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主研发高分辨盆腔专用线圈在3.0 T磁共振设备成像价值的评估
1
作者 王晓 郑福玲 +8 位作者 陆晓平 李娟 张鹏 刘梦超 金川 张宏宇 王天娇 王沄 薛华丹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2,178,共6页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16通道高分辨盆腔专用线圈(16C)在3.0 T盆腔MRI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前瞻性招募35例行盆腔MRI的患者,分别用16C线圈和32通道的体部线圈(32C)采集相同的轴位和矢状位T2WI序列。比较相同序列图像中第三骶椎、子宫...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16通道高分辨盆腔专用线圈(16C)在3.0 T盆腔MRI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前瞻性招募35例行盆腔MRI的患者,分别用16C线圈和32通道的体部线圈(32C)采集相同的轴位和矢状位T2WI序列。比较相同序列图像中第三骶椎、子宫肌层、前列腺外周带、直肠壁和闭孔内肌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由两位诊断医师各自对两组图像质量和直肠轴位图像直肠壁分层结构的显示度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两组线圈相同序列的T2WI矢状位第三骶椎、子宫肌层、前列腺外周带和轴位闭孔内肌的S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第三骶椎、子宫肌层和轴位直肠壁对肌肉的C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C组高于32C组。两组线圈相同序列的T2WI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C组图像质量更优。在轴位T2WI直肠壁分层结构的显示度评价方面两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C组更优。结论16C线圈在3.0 T磁共振设备上成像质量更好,更有利于盆腔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线圈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图像质量
下载PDF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超重者低剂量骶髂关节CT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曹立坤 王沄 +1 位作者 马壮飞 许英浩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探索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低剂量CT检查在评价超重者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3年5月于我院行骶髂关节CT检查的超重者(BMI≥24 kg/m2)。依据扫描条件分为常规剂量组(SDCT)、低剂量组(LDCT)和超低... 目的探索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低剂量CT检查在评价超重者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3年5月于我院行骶髂关节CT检查的超重者(BMI≥24 kg/m2)。依据扫描条件分为常规剂量组(SDCT)、低剂量组(LDCT)和超低剂量组(ULDCT)。SDCT图像由混合迭代重建(HIR)算法重建,LDCT和ULDCT由深度学习重建(DLR)算法重建。测量并计算三组图像的噪声、第一骶椎信噪比(SNR)及对比信噪比(CNR)。采用五分制评分法对三组图像整体图像质量及骶髂关节病变特征显示进行主观评价。采用单因素或Kruskal-Wallis ANOVA检验比较三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结果LDCT和ULDCT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为(1.01±0.07)mSv、(0.43±0.02)mSv,相较于SDCT组[(1.49±0.10)mSv]降低了32.2%和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噪声、骶椎SNR和CNR在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LDCT组噪声(25.05±2.75)低于ULDCT组(31.26±3.51)和SDCT组(51.25±1.59),LDCT组SNR和CNR(10.38±0.56和7.92±0.50)高于ULDCT组和SDCT组(8.27±0.60和6.71±0.49、4.70±0.23和3.55±0.2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DCT组图像整体评分高于SDCT组和ULDCT组(P=0.001、0.018),后两组整体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364);DLR-LDCT组对关节面骨质破坏、关节面间隙狭窄或增宽、关节面下骨质囊变等病变特征显示的评分高于HIR-SDCT组(P均<0.05)。结论在超重者中,应用DLR算法能改善低剂量和超低剂量骶髂关节CT的图像质量,优化病变特征的显示,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辐射剂量
下载PDF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对头CT灌注重建参数及图像质量影响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陈钰 王彦玲 +7 位作者 苏童 徐敏 闫静 王剑 陆晓平 王沄 李玉梅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0-215,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R)与混合迭代重建(Hybrid-IR)的头CT灌注(CTP)的灌注参数及动脉峰值期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搜集疑似或已有缺血性脑卒中的20例连续病例,所有患者进行头CTP扫描,采用Hybrid-IR重建获得AIDR 3D(three-di... 