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诱导条件对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梦洪 文渊 +3 位作者 谢安 汪泱 张智亮 黄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2期8506-8509,共4页
目的: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能改善心脏功能,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观察不同诱导条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4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供... 目的: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能改善心脏功能,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观察不同诱导条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4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供体骨髓(自愿捐赠),孕16周水囊引产胎儿(胎儿家属同意捐赠)。②实验方法:取健康供体骨髓,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并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特性分离细胞。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实验,分为生物诱导组和化学诱导组。生物诱导组分别采用胚胎心肌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混合培养、胚胎心肌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间接混合培养及胚胎心肌细胞匀浆液诱导培养,化学诱导组用5,10,15μmol/L5-aza分别处理12,24,48h进行诱导。③实验评估:采用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检测胞浆中的肌节肌动蛋白。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只有在其与胚胎心肌细胞直接混合培养时,才能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而在其他生物诱导模型下却未见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②化学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免疫细胞荧光染色鉴定后,均未见胞浆中有肌节肌动蛋白表达,证实经5-aza诱导处理后,未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结论:①胚胎心肌细胞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机械因素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5-aza诱导是否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未能获得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样细胞 5-氮胞苷 细胞分化 混合培养
下载PDF
经右股静脉插入导管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8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梦洪 罗雄 +2 位作者 彭景添 黄绍烈 章扬龙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总结经右股静脉插入导管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经验。方法:在心腔内心电图或起搏心电图的引导下,经右股静脉穿刺床边无X线显示插入起搏导管抢救危重症患者。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成功。到达有效起搏的时间为10~20分钟,起... 目的:总结经右股静脉插入导管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经验。方法:在心腔内心电图或起搏心电图的引导下,经右股静脉穿刺床边无X线显示插入起搏导管抢救危重症患者。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成功。到达有效起搏的时间为10~20分钟,起搏效果恒定,持续起搏时间2~20天。结论:此法简单、安全、效果恒定。适用于使用其它临时起搏方法后,再改用经静脉起搏方法者;病情进展稍缓慢者和无条件进行其它临时起搏方法的危重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或伴有室性早搏患者。操作者应特别轻柔、缓慢,术前预先注射利多卡因,以防出现心肌穿孔和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并发症。选择紧急床边心脏临时起搏方式,应根据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右股静脉 插管
下载PDF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功能检查价值评估及预后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梦洪 彭景添 +1 位作者 罗雄 郑泽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12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功能检查的价值及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92例SSS患者(其中随访68例)按动态心电图表现分4型,分析功能检查(动态心电图、经食管心房调搏、阿托品试验、固有心率)对各型的临床意...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功能检查的价值及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92例SSS患者(其中随访68例)按动态心电图表现分4型,分析功能检查(动态心电图、经食管心房调搏、阿托品试验、固有心率)对各型的临床意义。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发作期II、II、IV型具有诊断价值。黑或晕厥患者的长间歇时间(3.77±1.44秒)显著长于无症状或症状轻者(2.58±0.37秒)(P<0.001);IV型出现黑或晕厥的发生率较其他各型高(P<0.01);I型患者的窦房结恢复时间稍低于其他型(P<0.05)。固有心率测定较阿托品试验更可靠。结论:应根据SSS各型特点有目的的选择功能检查。II、IV型患者起搏治疗可减少猝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预后 心功能 诊断 病窦综合征
下载PDF
1,6-二磷酸果糖与硝酸甘油合用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梦洪 彭景添 +3 位作者 罗雄章 扬龙 邓宇晓 张智亮 《心功能杂志》 1999年第1期25-27,共3页
