射加塞来昔布口服,两组治疗方案均为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疼痛、腰椎功能改善、腰椎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3%,对照组为77.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日本矫形学会(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ODI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JOA评分方面,治疗组自觉症状与日常活动两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体征与膀胱功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穴位注射为主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按摩手法相结合的中医特色疗法能够减轻LDH患者的疼痛,改善肢体功能,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穴位注射 中药离子导入、按摩手法
下载PDF
健脾活骨方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陈卫衡 周宇 +4 位作者 何海军 刘道兵 王智耀 王荣田 林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活骨方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head,NONFH)痰瘀阻络证临床结果及疗效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配对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获得2年随访的早中期NONFH痰瘀阻络证患者,将经健脾...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活骨方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head,NONFH)痰瘀阻络证临床结果及疗效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配对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获得2年随访的早中期NONFH痰瘀阻络证患者,将经健脾活骨方治疗者设为试验组(47例),经髓芯减压病灶清除植骨手术治疗者设为对照组(48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X线和临床资料,将影像稳定率和Harris评分优良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1)试验组与对照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74%vs79.17%,P>0.05),但试验组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畸形、关节活动及Harris总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影像稳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47%vs75.00%,P>0.05)。(2)试验组与对照组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ssociationResearchCirculationOsseous,ARCO)股骨头坏死分期Ⅱ期、Ⅲ期患者治疗后影像稳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2.05%vs80.00%,37.50%vs50.00%,P>0.05)。(3)试验组ARCOⅡ期患者治疗后影像稳定率及Harris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本组Ⅲ期患者(82.05%vs37.50%,97.44%vs87.50%,P<0.01)。结论健脾活骨方治疗早中期NONFH影像稳定率与手术治疗结果相当,但在缓解疼痛程度、改善关节畸形和关节活动方面优于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健脾活骨方 痰瘀阻络证
下载PDF
不同治法方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鸡血脂、血黏度、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荣田 林诗富 +5 位作者 万蓉 殷小杰 王智耀 刘道兵 林娜 陈卫衡 《中医正骨》 2013年第3期21-30,共10页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活血通络与补肾壮骨、活血通络两种不同治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鸡血脂、血黏度、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探讨二者防治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和效果。方法:将80只来航鸡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洛伐他汀组、健脾组和...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活血通络与补肾壮骨、活血通络两种不同治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鸡血脂、血黏度、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探讨二者防治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和效果。方法:将80只来航鸡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洛伐他汀组、健脾组和补肾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胸肌注射甲基氢化泼尼松琥珀酸钠,洛伐他汀组、健脾组和补肾组同时给予相应的药物,并于给药后8周和16周分批静脉采血,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浆纤溶酶原、抗凝血酶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采血后处死动物,取出双侧股骨头,切片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①光镜下组织学观察结果。正常组软骨细胞排列整齐,骨小梁排列规则、致密、饱满,周边可见成骨细胞和少量破骨细胞,未见脂肪细胞增生及肥大;模型组软骨细胞呈簇状肥大,排列不规则,骨小梁变细,部分软骨下骨小梁断裂、分离,骨髓腔内脂肪细胞肥大、增生,可见空骨陷窝;洛伐他汀组骨小梁稀疏,可见空骨陷窝及髓腔内变大的脂肪细胞;健脾组软骨细胞排列整齐,骨小梁排列尚规则、致密,周边可见大量成骨细胞及少量破骨细胞;补肾组骨陷窝较少,髓腔内脂肪细胞零散分布,髓腔内造血细胞较丰富。②空骨陷窝率。8周时各组动物空骨陷窝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81,P=0.010)。模型组空骨陷窝率高于正常组、洛伐他汀组和健脾组(q=2.273,P=0.029;q=2.550,P=0.015;q=2.830,P=0.007),模型组与补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周时各组动物空骨陷窝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910,P=0.000)。模型组高于正常组、健脾组和补肾组(q=6.330,P=0.000;q=3.730,P=0.000;q=4.440,P=0.000),模型组与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骨髓内脂肪面积。8周时各组动物骨髓内脂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30,P=0.000)。模型组高于正常组、洛伐他汀组、健脾组和补肾组(q=2.470,P=0.019;q=2.470,P=0.018;q=7.890,P=0.000;q=7.710,P=0.000)。16周时各组动物骨髓内脂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140,P=0.000)。