目的:评价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R)与混合迭代重建(Hybrid-IR)的头CT灌注(CTP)的灌注参数及动脉峰值期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搜集疑似或已有缺血性脑卒中的20例连续病例,所有患者进行头CTP扫描,采用Hybrid-IR重建获得AIDR 3D(three-dimensional 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序列,DLP重建分别选择AiCE(Advanced Intelligent Clear-IQ Engine)BRAIN LCD及BRAIN CTA参数,得到AiCE LCD及AiCE CTA序列。对3个灌注序列(AIDR 3D、AiCE LCD及AiCE CTA)分别重建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3个序列的CBF、CBV及MTT的均值的差异及相关性。分别选取3个灌注序列的动脉峰值期图像,测量半卵圆中心、颈动脉虹吸段及脑干的CT值、标准差(SD)值,计算半卵圆中心、颈内动脉虹吸段及脑干的信噪比(SNR)和颈内动脉虹吸段的对比噪声比(CNR)。结果:AIDR 3D,AiCE LCD及AiCE CTA重建序列在额叶、颞叶、枕叶及基底节区的CBF及CBV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并且CBF及CBV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AIDR 3D>AiCE LCD>AiCE CTA,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AiCE序列的3个灌注参数与AIDR 3D序列相比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AIDR 3D序列与AiCE LCD序列比较的CBF及CBV值的相关性系数(R值)分别为0.75、0.70,高于与AiCE CTA序列比较的R值(0.53、0.52)。动脉峰值期的图像比较结果表明,在半卵圆中心及脑干区域,AiCE LCD和AiCE CTA序列的的SD值均低于AIDR 3D(P<0.001),SNR值高于AIDR 3D(P<0.001)。在颈内动脉虹吸段,AiCE LCD具有最高的SNR(P<0.001),AiCE CTA具有最高的CNR(P<0.001)。结论:DLR可以显著提高头CTP动脉峰值期的图像质量,AiCE BRAIN LCD重建的灌注参数与AIDR 3D具更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下载PDF
100 kVp条件下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对头颈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晓平 王沄 +3 位作者 陈钰 王彦玲 徐敏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6-421,共6页
目的 评价100 kVp条件下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对头颈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1年3至4月北京协和医院行头颈CTA检查的37例患者,采用100 kVp管电压进行CT扫描,基于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IDR 3D)和深度学习高级智能Clear-I... 目的 评价100 kVp条件下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对头颈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1年3至4月北京协和医院行头颈CTA检查的37例患者,采用100 kVp管电压进行CT扫描,基于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IDR 3D)和深度学习高级智能Clear-IQ引擎(AiCE)低、中、高强度算法重建出4组图像,测量并计算横断位图像感兴趣区的平均CT值、标准差(SD)、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等客观指标,并分别对4组大脑前动脉矢状位最大密度投影图像进行主观评分(1分:差,5分:优秀)。结果 AiCE低、中、高强度和AIDR 3D组图像的SNR和CNR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iCE低、中、高强度和AIDR 3D组图像的质量评分分别为(4.78±0.41)、(4.92±0.27)、(4.97±0.16)、(3.92±0.27)分,3组AiCE图像与AIDR 3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在头颈CTA检查图像质量方面,100 kVp条件下深度学习AiCE重建算法优于AIDR 3D,能够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可以在临床检查中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 深度学习重建 图像质量
下载PDF
采用磁共振2D-MRCP电影成像无创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可行性研究
5
作者 吴巧玲 王沄 +4 位作者 孙照勇 胡格丽 王一鸣 金征宇 薛华丹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二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two-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2D-MRCP)动态电影成像序列定量检测健康志愿者摄入脂餐后主胰管内生理胰液分泌变化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36人,所有志愿... 目的探讨采用二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two-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2D-MRCP)动态电影成像序列定量检测健康志愿者摄入脂餐后主胰管内生理胰液分泌变化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36人,所有志愿者均行2D-MRCP电影序列扫描,每个电影序列选择胰头层面,在胰头位置施加宽度为20 mm的空间选择反转脉冲(inversion pulse,IR)饱和带,单层屏气扫描,屏气时长为5 s,屏气间隔为15 s,脂餐前屏气20次采集并测量该志愿者胰液分泌的频率和长度(基础状态的频率和长度),脂餐后屏气60次,观察脂餐后胰液分泌的动态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脂餐前后胰液分泌长度的变化,并比较脂餐后胰液分泌频率较基础频率增加百分比。