为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与硝酸甘油合用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以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影响,选择病因不同的心力衰竭患者101例,分为2组.A组34例,单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B组67例,除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外... 为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与硝酸甘油合用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以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影响,选择病因不同的心力衰竭患者101例,分为2组.A组34例,单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B组67例,除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外,还加用FDP5g静脉点滴,每日2次,共7d~10d;对照组20例.观察结果显示:A组、B组和对照组中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纠正显效率分别为40%(8/20),57%(12/21)和10%(2/20),A组、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以B组疗效最佳,说明FDP与硝酸甘油合用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FDP对病因不同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则以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疗效为佳。FDP可作为辅助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但不能明显减少重症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果糖 心力衰竭 硝酸甘油 疗效 联合用药
下载PDF
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降压治疗策略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梦洪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424-425,共2页
高血压病和房颤均是当前心血管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两者有着紧密的关联,我国高血压病患者中房颤的患病率为0.7%。首先,高血压病是房颤发生的病因之一,从Framingham研究到CH研究等一系列临床研究均证实高血压病患者房颤的发生风险显... 高血压病和房颤均是当前心血管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两者有着紧密的关联,我国高血压病患者中房颤的患病率为0.7%。首先,高血压病是房颤发生的病因之一,从Framingham研究到CH研究等一系列临床研究均证实高血压病患者房颤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而另一方面,房颤患者中也有大部分人群合并有高血压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房颤 降压 治疗
下载PDF
血性心包积液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梦洪 罗雄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55-58,共4页
分析血性心包积液38例。其中结核性15例(39.5%),恶性肿瘤性10例(26.3%),非特异性8例(21.1%),导管意外所致2例,化脓性、急性心肌梗塞及阿米巴所致各1例。血性心包积液好发于体力劳动者、男性青壮年。本文着重分析了血性心包积液的病因... 分析血性心包积液38例。其中结核性15例(39.5%),恶性肿瘤性10例(26.3%),非特异性8例(21.1%),导管意外所致2例,化脓性、急性心肌梗塞及阿米巴所致各1例。血性心包积液好发于体力劳动者、男性青壮年。本文着重分析了血性心包积液的病因,并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心包炎 诊断 病因学
下载PDF
心室电极替代心房电极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王梦洪 彭景添 +5 位作者 吴印生 罗雄 郑泽琪 章扬龙 吴友平 李青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3期159-160,共2页
探讨心房J型电极和心室直电极在心房起搏的临床应用并分析其特点 ,对 78例心房起搏电极 (J型 5 0例、直电极 2 8例 )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常规方法放置心房J型电极 ;借助J型钢丝定位放置直电极。J型电极主要应用于手术前已明确房室结传... 探讨心房J型电极和心室直电极在心房起搏的临床应用并分析其特点 ,对 78例心房起搏电极 (J型 5 0例、直电极 2 8例 )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常规方法放置心房J型电极 ;借助J型钢丝定位放置直电极。J型电极主要应用于手术前已明确房室结传异功能正常的患者 ,直电极用于房室结传导功能尚未确定 ,而需紧急安装永久起搏器者。结果 :J型电极和直电极均可在右心耳定位起搏心脏 ,操作简单、起搏成功率高。两种电极在安置时起搏的P波振幅、心房起搏阈值以及其它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随访 3.5 2± 3.17(2个月~ 8年 )无交叉感知、无电极脱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起搏 起搏电极导线 安置技巧
下载PDF
运动^(99)锝心肌断层显象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探讨
8
作者 王梦洪 罗雄 贺之连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3-25,共3页
本文对90例冠心病运动^(99)锝-甲氧异丁异腈(^(99m)Tc-MIBI)心肌断层显象和心电图运动试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进行比较,评价运动^(99m)=Tc-MIBI 心肌断层显象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表明: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前者优于后二者(P<0... 本文对90例冠心病运动^(99)锝-甲氧异丁异腈(^(99m)Tc-MIBI)心肌断层显象和心电图运动试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进行比较,评价运动^(99m)=Tc-MIBI 心肌断层显象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表明: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前者优于后二者(P<0.01);心肌断层显象对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后壁、前侧壁、心尖部定位诊断优于心电图(P<0.01);运动^(99m)Tc-MIBI 心肌断层显象对冠心病心绞痛诊断较敏感,对冠心病心肌梗塞定位诊断较全面,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型诊断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 心肌 放射性核素成像 心电描记术 超声诊断
下载PDF
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胡小亮 王梦洪 +1 位作者 郑泽琪 彭景添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88-1290,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为临床干预这类高血压患者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老年人454例,根据门诊血压测量结果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持续高血压组156例、隐蔽性高血压组98例和理想血压组200例。比较3... 目的分析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为临床干预这类高血压患者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老年人454例,根据门诊血压测量结果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持续高血压组156例、隐蔽性高血压组98例和理想血压组200例。比较3组血压变异性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持续高血压组、隐蔽性高血压组动态血压参数和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理想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高血压组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明显高于隐蔽性高血压组,吸烟比例明显低于隐蔽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压变异,这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靶器官损害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血压测定 弹性蛋白 弹性组织 血管阻力
