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红细胞增多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毓洲 张沪生 +2 位作者 黄席珍 武永吉 张之南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综合征 (OSAHS)合并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 1 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门诊及住院的OSAHS患者的资料 ,红细胞增多症病例组与无红细胞增多症对照组按年龄、性别、体质...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综合征 (OSAHS)合并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 1 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门诊及住院的OSAHS患者的资料 ,红细胞增多症病例组与无红细胞增多症对照组按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及就诊时间行 1∶3匹配。分析其临床特点 ,用Logistic回归法评估发生红细胞增多的危险因素。结果 OSAHS并红细胞增多症 4 2例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 >4 0 /h。红细胞容量测定符合绝对性红细胞增多症 4例、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 38例。经鼻持续正压治疗 (nCPAP)后 ,红细胞增多症恢复的中位时间为 6d。多因素分析 ,高血压、男性、冠心病及脑卒中时发生红细胞增多症的比数比 (OR值 )分别为 1 0 .7、1 .7、1 .3及 9.1。结论 OSAHS患者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仅见于少数病例 ,大多为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 ,推测与睡眠中窒息、应激及体液减少有关。治疗OSAHS后常很快缓解。高血压、AHI >4 0、男性是发生红细胞增多症的主要因素。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综合征 合并症 红细胞增多症 OSAHS 血常规
下载PDF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化放疗与序贯化放疗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毓洲 应红艳 +1 位作者 赵林 陈书长 《循证医学》 CSCD 2007年第3期152-157,共6页
目的比较同步化放疗与序贯化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毒副作用和生存期的影响,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MEDLINE检索并收集近10年来发表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同步化放疗与序贯化... 目的比较同步化放疗与序贯化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毒副作用和生存期的影响,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MEDLINE检索并收集近10年来发表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同步化放疗与序贯化放疗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包括了含诱导化疗及不含诱导化疗的方案,对符合要求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条件的有6项临床试验,共计1316例患者(其中1126例死亡),Meta分析结果显示,同步化放疗组与序贯化放疗组比较,两者肺毒性相当,但同步化放疗组Ⅲ度以上食管炎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增加了15.01%和14.43%,治疗相关的死亡率增加了2.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步化放疗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序贯化放疗组增加了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位生存时间效应指数(d)为0.45,为中效应(0.2<d<0.8)。同步化放疗组2年死亡风险为0.88(死亡风险下降12%,绝对受益率2.8%),3年和5年的死亡风险分别为0.92和0.99,绝对生存受益率分别为1.4%和0.05%。结论虽然同步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位生存时间、2年和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序贯化放疗治疗模式,转换为2年的绝对生存受益率提高了2.8%,但相关毒副作用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3~5年的绝对受益率较低,受益/毒性比欠佳。因此临床对有并发症或者存在高风险的患者选择同步化放疗须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同步化放疗 序贯化放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足叶乙甙、顺氯氨铂联合胸部放疗治疗局限性晚期肺鳞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毓洲 郭胤仕 邢祖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700-703,共4页
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53例(Ⅲa20例,Ⅲb期33例)局限性晚期未行手术治疗的肺鳞癌患者采用足叶乙甙及顺氯氨铂化疗,并加用胸部60Co照射。平均接受化疗2.4疗程,放疗总量60Gy。结果:2例完全缓解(CR),23... 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53例(Ⅲa20例,Ⅲb期33例)局限性晚期未行手术治疗的肺鳞癌患者采用足叶乙甙及顺氯氨铂化疗,并加用胸部60Co照射。平均接受化疗2.4疗程,放疗总量60Gy。结果:2例完全缓解(CR),23例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47.2%(CR+PR),中位生存期15.8个月,平均缓解期7.5个月。化疗中出现恶心、呕吐Ⅰ度者9例,Ⅱ度者4例,粒细胞减少Ⅰ度者7例,Ⅱ度者6例,Ⅲ度者1例。连续放疗组中发生放射性肺炎者占28.2%(11/39),放射性心肌心包炎1例,分段放疗组中无此类副作用,认为该方案治疗肺鳞癌效果显著,分段放疗可减少副作用且疗效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鳞癌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足叶乙甙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病机理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毓洲 黄席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8-179,共2页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发病机理 上气道狭窄 呼吸调节异常
