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性CoFe/Ni_(4)Zn/FeO/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磁波吸收性能
1
作者 武丹丹 王政炎 +2 位作者 张含笑 张妍兰 王永祯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60-69,共10页
创新的微观结构设计和合适的多组分策略对于具有强吸收和宽有效吸收带宽(EAB)的先进电磁吸波材料(EAM)仍然具有挑战性。采用简单的水热还原与高温煅烧制备了磁性CoFe/Ni_(4)Zn/Fe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MR)复合吸波材料,MR复合材料具有... 创新的微观结构设计和合适的多组分策略对于具有强吸收和宽有效吸收带宽(EAB)的先进电磁吸波材料(EAM)仍然具有挑战性。采用简单的水热还原与高温煅烧制备了磁性CoFe/Ni_(4)Zn/Fe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MR)复合吸波材料,MR复合材料具有丰富的异质界面与多孔结构,通过引入磁性颗粒调节电磁参数、提高阻抗匹配和衰减能力,在12.88GHz时最小反射损耗可以达到-46.15dB,有效吸收带宽高达约6.1GHz(10.64~16.72GHz)。MR复合材料优异的电磁吸波性能归因于三维多孔结构的多重反射、散射和弛豫过程以及界面基质的强界面极化。磁/介电性的多组分复合材料MR具备多种损耗机制,其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强材料的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复合材料 界面极化 磁性颗粒 还原氧化石墨烯(rGO) 三维多孔结构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26(Fe)对C_(3)H_(8)/C_(3)H_(6)反转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2
作者 赵璇宇 王德印 +1 位作者 王勇 王永祯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654,共8页
【目的】丙烯(C_(3)H_(6))是一种重要的烯烃原料,在实际生产中去除其中的丙烷(C_(3)H_(8))杂质非常重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对于C_(3)H_(6)和C_(3)H_(8)的分离纯化有着极大的前景,其中C_(3)H_(8)选择性... 【目的】丙烯(C_(3)H_(6))是一种重要的烯烃原料,在实际生产中去除其中的丙烷(C_(3)H_(8))杂质非常重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对于C_(3)H_(6)和C_(3)H_(8)的分离纯化有着极大的前景,其中C_(3)H_(8)选择性吸附剂可一步获得高纯C_(3)H_(6)产物,有着极高的工业价值。MIL-126(Fe)由于富含的低极性苯环提供了密集的电负性结合位点,对于烷烃的优先吸附有很大潜力。【方法】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MIL-126(Fe),对其稳定性及C_(3)H_(8)/C_(3)H_(6)吸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MIL-126(Fe)有优异的稳定性;298 K和1 bar下C_(3)H_(8)吸附量为185.37 cm3/g,高于大部分C_(3)H_(8)选择性吸附MOFs材料;对C_(3)H_(8)/C_(3)H_(6)混合气体的IAST选择性在0.1 bar时为1.44,1 bar时为1.23,表明MIL-126(Fe)对C_(3)H_(6)和C_(3)H_(8)混合气体反转吸附,其C_(3)H_(6)回收潜力为19.71 cm3/g,接近国内外研究的最高水平。【结论】气体穿透实验结果表明MIL-126(Fe)对于一步获得高纯C_(3)H_(6)有极大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MIL-126(Fe) 反转吸附 C_(3)H_(8)/C_(3)H_(6)分离 稳定性
下载PDF
用于高效微波吸收的3D多孔异质界面型NiCo_(2)(CO_(3))_(3)/RGO气凝胶
3
作者 武丹丹 张含笑 +2 位作者 王政炎 张妍兰 王永祯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5-1049,共15页
创新的微观结构设计和合适的多组分策略对于具有强吸收和宽有效吸收频带(EAB)的先进电磁吸波材料(EAM)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采用简单的水热还原法制备了自组装的3D网络结构NiCo_(2)(CO_(3))_(3)/RGO(NCR)气凝胶。独特的微观结构和多组... 创新的微观结构设计和合适的多组分策略对于具有强吸收和宽有效吸收频带(EAB)的先进电磁吸波材料(EAM)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采用简单的水热还原法制备了自组装的3D网络结构NiCo_(2)(CO_(3))_(3)/RGO(NCR)气凝胶。独特的微观结构和多组分不仅解决了NiCo_(2)(CO_(3))_(3)颗粒的物理团聚,而且可以调整电磁参数以提高阻抗匹配和衰减能力。界面基体和宏观3D互联网格结构的协同效应可以实现高电磁波吸收(EMA)性能,在2.3 mm处最小反射损耗(RLmin)值为-58.5 dB,EAB为6.5 GHz。NiCo_(2)(CO_(3))_(3)/RGO气凝胶优异的EMA性能可归因于3D多孔结构的多重反射、散射和弛豫过程以及界面基体的强界面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_(2)(CO_(3))_(3)/RGO气凝胶 结构设计 界面极化 微波吸收
下载PDF
