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金线草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燕 郭兴峰 +2 位作者 张华 王玥科 刘嘉康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07-113,共7页
以金线草为原料,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金线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单因素试验中,逐一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4个因素对金线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金线草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 以金线草为原料,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金线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单因素试验中,逐一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4个因素对金线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金线草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75%、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40min、料液比1∶25(g/mL),在此条件下,金线草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达到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草 黄酮类化合物 回流提取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试验设计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的市售冻凡纳滨对虾品质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玥科 郑尧 +4 位作者 王红丽 周纷 唐史杰 李钧浩 王锡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6-187,共12页
为探究市售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品质评价方法及造成品质劣化的关键因素,以上海市超市在售11种不同商品类型的冻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市等级、冻藏时间、产品形式和摆放位置对其水分损失、质构以及色泽的影响。采... 为探究市售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品质评价方法及造成品质劣化的关键因素,以上海市超市在售11种不同商品类型的冻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市等级、冻藏时间、产品形式和摆放位置对其水分损失、质构以及色泽的影响。采用电子舌技术区分其滋味轮廓,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其品质评价模型,并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水分损失、质构及色泽方面,不同商品类型的冻凡纳滨对虾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相关性分析表明,解冻损失、离心损失和蒸煮损失与黏附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离心损失和蒸煮损失均与a*和b*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离心损失与L*呈极显著负相关,b*与黏附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经因子分析并基于特征值大于1,提取了3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05%。同时,对样品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序,排序结果与样品采集信息基本一致。通过因子分析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为F=0.577F1+0.293F2+0.131F3,其中,F1、F2和F3为3个主因子得分,F越高,说明品质水平越高。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冻凡纳滨对虾品质的主要因素为超市等级和冻藏时间,次要因素为产品形式和样品摆放位置。综上所述,超市等级和冻藏时间是影响市售冻凡纳滨对虾品质的关键因素,应加以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凡纳滨对虾 品质评价 因子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水产品贮运过程中货架期预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红丽 王锡昌 +2 位作者 施文正 周纷 王玥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61-268,共8页
水产品具有富含水分、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高活性内源酶等原料学特性,加之其外源微生物和内源酶的联合作用,其在死后贮运过程中极易发生理化性质、微生物和感官性状的变化,引起品质下降。基于敏感指标的变化对水产品的货架期进行建模,对... 水产品具有富含水分、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高活性内源酶等原料学特性,加之其外源微生物和内源酶的联合作用,其在死后贮运过程中极易发生理化性质、微生物和感官性状的变化,引起品质下降。基于敏感指标的变化对水产品的货架期进行建模,对水产品品质的快速预测和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综述主要介绍了在贮运过程中水产品货架期预测的内涵、货架期预测模型的研究方法(等温法和加速实验法)、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分类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旨在为水产品货架期预测建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贮运 货架期预测 建模
下载PDF
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肌肉营养价值评价及主体风味物质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艳霞 谢成民 +4 位作者 周纷 张凌 姜纪伟 王玥科 王锡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20-227,共8页
以普通网箱和大围网箱养殖大黄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肌肉营养测定方法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感觉阈值与气味特征,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确定2种养殖模式大黄鱼主体风味... 以普通网箱和大围网箱养殖大黄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肌肉营养测定方法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感觉阈值与气味特征,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确定2种养殖模式大黄鱼主体风味物质及整体气味轮廓。结果显示:水分、粗蛋白以大围网箱较高,粗脂肪以普通网箱较高,灰分无显著性差异;普通网箱肌肉中氨基酸总量(68.83 mg/g)略高于大围网箱(67.93 mg/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分别为40.96%、40.95%,各养殖模式下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均大于1,普通网箱必需氨基酸指数较高为2.47,鲜、甜味氨基酸均为2种养殖模式大黄鱼主要风味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分别高达65.47%、62.75%,其中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相对含量以大围网箱较高为18.39%;普通网箱和大围网箱挥发性成分分别为48、42种,主体风味物质为醛类、醇类及芳香类物质。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鱼腥味、哈喇味及青草味较重;大围网箱养殖大黄鱼蘑菇味、脂香、果香味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大黄鱼 营养评价 主体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