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吡格雷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顾晴 陈纪林 +6 位作者 阮英茆 司文学 王清峙 徐新林 褚雁 张连庄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 :观察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2 9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分为正常组 (n =9)、模型组 (n =10 )和氯吡格雷组 [4mg/(kg·d) ,n =10 ]。后两组建立高胆固醇饲料并免疫损伤诱发的主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 :观察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2 9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分为正常组 (n =9)、模型组 (n =10 )和氯吡格雷组 [4mg/(kg·d) ,n =10 ]。后两组建立高胆固醇饲料并免疫损伤诱发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测血脂和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浓度。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定量分析病变程度 ,免疫组化法测定斑块部位的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阳性细胞百分数。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氯吡格雷组的主动脉斑块面积 /内膜面积减少 2 7 5 2 % ,内膜厚度和内膜厚度 /中膜厚度分别减少 5 4 5 2 %和 5 0 98% ,斑块中巨噬细胞百分数从 ( 5 7 5 0± 8 40 ) %减至 ( 4 0 93± 7 0 8) % ,平滑肌细胞百分数从( 3 7 2 8± 3 3 5 ) %增至 ( 5 3 16± 6 96) % ,血清CRP浓度从 ( 2 67 86± 49 89)ng/ml降至 ( 189 82± 77 0 2 )ng/ml,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结论 :氯吡格雷能够减轻动脉炎症反应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血脂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郑金刚 高润霖 +8 位作者 程树军 王春宁 钱杰 阮英茆 王清峙 袁晋青 孟亮 乔树宾 陈纪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 :考察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内膜增生影响。方法 :所有 2 4只小型猪随机分为 1个月及 3个月两部分 ,每部分再随机分为A、B、C 3小组 ,每小组 4只 ,分别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置入裸支... 目的 :考察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内膜增生影响。方法 :所有 2 4只小型猪随机分为 1个月及 3个月两部分 ,每部分再随机分为A、B、C 3小组 ,每小组 4只 ,分别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置入裸支架、聚合物洗脱支架及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于术后 1个月或 3个月后动物处死前行冠状动脉造影 ,处死后用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 :47枚支架均成功地置入 2 4头小型猪的冠状动脉 ,术后均存活。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通畅 ,处死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1个月部分A组及B组各相关动脉均通畅 ,而C组有 1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3个月部分各动脉均通畅。形态学分析 ,与裸支架比较 ,1个月及 3个月结果均显示聚乳酸洗脱支架对内膜增生无刺激作用 ;1个月结果显示药物支架可使管腔直径增加 18 0 % (P <0 0 5 ) ,管腔面积增加 2 2 6% (P <0 0 5 ) ,面积狭窄百分比减少 43 % (P <0 0 5 ) ,内膜面积减少 3 5 1% (P >0 0 5 ) ;3个月部分结果显示 ,药物洗脱支架对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消失 ,甚至有刺激内膜增生的趋势。结论 :以聚乳酸为载体的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模型虽能抑制 1个月血管内膜增生 ,但远期效果欠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药物洗脱 再狭窄 雷帕霉素 冠心病
下载PDF
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培养方法改良及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窦克非 杨跃进 +5 位作者 阮英茆 王清峙 陈曦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 :为细胞心肌成形治疗初步探讨较为简便、经济的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研究其生长特性。  方法 :采用机械分解法与IA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的二步酶消化法相结合获取骨骼肌成肌细胞 ;通过细胞形态、生长曲线研究其生长... 目的 :为细胞心肌成形治疗初步探讨较为简便、经济的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研究其生长特性。  方法 :采用机械分解法与IA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的二步酶消化法相结合获取骨骼肌成肌细胞 ;通过细胞形态、生长曲线研究其生长特性 ;细胞组化染色鉴定 ,并比较差速贴壁纯化与否所得细胞组化染色阳性计数差异。  结果 :改良方法适于获取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 ;细胞生长旺盛 ,在细胞密集或分化培养基作用下可融合成肌管 ;α 横纹肌肌动蛋白、骨骼肌特异性肌球蛋白组化染色细胞为弱阳性 ,而肌管为强阳性。胚胎成肌细胞调节因子组化染色为阳性 ;各组细胞α 横纹肌肌动蛋白组化染色阳性数无显著差异。  结论 :改良方法获得的骨骼肌成肌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分化能力 ;差速贴壁纯化与否获得成肌细胞的阳性计数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犬 骨骼肌 成肌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生长特性 细胞形态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跃峰 杨跃进 +9 位作者 陈曦 阮英茆 张宝杰 王清峙 张连庄 田毅 周燕文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6期8202-8203,共2页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方法:实验选用105只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78只以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AMI模型,术后24h存活的43只作为心肌梗死组;另设假手术组(n=27);各...