下载PDF
硝酸甘油介入^(99)Tc^m-MIBISPECT心肌显像对PTCA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青 王梦洪 +7 位作者 杨晓青 彭景添 关晏星 叶斌华 熊立跃 欧阳军 龚晓红 吴印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27-28,共2页
目的 评价硝酸甘油 (NTG)介入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SPECT心肌显像对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决策的影响。方法  5 1例心肌梗死患者PTCA前 1周内行99Tcm MIBI静息和NTG介入心肌显像 ,术后 2~ 3个月内复... 目的 评价硝酸甘油 (NTG)介入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SPECT心肌显像对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决策的影响。方法  5 1例心肌梗死患者PTCA前 1周内行99Tcm MIBI静息和NTG介入心肌显像 ,术后 2~ 3个月内复查静息心肌显像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 1例患者共 14 1个心肌灌注异常节段 ,其中术后 74个节段心肌血流灌注改善 ,治疗有效率为5 2 4 8%。术前NTG介入显像表现为可逆性缺损 79个节段 ,术后 84 81% (6 7个 )节段心肌灌注改善 ,其中有明显填充的 5 8个节段 ,术后全部灌注改善。NTG介入显像表现为不可逆性缺损的 6 2个节段 ,有 11 2 9% (7个 )节段术后心肌灌注改善。NTG介入显像检测心肌存活的准确性为 86 5 2 %。结论NTG介入99Tcm MIBISPECT心肌显像对患者行PTCA起重要的决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硝酸甘油 MIBI
下载PDF
血脂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俊 王梦洪 +2 位作者 彭小平 危春英 路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脂水平变化及血脂康的干预作用。方法69例ACS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常规加血脂康治疗)和对照组(29例,常规治疗),另选30名健康人为正常组。治...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脂水平变化及血脂康的干预作用。方法69例ACS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常规加血脂康治疗)和对照组(29例,常规治疗),另选30名健康人为正常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Hs-CRP、MMP-9及血脂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CS患者Hs-CRP、MMP-9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与心肌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治疗组治疗2周后Hs-CRP、MMP-9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Hs-CRP、MMP-9水平与ACS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血脂康的抗炎作用在ACS早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康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敏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脂
下载PDF
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郑泽琪 张智亮 +3 位作者 汤璐 黄晓鹏 王梦洪 吴印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1-433,共3页
目的:评价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的安全性。 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标准的42例房颤病人随机分为2组:华法林治疗组(治疗组)23例,给予华法林,自3mg/d开始口服,用药第1周隔日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目的:评价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的安全性。 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标准的42例房颤病人随机分为2组:华法林治疗组(治疗组)23例,给予华法林,自3mg/d开始口服,用药第1周隔日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周后若INR未达到2.0~3.0,增加华法林至4mg/d,每隔1周测INR,使其达到2.0~3.0之间,4周后每月测INR 1次,若病人增加或减少某种药物时,随时再测INR,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阿司匹林对照组(对照组)19例,给予阿司匹林200mg/d,分2次口服,每月复查大便潜血1次。 结果:治疗组病人10~14(平均11.1±2.2)天INR达2.0~3.0(平均2.35±0.11),有1例病人在华法林3mg/d口服3个月后出现消化道出血,当时INR为2.15,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对照组2例病人出现上腹部烧灼感。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2组病人均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结论:在华法林治疗4周内及改变其它药物时加强INR监测,随时调整华法林剂量,使INR保持在2.0~3.0之间,病人和医师保持密切联系,华法林在房颤病人中的使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安全性 抗凝治疗
下载PDF
64层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文渊 王梦洪 +3 位作者 危春英 郑泽琪 彭景添 彭小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64层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可能因素。方法:入选131名患者,采用64层CT重建208枚支架血管图像,用4分评分法评估图像质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再狭窄诊断的金标准。结果:208枚支架中发现35例再狭窄。64层CT诊断支... 目的:探讨影响64层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可能因素。方法:入选131名患者,采用64层CT重建208枚支架血管图像,用4分评分法评估图像质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再狭窄诊断的金标准。结果:208枚支架中发现35例再狭窄。64层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3.6%,其位于左主干和前降支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而且大直径支架的图像质量也显著优于小直径(<3.0mm)支架,此外,支架重叠也因伪影加重而干扰图像的质量。结论: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尤其可作为左主干、前降支等大直径单支架植入术后的随访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CT动脉造影
