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性别、临床科室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陆乐 李平 +2 位作者 刘婷婷 王树亚 周勤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63-265,269,共4页
目的调查血小板抗体在住院患者中的阳性率,分析血小板抗体在性别之间的差异及在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从而进一步保障临床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有输血可能的入院患者8250例... 目的调查血小板抗体在住院患者中的阳性率,分析血小板抗体在性别之间的差异及在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从而进一步保障临床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有输血可能的入院患者82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其血小板抗体。计算抗体阳性率,并利用R3.4.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6.60%)显著高于男性患者(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风湿免疫科、血液内科和中医科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临床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患者及血液病、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应重视血小板抗体筛查,以便阳性患者在血小板输注前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避免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凝集法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无效 输血安全
下载PDF
Rh(D)变异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建宇 李平 +3 位作者 陆乐 王树亚 黄成垠 陈青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6期524-527,共4页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3例患者Rh(D)变异体的基因型。方法 Rh血型血清学试验采用标准血清学实验方法;采用PCR-SSP法扩增RHD基因的启动子、外显子、内含子及RHCE基因;采用PCR-RFLP法鉴定RHD基因的杂合性。结果这3例患者血清学检测...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3例患者Rh(D)变异体的基因型。方法 Rh血型血清学试验采用标准血清学实验方法;采用PCR-SSP法扩增RHD基因的启动子、外显子、内含子及RHCE基因;采用PCR-RFLP法鉴定RHD基因的杂合性。结果这3例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Rh(D)变异体。PCR-SSP结果表明3例均具有融合等位基因RHD*D-CE(3-6)-D,为RHD*DVI.3;RHD基因合子型为RHD+/RHD-杂合型;RHCE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为RHCE*Ccee。3例患者RH基因型为CDVI IIIe/cde。结论基因分型对于Rh(D)变异体的鉴定是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RHD基因 Rh(D)变异体 基因分型
下载PDF
内孤立波对小直径直立桩柱作用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孟静 王树亚 +1 位作者 陈旭 牟海迪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5-540,共6页
内孤立波具有较大的振幅与较强的垂向剪切,能对海洋工程设施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本文设计实验研究了内孤立波与直立小直径桩柱的相互作用,采用粒子图像速度测量法(PIV)测量内孤立波的流速场,并采用自行设计的测力天平测量桩柱受力,测... 内孤立波具有较大的振幅与较强的垂向剪切,能对海洋工程设施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本文设计实验研究了内孤立波与直立小直径桩柱的相互作用,采用粒子图像速度测量法(PIV)测量内孤立波的流速场,并采用自行设计的测力天平测量桩柱受力,测量分析了内孤立波对小直径直立桩柱产生作用力的实验值,与Morison公式计算的理论值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模态内孤立波的流速方向以及作用力在桩柱的上下部分方向相反,产生很强的速度切变和扭力,对小直径直立桩柱造成破坏。通过与Morison公式计算的理论值比较,发现实验值与理论值的大小以及分布规律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孤立波 小直径直立桩柱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Morison公式
下载PDF
非均匀密度层结内潮射线生成与传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孟欣 陈旭 +1 位作者 王树亚 孟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1-1137,共7页
本文通过实验室实验的方法,探讨了非均匀密度层结下内潮射线的生成与传播规律。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流场进行测量,并计算了内潮能通量。实验结果表明,无转折深度时,内潮射线传播至不同浮频率水层会发生折射,向上传播时有能量聚... 本文通过实验室实验的方法,探讨了非均匀密度层结下内潮射线的生成与传播规律。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流场进行测量,并计算了内潮能通量。实验结果表明,无转折深度时,内潮射线传播至不同浮频率水层会发生折射,向上传播时有能量聚焦现象;转折深度高于地形高度时,在浮频率大于强迫频率的上层流体中仍有内潮射线生成,但能量较弱,水平通量的深度积分相对于无转折深度时更小,且地形越高越容易在上层激发内潮射线。对水平流速做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得到的主要模态与内潮斜压模态有很好的对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潮生成 非均匀密度分层 能通量 PIV技术 EOF分析
下载PDF
33157例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潺 李平 +1 位作者 王树亚 刘婷婷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第5期1-2,9,共3页