模型组高于正常组、洛伐他汀组、健脾组和补肾组(q=12.240,P=0.000;q=3.148,P=0.003;q=3.910,P=0.000;q=3.690,P=0.000)。④血脂。8周时各组实验动物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630,P=0.000;F=27.450,P=0.000;F=6.820,P=0.000;F=6.670,P=0.000)。正常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均低于模型组(q=5.740,P=0.000;q=8.180,P=0.000),高密度脂蛋白高于模型组(q=3.030,P=0.005);洛伐他汀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均低于模型组(q=7.050,P=0.000;q=8.480,P=0.000),高密度脂蛋白高于模型组(q=2.800,P=0.008);健脾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模型组(q=7.127,P=0.000;q=8.900,P=0.000;q=4.110,P=0.000),高密度脂蛋白高于模型组(q=2.860,P=0.007);补肾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模型组(q=5.970,P=0.000;q=7.220,P=0.000;q=4.170,P=0.000),高密度脂蛋白高于模型组(q=5.190,P=0.000);健脾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均低于补肾组(q=2.090,P=0.042;q=2.216,P=0.037;q=2.335,P=0.025);其余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周时各组实验动物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160,P=0.000;F=10.650,P=0.000;F=9.260,P=0.000;F=3.312,P=0.021)。正常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模型组(q=6.900,P=0.000;q=4.640,P=0.000;q=5.690,P=0.000);洛伐他汀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均低于模型组(q=5.420,P=0.000;q=5.590,P=0.000;q=3.980,P=0.000);健脾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模型组(q=-5.751,P=0.000;q=2.215,P=0.040;q=5.594,P=0.000);补肾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低于模型组(q=7.230,P=0.000;q=4.690,P=0.000;q=4.550,P=0.000);补肾组甘油三脂低于健脾组和洛伐他汀组(q=2.230,P=0.029;q=2.080,P=0.039);其余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血黏度。8周时各实验组全血黏度(10/s)、全血黏度(50/s)、全血黏度(200/s)、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60,P=0.030;F=2.650,P=0.040;F=2.630,P=0.050;F=2.680,P=0.048;F=3.130,P=0.027;F=7.920,P=0.000)。模型组全血黏度(10/s)、全血黏度(50/s)、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组(q=3.230,P=0.003;q=2.060,P=0.046;q=2.990,P=0.005;q=3.050,P=0.004;q=5.420,P=0.000);健脾组全血黏度(10/s)、全血黏度(50/s)、全血黏度(200/s)、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模型组(q=3.370,P=0.002;q=2.060,P=0.047;q=2.640,P=0.012;q=2.480,P=0.018;q=2.170,P=0.041;q=3.080,P=0.004);补肾组血浆黏度低于模型组(q=2.030,P=0.048),纤维蛋白原高于健脾组(q=2.830,P=0.007);其余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周时各实验组全血黏度(10/s)、全血黏度(50/s)、全血黏度(200/s)、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089,P=0.001;F=3.220,P=0.024;F=2.281,P=0.020;F=9.268,P=0.000;F=8.569,P=0.000;F=9.532,P=0.000)。模型组全血黏度(10/s)、全血黏度(50/s)、全血黏度(200/s)、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组(q=3.912,P=0.000;q=2.857,P=0.007;q=2.645,P=0.012;q=4.330,P=0.000;q=4.920,P=0.000;q=5.829,P=0.000);健脾组全血黏度(10/s)、全血黏度(50/s)、全血黏度(200/s)、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均低于模型组(q=4.070,P=0.000;q=3.920,P=0.000;q=2.990,P=0.005;q=4.980,P=0.000;q=2.170,P=0.041);补肾组全血黏度(10/s)、全血黏度(50/s)、全血黏度(200/s)、血浆黏度低于模型组(q=2.740,P=0.010;q=2.840,P=0.008;q=3.770,P=0.000;q=2.220,P=0.032);其余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⑥凝血功能。8周时各组实验动物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400,P=0.001;F=8.700,P=0.000;F=7.300,P=0.000)。模型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短于正常组(q=4.320,P=0.000;q=4.250,P=0.000;q=3.490,P=0.001);健脾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长于模型组(q=4.990,P=0.000;q=4.337,P=0.000);补肾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长于模型组(q=4.080,P=0.000;q=4.970,P=0.000);其余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周时各组实验动物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120,P=0.000;F=3.470,P=0.017);各组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短于正常组(q=5.302,P=0.000;q=2.410,P=0.210);健脾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长于模型组(q=3.290,P=0.002);补肾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均长于模型组(q=6.890,P=0.000;q=3.470,P=0.001);其余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⑦纤溶功能。