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藏泽当地区的宇宙尘
被引量:
11
1
作者
梁日暄
宛传永
+1 位作者
王炳熙
彭佑华
《岩矿测试》
CAS
1982年第3期1-8,共8页
宇宙尘也称微陨石、陨砂、微玻璃陨石,我国海南岛、雷州半岛产的玻璃陨石称为雷公墨,其中也有微玻璃陨石,或称为显微熔融石。宇宙尘最早是1872—1876年英国“挑战”号考察船在大洋底淤泥中发现的,Murray根据这些宇宙尘球粒表面构造特征...
宇宙尘也称微陨石、陨砂、微玻璃陨石,我国海南岛、雷州半岛产的玻璃陨石称为雷公墨,其中也有微玻璃陨石,或称为显微熔融石。宇宙尘最早是1872—1876年英国“挑战”号考察船在大洋底淤泥中发现的,Murray根据这些宇宙尘球粒表面构造特征与铁质陨石相似,认为它们是宇宙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玻璃陨石
宇宙尘
宇宙物质
雷公墨
球粒
表面构造
雷州半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炳熙
赵浩东
陈金龙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2年第6期583-596,共14页
当前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一种高传染性肺炎,其通过呼吸道飞沫、气溶胶、直接或间接接触、粪口传播或者冷链运输等途径在人群中进行传播,处在潜伏期或尚无明显症状的患者也具备传...
当前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一种高传染性肺炎,其通过呼吸道飞沫、气溶胶、直接或间接接触、粪口传播或者冷链运输等途径在人群中进行传播,处在潜伏期或尚无明显症状的患者也具备传染他人的能力。SARS-CoV-2是一种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拥有线性RNA片段,每个病毒粒子直径为60~140 nm。与其他冠状病毒相似,SARS-CoV-2主要包括4种结构蛋白,即:刺突蛋白(S)、膜蛋白(M)、包膜蛋白(E)和核衣壳蛋白(N)。迄今为止,基于病毒结构基础和病原学特点开发出了多种检测SARS-CoV-2的方法,为疑似COVID-19患者的确诊和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简要介绍了SARS-CoV-2的病原学特征,并综述了核酸检测、免疫学检测和新型生物传感器等最新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COVID-19的早期诊断与防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SARS-CoV-2
快速检测
核酸检测
免疫学检测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塞浦路斯特罗多斯型洋壳最上部500米剖面(CY—1钻孔)中的不透明矿物、磁性及其蚀变作用的研究
3
作者
王炳熙
C.沃耳斯(Walls)
J.M.霍尔(Hall)
《岩矿测试》
CAS
1984年第3期193-206,I0001,共15页
引言近十年来为了鉴别大洋盆地中线性磁异常模式的起源,对洋壳磁化强度的研究显示了极大的兴趣。目前了解洋壳(尤其在深部)可以通过几种方法,如在推测为构造断崖的附近进行海底拖曳打捞、通过大洋基底钻探或通过考察蛇绿岩剖面等。拖曳...
引言近十年来为了鉴别大洋盆地中线性磁异常模式的起源,对洋壳磁化强度的研究显示了极大的兴趣。目前了解洋壳(尤其在深部)可以通过几种方法,如在推测为构造断崖的附近进行海底拖曳打捞、通过大洋基底钻探或通过考察蛇绿岩剖面等。拖曳打捞和钻探均可从原地洋壳的各个层位获得样品,但是在钻探大洋基底时,大多数钻孔的穿透小于100米,一些深孔也小于600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盆地
蚀变作用
磁异常
蛇绿岩
洋壳
磁化强度
不透明矿物
几种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发现的格羟铬矿的研究
4
作者
王炳熙
《岩矿测试》
CAS
1983年第1期44-49,I0004,共7页
在我国发现的铬羟化物——格羟铬矿(qrimal-diite)具羟钴矿(heterogenite,CoOOH)型结构,产于云南省墨江县金厂超基性岩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中。经研究,金厂的格羟铬矿不同于圭亚那发现的格羟铬矿,后者为杂羟铬矿(merumite)——一种复杂的...
