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治”与“法治”传统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侧重于中国政治文化角度的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炳起 陈寒鸣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46-350,共5页
对于中国历史文化,过去曾有儒、法斗争贯穿始终之说。而学者们则更多地认为儒家道德人文主义是中国历史文化最重要、最具核心意义的精神。若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儒家与法家互补、"德治"与"法治"兼重,乃是中国历史... 对于中国历史文化,过去曾有儒、法斗争贯穿始终之说。而学者们则更多地认为儒家道德人文主义是中国历史文化最重要、最具核心意义的精神。若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儒家与法家互补、"德治"与"法治"兼重,乃是中国历史上的基本政治结构,也可视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特质。正在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们对其予以科学分析,能获得多方面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政治文化 传统 “德治”与“法治” 社会主义建设
下载PDF
论劳动关系与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炳起 《工会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总的目标。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全面发展的依托和社会载体,协调劳动关系,推进劳动者全面发展是工会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劳动者素质 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工会组织 劳动制度 利益分配原则
下载PDF
困难职工群体:一个应给予关注的社会问题
3
作者 王炳起 王海峰 《理论与现代化》 2002年第1期25-28,共4页
非正式性、变动性、弱势性、经济性、行业性是困难职工群体的基本特征。困难职工群体这一社会现象,不利于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不利于政治和社会稳定,不利于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会运动的团结统一,不利于下一代健康成长和经济社会可持续... 非正式性、变动性、弱势性、经济性、行业性是困难职工群体的基本特征。困难职工群体这一社会现象,不利于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不利于政治和社会稳定,不利于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会运动的团结统一,不利于下一代健康成长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和保障困难职工群体的合法权益,除了通过深化改革、振兴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外,还应加大税收力度,设立扶困专项基金;将罚没腐败分子非法所得的一部分列为济贫基金;把“送温暖”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纳入法制化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职工群体 社会问题 特征 政治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改革 就业 再就业培训 送温暖工程
下载PDF
切实维权与工会的组织建设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炳起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12,共5页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是工会的社会定位和社会功能。要做到“切实维权”必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构建基层工会的维权制度体系,加强工会干部队伍的建设和新建工会的步伐,把“组织起来”和“切实维权统一起来。”
关键词 工会 组织建设 社会定位 社会功能 合法权益
下载PDF
工会社会公共维权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炳起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10,共4页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工会维权的重要领域,搞好工会社会公共维权,是落实中国工会维权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工会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要主体的作用,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工会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工会 社会公共建设 维权 初探
下载PDF
职工队伍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6
作者 王炳起 《工会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19,共4页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职工队伍在整体利益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分化出各具特征的不同利益群体,并有进一步分化整合的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社会结构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关键词 职工队伍 利益群体 特征 发展趋势 所有制结构 产业结构 社会结构 社会进步 企业经营管理者 普通工人群体 专业技术人员群体 社会分化 公务员群体 下岗失业职工群体
下载PDF
关于我国职工队伍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界定
7
作者 王炳起 《工会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逐步完善,社会结构正处于转型期,职工队伍的规模和素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劳动关系为前提,以职业分工为基础,在职工队伍整体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分化出不同的利益群体,使社会结构呈现出现代化的趋势,这...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逐步完善,社会结构正处于转型期,职工队伍的规模和素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劳动关系为前提,以职业分工为基础,在职工队伍整体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分化出不同的利益群体,使社会结构呈现出现代化的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工队伍 中国 市场经济 社会结构 劳动关系 社会进步 《工会法》 工会工作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应确立科学的价值观
8
作者 王炳起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3-45,共3页
当代大学生担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为此,要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最高的价值准则,正确处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现有价值和未来价值的关系,确立科学的价值观。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 中国 三个代表