8周时各组实验动物血浆抗凝血酶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300,P=0.000;F=16.590,P=0.000);各组血浆纤溶酶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低于正常组(q=6.800,P=0.000);健脾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高于模型组和补肾组(q=4.160,P=0.000;q=3.770,P=0.001);其余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周时各组实验动物血浆抗凝血酶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980,P=0.000;F=43.950,P=0.000);各组血浆纤溶酶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抗凝血酶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均低于正常组(q=5.810,P=0.000;q=9.030,P=0.000);健脾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高于模型组(q=4.080,P=0.000);其余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和补肾两种治法方药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鸡血脂、血黏度及凝血功能的作用,但二者发挥作用的强度和时间不同,健脾法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血脂 血液黏度 血液凝固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老年骨折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栓弹力图变化 被引量:18
5
作者 朱瑜琪 张帅 +2 位作者 张韩瑜嘉 姚晖 王智耀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相关预测因子和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6—12月,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将70例老年骨折病人分为血栓组(n=28)与非血栓组(n=42)。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 目的探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相关预测因子和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6—12月,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将70例老年骨折病人分为血栓组(n=28)与非血栓组(n=42)。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血栓弹力图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当日(T0d),两组病人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T1d),两组病人D-二聚体含量呈升高趋势,并于第3天(T3d)[血栓组(1.78±0.21)mg/L;非血栓组(1.39±0.15)mg/L]逐渐下降;血栓组病人T3d、术后1周(T1w)、术后2周(T2w)D-二聚体含量高于非血栓组(P<0.05)。T0d,两组病人V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d,两组病人VEGF含量呈升高趋势,并于T1w达到峰值[血栓组(588.67±70.19);非血栓组(495.20±68.14)],血栓组病人T3d、T1w、T2w时刻VEGF含量高于非血栓组(P<0.05)。T0d、T1d,两组病人凝血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时刻,血栓组病人凝血反应时间、凝固时间低于非血栓组及T0d时刻(P<0.05)。两组病人凝固角在T0d、T1d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时刻,血栓组大于非血栓组[血栓组(41.24±4.89)°;非血栓组(29.05±3.01)°,P<0.05]。T0d时刻,两组病人血栓最大幅度、凝血块强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d时刻,血栓组病人血栓最大幅度[血栓组(63.36±3.60)mm;非血栓组(61.49±3.91)mm]、凝血块强度值[血栓组(9.29±0.63)d/s;非血栓组(8.68±0.57)d/s]均高于非血栓组(P<0.05);T2w时刻,血栓组病人血栓最大幅度[血栓组(63.28±4.84)mm;非血栓组(49.63±4.26)mm]、凝血块强度值[血栓组(9.28±1.02)d/s;非血栓组5.44±0.71 d/s]均高于非血栓组(P<0.05)。结论在老年骨折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过程中,血栓组病人术后2周时,凝血反应时间与凝固时间缩短,凝固角、血栓最大幅度值以及凝血块强度值增加,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骨折 下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寰枢关节后方针刀松解联合关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姚晖 王楠 +2 位作者 朱瑜琪 王智耀 刘风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736-740,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寰枢关节后方针刀松解联合关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寰枢关节后方针刀松解后阻滞,对照组仅行超声引导下双侧寰枢关...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寰枢关节后方针刀松解联合关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寰枢关节后方针刀松解后阻滞,对照组仅行超声引导下双侧寰枢关节后方阻滞治疗。每周治疗1次,1次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后第3个月末的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频率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疗程结束时,2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治疗前(P均<0. 05),且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ND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治疗组NDI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疗程结束第3个月末随访,2组患者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频率均较疗程结束时上升(P均<0. 05),但仍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患者NDI均较疗程结束时明显上升(P <0. 05),但治疗组NDI仍明显低于治疗前(P <0. 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ND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寰枢关节后方针刀松解联合关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更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针刀松解 颈源性头痛 寰枢关节
下载PDF
细胞因子与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 被引量:30
7
作者 朱瑜琪 王智耀 +1 位作者 张帅 宁德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5873-5878,共6页
