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电致红光材料4-(二腈亚甲叉)-2-甲基-6-(4-二甲胺基-苯乙烯)-4H-吡喃的合成新方法
1
作者 王栋东 柴生勇 +1 位作者 刘波 别国军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63-465,共3页
设计全新的路线合成了红光材料4-(二腈亚甲叉)-2-甲基-6-(4-二甲胺基-苯乙烯)-4H-吡喃(DCM)。采用具有烯烃骨架的β-苯基丙烯酸酯为中间体先引入双键,再经过三酮合环制备乙烯基吡喃。
关键词 红光材料 吡喃 苯基丙烯酸酯 三酮 合成
下载PDF
乳液聚合法制备有机改性高岭土/聚苯胺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雷西萍 王栋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8-131,135,共5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有机化改性试剂,对高岭土进行改性,再以苯胺为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为掺杂剂与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有机改性高岭土/聚苯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利用四探针技术测试发现,随着有机改性高岭...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有机化改性试剂,对高岭土进行改性,再以苯胺为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为掺杂剂与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有机改性高岭土/聚苯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利用四探针技术测试发现,随着有机改性高岭土掺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电导率逐渐下降;FT-IR分析证明采用乳液聚合法可实现高岭土有机化改性及其与聚苯胺原位复合;TGA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耐热性能随改性高岭土引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当掺量为50%(质量分数)时,聚苯胺的分解起始温度和失重最快温度分别提高了13℃和36℃;采用SEM分析证明二者复合成功;XRD分析说明改性高岭土与聚苯胺的复合仅通过物理吸附作用而未发生插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聚苯胺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改性 乳液聚合法
下载PDF
界面聚合法合成有机酸掺杂聚苯胺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雷西萍 王栋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77,共4页
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分别以乙酸、月桂酸、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为掺杂酸,通过界面聚合法成功制备了有机酸掺杂聚苯胺,对其导电性能、溶解性能进行评价,对其化学结构、晶型结构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苯胺与掺杂... 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分别以乙酸、月桂酸、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为掺杂酸,通过界面聚合法成功制备了有机酸掺杂聚苯胺,对其导电性能、溶解性能进行评价,对其化学结构、晶型结构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苯胺与掺杂酸摩尔比为1∶2时电导率普遍较好,约为(1.73~2.43)×10-4S/cm;有机酸掺杂聚苯胺在极性溶剂中溶解性较好;FT-IR分析结果证明有机酸对聚苯胺进行了成功掺杂;XRD结果说明聚苯胺在2θ=6°的衍射峰受掺杂酸尺寸影响较大,且对聚苯胺的微观形貌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聚合法 聚苯胺 有机酸
下载PDF
油酸掺杂制备尺寸可控聚苯胺微米棒及其性能研究
4
作者 雷西萍 王栋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6-38,52,共4页
以苯胺为单体、油酸为掺杂酸、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通过软模板聚合法制备了油酸掺杂聚苯胺导电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通过调节苯胺与油酸的浓度可制备不同直径的聚苯胺微米棒,其直径约为200~390hm。利用红外分析对不同浓度比例... 以苯胺为单体、油酸为掺杂酸、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通过软模板聚合法制备了油酸掺杂聚苯胺导电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通过调节苯胺与油酸的浓度可制备不同直径的聚苯胺微米棒,其直径约为200~390hm。利用红外分析对不同浓度比例下所得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发现,随着油酸掺量的增加,在2924cm^-1和2853cm^-1(vcH)处的吸收峰强度也增加。利用XRD分析了产物的晶型结构。此外,对产物的电导率、溶解性也进行了测试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油酸 软模板聚合法 微米棒
下载PDF
光敏化铱配合物三线态材料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栋东 董化 +3 位作者 雷小丽 于跃 焦博 吴朝新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2-502,共11页
铱配合物由于高的激发单线态到三线态的量子转化效率和可调节的三线态寿命,近年来在三线态光敏化应用领域备受瞩目。科学家们就调控铱配合物发光波长和发光量子效率已建立起有效的分子设计策略和原则,但对如何调控铱配合物的可见光吸光... 铱配合物由于高的激发单线态到三线态的量子转化效率和可调节的三线态寿命,近年来在三线态光敏化应用领域备受瞩目。科学家们就调控铱配合物发光波长和发光量子效率已建立起有效的分子设计策略和原则,但对如何调控铱配合物的可见光吸光响应,三线态量子产率和寿命等光敏化应用要求的重要光物理参数的相关探索并不多,相应的分子设计策略和原则远未建立。本文介绍了铱配合物与光敏化过程相关的光物理特征,改进铱配合物可见光吸收性能、调控三线态量子产率和寿命的分子设计策略,综述了铱配合物近年来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三线态-三线态湮灭能量上转化和光裂解水制氢的研究进展,梳理了铱配合物分子结构与光敏化性能之间的部分关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配合物 三线态 光吸收特性 太阳能电池 能量上转化 光裂解水制氢
原文传递
湿法成膜方式制备基于小分子材料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6
作者 王栋东 吴朝新 +3 位作者 张新稳 焦博 王大威 侯洵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906-3912,共7页
运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MADN(2-methyl-9,10-di(2-naphthyl)anthracene)和NPB(N.N'-Bis(naphthalene-1-yl)-N,N'-bis(phenyl)-benzidine)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比率下旋涂所成膜的形貌特征,发现所有比率下旋涂所成膜的表面无针孔是... 运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MADN(2-methyl-9,10-di(2-naphthyl)anthracene)和NPB(N.N'-Bis(naphthalene-1-yl)-N,N'-bis(phenyl)-benzidine)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比率下旋涂所成膜的形貌特征,发现所有比率下旋涂所成膜的表面无针孔是均一、平整的.用旋涂成膜的方法制备了以MADN和NPB为混合主体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研究了不同混合比率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器件的发光层由混合主体和掺杂的蓝光发射染料4,4'-bis[2-(4-(N,N-diphenyl amino)phenyl)vinyl]biphenyl以及黄光染料5,6,11,12-tetraphenylnaphacene构成,通过旋涂的方法成膜.实验结果显示器件的亮度和电流效率依赖着混合主体的比率,NPB:MADN的比率为60:40时器件性能最优,该比率下器件的最高亮度可达到24671cd/m2,在1000cd/m2的亮度下电流效率可达到5.8cd/A,并且器件的发光颜色几乎不随工作电压而变化.为低成本的制备基于小分子材料的白光器件提供了一种思路,并避免共蒸镀制备掺杂器件时工艺复杂、掺杂浓度难以精确控制、器件重复性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小分子材料 混合主体 旋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