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枯草药材和种植土壤中农药及重金属残留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宇航 郭巧生 +2 位作者 张贤秀 房海灵 王澄亚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63,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及ICP-AES法测定了安徽庐江和江苏洪泽2个种植基地的土壤和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果穗及全草中有机氯农药及重金属含量,并根据污染指数和相关标准对土壤及药材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测定结果表明:来源于2个基地的土... 采用气相色谱及ICP-AES法测定了安徽庐江和江苏洪泽2个种植基地的土壤和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果穗及全草中有机氯农药及重金属含量,并根据污染指数和相关标准对土壤及药材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测定结果表明:来源于2个基地的土壤及药材中有机氯农药及重金属含量有明显差异。庐江产果穗和全草中Pb、Cd、Cu、Cr、As及BHC含量分别为3.361和3.953、0.172和0.190、8.258和7.722、3.423和2.658、0.284和0.355、0.003和0.004 mg.kg-1,Hg和DDT未检出;洪泽产果穗和全草中Pb、Cd、Cu、Cr、Hg及BHC含量分别为2.399和1.558、0.155和0.111、7.682和6.756、4.259和3.801、0.077和0.102、0.003和0.006 mg.kg-1,As未检出,果穗中也未检出DDT。庐江基地土壤中Cd、Cu、Cr、As、Hg、BHC和DDT含量分别为0.001、12.943、47.417、1.008、0.003、0.003和0.002 mg.kg-1,Pb未检出;洪泽基地土壤中Pb、Cd、Cu、Cr、As、Hg和BHC含量分别为3.443、0.002、18.655、63.385、3.701、0.141和0.004 mg.kg-1,DDT未检出。比较结果表明:夏枯草果穗中重金属残留量均高于全草,但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及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且庐江和洪泽基地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286和0.399,因此,土壤污染等级属安全级且污染水平为清洁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果穗 土壤 有机氯农药 重金属 污染指数
下载PDF
明党参化学成分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长林 郭巧生 +2 位作者 程搏幸 王澄亚 周廷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662-2665,共4页
目的:研究明党参植株内化学成分的分布规律,为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HPLC和比色法对明党参植株内不同部位的多糖、甘露醇、胆碱、生理性灰分和水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夹角余弦法计算水溶性成分的相似系数。结果:茎叶与根中... 目的:研究明党参植株内化学成分的分布规律,为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HPLC和比色法对明党参植株内不同部位的多糖、甘露醇、胆碱、生理性灰分和水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夹角余弦法计算水溶性成分的相似系数。结果:茎叶与根中胆碱、多糖、水溶性浸出物和生理性灰分含量均差异显著,根部胆碱与多糖的含量高于茎叶,茎叶中水溶性浸出物和生理性灰分的含量高于根部。根的不同部位间甘露醇、多糖、水溶性浸出物和生理性灰分含量均差异显著,各成分的含量在根的纵向上呈自上而下递减的趋势;横向上甘露醇、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呈自外向内递增的趋势,生理性灰分含量与之相反,向内递减;横向部位间差异大于纵向部位。茎叶中水溶性成分总峰面积是根的2.81倍;中柱中水溶性成分总峰面积显著高于皮层和表皮。结论:明党参茎叶中化学成分总量显著高于根部;根部药用品质自内向外降低,自上向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党参 化学成分 分布规律 栽培调控
原文传递
不同株龄明党参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长林 郭巧生 +2 位作者 程搏幸 王澄亚 周廷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945-2949,共5页
目的:探究明党参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明党参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运用HPLC,GC-MS和比色法对不同株龄明党参根中多糖、甘露醇、胆碱、生理性灰分、水溶性成分及茎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夹角余弦法计算水溶性... 目的:探究明党参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明党参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运用HPLC,GC-MS和比色法对不同株龄明党参根中多糖、甘露醇、胆碱、生理性灰分、水溶性成分及茎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夹角余弦法计算水溶性成分的相似系数。结果:不同株龄明党参根中水溶性成分、甘露醇、胆碱和生理性灰分含量均差异显著,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甘露醇、生理性灰分和多糖含量成年株高于幼年株;水溶性成分和胆碱含量幼年株高于成年株。随生长年限的增长,根中水溶性成分和茎叶挥发油成分具有集中转化的趋势,主要成分越来越突出。结论:生长年限对明党参化学成分有显著性影响,合理采收年限在明党参移栽后的2—4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党参 株龄 化学成分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优化施肥对夏枯草果穗干物质及其产量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郭巧生 陈宇航 +2 位作者 刘丽 王澄亚 张贤秀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932-2936,共5页
