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奶牛瘤胃兼性厌氧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炳晓 柴同杰 +4 位作者 苏鹏程 吕静 姚美玲 戈胜强 秦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42,共8页
【目的】从奶牛瘤胃液中分离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兼性厌氧细菌,用于绿色粗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研发。【方法】从奶牛瘤胃中采取瘤胃液,接种于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采用严格厌氧结合需氧培养方式进行培养,通过刚果红染色,筛选出分... 【目的】从奶牛瘤胃液中分离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兼性厌氧细菌,用于绿色粗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研发。【方法】从奶牛瘤胃中采取瘤胃液,接种于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采用严格厌氧结合需氧培养方式进行培养,通过刚果红染色,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兼性厌氧细菌;采用生化试验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细菌进行鉴定,并绘制系统发育树;同时对细菌生长特性及有无致病性进行初步测定。【结果】共分离到63株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细菌,其中29株有较强的分解纤维素能力,包括24株G菌,5株G+菌;24株G-细菌中,18株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3株为铜绿假单胞杆菌,2株为大肠杆菌,1株为产酸克雷伯氏菌;5株G+细菌中,2株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有99.7%的同源性,2株与巨大芽孢杆菌有99.6%的同源性,1株与蜡状芽孢杆菌有99.5%的同源性,分类学上可分别归于苏云金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细菌的生长特性及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到的细菌在20-41℃、pH5.O~9.0条件下生长良好,肺炎克雷伯氏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无致病性。【结论】分离到的奶牛瘤胃兼性厌氧细菌,可用于绿色粗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瘤胃液 纤维素分解菌 16S RDNA 克雷伯氏菌 芽孢杆菌
下载PDF
快速鉴别奶牛乳腺炎细菌或真菌的双重PCR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戈胜强 柴同杰 +5 位作者 马保臣 李晓霞 蔡玉梅 吕静 秦梅 王炳晓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54-1561,共8页
综合多种细菌、真菌DNA模板的提取方法,采用β-巯基乙醇裂解细胞壁,利用蜗牛酶和溶菌酶消化细胞壁,再利用石英砂机械破壁,能彻底破坏细菌、真菌细胞壁,提取高质量的DNA,摸索出一套从奶样中同时提取细菌、真菌核酸的新方法。建立双重PCR... 综合多种细菌、真菌DNA模板的提取方法,采用β-巯基乙醇裂解细胞壁,利用蜗牛酶和溶菌酶消化细胞壁,再利用石英砂机械破壁,能彻底破坏细菌、真菌细胞壁,提取高质量的DNA,摸索出一套从奶样中同时提取细菌、真菌核酸的新方法。建立双重PCR方法,同时完成对细菌16S rRNA保守区特异性基因片段和真菌18S rRNA保守区特异性基因片段的扩增,快速诊断奶牛乳房炎是细菌感染还是真菌感染或是混合感染。对采自临床型乳腺炎和隐性乳腺炎病例的共计84个乳样分别用传统细菌学培养法和双重PCR方法对比鉴定。结果表明,双重PCR检测乳样细菌的最小浓度为102CFU/mL,检测乳样真菌的最小浓度为103CFU/mL。双重PCR方法对细菌的检测与平板培养检测方法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真菌的检测与平板培养检测方法比较具有更高的检出率(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细菌 真菌 双重PCR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生产发酵工艺 被引量:1
3
作者 吕静 柴同杰 +1 位作者 张兴晓 王炳晓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4,共5页
利用全自动机械搅拌发酵罐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生产发酵工艺进行研究。设立温度、pH值和发酵时间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优化设计方法,确定各因素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产毒量的影响程度,并绘制发酵过程细菌生长曲线和产毒曲... 利用全自动机械搅拌发酵罐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生产发酵工艺进行研究。设立温度、pH值和发酵时间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优化设计方法,确定各因素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产毒量的影响程度,并绘制发酵过程细菌生长曲线和产毒曲线。结果显示,pH对细菌的产毒量影响显著(0.01<P<0.05),发酵时间、温度对细菌产毒量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pH7.0、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6 h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生产发酵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α-毒素 发酵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