氮掺杂量对羧甲基纤维素衍生碳气凝胶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张含笑 武丹丹 +2 位作者 王政炎 张妍兰 王永祯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41-2051,共11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为碳基,三聚氰胺作为氮源,通过冷冻干燥及碳化过程制备得到氮掺杂碳气凝胶(NCCA)。对不同三聚氰胺用量对NCCA的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掺入的氮源作为极化中心,通过改变电磁场产生偶极极化弛豫,这对改... 以羧甲基纤维素为碳基,三聚氰胺作为氮源,通过冷冻干燥及碳化过程制备得到氮掺杂碳气凝胶(NCCA)。对不同三聚氰胺用量对NCCA的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掺入的氮源作为极化中心,通过改变电磁场产生偶极极化弛豫,这对改善NCCA介电性能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掺杂改变了材料的介电常数虚部,这对实现良好的阻抗匹配也至关重要。吸波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适当的掺杂会通过固有的传导损耗和增强的极化驰豫给NCCA带来意想不到的介电性能。当碳氮比为1∶1时,NCCA-1-900的最小反射损耗(RL)在厚度4.19 mm时为-41.20 dB,并在3.80~5.00 mm范围内展现了双RL吸收峰特性。最后简单讨论了NCCA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微波吸收机理。制备的NCCA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轻量化微波吸收材料(MAM)在微波吸收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三维多孔碳气凝胶 氮掺杂 微波吸收材料(MAM) 介电损耗 阻抗匹配
下载PDF
三种高熵尖晶石铁氧体材料(X_(0.2)Co_(0.2)Ni_(0.2)Cu_(0.2)Zn_(0.2))Fe_(2)O_(4)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
5
作者 王政炎 霍毓瑛 +3 位作者 武丹丹 张含笑 张妍兰 王永祯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71-1882,共12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r_(0.2)Co_(0.2)Ni_(0.2)Cu_(0.2)Zn_(0.2))Fe_(2)O_(4)、(Al_(0.2)Co_(0.2)Ni_(0.2)Cu_(0.2)Zn_(0.2))Fe_(2)O_(4)和(Mn_(0.2)Co_(0.2)Ni_(0.2)Cu_(0.2)Zn_(0.2))Fe_(2)O_(4)三种高熵尖晶石铁氧体材料。采用X射...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r_(0.2)Co_(0.2)Ni_(0.2)Cu_(0.2)Zn_(0.2))Fe_(2)O_(4)、(Al_(0.2)Co_(0.2)Ni_(0.2)Cu_(0.2)Zn_(0.2))Fe_(2)O_(4)和(Mn_(0.2)Co_(0.2)Ni_(0.2)Cu_(0.2)Zn_(0.2))Fe_(2)O_(4)三种高熵尖晶石铁氧体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定了材料的电磁参数,并根据传输线理论计算了它们的反射损耗。结果表明,在添加了与正常铁氧体中价态不同的Cr^(3+)、Al^(3+)和Mn^(4+)后,由于高熵效应,材料依然能够形成单相。其中厚度3.4 mm的(Cr_(0.2)Co_(0.2)Ni_(0.2)Cu_(0.2)Zn_(0.2))Fe_(2)O_(4)的有效吸收带宽达到5.5 GHz,最小反射损耗达到-27.7 dB,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高熵尖晶石型铁氧体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原材料为易于获取的各种氧化物,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吸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陶瓷 尖晶石铁氧体 吸波材料 电磁波吸收 反射损耗 阻抗匹配
下载PDF
还原热处理对石墨烯薄膜导电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永祯 王艳 +1 位作者 韩非 蔡晓岚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6-270,共5页
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通过超声、沉聚和自组装等工序制得氧化石墨烯薄膜,真空热处理后获得石墨烯薄膜。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和拉曼(Raman)光谱等研究了石墨烯薄膜制备过程... 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通过超声、沉聚和自组装等工序制得氧化石墨烯薄膜,真空热处理后获得石墨烯薄膜。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和拉曼(Raman)光谱等研究了石墨烯薄膜制备过程中各阶段产物的微观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自组装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薄膜简单易行,厚度尺寸可控,微观层状结构良好。热处理使石墨烯薄膜具有导电性,随温度升高导电率不断提高,在1 100℃时可达到536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薄膜 氧化石墨烯 热处理 微观结构 导电性
下载PDF
