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四川省栽培中药材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方清茂 胡平 +6 位作者 张美 周先建 孙洪兵 罗冰 吴萍 裴文康 王洪苏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1期2373-2377,共5页
目的:统计2021年四川省中药材栽培面积与产量。方法:利用统计学方法与相关分析方法,对2021年四川省中药材栽培情况及栽培中药材的种类、面积、产量、加工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汇总四川省150个县区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省栽培中药材品... 目的:统计2021年四川省中药材栽培面积与产量。方法:利用统计学方法与相关分析方法,对2021年四川省中药材栽培情况及栽培中药材的种类、面积、产量、加工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汇总四川省150个县区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省栽培中药材品种208个,在地面积470.04万亩(1亩≈666.67 m^(2)),年度新增面积56.44万亩,产量为56.82万t,加工产量5410 t。结论:各地区中药材栽培与初加工产业发展不均衡,川东北地区发展较快,栽培中药材的种类多、产量大,初加工量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栽培 中药材 生产统计
下载PDF
川产道地药材暗紫贝母生态因子的动态监测研究
2
作者 方清茂 王洪苏 +4 位作者 吴萍 罗冰 胡平 胡鹃 王晓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2430-2434,共5页
目的:监测暗紫贝母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在川产道地药材暗紫贝母的野生生态环境与栽培生产场地,安装溯源监测设备,利用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网络进行数据的远程无线传输,通过平台网站实时获得产地的生态因子动态数据(土壤温... 目的:监测暗紫贝母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在川产道地药材暗紫贝母的野生生态环境与栽培生产场地,安装溯源监测设备,利用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网络进行数据的远程无线传输,通过平台网站实时获得产地的生态因子动态数据(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光照、气压),结合暗紫贝母的生物学特性,对不同产地与栽培环境条件下,暗紫贝母生长旺盛期的动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生态因子是影响中药材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海拔是影响暗紫贝母生态因子的主要因素,随着海拔的降低,相关生态因子都发生了变化,如气压升高、光照减弱、空气湿度增大、土壤温度升高。大棚对贝母生态因子如气温、光照强度的影响十分显著,可能与大棚栽培的药材形态与品质的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野生环境的生态因子优于人工栽培的条件,如伴生植被好,土壤湿度大于大田与大棚,更有利于暗紫贝母的生长。建议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栽培与野生抚育暗紫贝母。结论:溯源监测设备能够实时获得暗紫贝母准确的生态因子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暗紫贝母 生态因子 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 动态监测 溯源 大棚栽培 野生抚育
下载PDF
乌头白绢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3
作者 王洪苏 凡续晨 +4 位作者 魏家欣 罗冰 向缅 康敏 何韦静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580,共5页
目的:筛选防治乌头白绢病的有效药剂和土壤消毒药剂。方法:用市售8种常见杀菌剂对乌头白绢病病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并用市售5种常见土壤消毒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45%咪鲜胺、2.5%咯菌腈和25%吡唑醚菌酯抑制菌丝... 目的:筛选防治乌头白绢病的有效药剂和土壤消毒药剂。方法:用市售8种常见杀菌剂对乌头白绢病病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并用市售5种常见土壤消毒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45%咪鲜胺、2.5%咯菌腈和25%吡唑醚菌酯抑制菌丝生长效果较好,EC_(50)值分别为0.76、1.92、0.46μg/mL;45%咪鲜胺田间防治效果最好,2.5%咯菌腈较好。5种土壤消毒剂中,98%霉灵的防效最好。乌头植株修根处理10 d后进行第一次防效调查,在连续的3次调查中,98%霉灵防治效果分别为62.64%、45.35%和51.02%。结论:在乌头种植过程中,以98%霉灵2000倍液作为种根和土壤消毒剂,生长期以45%咪鲜胺1000倍液或2.5%咯菌腈1000倍液喷淋根茎基部对乌头白绢病防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乌头 白绢病 防治 药剂筛选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川产道地药材川贝母适宜区研究——以暗紫贝母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方清茂 彭文甫 +4 位作者 董永波 吴萍 罗冰 王洪苏 赵军宁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14-218,共5页