目的:研究氮、磷、钾及有机复合肥不同施肥量对夏枯草果穗干物质及其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夏枯草规范化栽培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小区试验采用四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夏枯草果穗产量的函数模型。结果:通过模型解析,... 目的:研究氮、磷、钾及有机复合肥不同施肥量对夏枯草果穗干物质及其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夏枯草规范化栽培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小区试验采用四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夏枯草果穗产量的函数模型。结果:通过模型解析,氮、磷、钾对夏枯草果穗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氮肥对夏枯草果穗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磷肥、再次钾肥,有机复合肥最小;在低肥力条件下,夏枯草果穗产量均随氮、磷、钾及有机复合肥施用量增加而提高;当氮、磷、钾及有机复合肥施用量过多,则导致果穗产量下降。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夏枯草果穗产量超过为722 kg.hm-2的优化施肥方案为N 303.9~335.1 kg.hm-2,P2O5 432.5~500.6 kg.hm-2,K2O 206.6~240.2 kg.hm-2,有机复合肥2 312.5~2 687.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优化施肥 果穗 产量
原文传递
栽培与野生夏枯草矿质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宇航 郭巧生 +1 位作者 刘丽 王澄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3070-3074,共5页
目的:测定人工栽培与野生夏枯草土壤及其植株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以期为该资源保护利用及GAP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ICP-AES法测定栽培与野生夏枯草各器官及其土壤中磷(P)、钾(K)、钙(Ca)、镁(Mg)、钠(Na)、铁(Fe)、铜(Cu)、锌(Zn... 目的:测定人工栽培与野生夏枯草土壤及其植株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以期为该资源保护利用及GAP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ICP-AES法测定栽培与野生夏枯草各器官及其土壤中磷(P)、钾(K)、钙(Ca)、镁(Mg)、钠(Na)、铁(Fe)、铜(Cu)、锌(Zn)、锰(Mn)、铝(Al)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栽培与野生夏枯草土壤及其茎、叶、果穗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Cu含量大小顺序为果穗>叶>茎,Mg,Ca,Zn,Fe,Mn,Al元素以叶含量最高,果穗次之,茎最少,K,Na在茎叶中含量较高,其次为果穗;土壤与果穗中Fe元素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茎及叶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与果穗、茎及叶中Zn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K元素含量在土壤及茎间亦呈显著正相关;栽培与野生品夏枯草各部位对P吸收有富集作用。结论:夏枯草药材与土壤中多数矿质元素含量无直接相关,主要通过选择性吸收调控药材中矿质元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矿质元素 含量 分布
原文传递
贮藏年限及药材分级对夏枯草药材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宇航 郭巧生 +1 位作者 刘丽 王澄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82-88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年限及药材分级对夏枯草内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夏枯草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安徽庐江夏枯草规范化种植基地内收集不同贮藏年限夏枯草果穗(当年、1年、2年),并对基地药材随机取样,结合果穗外观形...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年限及药材分级对夏枯草内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夏枯草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安徽庐江夏枯草规范化种植基地内收集不同贮藏年限夏枯草果穗(当年、1年、2年),并对基地药材随机取样,结合果穗外观形状与市场现行标准,将药材分为3级;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分别测定夏枯草药材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及多糖含量;HPLC测定熊果酸、齐墩果酸及迷迭香酸含量。结果:不同贮藏年限夏枯草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含量随贮藏年限延长而显著增加;而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总黄酮、多糖、熊果酸、齐墩果酸及迷迭香酸含量随贮藏年限延长,各成分含量逐渐下降,且差异显著。夏枯草药材并未遵循分级标准呈现出明显规律,其中总黄酮含量以二级最高;多糖含量则以一级最高;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呈现出从一级到三级逐渐下降趋势;而水浸出物、醇浸出物、熊果酸、齐墩果酸及迷迭香酸含量表现出从一级到三级依次上升趋势。结论:夏枯草药材安全储藏期以当年为宜;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多以三级药材最高,二级药材其次,一级药材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贮藏 分级 品质