光固化快速成型中光敏树脂合成及其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永祯 贾海涛 +1 位作者 杨媛丽 王爱玲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5期400-404,共5页
以环氧树脂和丙烯酸为基本原料,设计并合成了紫外光固化用环氧丙烯酸齐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程度的影响,确立了温度一时间控制函数,利用SEM和IR光谱仪对光固化行为进行了结构和红外性能表征.并测定了光引发剂含量不同的... 以环氧树脂和丙烯酸为基本原料,设计并合成了紫外光固化用环氧丙烯酸齐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程度的影响,确立了温度一时间控制函数,利用SEM和IR光谱仪对光固化行为进行了结构和红外性能表征.并测定了光引发剂含量不同的树脂体系的线收缩率.结果表明:环氧丙烯酸酯化反应的适宜温度为(90~110)℃,UV固化后树脂体系的线收缩率约为2.4%,且固化程度好,交联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光敏树脂合成 光引发剂 结构表征
下载PDF
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永祯 王勇 +1 位作者 刘志涛 蔡晓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17-1822,共6页
以铜箔为基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利用SEM、RAMAN、UV和四探针测试仪对产物微观形貌与结构、透光性和导电性能进行表征,讨论反应温度和氢气流量对石墨烯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氢... 以铜箔为基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利用SEM、RAMAN、UV和四探针测试仪对产物微观形貌与结构、透光性和导电性能进行表征,讨论反应温度和氢气流量对石墨烯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氢气流量均可得到石墨烯薄膜;当反应温度为1000℃时,制备的石墨烯缺陷和层数较少,透光性较高。随温度升高;石墨烯薄膜产生的缺陷和层数减少,石墨烯的薄层电阻随生长温度的升高呈线性下降趋势。石墨烯透明薄膜的微观结构与导电性相互关系的研究为其进一步应用于宽波长范围的窗口电极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透明导电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 导电率
下载PDF
光固化成型材料中光引发剂对固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永祯 王爱玲 许并社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314-318,共5页
本研究选用感光度高、引发速率快的自由基型2_异丙基硫杂蒽酮(ITX)作为紫外光固化引发剂,合成了可深层固化的自由基光固化树脂体系。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对不同体系固化后的线收缩率、光固化度和体系固化后显微硬度等性能的影响。利用SEM和... 本研究选用感光度高、引发速率快的自由基型2_异丙基硫杂蒽酮(ITX)作为紫外光固化引发剂,合成了可深层固化的自由基光固化树脂体系。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对不同体系固化后的线收缩率、光固化度和体系固化后显微硬度等性能的影响。利用SEM和FTIR表征了聚合体系的固化结构和固化度;结果表明:树脂体系光固化涂膜交联密度高,层间接合均匀;光引发剂浓度为3.5%时,体系的固化度最好,双键转化率约为61.96%-66.35%;光引发剂浓度在3%-3.5%范围内,涂膜硬度达到最佳值;实验合成的树脂体系的线收缩率为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成型 光引发剂 固化性能
下载PDF
不同pH值下Pt-Sn/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永祯 王勇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1-235,共5页
以氧化石墨烯、SnCl2、H2PtCl6和乙二醇为原料,利用多元醇一步还原法制备高负载量的Pt-Sn/石墨烯催化剂,待反应结束后对反应液加入稀HNO3进行酸处理。通过XRD、ICP、TEM及循环伏安分析不同pH值酸处理下,Pt-Sn/石墨烯催化剂形貌结构、成... 以氧化石墨烯、SnCl2、H2PtCl6和乙二醇为原料,利用多元醇一步还原法制备高负载量的Pt-Sn/石墨烯催化剂,待反应结束后对反应液加入稀HNO3进行酸处理。通过XRD、ICP、TEM及循环伏安分析不同pH值酸处理下,Pt-Sn/石墨烯催化剂形貌结构、成分和电催化性能,讨论Pt和Sn颗粒在石墨烯表面负载率变化。结果表明,不同pH值时石墨烯均为良好载体;随酸处理程度的增加,Sn含量相应增加,复合材料对乙醇的电催化活性逐渐提高。在pH值为2时,Pt和Sn金属颗粒形成最佳协同效应,催化活性提高了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sn 石墨烯 PH值 电催化性能 协同效应
下载PDF
