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联合术前介入栓塞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朱超 石小强 +3 位作者 郭海南 冯骏 李徐奇 王曙逢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04-208,213,共6页
目的:探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前介入栓塞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为24例患者行术前介入栓塞联合经腹腔入路腹腔镜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观察术中情况、术后恢复... 目的:探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前介入栓塞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为24例患者行术前介入栓塞联合经腹腔入路腹腔镜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观察术中情况、术后恢复、随访及生存情况。结果:17例行完全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5例因重要血管骑跨、被肿瘤包绕或粘连严重中转开腹,2例经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完成切除术。肿瘤肉眼完整切除(R0/R1)23例,其中6例联合脏器切除;1例腹腔镜探查见多处侵犯无法根治切除,中转开腹行肿瘤部分(R2)切除。手术时间平均(361±137.6)min,术中出血量200(100,575)mL,术后住院7.5(6,9.75)d。术后发生轻度并发症6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2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7~40个月,中位随访25.5个月,1例高分化脂肪肉瘤合并粘液样脂肪肉瘤患者于术后24个月复发,予以保守治疗,术后26个月肾衰竭死亡;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21个月因冠心病死亡;余者均无瘤生存。结论:经充分评估后行术前介入栓塞联合经腹腔入路腹腔镜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复杂腹膜后肿瘤建议行术前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腹腔镜检查 介入栓塞
下载PDF
术后免疫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曙逢 车向明 +1 位作者 樊林 李国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912-914,共3页
为探讨以谷氨酰胺为底物的免疫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蛋白质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笔者将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等氮等热量[104.5~125.4kJ/(kg·d)]营养支持;对照组... 为探讨以谷氨酰胺为底物的免疫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蛋白质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笔者将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等氮等热量[104.5~125.4kJ/(kg·d)]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一般的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组给予谷氨酰胺为底物的肠外免疫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营养支持7d后检测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以及IgG,IgA和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示,治疗组免疫营养支持7d后ALB,PAB和TRF均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ALB,PAB和TRF与支持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PAB的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A,IgG和IgM均高于营养支持前和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百分比和CD4/CD8值均高于营养支持前和对照组(P〈0.05)。提示:以谷氨酰胺为底物的肠外免疫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谷氨酰胺 胃肠外营养 免疫 围手术期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胃腺癌细胞系AGS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曙逢 赵志浩 +3 位作者 刘竹君 王光辉 高锟 李幼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胃腺癌AGS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梯度的DHA、EP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AGS细胞和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观察细胞增殖抑制率,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胃腺癌AGS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梯度的DHA、EP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AGS细胞和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观察细胞增殖抑制率,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分析细胞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体Ⅰ、Ⅱ、Ⅴ表达变化。结果 DHA和EPA对胃腺癌AGS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效应的特点(P<0.05),在相同的浓度梯度下,DHA的抑制作用强于EPA(P<0.05)。倒置显微镜下DHA作用后观察到AGS细胞明显皱缩,细胞的贴壁能力明显减弱。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DHA、EPA干预后AGS细胞的DNA合成前期(G0/G1期)细胞分布比例明显增加,DNA合成期(S期)细胞分布比例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分析可见,DHA干预AGS细胞24h和48h后,与对照组比较,AGS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体Ⅰ、Ⅱ、Ⅴ表达灰度值显著下降,而且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复合体表达灰度值下降愈明显(P<0.05)。DHA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细胞形态和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体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选择性有效地抑制人胃腺癌AGS细胞的生长增殖。该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滞AGS细胞于G0/G1期和抑制AGS细胞能量代谢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人胃腺癌细胞系 AGS
