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将来开展校园艾滋病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4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学生,收集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将来开展校园艾滋病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4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学生,收集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知晓情况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4436名研究对象,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3.9%,满分率为0.6%,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Special Session on HIV/AIDS,UNGASS)指标知晓率为20.4%。在“持续检测不出=不具有传染性”(13.2%)、“暴露前预防用药”(36.3%)知识点上知晓率较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来自普通本科(β=-0.426,95%CI:-0.624~-0.227)或专科(β=-0.869,95%CI:-1.207~-0.530)、理工(β=-0.671,95%CI:-1.160~-0.181)、师范(β=-0.645,95%CI:-1.138~-0.153)及体育艺术类型(β=-1.118,95%CI:-1.964~-0.273)的大学、曾经谈过而现在没谈恋爱(β=-0.246,95%CI:-0.444~-0.049)、未发生过性行为(β=-0.332,95%CI:-0.551~-0.113)的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水平较低(P<0.05);女性(β=0.214,95%CI:0.049~0.380)、高年级(大四,β=0.295,95%CI:0.026~0.563)、经常参与学校活动(β=1.058,95%CI:0.619~1.496)、大学前接受过艾滋病相关教育(β=0.794,95%CI:0.537~0.875)、主动咨询过艾滋病相关信息(β=0.623,95%CI:0.166~1.080)以及所在大学开展艾滋病相关教育(β=0.920,95%CI:0.676~1.164)因素可促进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结论当前我国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一般,应加强对非医学类和非重点本科的大学生,及目前缺乏恋爱及性经验、参与学校活动消极、低年级的大学生的校园艾滋病及性教育,教育内容应更侧重于病毒的传播途径、条件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传播及干预活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将来开展校园艾滋病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4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学生,收集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知晓情况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4436名研究对象,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3.9%,满分率为0.6%,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Special Session on HIV/AIDS,UNGASS)指标知晓率为20.4%。在“持续检测不出=不具有传染性”(13.2%)、“暴露前预防用药”(36.3%)知识点上知晓率较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来自普通本科(β=-0.426,95%CI:-0.624~-0.227)或专科(β=-0.869,95%CI:-1.207~-0.530)、理工(β=-0.671,95%CI:-1.160~-0.181)、师范(β=-0.645,95%CI:-1.138~-0.153)及体育艺术类型(β=-1.118,95%CI:-1.964~-0.273)的大学、曾经谈过而现在没谈恋爱(β=-0.246,95%CI:-0.444~-0.049)、未发生过性行为(β=-0.332,95%CI:-0.551~-0.113)的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水平较低(P<0.05);女性(β=0.214,95%CI:0.049~0.380)、高年级(大四,β=0.295,95%CI:0.026~0.563)、经常参与学校活动(β=1.058,95%CI:0.619~1.496)、大学前接受过艾滋病相关教育(β=0.794,95%CI:0.537~0.875)、主动咨询过艾滋病相关信息(β=0.623,95%CI:0.166~1.080)以及所在大学开展艾滋病相关教育(β=0.920,95%CI:0.676~1.164)因素可促进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结论当前我国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一般,应加强对非医学类和非重点本科的大学生,及目前缺乏恋爱及性经验、参与学校活动消极、低年级的大学生的校园艾滋病及性教育,教育内容应更侧重于病毒的传播途径、条件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传播及干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