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锂在双相障碍患者中个体化给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晓东 王琛瑀 +1 位作者 宋和勇 武卓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551-2555,共5页
碳酸锂作为一种心境稳定剂,是治疗双相障碍(BD)的一线药物。由于其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疗效易受患者生理病理状态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且随着治疗药物监测(TDM)、群体药动学(PPK)及药物基因组学在碳酸锂个体化用药中辅助作用的日益凸... 碳酸锂作为一种心境稳定剂,是治疗双相障碍(BD)的一线药物。由于其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疗效易受患者生理病理状态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且随着治疗药物监测(TDM)、群体药动学(PPK)及药物基因组学在碳酸锂个体化用药中辅助作用的日益凸显,如何更有效地优化碳酸锂的个体化用药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碳酸锂个体化治疗中TDM、PPK和药物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进展。由于受到患者病理生理状态的影响,不同人群的目标血锂浓度范围略有差异,为保证其疗效及安全性,需常规进行TDM。在不同人群中开展的PPK研究表明,用于优化锂盐治疗的相关预测因素包括体质量、瘦体质量、年龄、肾功能等。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表明,FKBP5、ACP1、ADCY2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者的治疗反应差异相关。因此,在常规进行碳酸锂TDM的基础上,结合PPK和药物基因组学进行综合评估对碳酸锂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锂 治疗药物监测 群体药动学 药物基因组学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多粘菌素B导致皮肤色素沉着药品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董悦 王琛瑀 丁楠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441-445,共5页
目的:分析多粘菌素B致皮肤色素沉着药品不良反应(ADRs)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关于多粘菌素B致皮肤色素沉着ADRs的... 目的:分析多粘菌素B致皮肤色素沉着药品不良反应(ADRs)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关于多粘菌素B致皮肤色素沉着ADRs的个案报道,结合作者在工作中观察到的病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检索到14篇个案报道(涉及18例患者),加上作者在工作中观察到的1例病例,共19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63.2%),女性4例(21.1%),性别未知3例(15.8%)。老年患者(≥65岁)占总例数的26.3%。多粘菌素B相关皮肤色素沉着发生在用药后3~29 d,其中14例(73.7%)患者皮肤色素沉着发生在用药后14 d;报道的转归患者有9例,其中4例在停药后45 d至3个月后恢复至原本肤色。多粘菌素B致皮肤色素沉着的机制可能涉及组胺释放、朗格汉斯细胞增殖、氧化应激反应及苯丙氨酸增加黑色素的合成。结论:多粘菌素B导致的皮肤色素沉着较为常见,症状多发生于用药早期,多累及面部和颈部。该ADRs可逆,停药后数月可恢复至原本肤色,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菌素B 皮肤色素沉着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文献分析
下载PDF
模型引导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发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冠濠 王琛瑀 焦正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4-742,共9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治疗药物,因其对多种肿瘤卓越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得到广泛认可。基于定量药理学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能加速新药临床试验的进程,提高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治疗药物,因其对多种肿瘤卓越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得到广泛认可。基于定量药理学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能加速新药临床试验的进程,提高新药研究过程中决策的正确率,尤其是针对研发难度较大而需求甚广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新药。本文主要以帕博利珠单抗为例,阐述MIDD方法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研发早期有效给药方案的拟定,研发晚期评估临床疗效和验证给药方案的可行性,再至上市后给药方案的再评估及变更,为MIDD指导抗肿瘤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 建模 模拟 定量药理学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帕博利珠单抗
原文传递
定量系统药理学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迪虹 王琛瑀 +1 位作者 方罗 焦正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26-1733,共8页
肿瘤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现有临床研究缺乏针对抗肿瘤药物疗效动态变化的定量描述,为给药方案的制订带来了困难。基于定量系统药理学(quantitative systems pharmacology,QSP)的研究,可通过整合肿瘤生长与体内分子、细胞之间... 肿瘤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现有临床研究缺乏针对抗肿瘤药物疗效动态变化的定量描述,为给药方案的制订带来了困难。基于定量系统药理学(quantitative systems pharmacology,QSP)的研究,可通过整合肿瘤生长与体内分子、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定量考察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网络关系,预测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毒性,探索效应机制及筛选生物标志物,为肿瘤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新方法。本文介绍了QSP的定义、研究方法及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典型案例,为QSP在抗肿瘤药物中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系统药理学 抗肿瘤药物 效应机制 给药方案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