下载PDF
临床同种活体部分小肠移植:附1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曙逢 车向明 +4 位作者 陈进才 禄韶英 霍雄伟 樊林 李国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931-933,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同种活体小肠移植治疗短肠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1例因小肠扭转而切除大部分小肠和右半结肠,残留小肠仅2 0 cm的超短肠综合征男性患者,行亲属活体同种部分小肠移植。供体为患者之母。受体术前行供体特异性输血,5 0mL/周,共8... 目的探讨临床同种活体小肠移植治疗短肠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1例因小肠扭转而切除大部分小肠和右半结肠,残留小肠仅2 0 cm的超短肠综合征男性患者,行亲属活体同种部分小肠移植。供体为患者之母。受体术前行供体特异性输血,5 0mL/周,共8周。供受体巨细胞病毒感染状态均为阴性。移植肠长约1 6 0 cm。移植肠的回结肠动静脉分别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端侧吻合,移植肠末端造口。术后给予抗排斥、抗感染、抗凝及营养支持治疗。结果供体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受体已健康存活3 1周,无感染和排斥反应。术后8周脱离肠外营养治疗,口服低脂饮食,D-木糖吸收试验结果接近正常。结论同种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同种 小肠/移植 活体供者 短肠综合征
下载PDF
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曙逢 李国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 通过改进技术 ,建立一种简便稳定存活率高的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方法 “无损伤”游离 ,原位冷灌注 ,切取带有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并门静脉的节段小肠 ,4℃乳酸林格氏液保存 1h。游离受体左肾静脉 ,切除左肾。采用显微... 目的 通过改进技术 ,建立一种简便稳定存活率高的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方法 “无损伤”游离 ,原位冷灌注 ,切取带有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并门静脉的节段小肠 ,4℃乳酸林格氏液保存 1h。游离受体左肾静脉 ,切除左肾。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供体腹主动脉对受体腹主动脉的端侧吻合 ,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行袖式吻合。移植肠近端关闭 ,远端外置。结果 共进行 87次移植实验 ,其中 2 6次为正式实验。动脉、静脉吻合时间分别为 2 5~ 30min和 5min。 2 6只受体鼠中2 1只存活超过 3d ,平均存活 (8.93± 2 .5 9)d ,最长存活时间为 14d。结论 良好的血管吻合和充分补充液体是手术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移植模型
下载PDF
DHA联合5-FU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及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体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曙逢 赵志浩 +2 位作者 刘竹君 高琨 李幼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体外培养人胃腺癌细胞株 AGS 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分析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梯度浓度的 DHA、5-FU 作用于体外培养的 AGS 细胞,采用中效原理和 Chou-Ta-lalay 联合指数原理计算...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体外培养人胃腺癌细胞株 AGS 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分析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梯度浓度的 DHA、5-FU 作用于体外培养的 AGS 细胞,采用中效原理和 Chou-Ta-lalay 联合指数原理计算药物单用和合用时的中效浓度(IC50)和合用指数(CI),确定药物合适作用浓度。实验分为对照组、DHA 组、5-FU 组和 DHA 联合5-FU 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观察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 分析细胞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体的表达变化。结果DHA、5-FU 单用可时间-剂量依赖地抑制 AGS 细胞增殖(P 〈0.05)。DHA、5-FU 单用24、48 h 时 IC50分别为51.60、34.82μg/mL(DHA)和45.90、16.86μg/mL(5-FU)。DHA 与5-FU 合用时,DHA 可显著增强5-FU 对 AGS 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效应,并将5-FU的 IC50减少3.56~2.15倍,CI〈1二者呈现协同作用。与对照组、DHA 组、5-FU 组比较,联合干预组 AGS 细胞的DNA 合成前期(G0/Gl 期)细胞分布比例明显增加,DNA 合成期(S 期)细胞分布比例明显减少(P 〈0.05)。与对照组、DHA 组、5-FU 组比较,联合干预组 AGS 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体表达显著下降(P 〈0.05)。