本文根据川产道地药材暗紫贝母的生长适宜性要求,通过遥感与GIS空间分析、空间数据建库等技术,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结合暗紫贝母生长的环境指标进行量化和综合分析,得到川产道地药材暗紫贝母的适宜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四川省红原、松潘、... 本文根据川产道地药材暗紫贝母的生长适宜性要求,通过遥感与GIS空间分析、空间数据建库等技术,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结合暗紫贝母生长的环境指标进行量化和综合分析,得到川产道地药材暗紫贝母的适宜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四川省红原、松潘、若尔盖、九寨沟、茂县、黑水、理县、平武、马尔康等地等地区为川产道地药材暗紫贝母的适宜分布区域,其中红原、松潘、若尔盖、茂县、黑水、马尔康、九寨沟7个县是暗紫贝母的主要分布地区,占适宜区总面积的45.2%。通过实地暗紫贝母资源调查得知,本次研究结果与暗紫贝母在四川省的实际产地基本吻合。研究表明利用GIS与遥感技术对暗紫贝母适宜区进行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暗紫贝母种植的区域布局提供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道地药材 川贝母 暗紫贝母 生态环境 适宜区 种植
下载PDF
丽斑麻蜥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屈艾 李宗芸 +4 位作者 郑益琼 高军 沈钟平 蒋光伟 王洪苏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4期30-33,共4页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argus)的染色体数2n=38=34I+2m+ZW,即有19对染色体,全为T型。其中常染色体18对,性染色体一对。在18对常染色体中有17对为端部着丝点大染色体,1对为点状小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ZW型。经BSG法显带处理后,全部...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argus)的染色体数2n=38=34I+2m+ZW,即有19对染色体,全为T型。其中常染色体18对,性染色体一对。在18对常染色体中有17对为端部着丝点大染色体,1对为点状小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ZW型。经BSG法显带处理后,全部染色体都具着丝点C带,另有4对具端粒C带。将丽斑麻蜥与其近缘种山地麻蜥的染色体核型相比较,前者有性染色体,后者则无性染色体,差别显著,这表明该种在核型上更进化一些。同时讨论了麻蜥属与草蜥属的某些种在进化中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斑麻蜥(E·a·argus) 核型 C带 进化
下载PDF
药用植物乌头常见病害的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洪苏 何韦静 +2 位作者 杜仕静 方清茂 罗冰 《南方农业》 2022年第7期128-132,139,共6页
乌头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入药,是常用中药材植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乌头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已成为附子和川乌药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威胁。其中,以根部病害影响最为严重。根腐病是发生最为普遍的病害,... 乌头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入药,是常用中药材植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乌头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已成为附子和川乌药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威胁。其中,以根部病害影响最为严重。根腐病是发生最为普遍的病害,发病率高;乌头白绢病是生产中影响产量最严重的病害,发生发展迅速;叶部病害以霜霉病最为严重。目前,生产上对乌头病害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生物药剂防治。对乌头根腐病、白绢病、灰霉病、霜霉病、叶斑病、白粉病、花叶病毒病乌头常见7种病害的为害症状、病原菌、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乌头生产中病害辨识、病害发展规律和科学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病害 病原 发病规律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病毒-植物互作对介体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关桂静 赵恒燕 +1 位作者 王洪苏 刘金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50,共7页
大部分植物病毒需要介体来传播,而昆虫则是其最重要的介体类别。植物-病毒-介体昆虫的互作关系既复杂又特异,而病毒由于其繁殖迅速、变异快而成为三者协同进化的推动者,以有利于病毒的有效传播。病毒对介体昆虫的影响分直接影响和间接... 大部分植物病毒需要介体来传播,而昆虫则是其最重要的介体类别。植物-病毒-介体昆虫的互作关系既复杂又特异,而病毒由于其繁殖迅速、变异快而成为三者协同进化的推动者,以有利于病毒的有效传播。病毒对介体昆虫的影响分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间接影响即是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后会引起植物的光合作用、次生代谢、营养成分、信号途径等发生变化,继而影响介体昆虫的寄主选择行为、生长发育、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最终会影响介体对于病毒的传播。综述了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对刺吸式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期为防治植物病毒性病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 寄主植物 刺吸式昆虫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金果榄色泽与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向缅 王洪苏 +3 位作者 周先建 陈璞睿 陈帅 杨玉霞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80-2685,共6页