在我国发现的铬羟化物——格羟铬矿(qrimal-diite)具羟钴矿(heterogenite,CoOOH)型结构,产于云南省墨江县金厂超基性岩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中。经研究,金厂的格羟铬矿不同于圭亚那发现的格羟铬矿,后者为杂羟铬矿(merumite)——一种复杂的多种铬矿物混合物的主要成分之一,而且常与铜铬矿(mcconnellite,CrOOCu)呈交生体出现,而金厂格羟铬矿则为单一的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矿
金厂
羟化物
COOOH
超基性岩
墨江县
圭亚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米铜簇合成与应用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单莲云
任佳姝
+1 位作者
王炳熙
陈金龙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0年第3期354-362,共9页
纳米铜簇是由几个到几十个原子组成且尺寸接近费米波长的相对稳定聚集体,因其合成方法简单、生物相容性好及独特光、电、磁性质等优点,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中,笔者主要介绍了纳米铜簇的合成方法、优良的理化性质和应用进展,重...
纳米铜簇是由几个到几十个原子组成且尺寸接近费米波长的相对稳定聚集体,因其合成方法简单、生物相容性好及独特光、电、磁性质等优点,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中,笔者主要介绍了纳米铜簇的合成方法、优良的理化性质和应用进展,重点总结了近年来纳米铜簇在金属离子、生物分子、pH、温度、药物与抗菌等方面分析检测应用以及在化学催化、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应用进展,以期为拓展铜簇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簇
分析检测
应用进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马提岩熔岩的侵位和冷却
6
作者
H.E.Huppert
王炳熙
《地球与环境》
CAS
1985年第8期33-37,共5页
现已确认,科马提岩熔岩相当于喷发温度为1400—1700℃、估计粘度为0.1—1帕·秒、MgO含量为18—35%的超镁铁质流体。这类熔岩大部分为太古代的。这些科马提岩熔岩表明早期地球的热状况与现今相比是非常不同的,并提供了深入了解太...
现已确认,科马提岩熔岩相当于喷发温度为1400—1700℃、估计粘度为0.1—1帕·秒、MgO含量为18—35%的超镁铁质流体。这类熔岩大部分为太古代的。这些科马提岩熔岩表明早期地球的热状况与现今相比是非常不同的,并提供了深入了解太古代地幔成分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岩流
冷却速率
火山喷出物
侵位
科马提岩
火山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泽当地区的宇宙尘
被引量:
11
1
作者
梁日暄
宛传永
王炳熙
彭佑华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西藏地质二队
出处
《岩矿测试》
CAS
1982年第3期1-8,共8页
文摘
宇宙尘也称微陨石、陨砂、微玻璃陨石,我国海南岛、雷州半岛产的玻璃陨石称为雷公墨,其中也有微玻璃陨石,或称为显微熔融石。宇宙尘最早是1872—1876年英国“挑战”号考察船在大洋底淤泥中发现的,Murray根据这些宇宙尘球粒表面构造特征与铁质陨石相似,认为它们是宇宙物质。
关键词
微玻璃陨石
宇宙尘
宇宙物质
雷公墨
球粒
表面构造
雷州半岛
分类号
P18 [天文地球—天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炳熙
赵浩东
陈金龙
机构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出处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2年第6期583-596,共14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重点项目(2632019ZD18)。
文摘
当前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一种高传染性肺炎,其通过呼吸道飞沫、气溶胶、直接或间接接触、粪口传播或者冷链运输等途径在人群中进行传播,处在潜伏期或尚无明显症状的患者也具备传染他人的能力。SARS-CoV-2是一种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拥有线性RNA片段,每个病毒粒子直径为60~140 nm。与其他冠状病毒相似,SARS-CoV-2主要包括4种结构蛋白,即:刺突蛋白(S)、膜蛋白(M)、包膜蛋白(E)和核衣壳蛋白(N)。迄今为止,基于病毒结构基础和病原学特点开发出了多种检测SARS-CoV-2的方法,为疑似COVID-19患者的确诊和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简要介绍了SARS-CoV-2的病原学特征,并综述了核酸检测、免疫学检测和新型生物传感器等最新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COVID-19的早期诊断与防控提供帮助。
关键词
COVID-19
SARS-CoV-2
快速检测
核酸检测
免疫学检测
生物传感器
Keywords
COVID-19
SARS-CoV-2
rapid detection
nucleic acid detection