结论DHA 和5-FU 合用可协同抑制人胃腺癌细胞株 AGS 的生长增殖,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体表达而干扰细胞能量代谢及阻滞细胞周期于 G0/G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胃癌 5-氟尿嘧啶 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体 细胞周期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小肠细胞外基质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曙逢 李国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 (IP )对大鼠移植小肠细胞外基质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组 ,n =6) ,小肠移植组 (SBT组 ,n =12 ) ,缺血预处理加小肠移植组 (IPSBT ,n =12 )。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各组移植肠...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 (IP )对大鼠移植小肠细胞外基质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组 ,n =6) ,小肠移植组 (SBT组 ,n =12 ) ,缺血预处理加小肠移植组 (IPSBT ,n =12 )。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各组移植肠冷保存 /再灌注 1h取材。检测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电镜观察小肠上皮细胞基底膜结构的变化。结果 S组、SBT组和IPSBT组LN表达灰度值分别为 3 9.5 2± 2 .60 ,13 .5 3± 0 .44和 2 5 .40± 1.79,SBT组明显低于S组 (P <0 .0 5 ) ,而IPSBT组明显高于SBT组 (P <0 .0 5 )。电镜显示 ,S组小肠上皮基底膜呈线性均匀连续完整的结构 ;SBT组上皮基底膜断裂、甚至缺失 ;IPSBT组上皮基底膜破坏程度比SBT组为轻。结论 移植小肠细胞外基质是冷保存 /再灌注损伤靶点 ;IP对细胞外基质冷保存 /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移植 细胞外基质 缺血预处理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大鼠移植小肠冷保存/再灌注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曙逢 梁琪 李国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900-904,共5页
目的 研究冷保存 /再灌注后大鼠移植小肠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以探讨移植物损伤的机制。方法 建立改良式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和正常对照模型。抽提对照组正常小肠和移植肠冷保存 /再灌注 1h后总RNA并纯化mRNA将两组等量抽提纯化的小肠m... 目的 研究冷保存 /再灌注后大鼠移植小肠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以探讨移植物损伤的机制。方法 建立改良式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和正常对照模型。抽提对照组正常小肠和移植肠冷保存 /再灌注 1h后总RNA并纯化mRNA将两组等量抽提纯化的小肠mRNA逆转录合成cDNA荧光探针 ,与cDNA芯片杂交。严格洗片后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 ,分析比较两组中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在 40 96条基因中 ,两组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共 82条 ,新发现基因 18条 ,表达序列标识 (EST ) 3 3条 ,已报道基因 3 1条。该 3 1条差异表达基因与移植物冷保存 /再灌注损伤存在相关性。结论 移植小肠冷保存 /再灌注损伤与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异常黏附、移植物细胞能量和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再灌注 小肠/遗传学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小肠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9
作者 王曙逢 李国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55-359,共5页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C)后大鼠移植小肠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讨IPC保护移植物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小肠移植组(SBT组)和缺血预处理后小肠移植组(ISBT组)。移植肠冷保存/再灌注1h后,抽提各组小肠总RNA并纯化mRNA;逆...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C)后大鼠移植小肠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讨IPC保护移植物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小肠移植组(SBT组)和缺血预处理后小肠移植组(ISBT组)。移植肠冷保存/再灌注1h后,抽提各组小肠总RNA并纯化mRNA;逆转录合成cDNA荧光探针,与cDNA芯片杂交。洗片后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将SBT组和S组杂交结果与ISBT组和S组杂交结果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4096条基因中,正常小肠与ISBT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297条,已报道有GeneBank(基因库)登录号的基因84条。其中表达下调的基因共18条,表达上调基因共66条,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与IPC保护效应有关。结论IPC通过调节细胞黏附相关基因、细胞能量和物质代谢相关基因及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移植物细胞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基因芯片 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移植小肠的早期保护作用
10
