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丹 王清蕊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在宫颈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治疗,统...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在宫颈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妊娠结局及手术指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照组分别是73.33%和52.94%,研究组分别是93.33%和10.00%,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研究组少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治疗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可以改善妊娠结局,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结局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冷刀锥切术
下载PDF
孕前健康体检的现状分析及孕前保健的模式探讨 被引量:26
2
作者 胡颖 王清蕊 +3 位作者 林卫 凌蔚 许良智 李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分析成都某三甲医院孕前健康体检的现状,探讨孕前保健的服务模式,为提高孕前保健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分层随机抽取2008年9月~2013年8月首次于该三甲医院行孕前检查的16 038名妇女中的375名妇女的相关体检数据资料,重... 目的:分析成都某三甲医院孕前健康体检的现状,探讨孕前保健的服务模式,为提高孕前保健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分层随机抽取2008年9月~2013年8月首次于该三甲医院行孕前检查的16 038名妇女中的375名妇女的相关体检数据资料,重点调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血脂、血糖、血型、地贫筛查、妇科超声、乙肝、梅毒和HIV筛查等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进而采用SPSS 17.0完成统计分析。结果:受检率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TORCH 66.13%、妇科超声56.53%、宫颈癌细胞筛查44.00%、白带常规41.33%和甲状腺功能20.53%,尿常规、地贫筛查、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心电图和胸片的受检率均低于5.00%;血及白带常规、妇科超声、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甲状腺功能、宫颈癌细胞筛查和HPV病毒分型以及乙肝、梅毒筛查因就诊科室不同而受检率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白带常规、TORCH感染和宫颈癌细胞筛查的阳性率分别为22.31%、16.20%和10.74%,而乙肝、梅毒和HIV的阳性率分别为4.54%、3.70%和0.00%,不同就诊科室间相关检查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干预、加强优生健康教育的宣传、设置规范的孕前保健门诊服务模式、婚检与孕前检查相结合、建立孕前保健信息化服务平台等手段可提高孕前保健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检查 孕前保健 策略
原文传递
14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清蕊 张雅晴 +1 位作者 刘畅 林卫 《华西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704-707,共4页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原因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以期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05年1月-201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住院期间发生的14例孕产妇死亡病案进行全面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死亡孕产妇中:1主...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原因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以期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05年1月-201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住院期间发生的14例孕产妇死亡病案进行全面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死亡孕产妇中:1主要疾病构成及顺位为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及异位妊娠。2孕期产前保健规范者4例,占28.6%(4/14);不规范者10例,占71.4%(10/14),其中未接受者5例,占35.7%(5/14)。3产前死亡6例,占42.9%(6/14);产后死亡8例,占57.1%(6/14),其中产后24 h内死亡5例,占62.5%(5/8)。4行剖宫产7例,胎儿存活6例;行阴道试产2例,无胎儿存活;尸检0例。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健康教育、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及医疗保健人员素质、加强高危管理、适时选择分娩时机及方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 死亡原因 干预措施
原文传递
青年人群中使用LARC与COC的避孕效果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廖飞燕 雷萍 +3 位作者 戴红 李雪芹 罗兰 王清蕊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第10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在未生育青年女性行人工流产(简称人流)后,即时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或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两种不同避孕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9月因计划外怀孕的未生育青年女性,来我院行人工流产并同意参与此项研究的患者共... 目的探讨在未生育青年女性行人工流产(简称人流)后,即时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或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两种不同避孕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9月因计划外怀孕的未生育青年女性,来我院行人工流产并同意参与此项研究的患者共192例,术后根据其相应的要求及其对避孕方式的依从性,选择放置宫内节育器或口服短效避孕药两种避孕方式,于避孕实施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其进行随访,随访人数分别为160/28人、118/24人、49/11人,了解两种避孕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实施避孕措施3个月后、6个月后、12个月后的续用情况,以及是否有再次意外妊娠现象的发生.结果上环组(放置宫内节育器)与避孕药组(口服优思悦)的不良反应比较中,实施避孕措施3个月后上环组妇女下腹痛发生率高于避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阴道不规则流血、乳房胀痛及胃肠道反应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避孕措施实施时间延长,上环组妇女的阴道流血、下腹痛发生率也随之下降;实施避孕措施3个月后两组的续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个月后、12个月后上环组的续用率及再次妊娠率均高于避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避孕药组随服药时间延长,随访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环组坚持使用率最高,效果可靠且长效,阴道流血、下腹痛的发生率较高,但随着时间延长会有所下降,而口服避孕药随着使用时间延长,续用率下降,易再次妊娠,故人流后即时上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宫内避孕器 流产后关爱 长效可逆避孕
原文传递
女性生殖系统多原发恶性肿瘤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乌守恒 张雅晴 +2 位作者 王清蕊 曾晓峰 林卫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和预后。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就诊的48例女性生殖系统MPM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同时性MPMN 42...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和预后。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就诊的48例女性生殖系统MPM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同时性MPMN 42例,异时性MPMN 6例,中位年龄44岁;子宫内膜并发卵巢恶性肿瘤占56.3%(27/48),其中74.1%(20/27)的患者两癌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4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例未手术行化疗,47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40例术后进行化疗或放疗等辅助治疗;随访4-84个月,健在41例,死亡3例,失访4例,随访率90.7%。结论 女性生殖系统的多原发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并发卵巢恶性肿瘤最为常见,早期诊断,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定期复诊,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原发性生殖器肿瘤 女性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