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方法:实验选用105只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78只以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AMI模型,术后24h存活的43只作为心肌梗死组;另设假手术组(n=27);各组再按观察时点随机分为48h和4周两亚组,即:心肌梗死48h(n=11)和心肌梗死4周(n=13)组,假手术48h(n=10)和假手术4周(n=10)组。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DNA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AMI大鼠梗死区心肌细胞坏死和瘢痕形成的同时,梗死/瘢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犤心肌梗死48h组分别为(212.86±155.75)/1000,(198.16±120.0)/1000和(63.23±45.43)/1000,心肌梗死4周组分别为(235.14±130.43)/1000,(80.33±44.29)/1000和(31.61±16.39)/1000,P<0.05~0.01犦。结论:大鼠发生AMI后,梗死区心肌细胞坏死和瘢痕形成的同时,梗死/瘢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均有心肌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细胞凋亡 大鼠 心肌/病理学
下载PDF
放射性心肌损伤致心肌纤维化及急性心包炎一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段雪晶 李莉 +6 位作者 王红月 宋来凤 陆洋 徐红宇 王清峙 孙洋 赵然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6-706,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20年前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并行放射治疗(剂量不详)。近因"间断性胸闷、气促,伴全身水肿10个月"入院,常规血液学、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胸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双侧胸腔及腹腔积液...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20年前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并行放射治疗(剂量不详)。近因"间断性胸闷、气促,伴全身水肿10个月"入院,常规血液学、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胸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双侧胸腔及腹腔积液,左肺尖斑片影,右肺中叶及双肺下叶磨玻璃、索条状影,纵隔淋巴结增大,左侧胸膜增厚;心血管表现为心包腔内有纤维素沉着可能,二尖瓣少中量反流,三尖瓣中大量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包炎 左侧乳腺癌 纵隔淋巴结 心肌纤维化 肺下叶 右肺中叶 双侧胸腔 全身水肿 心包腔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心肌肽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明辉 阮英茆 +2 位作者 王清峙 褚雁 徐新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肽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4/06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研究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心肌肽素用药组。大鼠冠状... 目的:探讨心肌肽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4/06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研究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心肌肽素用药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min造成心肌缺血模型,复灌24h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①再灌注结束后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②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③心肌肌动蛋白表达采用特异性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④大鼠心肌病理学改变光镜下半定量评分以10倍物镜下,随机选取若干视野观察整个左室心肌切面,从心肌变性坏死、出血、间质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四方面观察心肌病变分布情况并计分,计算每种病变的视野比例(有心肌病变的视野数/镜下观察的总视野数),正常心肌计0分;病变灶性,病变视野比例≦1/4计1分;病变视野比例为1/4~1/2计2分;病变弥散性,病变视野比例≧1/2计3分。每方面的得分求和即为最后计分。⑤大鼠心肌病理学电镜下半定量评分:从心肌纤维、线粒体、核染色质、细胞水肿和小血管内皮五方面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并计分,结构正常为0分;轻度改变且病变灶性,小于全部视野面积的1/4为1分;中度改变,病变占全部视野面积的1/4~1/2计2分;重度改变且病变弥散性,大于全部视野面积的1/2为3分。每方面的得分求和即为最后计分。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大鼠24只,每组8只。①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肽素用药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5.59±0.52)μkat/L,(1.06±0.09)μkat/L,(4.34±1.15)%;(10.52±0.32)μkat/L,(1.97±0.21)μkat/L,(11.16±1.09)%,P<0.05],缺血再灌注组、心肌肽素用药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58±0.32)μkat/L,(0.57±0.15)μkat/L,(0.85±0.42)%,P<0.05]。②大鼠心肌肌动蛋白含量和电镜、光镜评分组间差异性与血清酶学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组间差异相同。结论:心肌肽素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细胞结构损伤发挥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 细胞凋亡 肌动蛋白类