目的:通过对本院住院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的分析,探讨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本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33157名住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将阳性结果复查后再采用谱细胞分析... 目的:通过对本院住院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的分析,探讨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本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33157名住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将阳性结果复查后再采用谱细胞分析,确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结果:1)在33157名患者中共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01例,占0.30%,其中女性患者阳性率为0.420%,高于男性患者(0.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61例患者接受了抗体类型鉴定,其中检出特异性抗体42例(68.85%),包括Rh系统患者31例(50.82%),MNS系统患者8例(13.11%),Lewis系统患者2例(3.28%),抗-Ec合并抗-Mur患者1例(1.64%);非特异性抗体患者15例(24.59%),包括自身抗体7例(11.48%),冷抗体3例(4.92%),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5例(8.20%);性质不明抗体4例(6.56%)。3)按临床科室划分,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以风湿免疫科患者最多,占4.67%,其次为血液科患者,占1.71%,内科患者占0.49%,产科患者占0.33%。结论:输血前血型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与种类鉴定非常必要,及早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筛查 输血安全
下载PDF
两种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诊断效能评价
6
作者 郁金凤 刘德林 +3 位作者 陆乐 王树亚 刘婷婷 李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5期492-497,共6页
目的探讨PFA-200 P2Y法、吸光度比浊法(LTA)对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诊断效果并进行CR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所有患者氯吡格雷75 mg/d治疗>... 目的探讨PFA-200 P2Y法、吸光度比浊法(LTA)对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诊断效果并进行CR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所有患者氯吡格雷75 mg/d治疗>3天后,采用PFA-200 P2Y法、LTA法检测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统计两种方法检测的CR发生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CR组和N-CR(非氯吡格雷抵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因素差异,将差异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与CR发生的关系。结果PFA-200 P2Y法检测出CR患者22例(23.2%),LTA法检测出CR患者53例(55.8%)。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70,P<0.001)。根据LTA法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CR组和N-CR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血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计数有差异(χ^2=8.589,P=0.004;χ^2=5.537,P=0.02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OR=1.551,P=0.010)是CR的独立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OR=0.916,P=0.037)是CR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PFA-200 P2Y、LTA两种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一致性较差。同型半胱氨酸是CR的独立保护因素,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是发生CR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A-200 P2Y LTA 急性脑梗死 氯吡格雷抵抗
下载PDF
胶东三山岛西岭金矿区NW向断裂带的确定:综合物探证据 被引量:6
7
作者 刘诗鹏 王树亚 +1 位作者 冯欣欣 殷传印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1期25-32,共8页
三山岛西岭金矿区位于渤海之滨,与北部海域金矿区相互连接,形成金资源量近千吨的巨型金矿床,矿床为地下与海底开采。区域内断裂发育,分布有NE而NW征,采用高精度磁测法和音频大地电磁(AMT)法在矿区东部进行了勘查试验,根据显示的磁性异... 三山岛西岭金矿区位于渤海之滨,与北部海域金矿区相互连接,形成金资源量近千吨的巨型金矿床,矿床为地下与海底开采。区域内断裂发育,分布有NE而NW征,采用高精度磁测法和音频大地电磁(AMT)法在矿区东部进行了勘查试验,根据显示的磁性异常与电性异常,在平面上解译了NW向断裂(F-1、F-2)与NE L2剖面上解译了3条断裂。综合判断解译信息,NW部海域NW致,吻合较好,推断西岭矿区NW向F-2断裂被F-3断裂错断。研究结果说明综合物探方法在该区域可行有效,为下一步钻孔验证NW物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探 断裂 西岭金矿区 三山岛 胶东 海底开采 音频大地电磁法
下载PDF
综合物探在铜井金矿区南部查找矽卡岩型矿床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树亚 刘诗鹏 尹召凯 《科技视界》 2017年第18期141-142,184,共3页
为查明铜井金矿区南部是否存在金铜多金属矿体,开展了高精度磁法和激发极化法。通过本次物探工作大致了解了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圈定了激电异常,在激电异常部位开展了激电测深工作。结合区内地质资料、成矿规律及地球物理模型,对本次激电... 为查明铜井金矿区南部是否存在金铜多金属矿体,开展了高精度磁法和激发极化法。通过本次物探工作大致了解了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圈定了激电异常,在激电异常部位开展了激电测深工作。结合区内地质资料、成矿规律及地球物理模型,对本次激电异常进行了重要分析,后经钻探验证工作确定了引起激电异常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极化法 高精度磁法 燕子湖断裂 矽卡岩型金铜矿
下载PDF
激电中梯物探方法在查找蚀变岩型金矿床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树亚 《区域治理》 2018年第40期191-191,共1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已经应用到地质资源勘探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地质科学中一种比较实用、新颖、有意义的勘探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地质勘探的速度和质量,同样这标志着地质勘探技术趋于成熟和现代化.
