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主动脉骑跨栓合并多内脏动脉栓塞1例
1
作者 牛立园 李燕超 +2 位作者 李镇江 张凯 王曰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6-607,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突发腹痛伴双下肢截瘫10 h,来院急诊就诊。既往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病史30年,未抗凝治疗;2 d前于当地医院行心脏超声检查示左心房内血栓,单纯给予口服华法林,未桥接其他抗凝药物治疗。查体: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 1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突发腹痛伴双下肢截瘫10 h,来院急诊就诊。既往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病史30年,未抗凝治疗;2 d前于当地医院行心脏超声检查示左心房内血栓,单纯给予口服华法林,未桥接其他抗凝药物治疗。查体: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双肾区叩击痛,双小腿下段以下皮肤散在花斑,压之可褪色,皮肤温度凉,双侧股动脉及以下均未触及搏动,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骑跨栓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肾动脉栓塞 血栓清除
下载PDF
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曰伟 王豪夫 +3 位作者 戚森 刘军军 李君 赵宗刚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总结腔静脉滤器(IVCF)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9月~2012年9月,我科共收治60例下腔静脉和(或)下肢DVT患者,均经CT血管造影确诊,均行IVCF置入并置管溶栓,其中2例... 目的总结腔静脉滤器(IVCF)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9月~2012年9月,我科共收治60例下腔静脉和(或)下肢DVT患者,均经CT血管造影确诊,均行IVCF置入并置管溶栓,其中2例为永久性滤器,25例为临时性滤器,33例为可回收滤器。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50例,经腘静脉或小隐静脉穿刺5例,经胫后静脉穿刺4例,足背静脉穿刺1例。术后经溶栓导管泵入肝素和尿激酶,12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行髂静脉血管成形术(PTA)。结果术后2~4(平均3)天,患肢肿胀开始减轻,患肢大腿(髌上15cm或14cm)较对侧粗(3±2.1)cm,小腿(髌下15cm或14cm)较对侧粗(2±1.2)cm。溶栓时间为5~9天,尿激酶总量150万~1000万U,平均772万U。1例合并红斑狼疮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3例可回收滤器未取出,滤器取出率为91%。髂静脉PTA后通畅率50%。结论急性下肢DVT患者血栓位置高、病情危重,如果患者没有抗凝和溶栓禁忌证,行IVCF置入并CDT治疗效果好,Cockett综合征PTA术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腔静脉滤器 导管接触性溶栓 COCKETT综合征
下载PDF
人腹主动脉瘤组织MMP-2和MMP-9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曰伟 李君 +3 位作者 赵宗刚 戚森 刘军军 王豪夫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腹主动脉瘤(AAA)和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AAA组织(包括6例横径<5.0cm的小AAA,12例横径5.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腹主动脉瘤(AAA)和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AAA组织(包括6例横径<5.0cm的小AAA,12例横径5.0~7.0cm的中AAA,6例横径>7.0cm的大AAA及6例RAAA)和7例正常腹主动脉组织(对照组)平滑肌细胞数目及炎细胞浸润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MMP-2和MMP-9的表达,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AAA和RAAA组织的平滑肌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小AAA和中AAA(F=97.68,P<0.01)。大AAA和RAAA瘤壁淋巴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增多(χ2=6.017、8.813,P<0.05),大AAA组和RAAA组瘤壁的巨噬细胞浸润高于对照组、小AAA组和中AAA组(F=41.05,q=4.014~16.179,P<0.01)。MMP-2在AAA组织中膜平滑肌细胞中表达,MMP-9在AAA组织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表达,AAA各组和RAAA组瘤壁MMP-2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11.27,q=3.522~8.241,P<0.01);小AAA组和中AAA组瘤壁MMP-2的表达高于大AAA组和RAAA组(q=3.394~5.226,P<0.01)。中AAA组、大AAA组和RAAA组MMP-9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小AAA组(F=7.06,q=4.197~6.114,P<0.05)。结论 MMP-2与AAA的形成及早期扩张密切相关,MMP-9与AAA的持续扩张及破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明胶酶A 明胶酶B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复杂TASC D级髂股动脉病变的杂交手术治疗
4
作者 王曰伟 李永欣 +3 位作者 李长风 张中旺 李君 王豪夫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734-739,共6页
目的研究杂交手术治疗复杂泛大西洋学会共识(TASC)D级髂股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和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复杂D级髂股动脉病变患者27例,根据CT血管成像(CTA)和TASC病变分级原则,C级主髂动脉... 目的研究杂交手术治疗复杂泛大西洋学会共识(TASC)D级髂股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和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复杂D级髂股动脉病变患者27例,根据CT血管成像(CTA)和TASC病变分级原则,C级主髂动脉病变合并D级股胭动脉病变14例,D级主髂动脉病变合并C级股腘动脉病变7例,D级主髂动脉病变合并D级股腘动脉病变6例;所有患者行杂交手术同期处理主髂和股腘动脉病变。