下载PDF
D2-40和CD31在心海绵状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唐颖 王清峙 +5 位作者 赵然旭 王红日 李莉 段雪晶 孙洋 赵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14例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D2-40和CD31蛋白的表达。结果 D2-40在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阳性淋巴管密度(LVD)... 目的探讨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14例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D2-40和CD31蛋白的表达。结果 D2-40在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阳性淋巴管密度(LVD)为10.78±3.76,而在海绵状血管瘤中呈(-),两者之间差异显著。CD31在海绵状淋巴管中呈(-),而在海绵状血管瘤中的阳性微血管密度(MVD)为12.34±3.86;两者同样差异显著。结论 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差异显著,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淋巴管瘤 D2-40 CD3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16例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席思川 王红月 +1 位作者 王清峙 刘玉和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为了提高对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收集了我院有史以来的16例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分别就16例心脏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性别特点、组织学观察、临床表现及病理鉴别诊断等多方面... 目的:为了提高对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收集了我院有史以来的16例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分别就16例心脏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性别特点、组织学观察、临床表现及病理鉴别诊断等多方面进行病理分类和对比。结果:发现心脏恶性肿瘤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好发于心房,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肿瘤的类型多,组织构象相似性多,鉴别诊断困难。结论: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诊断应以光镜组织学观察为主,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等特殊染色作为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诊断与治疗 临床病理分析 发病年龄 组织学观察 病理标本 特殊染色 病理分类 光镜 发病部位
下载PDF
经冠脉注射法移植成年犬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窦克非 杨跃进 +6 位作者 杨伟宪 王清峙 孟亮 阮英茆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92-394,共3页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法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以改良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培养方法进行细胞分离及扩增;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冠脉内注射对照及冠脉内成肌细胞注射组,每...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法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以改良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培养方法进行细胞分离及扩增;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冠脉内注射对照及冠脉内成肌细胞注射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前、后及4周时测定左室功能指标、4周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经冠脉注射移植组术后4周CO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且比冠脉结扎后显著升高(P<0.05);术后4周时LVEF和SV比对照组上升21.1%-31.4%(P均>0.05)。结论经冠脉内注射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可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成肌细胞 移植 经冠脉注射 收缩功能
下载PDF
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肺小动脉血红素氧合酶1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颖 阮英茆 +4 位作者 李莉 徐新林 褚雁 王清峙 李晓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 :观察慢性缺氧对大鼠肺小动脉血红素氧合酶 (HO) 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观察正常 ( 10只 ,正常组 )和常压间断缺氧 6周大鼠 ( 10只 ,模型组 )的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肺小动脉光镜和电镜下的改变 ,免疫组化法测... 目的 :观察慢性缺氧对大鼠肺小动脉血红素氧合酶 (HO) 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观察正常 ( 10只 ,正常组 )和常压间断缺氧 6周大鼠 ( 10只 ,模型组 )的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肺小动脉光镜和电镜下的改变 ,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HO 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较正常组显著增加 ,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与右心室收缩压及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呈正相关。HO 1在肺小动脉内皮细胞表达显著增多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明显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0 0 1)。