作者 王曙逢 李国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 研究缺血预适应 (IPC)对大鼠移植小肠上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假手术组 ,S组 ,n =6 ) ,小肠移植组 (SBT组 ,n =12 )和缺血预适应加小肠移植组 (ISBT ,n =12 )。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 目的 研究缺血预适应 (IPC)对大鼠移植小肠上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假手术组 ,S组 ,n =6 ) ,小肠移植组 (SBT组 ,n =12 )和缺血预适应加小肠移植组 (ISBT ,n =12 )。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移植肠血管重建成功之后 ,再灌注 1h各组取材。免疫组化定量检测层粘连蛋白 (lami nin ,LN)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检测移植小肠上皮细胞凋亡。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小肠上皮基底膜结构变化。结果 S组、SBT组、ISBT组LN表达分别为 39.5 2± 2 .6 0 ,13.5 3± 0 .4 4 ,2 5 .4 0± 1.79,SBT组明显低于S组 (P <0 .0 5 ) ,而ISBT组明显高于SBT组 (P <0 .0 5 )。S组、SBT组、ISBT组上皮细胞凋亡指数 (AI)分别为 2 .2± 0 .83,30 .8± 3.2 ,13.2± 2 .86 ,SBT组明显高于S组 (P <0 .0 5 ) ,ISBT组明显低于SBT组 (P <0 .0 5 )。透射电镜观察显示S组小肠上皮基底膜呈线性连续完整的结构 ,而SBT组基底膜分解断裂、甚至消失 ,ISBT组上皮基底膜破坏程度比SBT组为轻。结论 IPC对大鼠移植小肠上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均有早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大鼠 小肠移植 早期小肠保护 上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腔内激光治疗静脉曲张的探讨 被引量:23
11
作者 祁光裕 王曙逢 +3 位作者 禄韶英 车向明 乔丽娜 阮瑞霞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EVLT)联合手术个性化治疗静脉曲张的综合方法。方法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2 8 5例(2 9 5条患肢),根据临床表现和双功超声、静脉造影,基于CEAP分期,分为A,B,C 3组,采取3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A组用单纯腔内激光闭塞...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EVLT)联合手术个性化治疗静脉曲张的综合方法。方法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2 8 5例(2 9 5条患肢),根据临床表现和双功超声、静脉造影,基于CEAP分期,分为A,B,C 3组,采取3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A组用单纯腔内激光闭塞术;B组用腔内激光加点式结扎;C组用股浅静脉包窄术加腔内激光加点式结扎。结果全组曲张浅静脉均消失,皮肤颜色变浅,肿胀改善,溃疡愈合或缩小。结论EVLT技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是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只要根据CEAP分期,通过标准化的诊断,选择好适应证,采用EVLT联合其他手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外科学 激光手术 血管成形术/方法
下载PDF
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EAP分级和治疗对策 被引量:12
12
作者 祁光裕 禄韶英 +2 位作者 杨林 王曙逢 陈进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60-1161,共2页
目的:探讨对肢体慢性静脉疾病(CVD)的临床(C)-病因(E)-解剖(A)-病理生理(P)的分级,力求使CVD发展的多变性和阶段性通过CEAP分级,采用具体的治疗方法和综合干预措施;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依其临床症状和体征... 目的:探讨对肢体慢性静脉疾病(CVD)的临床(C)-病因(E)-解剖(A)-病理生理(P)的分级,力求使CVD发展的多变性和阶段性通过CEAP分级,采用具体的治疗方法和综合干预措施;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依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将收治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的443条肢体按照CEAP分级,以临床(C)为主要标准,参考病因(E),选用2~3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疗。结果:443条肢体按CEAP分级综合治疗.3年复发率为21.6%,与传统的未分级单纯行手术治疗患者(425条肢体)3年复发率53.2%相比,复发率减少31.6%。结论:CEAP分级,大致性描述出了一个多变性和阶段性的CVD发展过程,应用CEAP分级提高了对CVD的认识,避免了治疗的盲目性,减少了手术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诊断 静脉炎/治疗 @CEAP分级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俊松 车向明 +5 位作者 仇广林 樊林 赵伟 贺仕才 常帅 王曙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0-844,861,共6页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基础。方法采用MTT法观察β-榄香烯对SGC7901胃癌细胞活性的影响;iTRAQ蛋白质组学筛选β-榄香烯作用SGC7901胃癌细胞蛋白质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对所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β-...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基础。方法采用MTT法观察β-榄香烯对SGC7901胃癌细胞活性的影响;iTRAQ蛋白质组学筛选β-榄香烯作用SGC7901胃癌细胞蛋白质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对所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β-榄香烯显著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活性;β-榄香烯干预引起SGC7901细胞147个蛋白质表达上调,86个蛋白质表达下调。Western blot对PAK1IP1(p21-activated protein kinase-interacting protein 1)、BTF(Bcl-2-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和TOPIIα(topoisomerase 2-alpha)表达验证显示,PAK1IP1和BTF表达上调,TOPIIα表达下调,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所涉及信号通路主要包括核糖体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信号、细胞骨架肌动蛋白调节信号、细胞吞噬以及氨基酸的合成代谢。结论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筛选的差异表达蛋白对研究β-榄香烯抗肿瘤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胃癌 增殖 蛋白质组学 PAK1IP1 TOPIIα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54例报告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志东 王荣 +2 位作者 王曙逢 姬媛媛 宋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76-678,共3页