目的:探索金果榄色泽与其化学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光测色仪检测金果榄粉末色度值L^(*)、a^(*)、b^(*)值,利用HPLC法测定蜕皮激素、非洲防己碱、药根碱、巴马汀及古伦宾的含量,使用SPSS软件分析金果榄色泽与主要化学成分含... 目的:探索金果榄色泽与其化学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光测色仪检测金果榄粉末色度值L^(*)、a^(*)、b^(*)值,利用HPLC法测定蜕皮激素、非洲防己碱、药根碱、巴马汀及古伦宾的含量,使用SPSS软件分析金果榄色泽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金果榄色度值L^(*)与蜕皮激素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非洲防己碱、古伦宾呈显著负相关;色度值a^(*)与蜕皮激素、非洲防己碱呈显著正相关;色度值b^(*)与药根碱、巴马汀及古伦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非洲防己碱呈显著正相关;化学成分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含量会相互影响。结论:色度值可作为快速鉴定金果榄药材质量的指标,该研究结果可为全面评价金果榄药材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果榄 色泽 化学成分 相关性
下载PDF
中药材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凡续晨 刘强 +3 位作者 徐钰惟 杨玉霞 王洪苏 夏燕莉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11期28-30,共3页
由于城市扩张、耕地面积有限、药材需求量大以及诸多环境因素,连作在我国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本文对中药材连作障碍的类型、产生的危害、原因及消减措施进行了综述。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植物化感自毒作用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改... 由于城市扩张、耕地面积有限、药材需求量大以及诸多环境因素,连作在我国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本文对中药材连作障碍的类型、产生的危害、原因及消减措施进行了综述。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植物化感自毒作用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改变3个方面阐述了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简要叙述了合理施肥、轮作、土壤处理、培育抗病新品种等中药材连作障碍的主要防治途径,并对连作的消减手段进行展望,以期为药材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连作障碍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基于味觉信息与主要化学成分的不同来源贝母药材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王晓蓉 方清茂 +3 位作者 王洪苏 罗冰 吴萍 王晓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3期170-173,198,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来源贝母的味觉信息值、生物碱及多糖含量,有效鉴别川贝母与其他贝母。[方法]采用电子舌技术测定贝母的味觉信息,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贝母中生物碱、多糖含量,以区分不同来源贝母药材。[结果]不同来源贝母的...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来源贝母的味觉信息值、生物碱及多糖含量,有效鉴别川贝母与其他贝母。[方法]采用电子舌技术测定贝母的味觉信息,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贝母中生物碱、多糖含量,以区分不同来源贝母药材。[结果]不同来源贝母的味觉信息值差异最大的是酸味,其次为鲜味。川贝母在多糖含量、多糖/生物碱含量的比值以及味觉信息中的甜味值上均整体大于浙贝母;且川贝母不同基原间的生物碱含量差异显著。[结论]电子舌技术可用于鉴别不同产地的贝母、不同基原的川贝母;也可通过多糖含量、多糖/生物碱含量的比值及电子舌测得的甜味值区分浙贝母与川贝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 味觉信息 不同来源 化学成分 鉴别 比较
下载PDF
四川省三台县主要药用植物种植情况分析与建议
11
作者 周霞 王洪苏 +3 位作者 林娟 张美 周先建 杜仕静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第12期48-51,共4页
通过对四川省三台县主要栽培药用植物种植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明确该地区种植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病虫害、产地加工等相关信息。调查发现人工栽培药用植物9种,其中藤椒和麦冬分布广泛,加工方式较为落后,缺乏现代的生产线和加工技术。... 通过对四川省三台县主要栽培药用植物种植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明确该地区种植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病虫害、产地加工等相关信息。调查发现人工栽培药用植物9种,其中藤椒和麦冬分布广泛,加工方式较为落后,缺乏现代的生产线和加工技术。建议在加大宣传推广、扩大优势的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力度,建立产学研自主创新体系;推进多产业协同发展,促进种植产业更好发展;注重病虫害管理,提高中药材质量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台县 药用植物 种植情况 建议