根据年龄将志愿者分为三组,第一组年龄≤30岁,第二组年龄>30岁并≤60岁,第三组年龄>60岁,采用Kruskal-Wallis法比较脂餐后胰液分泌平均频率、平均长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脂餐前胰液分泌的频率为21.32%±1.20%,脂餐后胰液分泌的频率为29.82%±1.11%,频率增加了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脂餐前胰液分泌的长度为(11.06±7.27)mm,脂餐后胰液分泌的长度为(15.34±4.61)mm,长度平均增加了4.28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与第二、三组之间胰液平均频率和长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二组与第三组之间胰液平均频率和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77,P=0.316)。结论2D-MRCP动态电影序列可定量检测脂餐后胰液分泌流量变化,该序列对无创评估生理状态下胰腺外分泌功能具有临床价值。脂餐后胰液分泌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胰腺外分泌功能 胰液频率 胰液长度 脂肪餐 电影序列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辐射剂量对第二代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定量和单能量图像CT值准确性的影响
6
作者 吴巧玲 田均平 +4 位作者 张大明 金征宇 陆晓梅 于胜会 王沄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12期1866-1870,共5页
目的用多能谱CT碘定量体模,探讨不同辐射剂量对第二代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定量和单能量图像CT值准确性的影响。方法用第二代双层探测器光谱CT扫描腹部碘体模,模型包含3种不同浓度的碘棒,分别为4、8和12 g/L。扫描参数分别设置为100、120... 目的用多能谱CT碘定量体模,探讨不同辐射剂量对第二代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定量和单能量图像CT值准确性的影响。方法用第二代双层探测器光谱CT扫描腹部碘体模,模型包含3种不同浓度的碘棒,分别为4、8和12 g/L。扫描参数分别设置为100、120和140 kVp 3组管电压,每组管电压下分别扫描6个辐射剂量序列:5、10、15、20、25和30 mGy。测量所有碘棒的碘浓度值及在单能级50、70和100 keV下的CT值,计算不同辐射剂量下碘浓度的绝对误差值和CT值的绝对误差值。用SPSS 22.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不同辐射剂量下碘浓度和CT值绝对误差的差异,用LSD法做组间两两比较。结果100 keV能级下10~30 mGy辐射剂量扫描4 g/L碘棒CT值测量绝对误差显著高于12和8 g/L(P<0.05),其余不同浓度碘棒在不同辐射剂量下碘浓度测量绝对误差均无差异。结论第二代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辐射剂量大于5 mGy的条件下对碘定量及CT值准确性的测量稳定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CT 碘定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颞骨低剂量CT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王天娇 陈钰 +6 位作者 王沄 王晓 王曼 许英浩 马壮飞 付海鸿 金征宇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1期93-97,121,共6页
目的探究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算法在低剂量(Low Dose,LD)颞骨CT检查中改善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5—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颞骨CT检查的患者98例。将这些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剂量(R... 目的探究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算法在低剂量(Low Dose,LD)颞骨CT检查中改善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5—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颞骨CT检查的患者98例。将这些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剂量(Routine Dose,RD)组和LD组,各49例。RD组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 Back Projection,FBP)算法重建,LD组分别用FBP和DLR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分别记为RD-FBP、LD-FBP和LD-DLR。客观图像质量分析采用测量4个目标结构的CT值及图像SD值的方法,并计算信号噪声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主观图像质量分析采用主观盲法对16个中耳和内耳解剖结构进行主观评分。结果RD-FBP、LD-FBP和LD-DLR 3种图像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D-FBP的SD值明显低于LD-FBP,LD-DLR的SD值明显低于RD-FBP。RD-FBP的SNR明显高于LD-FBP,LDDLR的SNR明显高于RD-FBP。RD-FBP和LD-DLR的评分明显高于LD-FBP(均P<0.001),LD-DLR与RD-FB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R技术可以在降低颞骨CT辐射剂量的同时提高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重建 颞骨CT 低剂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对作业工人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沄 麻日升 +2 位作者 田仁云 何作英 张爱民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89年第2期5-8,64,共4页