关键词 勘探技术 地质资源勘探 地质科学
下载PDF
胶东破头青断裂金成矿地质信息综合研究与成矿预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日富 陈晓燕 +3 位作者 崔美慧 杨真亮 许延波 王树亚 《矿产勘查》 2020年第10期2061-2071,共11页
胶东破头青断裂带是招(远)-平(度)断裂带北段的主要金矿成矿断裂之一,先后发现了台上、东风171号脉、水旺庄、栾家河等大型金矿床。本文通过综合整理与分析以往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产勘查找矿等相关资料,建立了断裂带内矿化蚀变的... 胶东破头青断裂带是招(远)-平(度)断裂带北段的主要金矿成矿断裂之一,先后发现了台上、东风171号脉、水旺庄、栾家河等大型金矿床。本文通过综合整理与分析以往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产勘查找矿等相关资料,建立了断裂带内矿化蚀变的三维空间模型,总结了构造蚀变叠加变化与矿床分布特征的相关性。基于玲珑杂岩体对成矿的影响范围,结合本次大地电磁测深(MT)的深部构造探测,推定破头青断裂为招平断裂带北段的主断裂,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栾家河断裂与破头青断裂的空间关系影响了破头青断裂内矿体的空间展布,预测深部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破头青断裂 矿化蚀变 三维模型 电磁测深 找矿前景 胶东 山东
下载PDF
某铅锌多金属矿勘查区地球物理磁异常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宝庆 王树亚 +2 位作者 刘博 谷建军 齐松 《现代矿业》 CAS 2014年第10期64-66,共3页
通过对某铅锌多金属矿勘查区进行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总结了勘查区的磁场特征、磁异常特征,并根据磁测成果推测了7条断裂构造。结合已有的地质和物化探成果资料,在勘查区内初步预测了3处铁、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的有利区域,对下一步的... 通过对某铅锌多金属矿勘查区进行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总结了勘查区的磁场特征、磁异常特征,并根据磁测成果推测了7条断裂构造。结合已有的地质和物化探成果资料,在勘查区内初步预测了3处铁、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的有利区域,对下一步的找矿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特征 磁异常特征 成矿有利区域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红细胞输注总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杰 王树亚 +3 位作者 吴文静 吴婵 朱玉婷 韩晶晶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75-83,共9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产妇红细胞输注总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剖宫产术并且术中接受红细胞输注的22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术中红细胞输注总量,将其分为研究组(n=123,术中红细胞...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产妇红细胞输注总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剖宫产术并且术中接受红细胞输注的22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术中红细胞输注总量,将其分为研究组(n=123,术中红细胞输注总量>2 U)和对照组(n=106,术中红细胞输注总量≤2 U)。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组产妇的一般临床、术前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术中输血相关资料,并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2组产妇的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产妇剖宫产术中红细胞输注总量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独立影响因素对产妇剖宫产术中红细胞输注总量>2 U的预测价值。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研究组123例产妇剖宫产术中血浆输注量[350 mL(0,700 mL)比0(0,0)],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量[0(0,0)比0(0,0)],异体红细胞输注量[3 U(3.0,5.5 U)比0(0,1.5 U)],预存式自体输血(PABD)输注量[0(0,0)比1.5 U(0,1.5 U)],回收式自体输血(SAT)输注量[0(0,3 U)比0(0,0)],红细胞输注总量[4.5 U(3.0,8.0 U)比1.5 U(1.5,1.5 U)]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7.505、4.736、10.282、6.730、6.515、13.229,P<0.001)。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的孕周、产次、伴凶险性前置胎盘比例、伴胎盘植入比例、术前血细胞比容(HCT)、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χ^(2)=3.459、6.371、7.205、7.194、-2.103、5.676、7.617,P=0.001、0.041、0.007、0.007、0.036、<0.001、<0.001)。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孕周增加(OR=0.853,95%CI:0.732~0.993,P=0.041)和术前HCT升高(OR=0.872,95%CI:0.802~0.948,P=0.001)是剖宫产术中红细胞输注总量增加的独立保护因素,术中失血量增加(OR=1.002,95%CI:1.001~1.003,P<0.001)为独立危险因素。④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孕周、术前HCT及术中失血量3个因素联合应用时,对剖宫产术中红细胞输注总量>2 U的预测效果最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95%CI:0.821~0.91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9%和71.5%;3个因素独立应用时,术中失血量的预测价值最高,ROC-AUC为0.792(95%CI:0.733~0.851),最佳临界值为1475 mL,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8%和63.4%。结论孕周缩短、术前HCT较低、术中失血量较大的产妇行剖宫产术时,其术中红细胞输注总量较大。可根据产妇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预估其剖宫产术中发生中、大量输血的可能性,从而为临床术前备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输血 红细胞输注 输血 自体 危险因素 孕妇
