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梁漱溟研究60年(一)——批判类和传记类述评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柴文华
王杨秀
-
机构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2-62,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2015MZD014)
-
文摘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梁漱溟及其思想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成为人们关注和批判的对象,如果从公开发表的论著来计算的话,已经有64年的历史。60余年来,梁漱溟及其思想研究经过了几个不同的研究阶段:一是批判阶段,指20世纪50年代对梁漱溟及其思想全方位、多角度的声讨。但由于该阶段的批判中包含着学术研究的成分,可以看作梁漱溟及其思想研究的铺垫时期。二是起步阶段,指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学者艾恺的《梁漱溟传》(中译本)、汪东林的《梁漱溟问答录》《梁漱溟与毛泽东》和戴晴的《梁漱溟王实味储安平》等为代表。三是繁荣阶段,指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版了大量有关梁漱溟及其思想的著作,涌现出汪东林、郑大华、马勇等多产专家,还有专题研究方面的郭齐勇、景海峰等出版的有理论深度的学术著作。就批判类的论著而言,对梁漱溟及其思想的批判包含部分实事求是的地方及合理因素,如生命哲学的主观主义性质、直觉论的神秘主义色彩、文化哲学的天才观、乡村建设理论的不切实际等,还有梁漱溟从事乡村建设时期的确不认可共产党,说了一些过激的话。但这一时期的批判有学术政治化的偏向,部分论著违背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历史主义的方法,不能“知人论世”,其结论很难令人信服,甚至出现了故意歪曲历史事实的现象,这对研究对象或批判对象是不公平的。就传记类著作来看,作者有家人、朋友,其中学者居多。通过这些传记,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梁漱溟的家庭、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事迹及其思想轮廓,为梁漱溟及其思想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
-
关键词
梁漱溟
批判类
传记类
-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劳思光对知行问题的探析
- 2
-
-
作者
王杨秀
-
机构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2年第6期20-24,152,共6页
-
基金
山西省社会经济统计科研课题“山西省科研诚信问题研究”(KY[2022]067)。
-
文摘
面对20世纪的思想与价值危机,劳思光认识到中国哲学思维传统存在一种弊端,那是因为中国古代文化精神一直致力于建立一种道德秩序而忽视探涉经验世界中的实践,重德轻智,由此不利于其现代化进程。劳思光以现代的视角对知行关系进行阐释与调和,提出了知行的先后、难易、分合状况成立的条件和困境,为消解传统思维与现实实践分离的理论,以及探索其现代性意义提供了更多有益的借鉴。
-
关键词
知行合一
德智关系
体用关系
劳思光
-
Keywords
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Moral Intellectual Relationship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Application
Lao Siguang
-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王阳明心学与其现代政治哲学的价值
- 3
-
-
作者
王杨秀
-
机构
黑龙江大学哲学院
-
出处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9-23,共5页
-
文摘
王阳明心学的现代政治价值:一是其生命哲学走向实践哲学,将道德本体置于宇宙本体的天赋之中,事实上其哲学并未远离有为的经世致用;二是从历史情境中入手,其哲学思想对当时及后世产生政治影响;三是对儒家内圣外王在政治方面考量,人人可为尧舜、人人可以战胜心中的善念恶念之差、人人可做到自己的内圣外王。
-
关键词
王阳明
政治哲学
内圣外王
-
Keywords
Wang Yangming
political philosophy
inner sage and external king
-
分类号
B248.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基本理路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柴文华
王杨秀
-
机构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不详
-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15,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5MZD01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基本理路或逻辑结构是:乡村建设源于乡村破坏,乡村破坏的浅层表现是天灾人祸,深层表现是习俗改变;乡村破坏的缘由是外力的冲击,由于不敌西洋文化,不得不向西方学习,中国文化不得不有一个大的转变;然而,不但学习不成功,连自己本有的东西也被破坏了,这种破坏的缘由也可以归结为政治的不作为;一方面由于中国以农立国,一方面也是为了收拾残局,所以才有了乡村建设的迫切需求。乡村建设的意义一是救济乡村,二是创造新文化,而创造新文化是乡村建设的真正意义。乡村建设的关键问题一是农民自觉,二是乡村组织。农民自觉就是认识到乡村建设主要靠自立自强,同时吸取外部资源。乡村组织落实下来就是村学乡学。研究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基本理路,对于我们把握梁漱溟思想的总体特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梁漱溟
乡村建设
理路
-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