结论 :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可作为间接反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结构重塑的参考指标。缺氧导致肺小动脉HO 1增加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减少 ,对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肺小动脉 血红素氧合酶-1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液循环内皮细胞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跃峰 杨跃进 +9 位作者 阮英茆 陈曦 张宝杰 王清峙 司文学 田毅 周燕文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43-1948,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 I)后的心肌细胞凋亡和caspase-3、Bc l-2和Bax表达的变化。方法:10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取78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AM I模型,24 h存活43只作为心肌梗死组(M I组);另27只设为假手术组(S组);两组再按观察时点...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 I)后的心肌细胞凋亡和caspase-3、Bc l-2和Bax表达的变化。方法:10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取78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AM I模型,24 h存活43只作为心肌梗死组(M I组);另27只设为假手术组(S组);两组再按观察时点随机分为48 h和4周两亚组,即:M I 48 h(n=11)和M I 4周(n=13)组,S48 h(n=10)和S4周(n=10)组。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DNA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和W estern b lotting检测caspase-3、Bc l-2和Bax的表达。结果:M I 48 h组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均显著低于S组(P<0.05,P<0.01),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高于S组(P<0.05);M I 4周组除SBP、DBP和MAP无显著差异(均P>0.05)外,上述其它指标的变化与M I 48 h组相同,且LVEDP升高更为显著(P<0.01);M I 48 h和4周两组梗死/疤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P<0.01),心肌细胞中“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和“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亦均显著增高(P<0.05,P<0.01),而“凋亡抑制基因”Bc l-2仅在M I 48 h组梗死区心肌细胞中表达增加,“抑制凋亡复合基因”Bc l-2/Bax的比值仅在M I 48 h组降低。结论:大鼠AM I后,梗死区及其边缘区和非梗死区均有心肌细胞凋亡发生,伴“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和“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增加;AM I早期,“凋亡抑制基因”Bc l-2在梗死区表达增加,但“抑制凋亡复合基因”Bc l-2/Bax的比值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大鼠
下载PDF
16例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席思川 王红月 +1 位作者 王清峙 刘玉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1-2,共2页
为对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瘤体类型、发病特点、组织学特征以及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病理基础等进行分析和讨论,收集了16例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分别就16例心脏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性别特点、组织学观... 为对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瘤体类型、发病特点、组织学特征以及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病理基础等进行分析和讨论,收集了16例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分别就16例心脏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性别特点、组织学观察、临床表现及病理鉴别诊断等多方面进行病理分类和对比。结果发现心脏恶性肿瘤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好发于心房,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肿瘤的类型多,组织构象相似性多,鉴别诊断困难。因此,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病诊断应以光镜组织学观察为主,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等特殊染色作为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原发性 病理分析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半胱天冬蛋白酶-3的表达及卡维地洛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跃峰 杨跃进 +9 位作者 阮英茆 陈曦 孙瑞成 田毅 周燕文 王清峙 司文学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4-458,共5页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半胱天冬蛋白酶 3 (Caspase 3 )的表达及卡维地洛的防治作用。  方法 :冠状动脉结扎术后 2 4h存活的雌性SD大鼠 83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 (MI组 ,n =43 )和卡维地洛[10mg/(kg·d) ...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半胱天冬蛋白酶 3 (Caspase 3 )的表达及卡维地洛的防治作用。  方法 :冠状动脉结扎术后 2 4h存活的雌性SD大鼠 83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 (MI组 ,n =43 )和卡维地洛[10mg/(kg·d) ]治疗组 (C组 ,n =40 )两组 ,另设假手术组 (S组 ,n =2 7) ;最终血流动力学资料完整的上述各组大鼠数分别为 11、 13、 9、 15、 10和 10只。