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静滴氨甲环酸联合置换后放置或不放置引流管的对比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望任 石俊俊 +1 位作者 黄凌岸 张志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4789-4794,共6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在于引流出髋部积聚的血液,以加速患者康复。但由于术中已静脉滴入氨甲环酸,并可产生确切的减少失血的效果,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是否仍有必要?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静滴氨甲环酸止血的基础上...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在于引流出髋部积聚的血液,以加速患者康复。但由于术中已静脉滴入氨甲环酸,并可产生确切的减少失血的效果,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是否仍有必要?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静滴氨甲环酸止血的基础上术后是否需要放置引流管。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32例,术中均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其中62例全髋关节置换后放置引流管(引流组),70例全髋关节置换后不放置引流管(无引流组)。比较两组术后失血量、输血率、输血量、血红蛋白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试验获得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术后失血量、输血率、输血量与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引流组4例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无引流组2例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引流组出现了3例渗血渗液、3例感染、2例肿胀瘀斑,无引流组出现了1例渗血渗液、1例肿胀瘀斑,两组切口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引流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无引流组(P<0.05);⑤两组术后1,3,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结果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静滴止血药物氨甲环酸后无需进行引流管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假体 氨甲环酸 失血 输血 切口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望任 黄凌岸 +2 位作者 石俊俊 王智勇 张志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392-395,400,共5页
髌骨脱位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疾病,青少年发病率最高,平均患病年龄为21.4岁。髌骨脱位的治疗方法众多,其中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髌骨脱位为主流术式。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详细阐述了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的生物力学、移植物选... 髌骨脱位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疾病,青少年发病率最高,平均患病年龄为21.4岁。髌骨脱位的治疗方法众多,其中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髌骨脱位为主流术式。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详细阐述了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的生物力学、移植物选择,并对股骨止点定位及髌骨止点固定、术后并发症等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相关参考依据。针对不同的术后并发症,目前出现多种优化方案,合理的手术方案选择是良好手术满意率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 移植物选择 股骨止点定位 髌骨止点固定 方案优化
下载PDF
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瑞祯 王望任 +2 位作者 郝晨 梁冬牧 关海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4498-4504,共7页
背景:以往国内外关于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黏度、椎体骨折数目及部位、椎体高度丢失和性别等方面。目的:预测与分析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骨质疏... 背景:以往国内外关于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黏度、椎体骨折数目及部位、椎体高度丢失和性别等方面。目的:预测与分析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71.4±5.3)岁,均进行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根据术后X射线片上骨水泥分布是否过椎体中线分为单侧组(13例13椎)和双侧组(27例27椎),依据骨水泥是否同时接触上下终板,单侧组分为A组(8例8椎,同时接触椎体上下终板)、B组(5例5椎,未同时接触上下终板),双侧组分为C组(11例11椎,同时接触椎体上下终板)、D组(16例16椎,未同时接触上下终板)。比较单、双侧组术前和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Cobb角,以及A、B、C、D组的患椎相邻上下椎体前、中柱压缩率和上下终板夹角改变程度。试验获得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单、双侧组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两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A、B、C、D组术后1年的病椎相邻椎体前缘与中柱压缩率均高于术前(P<0.05),4组术后1年的病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夹角均大于术前(P<0.05);③以D组作为参考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组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压缩程度最大,是术后相邻椎体压缩改变的危险因素(P=0.003),B、C组不是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压缩改变的危险因素(P=0.065,0.660);④结果表明,经皮椎体成形后若骨水泥单侧分布且同时接近椎体上下终板,则相邻椎体骨折的趋势更大,以此预测该类型的骨水泥分布是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分布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折 相邻椎体 骨质疏松 单侧穿刺 单节段
下载PDF
前臂离断异位寄养二期原位回植一例
4
作者 胡朝波 陈华佑 +5 位作者 黄泽晓 吴育煜 陈绵川 王望任 陈艳艳 欧阳任偲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5,共3页
患者女,37岁,因机器绞伤致右前臂于肘下约8cm处完全离断、头面部及胸部多发外伤1h于2022年12月13日08:00入院。专科检查:口唇粘膜苍白,四肢湿冷,心率115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70/40mmHg。右前臂于肘下约8cm处离断,离断肢体泥沙污染严... 患者女,37岁,因机器绞伤致右前臂于肘下约8cm处完全离断、头面部及胸部多发外伤1h于2022年12月13日08:00入院。专科检查:口唇粘膜苍白,四肢湿冷,心率115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70/40mmHg。右前臂于肘下约8cm处离断,离断肢体泥沙污染严重,软组织广泛挫伤,大范围皮下淤斑,创缘一周宽约3cm皮肤呈皮革样变,尺侧缘皮肤剥脱,尺桡骨距断肢平面以远5cm处粉碎性骨折,伸屈肌群呈撕脱状离断,肱桡肌于起点处撕脱,桡神经深浅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动脉、尺动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断端均呈鼠尾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前臂 皮下淤斑 机器绞伤 皮革样 头静脉 桡神经 肱桡肌 桡动脉
原文传递
血管增压和超回流技术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中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胡朝波 裴世杰 +5 位作者 孔令福 黄泽晓 吴育煜 陈华佑 陈绵川 王望任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增压和超回流技术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四肢软组织缺损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4~76岁,平均40岁,均切取携带旋股外侧动脉(LCFA)降... 目的探讨血管增压和超回流技术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四肢软组织缺损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4~76岁,平均40岁,均切取携带旋股外侧动脉(LCFA)降支与斜支两组血管的游离ALTF进行移植并应用血管增压和超回流技术进行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5 cm~22 cm×10 cm,皮瓣切取面积8 cm×6 cm~23 cm×11 cm,供区直接缝合。采用皮瓣内增压(或超回流)术式15例,采用皮瓣外增压(或超回流)术式16例。术后经门诊、电话、微信或上门定期随访,评估创面修复术后疗效。结果本组3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术后创口轻度感染,予拆线换药处理,术后供区及受区创面均完全愈合。术后随访3~55个月,受区皮肤质地、色泽、外观良好,皮瓣TPD为7~12 mm。结论血管增压和超回流技术在游离ALTF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中,疗效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血管增压 超回流 降支 斜支 旋股外侧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