下载PDF
肝X受体抑制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被引量:12
14
作者 殷然 王梦洪 +2 位作者 郑泽琪 彭锦添 夏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71-1675,共5页
目的:探讨肝X受体(LXRs)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的影响和相应的细胞信号通路。方法: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复制A/R模型;不同浓度LXRs激动剂T0901317(1、5、10μmol/L)预处理后,常规比色法检测复氧24 h后各组上清液乳酸脱氢酶(... 目的:探讨肝X受体(LXRs)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的影响和相应的细胞信号通路。方法: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复制A/R模型;不同浓度LXRs激动剂T0901317(1、5、10μmol/L)预处理后,常规比色法检测复氧24 h后各组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活性;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表达;心肌特异性表达LXRα及LXRβ的腺病毒载体转染H9c2细胞,随后进行A/R实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测定各组核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T0901317预处理显著减轻A/R损伤引起的LDH和CK活性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T0901317预处理组心肌细胞炎症因子释放显著减少(P<0.05);LXRs过表达明显抑制A/R损伤造成的H9c2细胞NF-κB活化。结论:LXRs是机体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防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受体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阿霉素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彭小平 陈璿瑛 +2 位作者 李文娟 王梦洪 郑泽琪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DH)对阿霉素(ADR)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ADR建立大鼠心肌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DH组、ADR组、DH+ADR组,各10只。观察大鼠生理状况,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过氧化氢...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DH)对阿霉素(ADR)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ADR建立大鼠心肌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DH组、ADR组、DH+ADR组,各10只。观察大鼠生理状况,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ADR组相比,DH预处理能显著改善ADR所致的体重下降,降低LDH、CK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增强SOD、CAT和GSH-Px的活性。线粒体膜电位数据显示,与ADR组相比,DH显著增加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论 DH对ADR所致大鼠心肌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降低心肌氧化应激,提高抗氧化防御和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心肌损伤 氧化应激 阿霉素
下载PDF
microRNA-1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被引量:17
16
作者 文通 魏云峰 +4 位作者 王梦洪 汪泱 曾俊义 彭小平 李宾公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研究microRNA-1(miRNA-1)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方法构建大鼠miRNA-1表达载体,分离扩增培养及鉴定大鼠MSCs。脂质体法转染大鼠第4代MSCs,实时定量RT-PCR(qRT-PCR)检测转染miRNA-1质粒后MSCs的miRNA-1表... 目的研究microRNA-1(miRNA-1)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方法构建大鼠miRNA-1表达载体,分离扩增培养及鉴定大鼠MSCs。脂质体法转染大鼠第4代MSCs,实时定量RT-PCR(qRT-PCR)检测转染miRNA-1质粒后MSCs的miRNA-1表达水平。分别于转染2、4和6 d后用RT-PCR检测心肌重要转录因子GATA4、NKx2.5和MEF2C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特异蛋白I(cTnI)的表达。结果 90%以上的MSCs表达MSCs重要标志物CD29、CD44;未检测到造血前体细胞标志抗原CD34、白细胞标志抗原CD45的表达。转染miRNA-1质粒后,miRNA-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转染miRNA-1质粒2、4和6 d后,GATA4、NKx2.5和MEF2C的mRNA表达逐渐增强。第4和6天后可见cTnI阳性表达细胞。结论 miRNA-1能诱导大鼠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样细胞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核转录因子κB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智亮 唐艳 +2 位作者 王梦洪 郑耀富 高智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12例CHD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4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63例(UA组)、稳定型心绞痛35例(SAP组)。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NF-κB、Hp细胞毒...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12例CHD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4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63例(UA组)、稳定型心绞痛35例(SAP组)。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NF-κB、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IgG(Hp-CagA-IgG)。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MI组、UA组、SAP组血清NF-κB水平分别为(38.22±14.15)、(29.32±11.26)、(19.12±10.52)ng/mL,血清Hp-CagA-IgG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5.5%、41.7%、25.0%,各组两两比较P均<0.05;Hp-CagAIgG阳性患者血清NF-κB水平为(29.32±10.54)ng/mL,阴性患者为(13.37±5.63)ng/mL,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HD患者血清NF-κB水平与Hp-CagA-IgG呈正相关(r=0.771,P<0.05)。结论Hp感染与冠心病的发病可能有关,且NF-κB与Hp感染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幽门螺杆菌 核转录因子ΚB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