C组于术后 2 4h直接灌胃法给药。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和脱氧核糖核酸 (DNA)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Cas pase 3的表达。  结果 :与S组相比 ,MI组的左心室收缩压 (LVS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dp/dt)均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左心室舒张末压 (LVEDP)均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且 4W时升高更为显著 (P <0 0 1) ;梗死区或疤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Caspase 3表达也均显著增高 (P <0 0 5~ 0 0 1)。与MI组相比 ,C组 48h的LVSP、±dp/dt和心率均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但LVEDP及上述各部位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Caspase 3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 ;而C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凋亡 急性心肌梗死 表达 Caspase-3 疤痕 大鼠 卡维地洛 雌性 脱氧核糖核酸 左心室内压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后的心力衰竭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国胜 杨跃进 +7 位作者 窦克非 王清峙 徐新林 阮英茆 赵红 任晓庆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8期13-17,i0001,共6页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直接注射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时细胞能否进入心肌组织并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方法:成年犬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移植组,移植组于移植前一天抽取骨髓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量约为2×108)。结...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直接注射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时细胞能否进入心肌组织并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方法:成年犬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移植组,移植组于移植前一天抽取骨髓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量约为2×108)。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移植组于冠状动脉内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培养基。6周后处死动物,比较其心肌梗死面积、瘢痕区毛细血管数量、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移植组各死亡4只犬,分别有8只犬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犬心脏标本病理研究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经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阳性率约为50%;移植6周后于梗死区的心肌组织内能够检测到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阳性的细胞;移植组的梗死区面积和梗死范围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30.9%和35.0%,但无显著性差别(P均>0.05);瘢痕区每个高倍视野(0.2mm2)的毛细血管数量,移植组为5.33±0.58,明显高于对照组2.03±0.46(P<0.01)。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6周时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最大下降速率及心输出量均显著上升[(3039±1164)比(1569±618)mmHg/s,P<0.01;(2951±793)比(1465±647)mmHg/s,P<0.01;(1.88±0.33)比(1.41±0.29)L/min,P<0.05]。③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46.01%,35.28%,P<0.05)。④不良事件和副反应:在实验中仅在移植组1例实验犬的细胞注射部位观察发现一炎性包块,移植后6周时观察未见明确的恶性心律失常出现及肿瘤组织形成。结论:经冠状动脉直接注射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行且安全,它能够促进梗死区的新血管生成并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移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
下载PDF
特发性主动脉夹层25例病理学特征及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雪晶 王红月 +6 位作者 王清峙 赵红 宋来凤 陆洋 徐红宇 徐振雨 李莉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7期390-39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特发性主动脉夹层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方法收集特发性主动脉夹层病例(除外遗传性结缔组织病、高血压、炎症反应、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25例,在常规组织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运用弹力纤维和Masson三色染色法及免疫组化结合... 目的初步探讨特发性主动脉夹层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方法收集特发性主动脉夹层病例(除外遗传性结缔组织病、高血压、炎症反应、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25例,在常规组织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运用弹力纤维和Masson三色染色法及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检测动脉中膜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的变化及与弹力纤维合成相关的因子Fibulin-5的变化。结果特发性主动脉夹层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于中膜层,为中膜弹力纤维灶性破坏,黏液样基质增多。弹力纤维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胶原纤维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平滑肌细胞量较对照组明显少(P<0.05);Fibulin-5阳性细胞的阳性表面积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Fibulin-5含量与弹力纤维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特发性主动脉夹层的病理变化主要是中膜层变化。Fibulin-5蛋白减少引起的弹力纤维合成减少是导致特发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因素之一,Fibulin-5蛋白对检测特发性主动脉夹层具有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主动脉夹层 病理变化 发病机制 FIBULIN-5