下载PDF
EGFR-TKI治疗肺腺癌疗效与胸部CT特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毓洲 宁晓红 +1 位作者 周建凤 陈书长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36-24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许多研究结果证明:应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埃罗替尼(erlotini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非吸烟的肺腺癌患者疗效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EGFR-TKI治疗肺腺癌的疗效与胸部X线CT表现... 背景与目的许多研究结果证明:应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埃罗替尼(erlotini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非吸烟的肺腺癌患者疗效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EGFR-TKI治疗肺腺癌的疗效与胸部X线CT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门诊和住院的含铂方案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肺腺癌患者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54-85岁(平均67.5岁)。给予吉非替尼250mg或者埃罗替尼150mg,每日一次口服,持续用药至病情进展。每2个月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并随访,参照RECIST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同时对病变CT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应用吉非替尼治疗28例,埃罗替尼治疗9例,其中治疗受益者21例,包括部分缓解7例,稳定14例,无完全缓解病例,进展16例。CT特征分析表明,胸内转移灶在3个以上或者弥漫性病变者受益率占79.9%(15/19),1-2个结节病灶受益率占33.3%(6/18),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胸腔积液者受益率占73.1%(19/26),无胸腔积液者受益率为22.2%(2/9),P<0.05。增强CT扫描可分析的21名患者结节共70个,中等以上强化的结节治疗后病变好转率67.4%(31/46),无强化者好转率37.5%(9/24),P<0.05。而性别、肿瘤大于3cm和病灶边缘光滑与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差异(P>0.05)。受益组与进展组比较中位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分析表明影像学表现不能成为独立预后因素(总HR值为0.766,P>0.05)。结论EGFR-TKI治疗肺腺癌,CT表现为多发转移或弥漫性病变、胸腔积液和局部病灶中等增强者治疗受益率高,这些指标对疗效有一定疗效预测作用,但与预后的关系尚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计算机体层扫描 抗肿瘤制剂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恶性肿瘤生存者医疗-随访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毓洲 苗劲蔚 +1 位作者 韩磊 刘华 《癌症进展》 2010年第2期167-169,共3页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医疗难题,癌症发病数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3/4的新增病例发生在新兴工业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据2002年国际癌症研究会(IARC)报告称:经过放化疗和手术等治疗后,全球恶性...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医疗难题,癌症发病数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3/4的新增病例发生在新兴工业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据2002年国际癌症研究会(IARC)报告称:经过放化疗和手术等治疗后,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090万,死亡病例67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生存者 医疗-随访模式
下载PDF
协和医院1983年至1999年急性白血病初治诱导化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毓洲 隋雪梅 +2 位作者 武永吉 沈悌 张之南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 通过总结我院 17年来初治急性白血病诱导治疗结果 ,了解目前诱导治疗现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查阅 17年来我院所有住院的急性初治白血病病例共 34 7例 ,对其诱导化疗方案、治疗效果及毒性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 目的 通过总结我院 17年来初治急性白血病诱导治疗结果 ,了解目前诱导治疗现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查阅 17年来我院所有住院的急性初治白血病病例共 34 7例 ,对其诱导化疗方案、治疗效果及毒性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 DA及 HOAP方案治疗非 M3 的 AML患者 ,CR率分别为 5 7.1%及 5 9.5 % ,两者并无显著性差异。而应用 HOAP治疗 AML - M3 患者 ,CR率仅为 14.2 % ,应用 ATRA诱导缓解后加 DA方案治疗 ,CR率达到 77.3%。 VEAGP及 VDL P治疗 AL L的 CR率分别为 62 .5 %及 5 9.1%。初治死亡患者中 ,颅内出血占 40 % (30 / 75 ) ,各种感染占 37.3% (2 8/ 75 )。结论 除 M3 患者外 ,不同诱导化疗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 CR率并无显著性差异。颅内出血、感染因素为初治诱导化疗常见死亡原因 ,且并未逐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化疗 诱导治疗 治疗 协和医院 药物疗法 DA方案 HOAP方案