下载PDF
葛根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大鼠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诗英 王梦洪 +3 位作者 吴晓牧 危春英 彭小平 左汉恒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大鼠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SO(5 mg.kg-1.d-1×10 d)皮下注射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给予葛根素(100 mg.kg-1.d-1)干预,实验共进行8周。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大鼠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SO(5 mg.kg-1.d-1×10 d)皮下注射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给予葛根素(100 mg.kg-1.d-1)干预,实验共进行8周。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8只,空白对照组8只,葛根素早期干预组8只,葛根素后期干预组8只。于实验末,予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缩短分数(FS),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取左室心肌组织进行VG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测算胶原容积积分(CVF)、心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量,取左室游离壁心肌组织检测羟脯氨酸浓度,并运用RT-PCR半定量分析CTGF mRNA和TGF-β1m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明显改善大鼠左室收缩功能(P<0.01),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CVF及羟脯氨酸浓度(P<0.01),以及抑制CTGF和TGF-β1的过度表达(P<0.01)。相关分析显示4组大鼠的左室心肌组织CTGF蛋白与CVF和羟脯氨酸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葛根素能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这种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左室心肌组织中TGF-β1和CTGF的过度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旋磨术在高危钙化病变中应用的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志勇 王梦洪 +5 位作者 张学洪 谢国波 常智堂 盛国太 葛郁芝 李华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旋磨术在高危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中应用的经验,分析该技术治疗高危钙化病变患者的安全性及近、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旋磨术结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130例,其中符合高危复杂钙化病变...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旋磨术在高危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中应用的经验,分析该技术治疗高危钙化病变患者的安全性及近、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旋磨术结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130例,其中符合高危复杂钙化病变患者23例。分析术前术后冠状动脉DSA造影资料及临床信息,评估介入术并发症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3例患者26处钙化病变均接受冠状动脉旋磨术,其中15处(57.7%)、7处(26.9%)、4处(15.4%)病变分别以初始直径1.25 mm、1.5 mm、1.75 mm磨头开始旋磨。23处病变(88.5%)成功旋磨并顺利植入支架,即刻效果满意,无并发症;3处(11.5%)病变未植入支架,原因分别为血管太细、血管穿孔和支架内再狭窄,仅作旋磨术。术中发生冠状动脉夹层1处(3.8%),支架植入后边支闭塞2处(7.7%),血管穿孔1处(3.8%),无复流2处(7.7%)及支架内残余狭窄1例(3.8%)。住院期间无死亡事件发生,发生支架植入术后心肌梗死3例(13.0%),对比剂肾病2例(8.7%)。术后1年随访发现5例(21.7%)心绞痛症状再发,其中2例经造影证实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21例获随访4-60个月,平均(25.5±10.7)个月,结果 4例病死,2例再行血管重建术。结论 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高危钙化病变安全、有效,术中根据病变特点遵循“磨头更小、推进更慢、分段旋磨”的原则,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旋磨术 钙化病变 单中心经验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彭小平 陈瑛 +2 位作者 王梦洪 郑泽琪 彭景添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治疗经过及一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32例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术8例,肺动脉...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治疗经过及一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32例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术8例,肺动脉导管裂栓术3例,经导管肺动脉内溶栓7例,植入下腔静脉滤器30枚,经下肢静脉溶栓30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肺动脉造影时,另1例死于溶栓后脑出血。结论:(1)肺动脉栓塞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容易误诊,应加强认识。(2)心电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16层CT、肺血流灌注扫描、下肢静脉彩色超声、肺动脉造影等检查都具有各自的有优缺点,应合理应用。(3)肺动脉介入治疗及溶栓治疗都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肺动脉栓塞。(4)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肺动脉栓塞的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