记录患者术前、术后6、12、24和36个月的踝肱指数(ABI),并分析术前、术后12、24和36个月的通畅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通畅率采用Kaplan-Meiei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对于主髂动脉病变,术中分别或联合行主股动脉旁路、髂动脉支架植入、股股动脉旁路及内膜剥脱或取栓术;对于股胭动脉病变,术中分别或联合行股胭动脉旁路、动脉内膜剥脱、股深动脉成形、取栓、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大并发症发生。术后6、12、24和36个月的患者ABI(0.91±0.16、0.85±0.14、0.82±0.17、0.77±0.13)比术前(0.47±0.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24和3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5.7%、80.2%和72.9%。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复杂TASC D级髂股动脉病变安全,中期效果好,尤其适合于高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TASCD级 杂交手术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造影与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王曰伟 王豪夫 +1 位作者 付全花 崔玉忠 《齐鲁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造影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996年11月~2006年2月间收治颈动脉体瘤9例,其中SHAMBLIN分型Ⅰ型4例,Ⅱ型1例,Ⅲ型4例,术前均行DSA。单纯瘤体切除4例,瘤体切除并颈外动脉结扎1例,瘤体切除并颈内静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造影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996年11月~2006年2月间收治颈动脉体瘤9例,其中SHAMBLIN分型Ⅰ型4例,Ⅱ型1例,Ⅲ型4例,术前均行DSA。单纯瘤体切除4例,瘤体切除并颈外动脉结扎1例,瘤体切除并颈内静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迷走神经切除1例,瘤体、颈外动脉切除并颈内、颈总动脉端端吻合2例,瘤体、颈外动脉切除并颈总-颈内动脉自体静脉移植1例。结果1例手术后1年复发,再次手术后3d死亡;2例舌下神经损伤,其中暂时性舌瘫1例,永久性舌瘫1例。结论DSA在颈动脉体瘤诊治中起重要作用,根据造影和分型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预后好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22例围手术期处理回顾性总结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豪夫 王曰伟 +2 位作者 李君 赵宗刚 戚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58-861,共4页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EVAR临床经过,通过术前对主要脏器功能进行评估和保护,CTA测量近远侧瘤颈长度、直径、角度和构型,瘤体与分支动脉的关系,最低肾动脉开口至...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EVAR临床经过,通过术前对主要脏器功能进行评估和保护,CTA测量近远侧瘤颈长度、直径、角度和构型,瘤体与分支动脉的关系,最低肾动脉开口至腹主动脉分叉的距离,导入途径的直径、扭曲和钙化程度。根据CTA测量结果,选择覆膜支架和手术方式。术时采用局麻20例,中转全麻1例,1例通过髂总动脉重建导入途径采用硬膜外麻醉,1例合并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时采用全麻。在支架释放前准确定位最低肾动脉位置,至少保留一侧通畅的髂内动脉,若双侧需要覆盖,分期覆盖或髂内动脉重建。支架植入后复查造影,有无内漏,正确判断内漏类型并进行相应处理。支架近端Ⅰ内漏2例,球囊扩张1例,植入Cuff1例;支架远端Ⅰ内漏1例,球囊扩张时,动脉破裂,行人工血管补片修补术;Ⅲ型内漏3例,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1例。1例合并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先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行EVAR。术后7~10d复查CTA,以后每年复查1次。结果 EVAR手术全获成功。主要并发症为单侧髂肢扭结继发血栓形成,Fogarty导管取栓并支架植入1例;腹壁切口裂开1例,清创缝合;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5年,患者均存活。结论 CTA图像质量高、测量准确,是EVAR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的金标准。EVAR是高危、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CTA 围手术期处理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的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田明夏 李娜 +2 位作者 王豪夫 王曰伟 黄晔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方法:用乳胶凝集法(tinaquant法)测定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1~3天、10天、2周)的D-二聚体含量,同时测量患肢与健... 目的: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方法:用乳胶凝集法(tinaquant法)测定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1~3天、10天、2周)的D-二聚体含量,同时测量患肢与健侧肢体周径差。结果: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显著性升高,峰值出现时间平均为2.1d。治疗后10d,D-二聚体下降至溶栓前水平,治疗后2周D-二聚体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后患肢周径的持续下降,D-二聚体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化规律。结论:D-二聚体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理生理学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代谢 @D-二聚体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炎症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豪夫 王曰伟 付全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细胞外基质 金属蛋白酶类 炎症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相关生长因子在腹主动脉瘤血浆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聂皓 梁越 +4 位作者 任华亮 王曰伟 田翠 李汇华 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中血管生成素相关生长因子(AGF)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5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及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GF水平。