下载PDF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杀瘤活性及其对正常表型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毓洲 武永吉 张之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0-53,共4页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克隆可能由于缺乏GPI锚连蛋白而逃脱免疫攻击 ,形成生长优势。本研究测定PNH患者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对K5 6 2细胞的杀伤作用 ,并与正常对照比较 ,观察其淋巴细胞功能。采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 ,应用免疫磁...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克隆可能由于缺乏GPI锚连蛋白而逃脱免疫攻击 ,形成生长优势。本研究测定PNH患者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对K5 6 2细胞的杀伤作用 ,并与正常对照比较 ,观察其淋巴细胞功能。采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 ,应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PNH患者骨髓CD34+ 及CD34- 细胞 ,分别向 2组细胞及对照细胞加入自身CD5 9+ 或CD5 9- 淋巴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外源性IFN γ及IL 2。培养 10天后 ,测定骨髓细胞中PNH细胞 (CD5 9- )百分数 ,观察淋巴细胞对骨髓中CD34+ 及CD34- 细胞中PNH细胞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对PHA的增殖反应 ,PNH患者未分选的淋巴细胞与健康对照比较、PNH患者自身CD5 9+ 与CD5 9- 淋巴细胞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但对K5 6 2细胞的杀伤作用PNH患者未分选的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 (5 0 .0 0± 2 8.6 7) %及 (76 .13± 10 .15 ) % (P <0 .0 5 ) ,而PNH患者CD5 9- 淋巴细胞与CD5 9+ 淋巴细胞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NH患者骨髓细胞中加入自身CD5 9- 淋巴细胞或其培养上清液、CD5 9+ 淋巴细胞或其培养上清液、外源性IFN γ和IL 2培养后 ,CD5 9+ 细胞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除CD5 9+ 淋巴细胞组外 ,其他各组CD5 9+ 细胞下降与培养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IFN γ及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淋巴细胞 骨髓细胞
下载PDF
实体肿瘤患者细菌感染并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毓洲 陈书长 《癌症进展》 2006年第5期402-407,共6页
目的 了解实体肿瘤患者细菌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以来住院的化疗病人1906人次(636人,化疗1906次,PS=0~2,男475例,女161例,年龄58.2±18.8岁),对引起粒细胞减少Ⅱ~Ⅲ级,以及粒细胞减少合并发热(FN... 目的 了解实体肿瘤患者细菌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以来住院的化疗病人1906人次(636人,化疗1906次,PS=0~2,男475例,女161例,年龄58.2±18.8岁),对引起粒细胞减少Ⅱ~Ⅲ级,以及粒细胞减少合并发热(FN)的感染细菌进行分离,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G—CSF对粒细胞粒细胞减少和FN的作用。晚期实体瘤细菌感染与死亡患者均为本科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病人共84例(女26例,年龄61±16岁,男58例,年龄60±16岁),对其死亡原因,感染部位,病原菌类型以及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8.1%,粒细胞减少并发热发生率为8.7%(165/1906),占粒细胞减少人群的36.3%,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9.7%,其中,导管尖/血培养1.1%,痰、尿等体液中培养的细菌检出率为7.6%,不明原因的FN占91.3%。引起粒细胞减少和FN与化疗方案有关,年龄大于65岁、化疗前白细胞低于5.0×10^6/L、化疗次数-9粒细胞减少、女性发生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增加。粒细胞减少尽早使用G—CSF的FN发生率为10.8%(32/297),而晚用或未用G—CSF的FN发生率为18.3%(46/252),P=0.0123。应用G—CSF后,平均粒细胞减少持续5.45±0.15天,未用G—CSF者平均粒细胞减少8.20±0.52天,P〈0.0001。晚期实体瘤患者死亡因素中,感染发生率为35.70%,G^+菌占7%,以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菌占8.30%,主要为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和假单胞菌属。G^-/G^+为0.6,混合感染占9.52%。各种耐药菌培养率占44.6%。原因不明感染者占10.90%。结论 老年人、女性、化疗前白细胞水平及化疗次数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均有关,早期使用GCS—F可使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并有预防FN的作用。恶性肿瘤晚期,以免疫缺陷导致的机会感染和院内感染为主,病原菌分离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菌感染 化疗
下载PDF
恶性肿瘤生存者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毓洲 陈书长 《癌症进展》 2010年第1期6-8,共3页