下载PDF
犬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及非诱导培养后向心肌细胞的分化
16
作者 杨国胜 杨跃进 +7 位作者 窦克非 徐新林 褚雁 王清峙 阮英茆 赵红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1-3,i0001,共4页
目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和非诱导培养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结果的对比。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12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分离犬骨髓间质干细胞。②于体外培养,应用不同浓度(0,6,8,10,12,14,20μmol/L)的5-氮胞苷定向... 目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和非诱导培养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结果的对比。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12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分离犬骨髓间质干细胞。②于体外培养,应用不同浓度(0,6,8,10,12,14,20μmol/L)的5-氮胞苷定向诱导并连续传代培养4周,未诱导的细胞培养8周。③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鉴定。结果:①骨髓间质干细胞于5-氮胞苷诱导培养2周时,α-肌动蛋白、TroponinI染色阴性;4周时,α-肌动蛋白染色阳性,TroponinI阴性;电镜下可见肌丝结构,其中8mmol/L5-氮胞苷诱导的间质干细胞肌丝结构排列较规则。②骨髓间质干细胞非诱导培养8周时,α-肌动蛋白染色阳性,TroponinI阴性,电镜下亦可见肌丝结构形成;而培养4周时全部为阴性。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培养4周及未诱导连续培养8周均可定向转化为具有肌丝结构的肌样细胞,而非心肌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干细胞 细胞分化 胞苷
下载PDF
超薄切片不同制备方法和茶代铀进行心肌淀粉样变性的电子染色
17
作者 赵然旭 魏英杰 +4 位作者 李莉 王清峙 陆洋 徐红宇 有一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8期17-20,F0004,共5页
目的检测乌龙茶提取物是否可作为电子染色剂取代醋酸双氧铀用于心肌淀粉样变染色,并在染色过程当中使用不同的染色方法,改进制备方法,比较其安全性与高效性。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1~12月临床怀疑淀粉样变性的病例共计40... 目的检测乌龙茶提取物是否可作为电子染色剂取代醋酸双氧铀用于心肌淀粉样变染色,并在染色过程当中使用不同的染色方法,改进制备方法,比较其安全性与高效性。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1~12月临床怀疑淀粉样变性的病例共计40例,其中心肌组织经病理学观察和特殊染色呈阳性者10例。利用树脂812常规包埋和改进后方法对心肌组织进行制备,再在复染铅与不复染铅这两种情况下对超薄切片样品进行两种不同染色剂(3%醋酸双氧铀水溶液、0.5%乌龙茶提取物)和两种不同染色方法(滴染法、切片盒染色法)的电子染色,然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其不同之处。结果复染铅的情况下,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心肌中淀粉样物质,利用2种电子染色剂和改进后的制备方法进行染色的结果均较理想,切片背景干净,对比度高,所获图像清晰。结论在观察心肌淀粉样变中,乌龙茶提取物配合切片盒染色与改进后的制备方法,可以更加安全、快速地替代醋酸双氧铀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提取物 醋酸双氧铀 心肌淀粉样变 透射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大鼠哮喘模型的建立及中药肺康治疗作用观察
18
作者 陈颖 阮英茆 +7 位作者 李莉 孟颖 徐新林 褚雁 王清峙 李晓惠 张连庄 司文学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10期6-8,5,共4页
目的观察新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肺康对大鼠哮喘模型的治疗作用,并与氨茶碱对比,探讨其药效和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模型组(M),肺康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给予2.5、25、50g生药/k体重/d),氨茶碱... 目的观察新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肺康对大鼠哮喘模型的治疗作用,并与氨茶碱对比,探讨其药效和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模型组(M),肺康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给予2.5、25、50g生药/k体重/d),氨茶碱组(A,35mg/kg体重/d)。以卵清蛋白致敏2周后激发复制哮喘模型。检测在体气道反应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计数及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血液循环内皮细胞(CEC)数、光镜形态半定量分析、电镜支气管和肺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等。结果M组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BALF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数及百分比、CEC数、BALF中MDA浓度均显著高于N组(P<0.05或P<0.01),SOD活力显著低于N组(P<0.01);形态半定量分析支气管壁淋巴细胞、EO浸润及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均明显高于N组(P<0.05或P<0.01);电镜下显示M组支气管、肺组织超微结构亦有明显病理改变,证明模型复制成功。