界面性能对晶须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永祯 李智辉 +1 位作者 蔡晓岚 王爱玲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用碳化硅晶须、光敏树脂合成了光固化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拉伸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实测拉伸强度与理论值相差较大;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相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界面性能对晶须增强树脂基... 用碳化硅晶须、光敏树脂合成了光固化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拉伸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实测拉伸强度与理论值相差较大;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相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界面性能对晶须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性能对晶须承受轴向应力的影响远大于对树脂基体的影响,晶须界面剪切应力与界面结合强度成正比,晶须端面应力集中系数随界面结合性能的增强而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相 界面性能 树脂基复合材料 有限元
下载PDF
立体光造型过程中光敏树脂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永祯 王爱玲 许并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65-66,共2页
立体光造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快速成型技术,光敏树脂是光固化快速成型中制造各类形状零件的重要光致凝固材料。通过实验优化了合成立体光造型用树脂聚合物工艺参数,并用DSC、TGA和FTIR等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 立体光造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快速成型技术,光敏树脂是光固化快速成型中制造各类形状零件的重要光致凝固材料。通过实验优化了合成立体光造型用树脂聚合物工艺参数,并用DSC、TGA和FTIR等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增强使样品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同时讨论了光固化过程中收缩与工艺参数之间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光造型 光敏树脂 热稳定性
下载PDF
论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永祯 《生产力研究》 CSSCI 2003年第1期282-283,共2页
本文从研究高校人力资源的现状入手 ,探寻优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 ,提出了高校应优化师资结构、改革用人体制、实行人本管理、完善激励机制等。着眼于长远、宏观的发展战略 。
关键词 高校 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机制 人本管理 办学效益 师资结构
下载PDF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初探 被引量:41
14
作者 王永祯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2-74,共3页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有开创个性的高等人才的教育。它以培养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为基本目标。本文从当前我国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创业教育的目标入手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有开创个性的高等人才的教育。它以培养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为基本目标。本文从当前我国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创业教育的目标入手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提出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体系 教育目标 自主创业 创业心理品质 企业家精神教育
下载PDF
体积收缩率对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收缩应力的数值模拟
15
作者 王永祯 王爱玲 +1 位作者 许并社 贾海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9期3624-3627,共4页
依据SiC晶须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光固化实验结果,运用材料的温度应力原理,利用降温等效体积应变与光固化体积收缩率关系的假设,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研究并分析了树脂基体中组分配比、光固化层厚和晶须增强体对成型件收缩应力的影响... 依据SiC晶须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光固化实验结果,运用材料的温度应力原理,利用降温等效体积应变与光固化体积收缩率关系的假设,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研究并分析了树脂基体中组分配比、光固化层厚和晶须增强体对成型件收缩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基体中组分配比和晶须增强体对收缩应力的影响很大,而光固化层厚对收缩应力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 树脂基复合材料 收缩应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晶须长径比对复合材料力学行为影响的模拟
16
作者 王永祯 蔡晓岚 王爱玲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4-96,共3页