背景:膝骨关节炎以关节及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为主,其细胞生物学变化主要包括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关节软骨的再生能力较差,组织工程软骨构建对促进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有重要意义,而细胞因子在组织构建和软骨修复中起到关键作用。目的:对... 背景:膝骨关节炎以关节及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为主,其细胞生物学变化主要包括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关节软骨的再生能力较差,组织工程软骨构建对促进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有重要意义,而细胞因子在组织构建和软骨修复中起到关键作用。目的:对影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及影响软骨细胞凋亡的主要调控因子做一综述。方法:在Pub Med和万方数据库检索1999至2016年于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影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及影响软骨细胞凋亡的主要调控因子相关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对纳入的44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人体各种组织中的细胞因子与关节软骨损伤修复、软骨细胞凋亡及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这些细胞因子参与了软骨细胞的破坏、软骨基质的降解、滑膜的反应性炎症、骨赘形成等。关节软骨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升高,阻断这些促炎因子的表达可以抑制软骨损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细胞生长因子对软骨细胞增殖和基质合成有重要调节作用,多种因子通过复杂的调节路径发挥作用,参与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软骨组织工程 关节软骨损伤 修复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通络生骨方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鲁超 周永春 +3 位作者 王智耀 侯卫坤 郝阳泉 许鹏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9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通络生骨方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筋脉凝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住院的随访24个月以上的ARCO分期Ⅱ-Ⅲ期的108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将行通络生骨方治疗者设为治疗组(54例),行健骨生方治疗... 目的:观察通络生骨方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筋脉凝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住院的随访24个月以上的ARCO分期Ⅱ-Ⅲ期的108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将行通络生骨方治疗者设为治疗组(54例),行健骨生方治疗者设为对照组(54例),依据Harris评分法,对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关节畸形、关节活动度依次评分,并计算其总分;观察X线片并记录其股骨头坏死的修复等级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Harris评分的优良率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关节活动度、关节畸形,缓解疼痛及Harris总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影像学资料表明,治疗组死骨总吸收率、死骨明显吸收率、新骨总形成率、新骨明显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81.48%、64.81%;51.85%、35.19%;83.33%、61.11%;51.85%、31.48%,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且能自行缓解。结论:通络生骨方治疗ARCOⅡ-Ⅲ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安全有效,可考虑在早中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 筋脉凝滞证 通络生骨方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与再生 被引量:4
9
作者 朱瑜琪 王金荣 王智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0期8195-8200,共6页
背景: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组织几乎没有修复能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目的:探讨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干细胞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明确干细胞在修复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作用及优缺点。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8至2015年Pub... 背景: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组织几乎没有修复能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目的:探讨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干细胞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明确干细胞在修复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作用及优缺点。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8至2015年Pub Med数据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英文检索词"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Mesenchymal stem cells,regeneration";中文检索词"关节软骨损伤,间充质干细胞,再生",纳入47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关节软骨损伤最有效的修复方案是以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方法,来源于骨髓、脂肪及脐血的间充质干细胞均有较强的成软骨特性和克隆能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高的分化潜能,对软骨缺损有修复作用,来源于脐血的间充质干细胞致瘤性低,脂肪源性干细胞的生长增殖速度更快。干细胞复合天然载体材料如胶原、明胶、纤维蛋白和藻酸盐等可促进细胞黏附、分化和增殖,以此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将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关节 干细胞 间质干细胞移植 组织工程 移植 关节软骨 干细胞移植 软骨损伤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任敬 鲁超 +1 位作者 郭浩 王智耀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8期745-74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撬拨加手法复位术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为临床治疗跟骨骨折提供合理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配对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经撬拨加手法复位术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1年的跟骨骨折患者92例。对比分析术后... 