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AGF、脂联素水平...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中血管生成素相关生长因子(AGF)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5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及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GF水平。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AGF、脂联素水平。结果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AGF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87.91±96.87)μg/L比(56.89±41.32)μg/L,P=0.040];脂联素水平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径在3和5 cm之间的腹主动脉瘤和直径超过5 cm的腹主动脉瘤血浆AGF水平分别为(75.27±46.05)μg/L和(96.08±68.61)μg/L。结论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血浆AGF水平升高,且升高的程度可以反映腹主动脉瘤的大小,可以作为潜在的腹主动脉瘤血清学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血管生成素相关生长因子 直径 诊断 破裂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肺耐药相关蛋白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于文娟 项锋钢 王曰伟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术前未经化疗的72例NSCLC组织中LRP的表达,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LRP主要在NSCLC的...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术前未经化疗的72例NSCLC组织中LRP的表达,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LRP主要在NSCLC的细胞浆表达,细胞膜有少量表达,总阳性表达率为77.78%。LRP表达强度与组织学类型有关,在腺癌中阳性颗粒的平均吸光度与积分吸光度均高于鳞癌(t=6.977、6.114,P〈0.001);LRP表达强度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随分化程度的降低平均吸光度与积分吸光度均降低(F=4.717、5.324,P〈0.05);其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年龄无关(F:1.901、2.165,t=0.837-2.165,P〉0.05)。结论 检测LRP在NSCLC组织中的定量表达,能准确地反映NSCLC组织的耐药性及对化疗的敏感性,在指导肿瘤化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耐药相关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组织学技术
下载PDF
大鼠缺血后肢局部应用bFGF对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冰 王豪夫 +2 位作者 刘兵 赵宗刚 王曰伟 《齐鲁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71-272,27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大鼠缺血后肢肌肉内局部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0只,按月龄分为A组(4个月)和B组(16个月),A组又分为A1、A2组,B组又分为B1、B2组,每组10只大鼠。40只大鼠均切断左股动脉,制...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大鼠缺血后肢肌肉内局部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0只,按月龄分为A组(4个月)和B组(16个月),A组又分为A1、A2组,B组又分为B1、B2组,每组10只大鼠。40只大鼠均切断左股动脉,制作后肢缺血模型。成模后A1和B1组大鼠缺血后肢肌肉内多次注射重组牛bFGF蛋白;A2和B2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4周,取各组大鼠内收肌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血管密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内收肌中VEGF阳性表达的血管数。结果各组大鼠缺血后肢肌内血管密度及VEGF阳性表达的血管数比较,A1组多于A2组,B1组多于B2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3.30~3.50,P<0.05);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不同月龄大鼠缺血后肢肌肉内注射bFGF蛋白可促进肢体血管新生,改善肢体缺血状态,且与月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 缺血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股-腘动脉旁路术应用袖状接头碳涂层人工血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豪夫 刘军军 +4 位作者 王曰伟 李君 赵宗刚 戚森 田明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3期339-340,共2页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严重者危及生命。随着下肢动脉旁路手术广泛开展和人工血管性能不断改进.手术效果不断提高。我科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应用袖状接头碳涂层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严重者危及生命。随着下肢动脉旁路手术广泛开展和人工血管性能不断改进.手术效果不断提高。我科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应用袖状接头碳涂层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人工血管于股.胭动脉旁路手术1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股-腘动脉旁路术 袖状接头人工血管 杂交手术