下载PDF
不同温度和水分组合对川黄芪种子萌发和生理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松林 王晓宇 +5 位作者 郭俊霞 李青苗 吴萍 张美 罗冰 王洪苏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6-977,共12页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水分组合对川黄芪种子萌发和生理活性的影响,以川黄芪种子为材料,设置温度(低温5℃,常温15℃,高温25℃)和湿度(低湿10%,中湿30%,高湿60%)复合9个双因素处理,随处理时间(7,14,21 d)测定发芽率和5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水分组合对川黄芪种子萌发和生理活性的影响,以川黄芪种子为材料,设置温度(低温5℃,常温15℃,高温25℃)和湿度(低湿10%,中湿30%,高湿60%)复合9个双因素处理,随处理时间(7,14,21 d)测定发芽率和5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水分组合均促进了川黄芪种子萌发,其中常温/低湿处理第14天的萌发率最高,达70%。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可溶性蛋白(SP)含量逐渐降低,并且湿度越高,SP含量越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逐渐升高,并且常温组合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低温和高温组合;此外,低温组合和高温组合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常温组合,说明川黄芪种子萌发后受到低温和高温胁迫,常温条件最适宜萌发。主体间交互检验发现,温度、水分、胁迫时间对SP、SOD、POD、CAT和MDA均呈极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SOD与MDA可作为评价川黄芪种子生理活性的主要指标。综上表明,常温/低湿处理14 d是川黄芪萌发的最佳条件,此时川黄芪种子的生理活性最强。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川黄芪种子的萌发率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黄芪种子 萌发 温度和水分 生理活性
原文传递
磷和根际土壤菌群调控川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机理
13
作者 张松林 王晓宇 +5 位作者 郭俊霞 李青苗 吴萍 罗冰 王洪苏 何伟静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6874-6885,共12页
磷肥和根际土壤微生物是影响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含量的关键因素,探明施磷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川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调控机理,为川丹参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过磷酸钙(Ca(H_(2)PO_(4))_(2)·H_(2)O)为磷源,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 磷肥和根际土壤微生物是影响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含量的关键因素,探明施磷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川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调控机理,为川丹参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过磷酸钙(Ca(H_(2)PO_(4))_(2)·H_(2)O)为磷源,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试验,设置了磷肥的4种施用梯度,研究川丹参收获后有效成分含量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并分析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施磷后,丹参酮ⅡA含量逐渐降低,且不同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但丹酚酸B含量的变化不显著(P>0.05);P1和P3的细菌和真菌α多样性均低于P0,P2的细菌和真菌的α多样性高于P0。同时,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绿弯菌门(Chloroflexi)、髌骨菌门(Patesci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的相对丰度总体呈下降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SAP)与丹参酮ⅡA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丹酚酸B的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SAP与疣微菌门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蓝藻菌门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他菌门相关性不显著(P>0.05);丹参酮ⅡA含量与疣微菌门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芽单胞菌门呈显著负相关(P<0.05);丹酚酸B含量与任何菌门的相关性都不显著(P>0.05)。推测SAP能通过降低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来抑制丹参酮ⅡA含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疣微菌门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原文传递