本文对92名CO作业工人和92名非CO作业工人配对调查表明,CO作业工人在其临床检查尚未见动脉硬化征象时,血清TG、TC、LDL-Ch等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加强,而HDL-Ch、HDL-Ch/TC等保护性因素减弱,提示长期接触CO的作业工人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可... 本文对92名CO作业工人和92名非CO作业工人配对调查表明,CO作业工人在其临床检查尚未见动脉硬化征象时,血清TG、TC、LDL-Ch等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加强,而HDL-Ch、HDL-Ch/TC等保护性因素减弱,提示长期接触CO的作业工人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工人 长期接触 血脂水平 HDL-CH 人血 动脉粥样硬化 TC CO 一氧化碳 低浓度
下载PDF
三硝基甲苯与氯丁二烯中毒性肝病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沄 田仁云 +16 位作者 高翊 段增明 李堂 穆进军 何作英 张爱民 邵珊 王晋梅 冯鼎 张宗仁 仝凯明 王森 曹雪枫 郭志萍 张冬生 李进同 曹敏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25-27,40,共4页
中毒性肝病的诊断在职业病临床工作中仍然是一个难题。本文通过三硝基甲苯中毒性肝病(TNTCTH)与氯丁二烯中毒性肝病(CCTH)的临床比较,寻找其特点及规律,以供在诊断中参考。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1.1.1 按照TNT中毒诊断标准确诊的患者共... 中毒性肝病的诊断在职业病临床工作中仍然是一个难题。本文通过三硝基甲苯中毒性肝病(TNTCTH)与氯丁二烯中毒性肝病(CCTH)的临床比较,寻找其特点及规律,以供在诊断中参考。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1.1.1 按照TNT中毒诊断标准确诊的患者共分两组。TNT中毒组(Ⅰ)52例,均有肝病及白内障,其中女性2例,平均工龄12.32年(2.33~30.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中毒 肝疾病 三硝基甲苯 CCTH
下载PDF
氯丁二烯对人体周围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沄 何作英 +2 位作者 王晋梅 田仁云 叶惠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89年第2期93-95,共3页
氯丁二烯(CH_2=CCL-CH_2=CH_2。Chloroprene.CP)。为无色液体,主要用于制造合成橡胶。文献报告氯丁二烯作业工人肺癌及皮肤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此,氯丁二烯致癌的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根据肿瘤发生的体细胞突变学说,要了解... 氯丁二烯(CH_2=CCL-CH_2=CH_2。Chloroprene.CP)。为无色液体,主要用于制造合成橡胶。文献报告氯丁二烯作业工人肺癌及皮肤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此,氯丁二烯致癌的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根据肿瘤发生的体细胞突变学说,要了解氯丁二烯的致癌性,首先要了解它的诱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丁二烯 淋巴细胞 染色体
下载PDF
慢性氯丁二烯中毒诊断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沄 田仁云 +8 位作者 穆进军 何作英 张爱民 王晋梅 高翊 张冬生 郭志萍 徐桂林 白日祥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148-152,201,共5页
本文对397名氯丁二烯作业工人及103名健康对照组进行了详细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经统计比较,其结论如下:氯丁二烯可使工人患神衰综合征,低血压,脱发,指甲变色及肝病。实验室可见贫血;白蛋白增高、α_1、α_2、β球蛋白减少;I_gG增高、I... 本文对397名氯丁二烯作业工人及103名健康对照组进行了详细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经统计比较,其结论如下:氯丁二烯可使工人患神衰综合征,低血压,脱发,指甲变色及肝病。实验室可见贫血;白蛋白增高、α_1、α_2、β球蛋白减少;I_gG增高、I_gM减少;血巯基总量及尿17羟、酮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丁二烯 中毒 中毒诊断指标
下载PDF
急性苦味酸中毒1例报告
12
作者 王沄 田仁云 穆进军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43-44,共2页
某男,47岁,干部,因头部“牛皮癣”久治不愈,于1978年1月20日采用“偏方”,取苦味酸(2,4.6-三硝基酚)若干,用香油调成糊状,剃头清洗后,将药膏抹于头部,约1~2毫米厚,隔2~3天一次,共5次,使用苦味酸约60克。自抹药第5天起,
关键词 急性苦味酸 药物中毒 黄疸 血色素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头颈部低剂量对比剂血管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2
13