下载PDF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鹏 王豪夫 王曰伟 《齐鲁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采用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 目的探讨手术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采用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治疗,静脉造影评价静脉通畅程度。10例均在术前行腹部和下肢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7例增强CT见下腔静脉内血栓者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取栓术后经皮、大隐静脉置5 F导管鞘溶栓;3例直接行取栓溶栓治疗。10例均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结果静脉造影示髂静脉再通率100%;术后患肢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手术取栓、经皮经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腹部和下肢增强CT检查可明确下腔静脉有无血栓形成从而为置入滤器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支架 血栓切除术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TMSG-1蛋白不同功能域重组质粒构建及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3
14
作者 夏岩 王曰伟 +2 位作者 于文娟 项锋钢 王成勤 《齐鲁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构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蛋白不同功能域重组质粒,并观察其亚细胞定位,探讨TMSG-1蛋白的转录活性。方法以pcDNA3-TMSG-1真核表达载体为模板,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TMSG-1基因全长及不同截短体片段,与带有Flag标签的真核表... 目的构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蛋白不同功能域重组质粒,并观察其亚细胞定位,探讨TMSG-1蛋白的转录活性。方法以pcDNA3-TMSG-1真核表达载体为模板,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TMSG-1基因全长及不同截短体片段,与带有Flag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氨苄青霉素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酶切鉴定。用构建的TMSG-1基因各个截短片段的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Western blot法鉴定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各个截短体亚细胞定位。结果 PCR成功扩增得到目的基因片段,并构建得到TMSG-1全长及不同截短片段T1(aa129-aa380)、T2(aa71-aa380)、T3(aa1-aa128)、T4(aa1-aa70)、T5(aa71-aa128)的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序列完全正确。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各重组质粒有预期长度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含有Homeodomain结构域的截短体T2、T3及T5能够入核,其中T2在核内弥漫分布,T3及T5主要定位于核仁。结论成功构建并表达了TMSG-1全长及不同截短片段的真核表达质粒,其中含有Homeodomain结构域的截短体定位于细胞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肿瘤抑制 肿瘤转移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 真核细胞 遗传载体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君 王豪夫 +3 位作者 王曰伟 戚森 刘军军 赵宗刚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的围手术期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012年在我科行EVAR术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血管造影(CTA)检查相关参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覆膜支架和手术方式。在支架释放前准确定...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的围手术期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012年在我科行EVAR术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血管造影(CTA)检查相关参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覆膜支架和手术方式。在支架释放前准确定位最低肾动脉位置,至少保留一侧髂内动脉通畅,若双侧需要覆盖,分期覆盖或髂内动脉重建。结果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1.1%)。支架近、远端Ⅰ型内漏各4例及1例,Ⅲ型内漏3例,均进行相应处理,内漏消失。单侧髂肢闭塞并继发血栓形成3例,Fogarty导管取栓并支架植入;腹壁切口裂开1例,清创缝合。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恶性肿瘤,1例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结论术前评估是EVAR治疗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EVAR是高危、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长期严格随访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围手术期处理
下载PDF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一期治愈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腹主动脉瘤一例
16
作者 王豪夫 王曰伟 +2 位作者 李君 赵宗刚 戚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6,共3页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灾难性疾病,病死率极高[1]。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即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置换术,但手术创伤大,手术病死率达14%~21.6%[2]。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 腹主动脉瘤
下载PDF
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治疗股浅静脉闭塞症临床研究
17
作者 田明夏 王豪夫 +3 位作者 黄晔 赵宗刚 李君 王曰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78-79,共2页