众所周知,近十年来恶性肿瘤生存者(cancer survivor)人数大幅上升,随着诊断和治疗的进步,癌症已成为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肿瘤生存者的数字还将会进一步攀升。目前,美国有多达60%以上的成年癌症患者和超过80%的儿童癌症患者确... 众所周知,近十年来恶性肿瘤生存者(cancer survivor)人数大幅上升,随着诊断和治疗的进步,癌症已成为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肿瘤生存者的数字还将会进一步攀升。目前,美国有多达60%以上的成年癌症患者和超过80%的儿童癌症患者确诊后仍存活了5年以上。正如任何临床病症一样,所有恶性肿瘤生存者的自身状况不尽相同,每位恶性肿瘤生存者都要面对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治疗和非治疗相关的潜在风险,罹患癌症必将改变人的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生存者 身心康复
下载PDF
化疗药物诱发弥漫性肺泡损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毓洲 陈书长 《癌症进展》 2009年第1期19-22,共4页
肿瘤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化疗药物主要通过细胞DNA、蛋白质大分子等发挥作用,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也是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肿瘤化疗药物的进步和肿瘤治疗经验积累,化疗所致的严重并发症明... 肿瘤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化疗药物主要通过细胞DNA、蛋白质大分子等发挥作用,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也是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肿瘤化疗药物的进步和肿瘤治疗经验积累,化疗所致的严重并发症明显减少。肿瘤治疗中化疗引起的肺部并发症病因非常复杂,发病机制多种多样,临床表现急缓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化物 弥漫性肺泡损伤
下载PDF
肺鳞癌信号传导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王毓洲 白澎 +3 位作者 张沪生 陈书长 李建业 马山 《癌症进展》 2006年第1期73-81,共9页
目的探讨肺癌信号传导及免疫相关基因与正常肺组织差异表达。方法采用包含1152个cDNA克隆的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4例肺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正常肺组织进行信号传导及免疫相关特异性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结果3例以上共同表达的差异基因78条,... 目的探讨肺癌信号传导及免疫相关基因与正常肺组织差异表达。方法采用包含1152个cDNA克隆的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4例肺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正常肺组织进行信号传导及免疫相关特异性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结果3例以上共同表达的差异基因78条,其中上调者共44条,下调者共34条。低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蛋白质和脂肪等分子的代谢及趋势化因子等方面。高表达的基因包括细胞表面受体、核受体和离子通道等有关信号机制、cAMP、蛋白激酶及蛋白磷酸化酶的作用、细胞凋亡和蛋白降解等。结论细胞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在肺癌中表达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生物信号传导及肿瘤免疫有关的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可以了解肺癌的发生机制,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基因芯片 免疫 信号传导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在非COPD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毓洲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3年第5期271-273,共3页
无创正压通气 (N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 (ARF)成为急救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进展 ,本文重点对非COPD肺部疾病引起的ARF临床应用NPPV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非COPD急性呼吸衰竭 治疗 应用
下载PDF
关怀恶性肿瘤生存者
14
作者 王毓洲 《癌症进展》 2010年第1期5-5,共1页
生存者是指在灾难中幸运生还的人,癌症发病率的攀升和治疗进步必然导致癌症生存者人数大幅上升。然而,癌症不同于其他“一过性”灾难,它随时会卷土重来,癌症生存者须时刻准备与不期而至的死神“对弈”,这正是其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生存者是指在灾难中幸运生还的人,癌症发病率的攀升和治疗进步必然导致癌症生存者人数大幅上升。然而,癌症不同于其他“一过性”灾难,它随时会卷土重来,癌症生存者须时刻准备与不期而至的死神“对弈”,这正是其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调查显示,癌症生存者的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生存者 恶性肿瘤 癌症发病率 健康状况 一过性 灾难
下载PDF
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49
15