肺康中、大剂量治疗组上述指标较M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电镜下以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病变改善尤其明显。结论病理检测提示肺康对大鼠哮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保护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优于氨茶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 哮喘 支气管 大鼠 BALF 观察 治疗作用 雄性 杯状细胞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和酒石酸美托洛尔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跃峰 杨跃进 +9 位作者 陈曦 阮英茆 孙瑞成 田毅 周燕文 王清峙 司文学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8-543,i0005-i0006,共8页
目的比较阿替洛尔和酒石酸美托洛尔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251只雌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AMI模型,术后24h存活的124只随机分为AMI对照(MI组,n=43)、阿替洛尔(A组,10mg·kg-1... 目的比较阿替洛尔和酒石酸美托洛尔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251只雌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AMI模型,术后24h存活的124只随机分为AMI对照(MI组,n=43)、阿替洛尔(A组,10mg·kg-1·d-1,n=39)和酒石酸美托洛尔(B组,20mg·kg-1·d-1,n=42)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S组,n=27)。各组再按观察时点随机分为48h和4周两亚组。术后24h以直接灌胃法给药。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DNA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抑制基因”bcl-2、“凋亡促进基因”bax和“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基因的表达。结果与AMI对照组相比,AMI后48h,A、B两组梗死区、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除B组梗死区显著降低(P<0·01)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心肌细胞中bcl-2的表达除A组的非梗死区外均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ax和caspase-3的表达均无明显降低。AMI4周时,A、B两组瘢痕区及其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P<0·01);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仅A4周组非梗死区bax的表达明显降低。Western blot显示,与AMI对照组相比,A、B两组心肌细胞中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但bcl-2/bax的比值显著增加(P<0·05),并与假手术组相当。结论阿替洛尔和酒石酸美托洛尔均能减少AMI梗死/瘢痕区、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相当,此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bcl-2的表达和bcl-2/bax的比值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细胞凋亡 基因 阿替洛尔 酒石酸美托洛尔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熠达 陈纪林 +4 位作者 阮英茆 王清峙 司文学 张连庄 褚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3-46,共4页
目的:利用高胆固醇饮食(2%)并免疫损伤诱发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评价阿司匹林(ASA)能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建立起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SA小[4 mg/(kg·d)]、中[12 mg/(kg&... 目的:利用高胆固醇饮食(2%)并免疫损伤诱发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评价阿司匹林(ASA)能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建立起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SA小[4 mg/(kg·d)]、中[12 mg/(kg·d)]、大[20mg/(kg·d)]剂量和高胆固醇4组,另设对照组,每组各10只.测定指标包括0、2、12周时的血脂、12周时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斑块部位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阳性率以及环氧化酶(COX)-1和-2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含量.结果:与高胆固醇组相比,ASA小、中、大剂量组CRP和MCP-1均显著降低(P均<0.01);斑块部位平滑肌细胞阳性率减少17.6%、39.4%和57.2%;巨噬细胞阳性率分别减少35.7%、50.7%和64.7%,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COX-1和COX-2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COX-1 mRNA表达减少30.1%、27.6%和39.9%,COX-2 mRNA表达减少44.7%、57.3%和66.3%.ASA大、中、小剂量组间比较,CRP和MCP-1在大、中剂量组显著低于小剂量组(P<0.01~0.05),而大、中剂量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斑块部位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的阳性率在中剂量组显著低于小剂量组,在大剂量组又显著低于中剂量组(P均<0.05);不同剂量ASA组间比较,COX-2 mRNA的表达量在大剂量组低于中剂量组(P<0.01),在中剂量组又低于小剂量组(P<0.01),而COX-1 mRNA的表达量在大剂量组低于中剂量组(P<0.01),在中、小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SA能剂量相关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其分子机制与其对COX-1和COX-2的阻滞作用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阿司匹林 炎症反应 环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