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枕筋膜内热针联合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汪婷 张森 +4 位作者 单前前 张帅 徐灿灿 王炬奇 范后宝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2期77-83,共7页
目的:观察寰枕筋膜内热针疗法联合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且符合研究条件的80例CE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脉冲射频治疗,治疗组在... 目的:观察寰枕筋膜内热针疗法联合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且符合研究条件的80例CE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脉冲射频治疗,治疗组在脉冲射频的基础上行寰枕筋膜内热针治疗。统计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测量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颈椎活动度,统计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补救止痛药物(塞来昔布)使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VAS、PSQI、HA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颈椎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VAS、PSQI、HA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颈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补救止痛药物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5%(11/40)和17.5%(7/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枕筋膜内热针疗法联合脉冲射频治疗CEH较单独脉冲射频治疗效果更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为CEH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寰枕筋膜 内热针 脉冲射频 颈椎活动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2
作者 王炬奇 王建强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1期107-107,共1页
目的:研究急性脊柱创伤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脊柱创伤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进行治疗。手术后1月复诊,观察患者骨折的恢复状况,神经功能恢复采用Frankel进行评分。结果患者手术后恢复良... 目的:研究急性脊柱创伤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脊柱创伤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进行治疗。手术后1月复诊,观察患者骨折的恢复状况,神经功能恢复采用Frankel进行评分。结果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Frankel评分有显著变化。结论参考患者骨折的类型以及内固定器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合理科学的手术方法对患者身体的恢复十分重要,还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柱创伤 临床诊断 Frankel评分 治疗分析
下载PDF
隐神经脉冲射频联合关节腔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汪婷 范后宝 +4 位作者 张森 张帅 单前前 王炬奇 朱珊珊 《江苏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572-576,582,共6页
目的观察隐神经脉冲射频(PRF)联合关节腔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KOA内侧疼痛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PRF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隐神经PRF治疗;PRF+PRP组在PRF组基础上加用超声引导下关节腔PRP注... 目的观察隐神经脉冲射频(PRF)联合关节腔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KOA内侧疼痛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PRF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隐神经PRF治疗;PRF+PRP组在PRF组基础上加用超声引导下关节腔PRP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时VAS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观察治疗后各时间点艾瑞昔布累积使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和WOMAC评分降低,ROM和SF-36评分升高(P<0.05),且PRF+PRP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ROM和WOMAC评分改善情况优于PRF组(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PRF+PRP组艾瑞昔布累积使用量少于PRF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隐神经PRF联合关节腔PRP注射治疗KOA的效果优于单用隐神经PR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隐神经 富血小板血浆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皮下与静脉注射吗啡自控镇痛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观察
4
作者 王建强 朱自强 +2 位作者 周峰 房明亮 王炬奇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24期3701-3703,共3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皮下注射吗啡患者自控镇痛( PCSA)与静脉注射吗啡患者自控镇痛( PCIA)在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择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CIA组30例、PCSA组30例,两组患...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皮下注射吗啡患者自控镇痛( PCSA)与静脉注射吗啡患者自控镇痛( PCIA)在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择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CIA组30例、PCSA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 PCIA组与PCSA组单次给药剂量分为1 mg/次、2.5 mg/次,锁定时间分为5 min、20 min,在术后感知疼痛时,由患者自己给药镇痛。于术后4 h、8 h、12 h、24 h记录患者吗啡用药量、用药次数、疼痛评分( VAPS)、平均动脉压和呼吸频率、镇静程度,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果 PCSA组术后24 h用药总量为(30.41±10.00) mg,显著高于PCIA组的(18.03±6.04)m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平均用药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PCIA组术后0~4 h、>4~8 h镇痛效果、镇静程度均优于PCSA组(t=3.4、3.2、3.5、3.7,均P<0.05),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0%,高于PCSA组的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P<0.05)。结论两种镇痛方法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PCSA镇痛起效较慢,不良反应较小,在开始PCSA前应给予负荷剂量,以提高其早期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患者控制 吗啡 注射 皮下 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