目的对比分析撬拨加手法复位术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为临床治疗跟骨骨折提供合理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配对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经撬拨加手法复位术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1年的跟骨骨折患者92例。对比分析术后患者的伤口感染情况、骨折延迟愈合情况、骨折不愈合情况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结果随着分型的增加,骨折愈合所需时间不断增加。但经治疗组治疗后的跟骨骨折,其骨折愈合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andersⅠ、Ⅱ型中,两组并发症均相对较低,其中对照组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较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andersⅢ型中,对照组中感染例数增加,较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SandersⅣ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情况均明显增多,且对照组多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疗效基本相当,但并发症却有着显著的差异,应用撬拨加手法复位术治疗跟骨骨折其并发症较钢板切开内固定术发生率明显偏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撬拨 手法复位 内固定 钢板
下载PDF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塌陷预测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卫衡 谢文光 +2 位作者 王智耀 刘洪智 万晓旭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1期28-33,共6页
目的筛选、优化相对准确可行的股骨头塌陷预测方法,为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疾病转归的估计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5例(75髋)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就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双髋关节X线正位、蛙式位片及MRIT1加权正中冠状位片,由扫描或照相机拍... 目的筛选、优化相对准确可行的股骨头塌陷预测方法,为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疾病转归的估计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5例(75髋)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就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双髋关节X线正位、蛙式位片及MRIT1加权正中冠状位片,由扫描或照相机拍摄并以JPEG格式储存,通过画图工具、图像处理软件,分别采用Ohzono法、Kerboul法、SuganoX线法、Laffirgue法、SuganoMRI法等五种常用的方法进行塌陷预测,并与实际塌陷情况对比,然后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种预测结果与实际塌陷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45例(75髋)中,实际塌陷33髋,塌陷率为44%,男性45.9%、女性42.1%(P>0.05);Ohzono法、Kerboul法、SuganoX线法、Laffirgue法、SuganoMRI法预测塌陷率分别是65.33%、68.00%、48.00%、85.33%、81.33%;与实际塌陷结果比较,SuganoX线法48.00%的塌陷结果与实际44%的塌陷结果相近(P>0.05),其余方法预测结果差别较大(P<0.01)。结论 SuganoX线法对塌陷的预测较为准确,且其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塌陷预测 X线片 MRI 优化研究
下载PDF
揿针疗法治疗骨关节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朱瑜琪 王智耀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7期141-143,共3页
综述揿针疗法治疗骨关节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表明近十年来揿针疗法在治疗骨关节疾病方面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浅刺久留针达到减少针刺时疼痛、延长针刺效应时间,提高了疗效,以其简便、价廉、安全、有效、舒适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患... 综述揿针疗法治疗骨关节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表明近十年来揿针疗法在治疗骨关节疾病方面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浅刺久留针达到减少针刺时疼痛、延长针刺效应时间,提高了疗效,以其简便、价廉、安全、有效、舒适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但存在治疗病种相对分散,病例偏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不一,且缺乏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等不足,并提出了今后揿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 揿针 皮内针 综述
下载PDF
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瑜琪 王金荣 王智耀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3期57-61,共5页
综述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表明近五年来,从单穴、双穴、多穴穴位注射和穴位注射配合针刺、艾灸、针刀、中药、关节腔内注药及各种现代物理治疗联合应用的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发挥穴位注射针刺与药物的... 综述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表明近五年来,从单穴、双穴、多穴穴位注射和穴位注射配合针刺、艾灸、针刀、中药、关节腔内注药及各种现代物理治疗联合应用的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发挥穴位注射针刺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具有操作简便、用药量小、成本低廉,副作用少,患者痛苦少的特点,疗效确切、可靠,配合其他非手术的中医外治疗法,其协同作用更能提高疗效,并对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穴位注射 综述
下载PDF
红曲酸奶中乳酸菌变化情况研究
14
作者 王智耀 肖昌贵 +3 位作者 倪莉 张雯 陈智超 刘志彬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23,共4页
利用超声波浸提法提取红曲中的有效成分,将红曲水提取液与全脂奶粉混合发酵制成新型红曲酸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跟踪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红曲酸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数量显著高于普通酸奶。发酵2 ... 利用超声波浸提法提取红曲中的有效成分,将红曲水提取液与全脂奶粉混合发酵制成新型红曲酸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跟踪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红曲酸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数量显著高于普通酸奶。发酵2 h时,红曲酸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菌体数量分别为普通酸奶的2.63和2.24倍;发酵5 h时,发酵接近终点,红曲酸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菌体数量分别为普通酸奶的2.29和2.75倍。红曲酸奶的保藏期可达15 d,乳酸菌数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荧光原位杂交 红曲酸奶