对11例股浅静脉闭塞症患者利用自体大隐静脉作大隐静脉—胴静脉转流术并建立临时性动静脉瘘,术后辅以抗凝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结扎临时性动静脉瘘。随访10例,随访时间11—67个月,6例转流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率60%;4例闭... 对11例股浅静脉闭塞症患者利用自体大隐静脉作大隐静脉—胴静脉转流术并建立临时性动静脉瘘,术后辅以抗凝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结扎临时性动静脉瘘。随访10例,随访时间11—67个月,6例转流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率60%;4例闭塞,但未出现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提示原位大隐静脉—胭静脉转流术术后大隐静脉通畅率不高,但结合暂时性动静脉瘘手术,仍不失为治疗股浅静脉闭塞症的有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静脉闭塞 原位大隐静脉—胭静脉转流术 暂时性动静脉瘘
下载PDF
HMGB1和MMP-9在腹主动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平 王豪夫 +3 位作者 李永欣 王曰伟 赵宗刚 李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破裂腹主动脉瘤(AAA)及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组织中的定位表达,探讨HMGB1和MMP-9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HMGB... 目的:通过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破裂腹主动脉瘤(AAA)及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组织中的定位表达,探讨HMGB1和MMP-9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HMGB1和MMP-9在30例非破裂AAA(包括9例小AAA:横径<5.0 cm,15例中AAA:横径5.0~7.0 cm,6例大AAA:横径≥7.0 cm)、12例RAAA中的定位表达,并与10例正常腹主动脉组织中HMGB1和MMP-9表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非破裂AAA和RAAA组织中HMGB1与MMP-9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腹主动脉(P<0.05)。在RAAA组织中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破裂AAA(P=0.045);MMP-9在大AAA和RAAA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中、小AAA(P=0.010),而HMGB1在不同大小AAA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P=0.602)。MMP-9在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发生者(P=0.027)。HMGB1与MMP-9在非破裂AAA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767),在RAAA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6)。结论:MMP-9在AAA扩张甚至破裂中发挥重要作用;HMGB1与MMP-9在RAAA组织中发挥正协同作用;HMGB1和MMP-9在AAA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下载PDF
rhG-CSF促进不同性别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兵 王豪夫 +2 位作者 刘冰 赵宗刚 王曰伟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59-361,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促进不同性别成年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和雌性Wistar大鼠各20只,均切断左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制作大鼠后肢缺血模型。成模后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各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促进不同性别成年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和雌性Wistar大鼠各20只,均切断左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制作大鼠后肢缺血模型。成模后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各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皮下注射rhG-CSF,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和注射rhG-CSF及生理盐水后第5天检查血白细胞数;术后4周取内收肌行病理切片检查,用图像分析系统统计血管密度,用免疫组化法标记内收肌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的血管,用图像分析系统统计血管数。结果实验组大鼠血白细胞数、血管密度及VEGF阳性表达的血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318-4.981,P〈0.05);雄性实验组和雌性实验组之间,雄性对照组和雌性对照组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rhG-CSF可促进缺血肢体血管新生,改善肢体缺血状态,而对血管新生作用与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血管生成调节剂 缺血 大鼠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植入物后综合征13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房涛 王豪夫 +3 位作者 王曰伟 李君 赵宗刚 戚森 《齐鲁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444-445,共2页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EVAR术后与植入物后综合征(PIS)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行EVAR腹主动脉瘤病人50例,术后第1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观察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EVAR术后与植入物后综合征(PIS)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行EVAR腹主动脉瘤病人50例,术后第1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观察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50例病人中,术后13例(26%)发生PIS。术后PIS组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水平与非PI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905~6.828,P<0.05)。结论 PIS为腹主动脉瘤病人EVAR术后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特点表现为系统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植入物后综合征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