原文传递
一例Bw14亚型的鉴定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青 李平 +5 位作者 肖建宇 陆乐 叶燕 王树亚 黄成垠 庄云龙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5-758,共4页
目的对1例罕见的ABO亚型进行鉴定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在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的基础上,应用PCR方法扩增患者AB0基因7个外显子和侧翼内含子及克隆测序等方法进行ABO亚型的基因分型和单倍型分析。结果患者常规卡式法ABO正定型为B型... 目的对1例罕见的ABO亚型进行鉴定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在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的基础上,应用PCR方法扩增患者AB0基因7个外显子和侧翼内含子及克隆测序等方法进行ABO亚型的基因分型和单倍型分析。结果患者常规卡式法ABO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有极弱的抗-B抗体,表现为正反定型不符;吸收放散实验证明患者红细胞表面不存在A抗原;AB0基因测序发现其第7外显子523位碱基发生G〉A突变,导致175位缬氨酸(VaI)被甲硫氨酸(Met)替换;ABO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及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患者ABO血型基因型为ABO*Bw14/001。结论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鉴定疑难血型的必要方法。ABO基因的523G〉A突变可能是导致该Bw14亚型的B抗原表达减弱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B亚型 ABO基因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分子生物学鉴定急性白血病患者ABO血型抗原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青 李平 +4 位作者 陆乐 肖建宇 王树亚 黄成垠 姚根宏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急性白血病患者ABO血型抗原,确定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选取临床正反定型不一致白血病患者,常规血清学ABO血型正反定型;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吸收放散法鉴定弱血型抗原;...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急性白血病患者ABO血型抗原,确定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选取临床正反定型不一致白血病患者,常规血清学ABO血型正反定型;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吸收放散法鉴定弱血型抗原;PCR方法扩增ABO基因的7个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患者正定型为AB亚型,反定型为AB型;直抗和间抗为阴性;吸收放散试验证明红细胞上存在弱A和B抗原;ABO基因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其基因型为ABO*A102/B101。结论:该白血病患者经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为正常AB型,其血型抗原减弱由白血病所致。基因分型法可以正确区分血型抗原减弱或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血型抗原减弱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术前变量构建成人肝移植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杰 李平 +3 位作者 王树亚 吴文静 张静 韩晶晶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700-704,709,共6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成人肝移植患者术前变量对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肝移植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量的预测模型并评估分析,为肝移植术前备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同一肝...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成人肝移植患者术前变量对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肝移植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量的预测模型并评估分析,为肝移植术前备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同一肝移植团队进行的185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通过SPSS生成随机数后,按4:1比例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以训练样本分析肝移植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再以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量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肝移植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量预测模型,并用测试样本验证模型。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脏移植患者的性别、诊断、术前变量(Hb、HCT、PLT、INR、PT、APTT、TT、Fib、TBIL、DBIL、TP)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肝移植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存在相关性(P<0.05)。②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拟合预测模型:肝移植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量Y=23.920-0.497×HCT+0.262×MELD评分。③预测值与真实值存在相关性(P<0.05),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绝对误差小于术前常规备血量(20U)与真实值之间绝对误差(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高MELD评分,HCT是其保护性因素。基于成人肝移植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影响因素构建的肝移植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预测模型,可为临床医生评估备血量提供参考依据,降低备血量与实际用血量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异体红细胞输注 术前变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输血不良反应101例次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乐 卢小东 +1 位作者 王树亚 姚晓娟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19期2292-2293,共2页