下载PDF
中式魔幻电影的救赎——基于精神分析视角浅析《寻龙诀》
15
作者 王智耀 杨继朋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4期108-108,共1页
《寻龙诀》以上世纪6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背景,建构了一个思想与灵魂被束缚的环境,讲述的是历经20多年的革命情谊和朦胧爱情后,传说中的摸金三人组再次踏入寻找与救赎的征程中的故事。影片呈现的是人该如何放下、如何面对未来的主题... 《寻龙诀》以上世纪6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背景,建构了一个思想与灵魂被束缚的环境,讲述的是历经20多年的革命情谊和朦胧爱情后,传说中的摸金三人组再次踏入寻找与救赎的征程中的故事。影片呈现的是人该如何放下、如何面对未来的主题,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分析中国魔幻类型片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创伤 救赎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效性系统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英武 谢雁鸣 +2 位作者 王连心 王智耀 杨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NKI、万方、VIP、CMB以及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网站,全面收集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所有类型的临床研究。纳入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 目的:系统评价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NKI、万方、VIP、CMB以及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网站,全面收集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所有类型的临床研究。纳入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研究2371例不稳定心绞痛的随机/半随机对照研究。症状加硝酸甘油用量方面,6项研究的2个亚组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RR值为1.23和1.37)。心电图改善方面,11项研究的4个亚组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RR值分别为1.29、1.25、1.24、1.56),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可降低心绞痛症状和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心电图表现,提示其能进一步减轻心肌缺血的状况,且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 冠心病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快速后伸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月峰 纪颖 +4 位作者 陈卫衡 王小斌 王智耀 李翔 李宏涛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期125-129,共5页
目的:观察快速后伸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法治疗分组,采用快速牵引50例,为治疗组,传统牵引治疗50例,为对照组。治疗后以临床疗效评价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 目的:观察快速后伸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法治疗分组,采用快速牵引50例,为治疗组,传统牵引治疗50例,为对照组。治疗后以临床疗效评价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分别记录入组患者治疗后1天,14天,28天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显示治疗都有效,以第28天的疗效最为突出,有效率为100%。治疗组的优和良的倒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的倒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1天,治疗组疗效改善最明显,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完全好转。VAS评分显示,两组治疗都有明显效果,两组VAS≤3分,最低VAS(0.40±0.76)分;属于轻微疼痛感觉,患者能忍受。两组比较,治疗组的VA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VAS评分显示第28天最低,VAS评分值随治疗时间越长,而疼痛感觉值越低。结论:快速后伸牵引能有效调节颈部力线,改善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其疗效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牵引 后伸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下载PDF
《山河故人》:时代变迁下的宿命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继朋 王智耀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1期132-132,共1页
贾樟柯的《山河故人》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一次突破,无论是从叙事模式还是类型定位。贾樟柯纪实风格镜头下的涛,有着独特的女性形象。在时代的变迁下,山河破碎、故人飘零,她只是时代巨轮下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 贾樟柯 时代变迁 纪实风格
下载PDF
为企业职工服务是企业经营的基点
19
作者 王智耀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0-93,共4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商品和劳务,尽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由此可见,企业经营的目的,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商品和劳务,尽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由此可见,企业经营的目的,既包括全社会的要求和利益,当然也包括企业自身的要求和利益。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经营 职工
下载PDF
大麦茶饮料品质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晓君 王智耀 +2 位作者 陈秋凤 陈晓琴 肖认真 《福建轻纺》 2006年第11期60-63,共4页
总结了以烤大麦为原料制作大麦茶饮料时影响其品质及稳定性的因素,并对其破碎度、浸提条件、酶解条件等进行了科学的试验,解决了影响大麦茶饮料品质及稳定性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大麦茶 饮料 品质 稳定性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