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内科临床教学浅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何林 任程 +1 位作者 周学刚 王杨中 《当代医学》 2018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呼吸内科教学是医学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培养优秀的临床实习医师,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对临床实习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后归纳为以下几点:(1)规范入科教育,明确目的与规定;(2)医德医风是基础;(3)健全对生命健康的理解;(4)有效的沟... 呼吸内科教学是医学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培养优秀的临床实习医师,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对临床实习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后归纳为以下几点:(1)规范入科教育,明确目的与规定;(2)医德医风是基础;(3)健全对生命健康的理解;(4)有效的沟通能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5)PBL教学提高学生理论实践能力;(6)严格出科考试,理论与技能相结合;(7)学生出科后信息反馈机制有益于科室整改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习 临床教学 呼吸内科
下载PDF
结核病合并HIV/AIDS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肠道菌群变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杨中 刘勤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1502-1506,共5页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对结核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患者肠道菌群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18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情况分为结核病合并HIV/AIDS组72例...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对结核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患者肠道菌群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18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情况分为结核病合并HIV/AIDS组72例,结核病组135例。两组患者均行抗结核治疗,并分别留取患者治疗前后新鲜粪便1.0 g,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类杆菌、肠杆菌、酵母菌菌落计数,并计算双歧杆菌/肠杆菌(B/E)值代表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结果治疗前,结核病组与结核病合并HIV/AIDS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类杆菌、肠杆菌、酵母菌检出率以及菌落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结核病组、结核病合并HIV/AIDS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B/E值均显著下降(P<0.05),类杆菌、肠杆菌、酵母菌菌落数显著升高(P<0.05);与结核病组治疗后相比,结核病合并HIV/AIDS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以及B/E值均显著下降(P<0.05),类杆菌、肠杆菌、酵母菌菌落数菌落数显著升高(P<0.05);与结核病组比较,结核病合并HIV/AIDS组治疗后发生鹅口疮、皮肤损害、口腔黏膜白斑、带状疱疹、耶氏肺孢子虫肺炎、新型隐球菌病等机会性感染概率增加(P<0.05);B/E值<0.38是发生口腔黏膜白斑、带状疱疹、耶氏肺孢子虫肺炎、新型隐球菌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21,3.218,3.629,2.794,P均<0.05)。结论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时可能更容易发生肠道菌群变化,引起机会性感染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艾滋病毒/艾滋病 抗结核治疗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效用观察
3
作者 刘勤 王杨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15-115,117,共2页
探究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大咯血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外周血管介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咯血量、咯血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探究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大咯血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外周血管介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咯血量、咯血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管介入可以提高大咯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 大咯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1例报告
4
作者 王杨中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24-125,共2页
1病历资料患者男,81岁。主诉'咳、痰20余年,喘累4年,加重10 d'于2016年6月7日入院。现病史:20余年前,患者常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咳白色黏痰,无发热、畏寒,无胸闷、胸痛、低热、盗汗,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于当地医... 1病历资料患者男,81岁。主诉'咳、痰20余年,喘累4年,加重10 d'于2016年6月7日入院。现病史:20余年前,患者常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咳白色黏痰,无发热、畏寒,无胸闷、胸痛、低热、盗汗,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于当地医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输液治疗后缓解。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常于春冬季受凉后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诊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