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微生物特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娣 程玉鹏 +2 位作者 王继华 牛佳 王樱凝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83-87,共5页
研究三江地区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数量在春、秋两季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及可培养细菌在不同土壤中的分布与种属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原生态土壤的优势细菌种类及分离出的细菌种类最多,其次为农作物种植区土壤,退耕还草土壤分离出的细菌种类最... 研究三江地区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数量在春、秋两季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及可培养细菌在不同土壤中的分布与种属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原生态土壤的优势细菌种类及分离出的细菌种类最多,其次为农作物种植区土壤,退耕还草土壤分离出的细菌种类最少,细菌种类较为单一,但优势菌种所占比例大.同时,不同土壤类型有其特有的菌属.通过对不同耕作下的土壤、退耕还草土壤、原生态土壤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说明三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开垦时间的增加,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渐变.物理性质方面,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逐年减少;化学性质方面,有机质和其他养分随开垦时间的增加而逐年降低,退耕还草后土壤性质有所恢复,原生态的土壤肥力最强.说明退耕还草有利于改善当地的土壤理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微生物特性 土壤肥力 理化性质
下载PDF
溶藻细菌的分离纯化及菌种的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侯翠翠 王继华 +2 位作者 陈凤虎 杨雪辰 王樱凝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60-65,共6页
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针对富营养化水体生物修复过程中,对有害藻类的控制,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池塘里采集水样,对水样进行分析处理、经分离纯化后,得到5株溶藻细菌,编号为R1、R2、R3、R4、R5.... 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针对富营养化水体生物修复过程中,对有害藻类的控制,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池塘里采集水样,对水样进行分析处理、经分离纯化后,得到5株溶藻细菌,编号为R1、R2、R3、R4、R5.通过菌落和个体形态的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试验和生长曲线的测定,对这5株菌进行初步的鉴定,研究结果为溶藻细菌控藻效果的进一步探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分离纯化 生理生化 生长曲线
下载PDF
体验生活 感受英语——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4B Module 9 Unit 2 课堂实录与简析
3
作者 王樱凝 《辽宁教育》 2004年第6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生活 英语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 中等教育
下载PDF
水中PPCPs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樱凝 崔迪 +2 位作者 庞长泷 李昂 马放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5-29,共5页
由于人类的大量使用及处理方法不当,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作为一种痕量的新兴污染物不断进入环境。PPCPs浓度低、结构复杂、不易降解,在环境中不断积累,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PPCPs在环境中的归趋及污染控制技术已成为环境科学领... 由于人类的大量使用及处理方法不当,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作为一种痕量的新兴污染物不断进入环境。PPCPs浓度低、结构复杂、不易降解,在环境中不断积累,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PPCPs在环境中的归趋及污染控制技术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环境中PPCPs的来源、危害及其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深入讨论了不同处理技术对PPCPs的处理效能,为环境中PPCPs的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 微污染物控制 污水处理系统
原文传递
混合碳源制备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能及产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金娜 杨基先 +4 位作者 王继华 李昂 马放 吴丹 王樱凝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54-1660,共7页
为实现混合底物的高效定向转化,以产絮菌根癌农杆菌(Agrobactrium tumefaciens)F2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单一碳源及不同初始浓度对菌体生长、絮凝效能及絮凝剂产量的变化规律,采用BP算法构建絮凝效能及产量预测神经网络.产絮菌F2利用葡萄... 为实现混合底物的高效定向转化,以产絮菌根癌农杆菌(Agrobactrium tumefaciens)F2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单一碳源及不同初始浓度对菌体生长、絮凝效能及絮凝剂产量的变化规律,采用BP算法构建絮凝效能及产量预测神经网络.产絮菌F2利用葡萄糖时的絮凝效能和产量分别为88.98%和2.20 g·L-1,过低的初始浓度将影响产量,不低于7.5 g·L-1为佳.以D-(+)-葡萄糖、D-半乳糖和D-甘露糖3种单糖为混合碳源,构建网络结构为3-5-2的产絮效能及絮凝剂产量预测模型,对两个输出层的预测误差范围均在4%以内,预测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浓度的最优解为6.59 g·L-1、1.32 g·L-1、3.57 g·L-1,经验证混合碳源发酵产絮可使絮凝效能和产量比单一葡萄糖发酵时分别提高6.87%和26.82%,本文为产絮菌F2利用含糖有机质废液发酵产絮凝剂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剂 混合碳源 絮凝效能 絮凝剂产量 BP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