作者 李明利 金征宇 +3 位作者 张云庆 王沄 赵文敏 陆菁菁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 探讨 16排多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30例头颈部CT血管成像 (CTA)分为 3组 ,采用不同的对比剂量 :10 0ml、80ml和 6 0ml。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 (MIP)重建像评价 3组病例颈部动脉、颅内... 目的 探讨 16排多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30例头颈部CT血管成像 (CTA)分为 3组 ,采用不同的对比剂量 :10 0ml、80ml和 6 0ml。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 (MIP)重建像评价 3组病例颈部动脉、颅内动脉的显示程度、静脉充盈程度以及伪影 ;并测量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结果 颈动脉、椎动脉及颅内动脉在 3组病例中均清晰显示 ,显示程度评分上 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静脉充盈程度和伪影的主观评分亦无显著性差异。 3组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头颈部 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 颅内动脉 动脉内 显示 伪影 主观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周围肺动脉显示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燕 金征宇 +6 位作者 张竹花 赵文敏 王沄 朱海峰 梁继祥 陆菁菁 薛华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79-884,共6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不同层厚重建对周围肺动脉的显示能力。资料与方法21例无肺部疾患和血栓病史的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均用0.75 mm准直扫描,分别用0.75 mm/0.5 mm(层厚/层间距)(A组)、1.0 mm/0.6 mm(B组)1、.5 mm/1.0 mm(...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不同层厚重建对周围肺动脉的显示能力。资料与方法21例无肺部疾患和血栓病史的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均用0.75 mm准直扫描,分别用0.75 mm/0.5 mm(层厚/层间距)(A组)、1.0 mm/0.6 mm(B组)1、.5 mm/1.0 mm(C组)重建,记录每例患者3种不同重建层厚对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5、级和6级肺动脉的显示情况及血管不能显示的原因。结果3组人均肺段动脉的显示率均为96.45%(19.29/20);人均亚段动脉显示率分别为94.42%、93.44%、91.13%,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A、B、C组对第5级肺动脉的人均显示率分别为80.44%、73.47%、59.02%,A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6级肺动脉3组人均显示率分别为33.75%、31.69%、23.56%,A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段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53.33%)和心脏搏动伪影(40%);A、B组亚段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和心脏搏动伪影,C组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容积效应(43.84%)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0.87%)(P=0.015);3组对5级和6级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均为部分容积效应。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0.75 mm1、.0 mm1、.5 mm重建层厚对段肺动脉和亚段肺动脉均有很好的显示率,A、B组对5级肺动脉的显示率也较好。影响亚段肺动脉显示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和心脏搏动伪影。1.0 mm重建层厚可满足肺动脉的观察和图像处理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 肺栓塞 肺解剖 比较研究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显示率 能力 周围 显著性差异 心脏搏动伪影 动脉造影检查 部分容积效应 解剖变异
下载PDF
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 被引量:44
15
作者 王怡宁 金征宇 +7 位作者 孔令燕 张竹花 宋兰 张抒扬 张立仁 林松柏 王沄 赵文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比较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其中48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做对照。对另外100例临床... 目的比较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其中48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做对照。对另外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B组)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和冠状动脉分支显示率。结果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1.20±0.47)分,明显低于B组的(1.37±0.63)分(P<0.05)。两组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远段和部分小分支显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4.9%(56/59),特异性为93.2%(124/133)。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较16层螺旋CT进一步提高,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 被引量:44
16