附子“成附2号”品种选育及其对白绢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14
作者 许世亮 王洪苏 +5 位作者 杨玉霞 康敏 梅国富 余波 夏燕莉 周先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6-688,共3页
目的选育附子高抗,高产优良新品种。方法采用系统选育法,筛选优良品系,通过室内白绢病病原接种试验和小区品比和大田生产试验,对比各品系间的抗性表现和产量,优中选优选育新品种。结果品系KB-4两年品比试验平均亩产781.16 kg、793.26 kg... 目的选育附子高抗,高产优良新品种。方法采用系统选育法,筛选优良品系,通过室内白绢病病原接种试验和小区品比和大田生产试验,对比各品系间的抗性表现和产量,优中选优选育新品种。结果品系KB-4两年品比试验平均亩产781.16 kg、793.26 kg,比对照“中附4号”增产显著,抗性表现为高抗,且于2021年通过田间技术鉴定,2022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系为附子新品种,品种名“成附2号”。结论试验表明,成附2号产量高、对白绢病抗性达高抗水平、品质稳定、适应性强,宜在各附子产区生产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抗性 新品种 成附2号 系统选育
原文传递
川产道地药材生产区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方清茂 彭文甫 +6 位作者 吴萍 赵军宁 王洪苏 华桦 倪林英 杨钊 田景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0-731,共12页
四川省是有名的"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中药资源丰富,有7290种,如姜黄、川芎、附子、麦冬、天麻、郁金、黄连、秦艽、大黄、栀子等,在全国中药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草考证,其中有道地药材86种,如都江堰川芎、江油... 四川省是有名的"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中药资源丰富,有7290种,如姜黄、川芎、附子、麦冬、天麻、郁金、黄连、秦艽、大黄、栀子等,在全国中药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草考证,其中有道地药材86种,如都江堰川芎、江油附子、川贝母、羌活、遂宁白芷、川木通、天全川牛膝、三台麦冬、中江丹参、古蔺赶黄草、平武厚朴等,居全国之首。国家十分重视道地药材的生产,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在道地产区发展道地药材是确保药材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在对四川省地理环境、生态因子(海拔、气候、土壤)等研究的基础上,将四川省道地药材划分为4个区:四川盆地药材生产区,盆地边缘山地药材生产区,攀西药材生产区,川西高原高山峡谷药材生产区。通过遥感与GIS技术研究,确定了86种川产道地药材的适宜区与最适宜区,有利于四川省中药材生产的合理布局与药材品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本草考证 生产区划 四川
原文传递
橘蚜传播率不同的柑橘衰退病毒分离株CPm的表达特性和分子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金香 王欢欢 +3 位作者 王洪苏 周彦 李中安 周常勇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3-1030,共8页
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通过媒介昆虫传播必需要有病毒小外壳蛋白(minor coat protein,CPm)的参与。为解析褐色橘蚜传播率不同的CTV分离株CPm的分子特征和表达特性,通过克隆、测序获得其CPm基因序列,将对应的氨基酸序... 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通过媒介昆虫传播必需要有病毒小外壳蛋白(minor coat protein,CPm)的参与。为解析褐色橘蚜传播率不同的CTV分离株CPm的分子特征和表达特性,通过克隆、测序获得其CPm基因序列,将对应的氨基酸序列运用DNAStar软件进行相似性和序列比对分析,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了3个传播率不同的中国CTV分离株CPm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低传播率的分离株CTLJ与其他分离株CPm氨基酸序列差异较大,同源性仅为93.3%~94.2%,氨基酸序列中有14个位点发生变异,其中9个位点是该分离株特有的。尤其有些位点的氨基酸极性和电荷发生了变化,引起了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改变。然而,传播率不同的CTV分离株CPm的表达水平却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揭示了CTV被褐色橘蚜传播的效率与其CPm的表达特性无关,可能与其氨基端序列变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衰退病毒 小外壳蛋白 表达特性 分子特征
原文传递
Alexa Fluor荧光标记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洪苏 关桂静 刘金香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77,共7页