目的 探讨改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间收治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5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球部6例(11.1%)、降部44例(81.5%),其中乳头部38例(占降部的86.4%,总数的70.4%),水平部2例(... 目的 探讨改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间收治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5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球部6例(11.1%)、降部44例(81.5%),其中乳头部38例(占降部的86.4%,总数的70.4%),水平部2例(3.7%),升部2例(3.7%).腺癌50例(92.6%).主要症状有黄疸、上腹部痛、体重下降伴纳差、腹胀、消化道梗阻等.上腹部压痛72.0%,无阳性体征20.0%,腹块8.0%.术前合并胆囊病变率37.0%.术前经十二指肠镜、ERCP确诊率为94.4%及77.8%.术前确诊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15例(27.8%),胰十二指肠切除38例,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1例,姑息性手术9例,失去手术时机6例.手术切除率88.9%,根治性切除率72.2%.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0.6%和21.9%;姑息性手术3~24个月死亡,未行手术者半年内死亡.结论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降部乳头最多见,以腺癌为主,进展期症状复杂,腹部体症特异性表现低,易合并胆囊病变,术前确诊率低.十二指肠镜和ERCP是诊断的首选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可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腺癌
下载PDF
肿瘤细胞E-cadherin的表达与对基底膜浸润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车向明 王曙逢 +2 位作者 王康 盛薇 刘晓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 了解E cadherin下调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用人胰腺癌细胞株JHP 1、PANC 1、MIAPaCa 2 ,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blot及细胞浸润MTT比色法 ,了解细胞E 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及该细胞对基底膜的浸润。结果 免... 目的 了解E cadherin下调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用人胰腺癌细胞株JHP 1、PANC 1、MIAPaCa 2 ,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blot及细胞浸润MTT比色法 ,了解细胞E 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及该细胞对基底膜的浸润。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提示 ,E cadherin表达位于细胞膜。JHP 1细胞株表达较强 ,PANC 1着色减弱 ,MIAPaCa 2几乎无着色。Westernblot表明E cadherin蛋白JHP 1含量最高 ,PANC 1次之 ,而MIAPaCa 2含量不易测出。细胞浸润MTT比色法确定MIAPaCa 2浸润能力最强 ,PNAC 1次之 ,JHP 1最弱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E cadherin不仅具有介导细胞间粘附的作用 ,而且与肿瘤细胞的浸润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ADHERIN 基底膜 浸润能力
下载PDF
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改进 被引量:6
16
作者 樊林 车向明 +5 位作者 赵伟 王曙逢 张如愿 张立 张峰 王光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简便稳定存活率高的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整块切取带有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并门静脉的节段小肠,术中原位冷灌注,4℃乳酸林格液保存。动脉吻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供体腹主动脉对受体腹主动脉的端侧吻合,利用Cuf...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简便稳定存活率高的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整块切取带有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并门静脉的节段小肠,术中原位冷灌注,4℃乳酸林格液保存。动脉吻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供体腹主动脉对受体腹主动脉的端侧吻合,利用Cuff套管技术将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端端吻合。移植肠远、近端分别与受体肠行端端吻合。结果建立小肠移植模型1 6次,动脉、静脉吻合时间分别为(2 5±5)m in和(4±1)m in。1 6只受体鼠中1 3只存活超过5 d,平均存活(1 0.3 5±2.8 4)d,最长存活时间为2 1 d。结论移植肠的获取、血管吻合技术、肠吻合技术和维持良好的血容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该模型的成功建立,为小肠移植的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移植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E-cadherin反义寡核苷酸对肿瘤细胞浸润能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车向明 王曙逢 +2 位作者 樊林 张如愿 赵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了解上皮型钙黏附分子(E-cadherin)下调对肿瘤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人胰腺癌细胞株JHP-1,经E-cadher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作用,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细胞浸润MTT比色法检... 