作者 赵林 应红艳 +3 位作者 管梅 程月鹃 王毓洲 白春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将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252例胃癌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与非老年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胃癌患者占36.0%。老年组男:女=3.74∶1,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将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252例胃癌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与非老年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胃癌患者占36.0%。老年组男:女=3.74∶1,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20)。腹胀腹痛为最常见临床表现,但老年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43.3%比61.7%,P=0.005);老年组消瘦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5.6%比6.2%)(P=0.015)。老年胃癌患者合并第二肿瘤的概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2.2%比2.5%)(P=0.002)。老年组贲门胃底癌最常见,占36.7%,非老年组胃窦癌最常见,占34.6%。老年组2.2%的患者胃癌为多起源,而非老年组均为单中心起源。总体77.8%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70.9%,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比例相近。98%的患者接受了化疗,老年组接受三线及三线以上化疗的患者比例仅为非老年组的1/3(3.3%比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方案选择方面,老年组更多的患者选择了FOLFOX/XELOX的两药联合方案(73.3%)。中位生存时间老年组26.5个月,非老年组28.0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5)。按分期分层比较,Ⅳ期老年组中位生存时间(22.7个月)有较非老年组(16.1个月)延长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结论老年胃癌患者中男性比例更高,易以消瘦起病,贲门胃底癌最常见,多中心起源及合并第二肿瘤的比例较非老年组升高;治疗方面,老年胃癌患者可以耐受规范的手术及化疗,手术比例与非老年组相近,更多患者选择了两药而非三药的联合化疗方案;老年胃癌整体预后与非老年患者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胃癌 手术 化疗 预后
下载PDF
癌痛治疗与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韩磊 赵丽波 +7 位作者 张志国 张颖 刘华 杨福祥 刘会芳 李建国 王毓洲 苗劲蔚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生存者癌痛治疗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对入选患者给予三阶梯止痛治疗,应用数字评分疼痛分级法及EORTC QLQ-C30问卷调查表分别对止痛治疗前后患者进行疼痛测定及生活质量测定,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使用三阶梯...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生存者癌痛治疗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对入选患者给予三阶梯止痛治疗,应用数字评分疼痛分级法及EORTC QLQ-C30问卷调查表分别对止痛治疗前后患者进行疼痛测定及生活质量测定,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使用三阶梯止痛治疗后,中度疼痛缓解率为95.3%,重度疼痛缓解率为85.3%,疼痛总缓解率为88.4%;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等。(2)按照三阶梯止痛疗法疼痛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较好,中、重度癌痛患者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失眠、整体质量均明显改善(P<0.01);中度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65.49±8.54,重度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得分33.38±10.6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阶梯止痛疗法能明显缓解癌性疼痛,有效地提高恶性肿瘤生存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生活质量 疼痛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77例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邵亚娟 王颖轶 +1 位作者 孟长婷 王毓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治疗模式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以来我科收治的明确诊断小细胞肺癌患者77例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过程和结果,并进行随访,对其治疗模式进行探讨。结果局限期患者43例,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6%、21%;根治术...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治疗模式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以来我科收治的明确诊断小细胞肺癌患者77例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过程和结果,并进行随访,对其治疗模式进行探讨。结果局限期患者43例,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6%、21%;根治术后化疗4例,全部存活,平均43(12~73)个月;根治术后化疗+放疗中位生存期为51个月;未手术患者化疗、未手术患者化疗+放疗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28个月。广泛期1、2年生存率为56%、25%,中位生存期14.3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局限期患者放疗和手术可改善预后。颅内转移对预后无影响。结论对局限期患者,放化疗联合治疗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对早期患者是否选择根治术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广泛期患者采取多线治疗方案,可改善生存。分期是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吉非替尼结合化疗在复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 被引量:16
18
作者 贾宁 赵南婕 +3 位作者 宁晓红 孟长婷 王颖轶 王毓洲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0-813,共4页
