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第二类代理问题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王洪盾
吴虹仪
岳华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53,共9页
股权过度集中所引致的大股东与小股东间的委托代理冲突被视作第二类代理问题。本文基于2008~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第二类代理问题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二类代理问题会抑制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存在实际控制人的...
股权过度集中所引致的大股东与小股东间的委托代理冲突被视作第二类代理问题。本文基于2008~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第二类代理问题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二类代理问题会抑制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存在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研发强度显著低于无实际控制人的公司,且实际控制人控制权越大对研发投入强度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对于民营企业以及新兴制造业企业而言,实际控制人对于研发投入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实际控制人的"掏空"行为会加剧企业融资约束,最终抑制其研发投入。本文认为,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加强中小企业投资者保护,是改善第二类代理问题,提高企业创新研发的重要途经。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公司治理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文献,为提高全社会企业创新动力,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类代理问题
融资约束
掏空行为
企业研发
外部治理机制
投资者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被引量:
53
2
作者
王洪盾
岳华
张旭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7,共11页
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从高速向高质转变的背景下,探索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新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出发,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公司绩效指标,基于我国2010—2016年1974家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
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从高速向高质转变的背景下,探索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新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出发,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公司绩效指标,基于我国2010—2016年1974家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激励机制三方面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与企业TFP存在倒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背景公司的企业TFP显著地低于非国有背景公司;(2)董事会规模与企业TFP负相关,而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比重对企业效率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董事长兼任CEO对公司TFP也有显著提升作用;(3)高管薪酬对企业TFP提升有显著的正向激励效应。最后,依据实证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要注重防范大股东"一股独大"导致的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探索多层股权结构机制,提升股权制度灵活性与多样性;(2)公司在董事会构建时,不仅要规模适度,还应重视外部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升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重;(3)运用丰富多样的激励手段增强高层管理人员与股东间的利益协同性,以缓解与股东目标的不一致性所带来的利益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绩效
全要素生产率
O-P法
L-P法
原文传递
题名
第二类代理问题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王洪盾
吴虹仪
岳华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53,共9页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BJB020)。
文摘
股权过度集中所引致的大股东与小股东间的委托代理冲突被视作第二类代理问题。本文基于2008~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第二类代理问题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二类代理问题会抑制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存在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研发强度显著低于无实际控制人的公司,且实际控制人控制权越大对研发投入强度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对于民营企业以及新兴制造业企业而言,实际控制人对于研发投入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实际控制人的"掏空"行为会加剧企业融资约束,最终抑制其研发投入。本文认为,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加强中小企业投资者保护,是改善第二类代理问题,提高企业创新研发的重要途经。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公司治理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文献,为提高全社会企业创新动力,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第二类代理问题
融资约束
掏空行为
企业研发
外部治理机制
投资者保护
Keywords
typeⅡagency problem
financial constraints
tunnelling
corporate R&D
ex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investor protection
分类号
F275.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76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被引量:
53
2
作者
王洪盾
岳华
张旭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7,共11页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18BJB02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从高速向高质转变的背景下,探索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新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出发,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公司绩效指标,基于我国2010—2016年1974家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激励机制三方面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与企业TFP存在倒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背景公司的企业TFP显著地低于非国有背景公司;(2)董事会规模与企业TFP负相关,而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比重对企业效率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董事长兼任CEO对公司TFP也有显著提升作用;(3)高管薪酬对企业TFP提升有显著的正向激励效应。最后,依据实证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要注重防范大股东"一股独大"导致的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探索多层股权结构机制,提升股权制度灵活性与多样性;(2)公司在董事会构建时,不仅要规模适度,还应重视外部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升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重;(3)运用丰富多样的激励手段增强高层管理人员与股东间的利益协同性,以缓解与股东目标的不一致性所带来的利益冲突。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绩效
全要素生产率
O-P法
L-P法
Keywords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Corporate Performanc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P Method
L-P Method
分类号
F27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72.9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第二类代理问题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王洪盾
吴虹仪
岳华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王洪盾
岳华
张旭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5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