Alexa Fluor染料为罗丹明或香豆素的衍生物,是一种含有活性基团的有机荧光染料,具有激发光谱窄、发射光谱宽、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好,以及受温度、p H影响小等优点。近年来,Alexa Fluor染料作为荧光探针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 Alexa Fluor染料为罗丹明或香豆素的衍生物,是一种含有活性基团的有机荧光染料,具有激发光谱窄、发射光谱宽、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好,以及受温度、p H影响小等优点。近年来,Alexa Fluor染料作为荧光探针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但对Alexa Fluor染料进行系统阐述的文章很少。因此,在综述Alexa Fluor染料的基本特征和优缺点的基础上,阐述其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标记 ALEXA FLUOR 细胞学 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柑橘黄化脉明病毒和衰退病毒的二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恒燕 关桂静 +4 位作者 周常勇 于云奇 王洪苏 李中安 刘金香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05-1414,共10页
选用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和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两种病毒外壳蛋白保守序列及内参基因Ubiquitin的特异性引物,优化影响二重RT-PCR反应的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 选用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和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两种病毒外壳蛋白保守序列及内参基因Ubiquitin的特异性引物,优化影响二重RT-PCR反应的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建立了针对两种病毒的一步法二重RT-PCR检测体系。二重RT-PCR获得CYVCV、CTV及Ubiquitin的特异性片段大小分别为614、373和194 bp,克隆测序和序列对比结果显示它们与已报道的病毒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该体系最低能从40 ng·μL^(-1)总核酸中检测出CYVCV,从4 ng·μL^(-1)总核酸中检测出CTV,其灵敏度与单一RT-PCR检测灵敏度一致。利用该体系对33份田间样品进行检测,CYVCV和CTV感染率分别为54.5%和66.7%,复合侵染率高达36.4%。该一步法二重RT-PCR技术体系可用于大量田间样品中CYVCV和CTV的快速同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柑橘黄化脉明病毒 柑橘衰退病毒 二重RT-PCR 检测
原文传递
珠芽蓼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韦静 陈铁柱 +4 位作者 罗冰 王洪苏 周霞 林娟 李西文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珠芽蓼的野生资源日渐稀少。为明确其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以珠芽蓼道地产区及主要分布区的139个分布数据为基点,选取海拔气候、土壤9个指标作为主要生态因子,应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提取珠芽蓼全球分... 珠芽蓼的野生资源日渐稀少。为明确其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以珠芽蓼道地产区及主要分布区的139个分布数据为基点,选取海拔气候、土壤9个指标作为主要生态因子,应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提取珠芽蓼全球分布的生态因子值,分析在全球和中国珠芽蓼的产地生态适宜性。珠芽蓼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4700 m的高山草原湿润地区。在全球范围内,珠芽蓼的生态适宜区域总面积约为5.0107×10^(7)km^(2),分布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中国等94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范围内,珠芽蓼的生态适宜区域总面积约为2.8392×10^(6)km^(2),主要适宜区为西藏、四川、内蒙古、新疆、甘肃等省区。珠芽蓼的生态适宜分析结果可为其合理选择种植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芽蓼 生态因子 生态适宜性 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 人工种植 适生区域 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 野生资源
原文传递
附子新品种“成附1号”选育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强 徐钰惟 +3 位作者 朱彦西 杨玉霞 王洪苏 夏燕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204,共3页
目的选育附子优良新品种。方法采用系统选育法,筛选优良株系,通过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比较各品系间的产量及品质差异。结果附子新品系CD1在两年品比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为848.76kg、843.67 kg、841.39 kg,比对照"中附... 目的选育附子优良新品种。方法采用系统选育法,筛选优良株系,通过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比较各品系间的产量及品质差异。结果附子新品系CD1在两年品比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为848.76kg、843.67 kg、841.39 kg,比对照"中附4号"增产显著,品比及生产试验产量均居第一位。该品系于2019年通过田间技术鉴定,并于2020年通过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成附1号"。结论经生产验证,"成附1号"产量高、稳定性好、品质优,在江油主产区具有较大的推广和生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新品种 系统选育 成附1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