作者 孔令燕 金征宇 +7 位作者 王怡宁 宋兰 张竹花 张立仁 张抒扬 林松柏 王沄 赵文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59枚支架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扫描与支架植入术的平均间隔是(28.4±21.2)个月。采用5分制计分法评价...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59枚支架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扫描与支架植入术的平均间隔是(28.4±21.2)个月。采用5分制计分法评价支架的轴位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及通过支架内腔中心的曲面重建(CPR)图像质量,同时测量支架内管腔直径。计算支架内管腔直径与支架近端的管腔直径比值以评价支架内腔可见度。其中5位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共9个支架的通畅性得到评价。结果图像平均质量达到优良水平[(1.94±0.84)分]。图像质量与心率、呼吸运动及支架位置有关。所有59枚支架内腔均为可见,平均支架内腔可见直径比率为(76.1±11.1)%。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的9个支架均诊断为通畅,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吻合。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有效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通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冠心病 支架 再狭窄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低剂量心脏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 被引量:22
17
作者 林路 王怡宁 +7 位作者 易妍 曹剑 孔令燕 钱浩 张洪芝 吴炜 王沄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低剂量心脏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3月至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3例,采用第3代双源CT行ATP负荷70 kV动态心肌灌注成像(MPI)(前瞻性心电触发摇篮床扫描模式,收缩末期采集,扫描时间32 s)联合前...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低剂量心脏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3月至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3例,采用第3代双源CT行ATP负荷70 kV动态心肌灌注成像(MPI)(前瞻性心电触发摇篮床扫描模式,收缩末期采集,扫描时间32 s)联合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基于AHA-17段模型,定量计算ATP负荷下心肌血流量(MBF),比较血流灌注正常及异常节段MBF值;基于SCCT-18段模型评价CCTA图像质量,计算CT检查有效剂量(ED)。以后续介入冠状动脉造影(CCA)为参照,分析CCTA(对CCA≥50%狭窄)及MPI(分别对CCA≥50%及≥70%狭窄)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23例行ATP负荷MPI联合CCTA检查的患者中,有12例行后续CCA检查。ATP负荷MPI中,共13例(56.5%)患者的77个(19.7%)心肌节段有血流灌注缺损,其MBF值明显低于血流灌注正常心肌节段[(93±22)ml/(100 ml·min)比(147±27)ml/(100 ml·min);t=15.978,P=0.000]。CCTA检查中,93.9%(308/328)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用于诊断。分别以冠状动脉血管及节段为单位评价,CCTA对CCA中≥50%狭窄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1%、93.5%和93.7%及90.9%、97.8%、96.8%;ATP负荷MPI对CCA中单支血管≥50%及≥70%狭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8.7%、100%和89.5%及91.7%、100%和97.9%。MPI联合CCTA一站式扫描的总ED为(3.9±1.3)m Sv[MPI:(3.5±1.2)m Sv,CCTA:(0.3±0.1)m Sv]。结论第3代双源CT下ATP负荷70 kV动态MPI联合前瞻性大螺距CCTA扫描方案具有临床可行性和诊断可靠性,并可显著降低检查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ATP负荷CT动态心肌灌注成像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第3代双源CT 辐射剂量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 70 kV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易妍 曹剑 +9 位作者 林路 孔令燕 江舒 李潇 刘珮君 王明 王曼 王沄 金征宇 王怡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70 kV和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管电压值均自主选择为70 kV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70 kV和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管电压值均自主选择为70 k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分为A(BMI≤24 kg/m2)、B(24 kg/m2<BMI<28 kg/m2)、C(BMI≥28 kg/m2)3组,比较各组间的基本信息、图像质量及有效剂量(ED)。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H=2.36,P=0.78)、心率(H=3.51,P=0.80)和ED(H=1.77,P=0.12)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主动脉根部的噪声值为21.66±4.00,明显低于C组的23.61±4.20(F=2.05,P=0.03);A组主动脉根部的信噪比为18.61±5.28,明显高于C组的14.75±2.58(F=5.31,P=0.02);其余客观图像质量参数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的平均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3±0.11)、(1.16±0.14)和(1.76±0.44)分,A组(Z=2.91,P=0.004)和B组(Z=2.27,P=0.021)均明显低于C组,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37)。结论在70 kV结合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在BMI<28 kg/m2患者中的效果可能优于BMI≥28 kg/m2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第3代双源CT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70kV管电压和20~25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在体质量小于75kg人群中的效果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钰 朱元利 +4 位作者 薛华丹 王沄 李玉梅 张竹花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1,共8页