目的分析吉非替尼结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比较治疗既往吉非替尼和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法,在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接受吉非替尼结合化疗或单纯化疗的既往吉非替尼和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 目的分析吉非替尼结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比较治疗既往吉非替尼和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法,在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接受吉非替尼结合化疗或单纯化疗的既往吉非替尼和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共有33对在性别、年龄(〈65岁或≥65岁)、ECOG评分(0—1分或2分)、初次吉非替尼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4—6个月或〉6个月)、既往化疗方案以及诊断时的肿瘤特征方面相匹配。结果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4.5个月,吉非替尼结合化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和6.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9.4%和30.3%,中位总生存期(自首剂吉非替尼始)分别为10.4和7.9个月,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4.2和3.3个月。结论吉非替尼结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比较治疗既往吉非替尼和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结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总生存期
下载PDF
以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为早期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附13例报道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书长 余延芳 +5 位作者 梁文同 李淑兰 王毓洲 葛昌文 冯素芳 刘海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3-306,共4页
为揭示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之间关系,对13例以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为早期表现的MDS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1)10年中以顽固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为早期表现的MDS患者共13例,占我院确诊219例MDS患者的5.9%... 为揭示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之间关系,对13例以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为早期表现的MDS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1)10年中以顽固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为早期表现的MDS患者共13例,占我院确诊219例MDS患者的5.9%,其中粒细胞减少者4例,红细胞减少者4例,血小板减少者5例。(2)患者从出现单系血细胞减少至确诊为MDS的平均时间为(48.5±55.3)月,其中粒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5±9.5)月,(53.8±54.6)月和(59.2±65.5)月。(3)13例患者有以下特点:①大红细胞增多,骨髓中红系中、晚幼红细胞比例升高;②偶有一过性个别细胞病态造血表现;③红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者均转为RA和RAS亚型,而粒细胞减少者大多转为RAEB;④部分患者有自身抗体。结论:部分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实质上为一种早期MDS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 MDS 诊断 临床特征 早期表现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9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林 王毓洲 +1 位作者 白春梅 陈书长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986年-2006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病理确诊的所有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91例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主要起源于胃(3...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986年-2006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病理确诊的所有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91例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主要起源于胃(35例,38.5%)和小肠(30例,33.0%)。68例(75%)有临床症状,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消瘦。内镜和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比较重要,阳性率超过90%。免疫组化CD117阳性率83.7%,CD34阳性率88.5%。治疗以手术为主,很少发生淋巴转移(3.3%)。7例晚期GISTs行一线化疗,均无效。11例晚期GISTs行伊马替尼治疗,10例可评估,有效率40%,临床获益率80%;中位生存时间已达10个月。91例中84例长期随诊,中位随诊时间13月,中位生存时间16.5月,1年生存率52.9%,2年生存率19.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不同于其他常见的消化道肿瘤,CD117对其诊断较为重要,分子靶向治疗延长了晚期GISTs患者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伊马替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