目的总结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南京鼓楼医院2013-2014年度输血相关不良反应101例次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全年年度输血53 485例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01例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9%。其中,过敏... 目的总结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南京鼓楼医院2013-2014年度输血相关不良反应101例次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全年年度输血53 485例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01例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9%。其中,过敏性反应71例次(70.30%),发热反应28例次(27.72%),另有胸闷和溶血反应各1例。悬浮红细胞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悬浮少白红细胞(P<0.05);单采血小板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辐照单采血小板相仿(P>0.05)。有妊娠和输血史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妊娠和输血史者[84.2%(85/101)vs.15.8%(16/101)](P<0.01)。结论有妊娠史或输血史的患者更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悬浮少白红细胞和病毒灭活冰冻血浆能有效降低输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成分输血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治疗失代偿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亚峰 王树亚 李平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477-478,共2页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肝脏疾病,病因未明,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临床表现,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衰竭。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率可达90%~95%,特别是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肝脏疾病,病因未明,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临床表现,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衰竭。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率可达90%~95%,特别是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特异性高,是早期诊断PBC最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血浆置换治疗 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 失代偿期 慢性肝脏疾病 肝内胆汁淤积 门静脉高压 抗体阳性率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前相关检测及输血后疗效评估 被引量:7
18
作者 陆乐 王树亚 +2 位作者 李平 姚晓娟 吴玲玲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21期2615-2616,共2页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组由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致使红细胞加速破坏而引起的贫血。由于多数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包括直接和间接Coombs试验)为阳性,所以会导致血型鉴定困难和交叉...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组由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致使红细胞加速破坏而引起的贫血。由于多数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包括直接和间接Coombs试验)为阳性,所以会导致血型鉴定困难和交叉配血试验有凝集,给临床用血造成很大的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 抗人球蛋白试验 AIHA 血型鉴定 淋巴细胞功能 重度贫血 临床用血 COOMBS 免疫功能 输血治疗
原文传递
分层流体中水平运动源生成内波的表面流场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静 王树亚 陈旭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51,共7页
在三维内波水槽中制备两层流体,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研究了小球在跃层、跃层上部与跃层下部三个位置运动时的表面流场特征,对图像进行处理后得到表面的速度场、散度场、涡度场。当小球在不同深度以不同速度运动时,散度场的锋线... 在三维内波水槽中制备两层流体,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研究了小球在跃层、跃层上部与跃层下部三个位置运动时的表面流场特征,对图像进行处理后得到表面的速度场、散度场、涡度场。当小球在不同深度以不同速度运动时,散度场的锋线均有类似Kelvin波峰线的形状,辐散的角度(内Kelvin角)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特别地,当小球以在跃层处运动时,辐聚辐散强度的极值随着速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此时的表面流场近乎于无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致内波 PIV技术 速度场 散度场 旋度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