目的观察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和20~2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的效果,评估注射同侧对比剂滞留产生的静脉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表格法将怀疑或已有头颈部动脉血管疾病、体质量小于75 kg行头颈第3代双源CT... 目的观察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和20~2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的效果,评估注射同侧对比剂滞留产生的静脉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表格法将怀疑或已有头颈部动脉血管疾病、体质量小于75 kg行头颈第3代双源CT血管成像扫描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70 kV组和100 kV组,每组20例,70 kV组采用20~25 ml对比剂和高级模拟迭代重建技术;100 kV组采用40 ml对比剂和滤波反投影技术。采用3分法对对比剂滞留产生的静脉伪影及对比剂滞留范围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70 kV组有效剂量较100 kV组下降约58%(t=-18.14,P<0.001)。70 kV组20例患者中,16例(80.0%)存在静脉伪影,其中6例(37.5%,6/16)的静脉伪影影响邻近动脉的评价;100 kV组20例患者中,19例(95.0%)存在静脉伪影,其中7例(36.8%,7/19)的静脉伪影影响邻近动脉的评价;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78,P=0.380)。70 kV组20例患者中,13例(65.0%)对比剂滞留较明显,其中2例(15.3%,2/13)对比剂滞留延续至上腔静脉;100 kV组20例患者中,19例(95.0%)对比剂滞留较明显,其中13例(68.4%,13/19)对比剂滞留延续至上腔静脉;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4,P<0.001)。结论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和20~2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较100 kV扫描辐射剂量明显下降,对比剂滞留范围明显减低,静脉伪影与100 kV组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头颈部动脉 CT血管成像 对比剂 管电压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低管电压70kV联合高级模拟迭代重建在结肠CT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婧娟 潘卫东 +6 位作者 薛华丹 李斌 王萱 孙昊 王沄 刘炜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低管电压70 kV联合高级模拟迭代重建技术(ADMIRE)在降低结肠CT辐射剂量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53例患者行结肠CT检查,仰卧位为120 kV标准低剂量扫描,采用滤波反投影法进行图像重建;俯卧位为70 kV扫描,然...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低管电压70 kV联合高级模拟迭代重建技术(ADMIRE)在降低结肠CT辐射剂量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53例患者行结肠CT检查,仰卧位为120 kV标准低剂量扫描,采用滤波反投影法进行图像重建;俯卧位为70 kV扫描,然后采用ADMIRE进行图像重建,扫描范围一致;比较两者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70 kV的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分别为(1.47±0.23)m Gy、(68.85±13.82)m Gy·cm和(1.03±0.21)m Sv,明显低于120 kV的(2.96±0.61)m Gy(t=25.356,P=0.000)、(136.97±32.77)m Gy·cm(t=22.246,P=0.000)和(2.05±0.49)m Sv(t=22.293,P=0.000)。70 kV联合ADMIRE的信噪比为3.60±0.58,明显高于120 kV的2.34±0.47(t=-18.036,P=0.000);噪声为(11.81±1.93)HU,明显低于120 kV的(14.39±2.57)HU(t=7.856,P=0.000)。两位放射科医师主观评分总体κ值为0.843(P=0.000)。二维图像结果显示,70 kV联合ADMIRE的噪声明显低于120 kV(Z=325.000,P=0.000)、图像总体质量评分明显高于120 kV(Z=78.000,P=0.001),两者的锐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000,P=0.180),所有评分均为4~5分。三维虚拟内镜图像结果显示,70 kV联合ADMIRE和120 kV在图像总体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4.000,P=0.059),所有评分均在4~5分。结论第3代双源CT低管电压70 kV联合ADMIRE较120 kV常规扫描,可在保证结肠CT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CT 低管电压 高级模拟迭代重建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