原文传递
夏枯草本草及其入药部位变化的考证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宇航 郭巧生 王澄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246,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夏枯草历代本草著作考证,研究夏枯草名称、产地、主治功效、入药部位及采收加工方法,为临床用药及合理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考证历代主流本草著作,并结合实地考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历史上夏枯草分布区... 目的:通过对夏枯草历代本草著作考证,研究夏枯草名称、产地、主治功效、入药部位及采收加工方法,为临床用药及合理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考证历代主流本草著作,并结合实地考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历史上夏枯草分布区主要集中于我国四川省境内、淮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枯草主治功效古今基本一致;但古今药用部位及采收加工记载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本草文献考证与分析,夏枯草入药部位变化大致经历带穗全草[明朝后期(约16世纪或以前)至清末民初(约19世纪初)]、以果穗及带穗全草入药[民国中期(约19世纪30年代)至1963年)]、单用半枯或成熟果穗(1963年至今)3个阶段;夏枯草传统加工方法根据临床疗效不同分为晒干和阴干两种,而现代加工方法仅采用晒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本草学 入药部位 考证
原文传递
夏枯草氮、磷、钾吸收分配特征及其干物质积累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宇航 刘丽 +1 位作者 郭巧生 王澄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410-3415,共6页
目的:研究夏枯草干物质积累及其氮、磷、钾吸收分配特性,以期为夏枯草科学施肥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夏枯草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采样,测定全株与各器官生物量及其氮、磷、钾含量。结果:夏枯草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磷、钾吸... 目的:研究夏枯草干物质积累及其氮、磷、钾吸收分配特性,以期为夏枯草科学施肥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夏枯草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采样,测定全株与各器官生物量及其氮、磷、钾含量。结果:夏枯草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磷、钾吸收积累量呈线性增加趋势,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4月中旬至5月上旬植株干物质阶段积累率最高,达63.71%。3月下旬至4月中旬植株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中;5月上旬至5月下旬茎中干物质分配率最高;至6月中旬,果穗干物质分配率最大。4月中旬前,植株对氮磷钾吸收积累量较少,各营养元素主要集中于叶片;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氮磷钾吸收积累量均占整个生长期最大,分别为72.35%,59.82%,87.41%,此期营养元素主要集中于茎中;转入生殖生长期(即5月上旬后),果穗中营养元素积累量及分配率逐渐增大,并于6月中旬均达最高值。整个生长期以拔节期至现蕾期(即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夏枯草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期,同时也是氮、磷、钾最大效率期。结论:拔节期至现蕾期(即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夏枯草植株生长发育最关键时期,期间需注意田间水肥调控,以促进植株顶端现蕾与干物质积累。每生产100 kg夏枯草果穗,需吸收1.62 kg N,0.36 kg P2O5,2.88 kg K2O,各养分间吸收比例N-P2O5-K2O为1∶0.22∶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干物质积累 氮、磷、钾
原文传递
夏枯草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宇航 郭巧生 +3 位作者 王澄亚 马长青 刘涛 孙维广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886-1889,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夏枯草形态学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为夏枯草系统选育和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来自全国15份夏枯草种质的形态学性状进行相关、通径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夏枯草种质中6个形态学性状存在较大遗... 目的:通过研究夏枯草形态学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为夏枯草系统选育和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来自全国15份夏枯草种质的形态学性状进行相关、通径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夏枯草种质中6个形态学性状存在较大遗传变异;单株穗重与单株果穗数和单株叶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7.533%。结论:在夏枯草丰产种质选育中应重点关注生长势强、单株果穗数较多及果穗较长的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形态学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