目的了解上皮型钙黏附分子(E-cadherin)下调对肿瘤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人胰腺癌细胞株JHP-1,经E-cadher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作用,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细胞浸润MTT比色法检测该细胞对基底膜的浸润能力。结果经E-cadherin ASODN作用后,JHP-1细胞膜E-cadherin表达减弱,E-cadherin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JHP-1细胞对基底膜浸润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E-cadherin与肿瘤细胞的浸润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型钙黏附分子 肿瘤细胞 浸润 反义寡核苷酸
下载PDF
单切口后入路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 被引量:3
18
作者 樊林 张丹杰 +3 位作者 王曙逢 车向明 贾宗良 刘浩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下腹正中单切口后入路行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在成人双侧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07~2011-12间经下腹正中单切口后入路行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4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析该术... 目的探讨下腹正中单切口后入路行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在成人双侧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07~2011-12间经下腹正中单切口后入路行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4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析该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等临床特点及效果。结果 47例双侧腹股沟疝中,手术时间(51.6±10.5)min,术后住院时间(4.7±1.2)d,并发症发生率6.4%(3/47),随访6-37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下腹正中单切口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技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且费用低等诸多优点,符合腹股沟疝个体化及微创化手术原则,适宜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双侧疝 后入路 疝修补术
下载PDF
胃术后胃瘫38例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荣 王曙逢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胃瘫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 1995 - 2 0 0 2年 6 5 0例胃切除术后发生胃瘫 38例病人进行病因分析和疗效观察。结果 胃术后胃瘫是由综合性因素所致 ,发病与精神、神经和高龄等因素相关 ,非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案。结...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胃瘫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 1995 - 2 0 0 2年 6 5 0例胃切除术后发生胃瘫 38例病人进行病因分析和疗效观察。结果 胃术后胃瘫是由综合性因素所致 ,发病与精神、神经和高龄等因素相关 ,非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案。结论 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胃肠减压 ,加强营养 ,适当应用胃肠道动力药物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胃瘫 治疗 临床资料 消化不良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冷保存时间对大鼠移植小肠形态学改变及对移植术后受体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伟 车向明 +5 位作者 樊林 王曙逢 张如愿 王光辉 张立 张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6-49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冷保存时间对大鼠移植肠所致的形态学改变,以及对移植术后受体存活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L组,n=6)、冷缺血3h组(L3组,n=6)、冷缺血6h组(L6组,n=6)、冷缺血12h组(L12组,n=6)、冷缺血18h组(L18组,n=6)... 目的研究不同冷保存时间对大鼠移植肠所致的形态学改变,以及对移植术后受体存活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L组,n=6)、冷缺血3h组(L3组,n=6)、冷缺血6h组(L6组,n=6)、冷缺血12h组(L12组,n=6)、冷缺血18h组(L18组,n=6)。建立大鼠原位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各组热缺血时间均为2-3min,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按相应时间在乳酸林格液中进行冷保存(4℃),再灌注后1h取材。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的损伤,并记录各组大鼠生存时间。结果HE染色下各组小肠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出现不同程度的绒毛缩短、绒毛脱落;黏膜层变薄,肌层水肿增厚;基质层断裂等,这些损伤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加重。电镜下表现为:小肠微绒毛排列不整齐,随着冷缺血时间延长,微绒毛出现脱落;线粒体、肌细胞逐渐出现水肿;血管内皮CAP窗孔增大;小肠上皮基质层断裂;此外,在L12组出现凋亡小体,L18组凋亡小体明显增多。术后生存分析显示:随冷保存时间增长,移植术后大鼠存活率下降(P<0.05)。结论供肠在乳酸林格液中保存,冷保存时间在6h以内最适于小肠移植;保存超过18h则不适于作小肠移植供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小肠移植 冷保存时间 组织学 受体存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