在单向晶须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轴对称模型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该类复合材料中晶须长径比的变化对材料整体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晶须长径比对晶须应力作用明显大于对基体的影响;2)晶须的长径比h... 在单向晶须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轴对称模型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该类复合材料中晶须长径比的变化对材料整体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晶须长径比对晶须应力作用明显大于对基体的影响;2)晶须的长径比h/r≤30时,随着晶须长径比的增大,发生在晶须端部处的集中应力急剧增加;但当长径比h/r≥30时,长径比的进一步增加对集中应力影响不大;3)随着晶须长径比的增大,界面剪切应力减小,分布曲线下移;但当长径比h/r≥30时,长径比的进一步增加对剪切应力影响不大;4)随着晶须长径比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长径比 集中应力 剪切应力 拉伸强度
下载PDF
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永祯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4年第4期443-445,共3页
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创业教育的定位;丰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创业教育氛围等认识.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创业教育 素质教育
下载PDF
本刊声明
18
作者 王永祯 郑剑波 +1 位作者 林东龙 赖道斌 《福建建材》 2014年第6期4-6,共3页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为同意上述声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列数据库 信息交流渠道 作者知识 中国学术期刊 中国知网 数字化方式 信息网络
下载PDF
α-Zr基体显微组织对新锆合金氧化膜的形成及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章海霞 李中奎 +2 位作者 许并社 王永祯 周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62-8066,共5页
通过静态高压釜实验研究了NZ2、NZ8两种含Nb锆合金在400℃/10.3MPa蒸汽中的腐蚀规律;透射电镜及中子衍射对两种新锆合金α-Zr基体的显微结构进行分析;X射线衍射法、拉曼光谱法研究了它们在400℃蒸汽中腐蚀后氧化膜的晶体结构。腐蚀规律... 通过静态高压釜实验研究了NZ2、NZ8两种含Nb锆合金在400℃/10.3MPa蒸汽中的腐蚀规律;透射电镜及中子衍射对两种新锆合金α-Zr基体的显微结构进行分析;X射线衍射法、拉曼光谱法研究了它们在400℃蒸汽中腐蚀后氧化膜的晶体结构。腐蚀规律研究表明,400℃蒸汽中,NZ2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较NZ8的好。α-Zr基体的显微结构研究显示,NZ2合金第二相粒子主要包括C14型Zr(Fe,Cr)2和Zr(Fe,Cr,Nb)2两种类型,α-Zr基体中固溶的Nb含量低于平衡固溶度;NZ8合金中只发现了一种Zr-Fe-Nb第二相粒子,Nb元素过饱和存在于α-Zr基体。氧化膜晶体结构研究显示,转折前氧化膜由四方相和单斜相组成,转折时,氧化膜内部出现了立方相,立方相的形成与Nb的添加密切相关;氧化膜中四方相含量越高,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越好。大量Zr-Fe-Nb第二相粒子以及α-Zr基体中过饱和的Nb含量增加了NZ8合金氧化膜局部体积膨胀,促进了裂纹的生成,加速了氧化膜内部四方相向单斜相的转变,从而使腐蚀加速,而α-Zr基体中低于平衡固溶度的Nb含量及少量Zr(Fe,Cr)2和Zr(Fe,Cr,Nb)2第二相粒子使NZ2合金耐腐蚀性能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蚀性能 NB含量 第二相粒子 氧化膜 α-Zr基体
下载PDF
生态经济型防风治沙体系优化配置技术规程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辉 刘千枝 王永祯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8-373,共6页
通过对景电灌区农林业生产状况、自然环境条件、以及风沙危害程度的实地调查,应用系统工程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研究提出:景电灌区防风治沙工作应该走系统工程和生态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封沙育林草为主导措施发展沙区自然植被系统,... 通过对景电灌区农林业生产状况、自然环境条件、以及风沙危害程度的实地调查,应用系统工程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研究提出:景电灌区防风治沙工作应该走系统工程和生态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封沙育林草为主导措施发展沙区自然植被系统,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工程治沙系统,并营造和发展人工生态经济型林草植被系统。通过这三大子系统的合理搭配和联合交互作用,使新灌区形成新型的生态经济型防风治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型 防风 治沙体系 配置技术规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