immunological test
biosensors
分类号
R33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塞浦路斯特罗多斯型洋壳最上部500米剖面(CY—1钻孔)中的不透明矿物、磁性及其蚀变作用的研究
3
作者
王炳熙
C.沃耳斯(Walls)
J.M.霍尔(Hall)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加拿大达耳豪西大学海洋地质中心
出处
《岩矿测试》
CAS
1984年第3期193-206,I0001,共15页
文摘
引言近十年来为了鉴别大洋盆地中线性磁异常模式的起源,对洋壳磁化强度的研究显示了极大的兴趣。目前了解洋壳(尤其在深部)可以通过几种方法,如在推测为构造断崖的附近进行海底拖曳打捞、通过大洋基底钻探或通过考察蛇绿岩剖面等。拖曳打捞和钻探均可从原地洋壳的各个层位获得样品,但是在钻探大洋基底时,大多数钻孔的穿透小于100米,一些深孔也小于600米。
关键词
大洋盆地
蚀变作用
磁异常
蛇绿岩
洋壳
磁化强度
不透明矿物
几种方法
分类号
P6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发现的格羟铬矿的研究
4
作者
王炳熙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岩矿测试》
CAS
1983年第1期44-49,I0004,共7页
文摘
在我国发现的铬羟化物——格羟铬矿(qrimal-diite)具羟钴矿(heterogenite,CoOOH)型结构,产于云南省墨江县金厂超基性岩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中。经研究,金厂的格羟铬矿不同于圭亚那发现的格羟铬矿,后者为杂羟铬矿(merumite)——一种复杂的多种铬矿物混合物的主要成分之一,而且常与铜铬矿(mcconnellite,CrOOCu)呈交生体出现,而金厂格羟铬矿则为单一的物相。
关键词
铬矿
金厂
羟化物
COOOH
超基性岩
墨江县
圭亚那
分类号
TM9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铜簇合成与应用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单莲云
任佳姝
王炳熙
陈金龙
机构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出处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0年第3期354-362,共9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重点项目(2632019ZD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1350161)。
文摘
纳米铜簇是由几个到几十个原子组成且尺寸接近费米波长的相对稳定聚集体,因其合成方法简单、生物相容性好及独特光、电、磁性质等优点,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中,笔者主要介绍了纳米铜簇的合成方法、优良的理化性质和应用进展,重点总结了近年来纳米铜簇在金属离子、生物分子、pH、温度、药物与抗菌等方面分析检测应用以及在化学催化、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应用进展,以期为拓展铜簇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纳米铜簇
分析检测
应用进展
Keywords
copper nanoclusters
analytical detection
application progress
分类号
TB38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马提岩熔岩的侵位和冷却
6
作者
H.E.Huppert
王炳熙
机构
地矿部地质所六室
出处
《地球与环境》
CAS
1985年第8期33-37,共5页
文摘
现已确认,科马提岩熔岩相当于喷发温度为1400—1700℃、估计粘度为0.1—1帕·秒、MgO含量为18—35%的超镁铁质流体。这类熔岩大部分为太古代的。这些科马提岩熔岩表明早期地球的热状况与现今相比是非常不同的,并提供了深入了解太古代地幔成分的条件。
关键词
熔岩流
冷却速率
火山喷出物
侵位
科马提岩
火山岩
分类号
P58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藏泽当地区的宇宙尘
梁日暄
宛传永
王炳熙
彭佑华
《岩矿测试》
CAS
1982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王炳熙
赵浩东
陈金龙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塞浦路斯特罗多斯型洋壳最上部500米剖面(CY—1钻孔)中的不透明矿物、磁性及其蚀变作用的研究
王炳熙
C.沃耳斯(Walls)
J.M.霍尔(Hall)
《岩矿测试》
CAS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我国发现的格羟铬矿的研究
王炳熙
《岩矿测试》
CAS
198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纳米铜簇合成与应用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单莲云
任佳姝
王炳熙
陈金龙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科马提岩熔岩的侵位和冷却
H.E.Huppert
王炳熙
《地球与环境》
CAS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