下载PDF
政府应充分发挥工会在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中的作用
9
作者 王炳起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4,共3页
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各阶层利益相对均衡。工资协商共决,是工会维权的核心举措和基本手段;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是工会维权的相关领域。这是工会在调整社会利益格局中两个基本支点。各级政府在调整劳资利益和社会阶层利益中,运行手中行政... 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各阶层利益相对均衡。工资协商共决,是工会维权的核心举措和基本手段;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是工会维权的相关领域。这是工会在调整社会利益格局中两个基本支点。各级政府在调整劳资利益和社会阶层利益中,运行手中行政权力资源,提供相应制度配置和物质保障,充分发挥工会的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分配格局 行政权力资源 工会作用
下载PDF
梁启超的民权思想与其“新民”理想观
10
作者 王炳起 陈寒鸣 《理论与现代化》 2003年第3期76-78,共3页
梁启超思想复杂多变,既有反复之处,也有精进之象,其坚持民权思想则是一以贯之的。他明确地将民权与御侮救国,即思想文化上的启蒙同现实的救亡图存有机结合起来,这表明其本人的思想已经超越了维新范畴。他把国民与奴隶予以区分,致力于使... 梁启超思想复杂多变,既有反复之处,也有精进之象,其坚持民权思想则是一以贯之的。他明确地将民权与御侮救国,即思想文化上的启蒙同现实的救亡图存有机结合起来,这表明其本人的思想已经超越了维新范畴。他把国民与奴隶予以区分,致力于使民众彻底根除“奴隶性”、抛弃“奴隶行”,而成为国民。后来“五四”新文化倡导者展开国民性讨论,揭露和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实际上是对梁启超这一思想的发展。他的“新民”理想观其实比康有为的“大同”理想,更有理论深度,更有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民权 “新民”理想
下载PDF
共建和谐企业 共享发展成果(续)——在企业层面落实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研究与思考
11
作者 天津市总工会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联合课题组 +4 位作者 李恒强 郭振影 刘耕 孟令军 王炳起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2-17,共6页
关键词 和谐企业 共建共享 和谐社会 企业层面 文化构建 成果 社会价值认同 政治制度
下载PDF
共建和谐企业 共享发展成果——在企业层面落实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研究与思考
12
作者 天津市总工会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联合课题组 +4 位作者 李恒强 郭振影 刘耕 孟令军 王炳起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8,共8页
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和谐企业建设。企业是劳动关系的载体,建设和谐企业,必须保证劳动关系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共建共享,并要以科学的理论和经济政治文化措施来保证。
关键词 共建 和谐企业 共享 发展成果
下载PDF
初次分配的顶层设计与工资协商共决——关于推动党政主导的维护职工权益机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
13
作者 天津市总工会课题组 王炳起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9,共8页
近两年来,改革顶层设计正成为中国政治领域中的新概念。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已成为改革顶层设计的基本要义。其中,初次分配中的工资协商共决,更成为政府和劳资双方致力和谐企业建设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 顶层设计 初次分配 工资协商共决
下载PDF
关于私营企业主能否当劳模当共产党员的调查报告
14
作者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专题调研组 刘永强 +4 位作者 王炳起 王海峰 陈寒鸣 孟令军 孙华堂 《真理的追求》 2001年第3期22-26,共5页
关键词 私营企业主 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 工人阶级先锋队 劳动模范 群众基础 社会主义 劳模 工会工作 剩余价
下载PDF
我国职工队伍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调查与研究
15
作者 李子星 王炳起 +3 位作者 王恒祐 梁树明 孟令军 赵同卷 《工运研究》 2003年第8期8-11,共4页
关键词 职工队伍 中国 内部结构 利益关系 职工权益 工会组织
原文传递
关于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宏观思考
16
作者 王炳起 《中国工运》 2003年第12期27-28,共2页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由于党政部门的重视和各级工会组织的努力,全国范围内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创造了数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共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在分析研究企业层面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机理机制的基础上,...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由于党政部门的重视和各级工会组织的努力,全国范围内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创造了数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共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在分析研究企业层面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机理机制的基础上,还应在社会层面上进行宏观思考,使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融入社会整体运行之中,发挥其最佳功能,发挥工人阶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的主力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技术创新 创新活动 创新基金 职工教育 专业技术人才 管理干部学院 教育经费 宏观思考 分配政策 小康社会
原文传递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与思考
17
作者 杨东来 黄晓云 +3 位作者 王炳起 孟令军 葛英秋 王卫平 《工运研究》 2004年第8期3-8,共6页
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实施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工人阶级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的伟大创举,是充分发挥职工群众主人翁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有效载体,也是工会组织在全党工作大局中发挥作用,体现作为的重要职能和手段。
关键词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体系 工会组织 职工素质 劳动力资本 领导机制 监督保障机制 激励约束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