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探空数据的测风激光雷达在黄海西部海岸带的适用性分析
1
作者 时晓曚 鄢珅 +1 位作者 王琳淼 庞华基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5-567,共13页
利用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位于黄海西部海岸带青岛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内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和L波段气球探空系统(以下简称L波段探空,Lradar),经过观测数据时间和空间相互匹配,以L波段探空测风数据为参照标准,对测风激光雷达探... 利用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位于黄海西部海岸带青岛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内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和L波段气球探空系统(以下简称L波段探空,Lradar),经过观测数据时间和空间相互匹配,以L波段探空测风数据为参照标准,对测风激光雷达探测高度、水平风速和水平风向的探测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大探测高度日变化特征与边界层高度日变化较为吻合,每日09:00探测高度最低约1 000 m,17:00则达到探测高度的峰值约1 300 m。在筛选出的共计1 768次二者共同观测时刻中,超过90%测风激光雷达最大观测高度低于2 000 m,不足500 m的时刻约占16%。二者水平风速和水平风向的线性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7和0.98,其探测能力在海风和陆风时刻存在微小差异。测风激光雷达水平风速误差随高度和风速大小的变化存在差异,在500 m以下测风激光雷达平均风速明显大于L波段探空测得的平均风速,在500 m至1 500 m误差较小。在4级风及以下,风速误差分布较为集中;5到7级风,风速误差离散程度最大,离散值最多;8级风以上,离散误差明显减少。二者水平风向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测风激光雷达风向误差以正值为主,即相较于L波段探空顺时针偏转。在低层以偏北和偏南风向为主,在西北(NW)、北西北(NNW)、正南(S)和南东南(SSE)方向上其频率小于L波段探空,在正北(N)、北东北(NNE)、南西南(SSW)和西南(SW)方向上大于L波段探空,高层开始转为偏西风向,在正西(W)方向频率明显大于L波段探空。以上结果表明,测风激光雷达可以较好地刻画出黄海西部海岸带边界层内的风场信息,为后续测风激光雷达在海岸带和海上观测的业务应用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西部海岸带 测风激光雷达 L波段气球探空系统 低空风场
下载PDF
黄海与东海泥质区高分辨率沉积记录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琳淼 李广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7-174,共8页
陆架区沉积物季风代用指标在不同的地区可能具有不同意义,东海陆架泥质区的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率先开始,有一大批成果通过提取敏感粒度指标进行东亚冬季风重建,并讨论了其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驱动和响应关系;但有研究者指出,陆架沉积... 陆架区沉积物季风代用指标在不同的地区可能具有不同意义,东海陆架泥质区的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率先开始,有一大批成果通过提取敏感粒度指标进行东亚冬季风重建,并讨论了其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驱动和响应关系;但有研究者指出,陆架沉积物的粒度指标更多的代表东亚夏季风信息,因此黄海地区更多的高分辨率沉积物古气候研究对此进行机制解释很有必要;古海洋学研究方面,最初依据有孔虫组合变化规律和AMS14 C年代学结合进行古海洋环境重建,后来不断有学者提供高分辨率古海水温度记录,近期沉积记录中古生态系统信息的提取为古海洋环境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工业革命以来,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在陆架区泥质沉积记录中变化明显,反映出人类活动对海洋沉积记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沉积记录 黄海 东海
下载PDF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亟待加强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琳淼 《发展研究》 2005年第10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固定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工作 社会影响 审计情况 审计机关 长期存在 管理混乱 深发展
下载PDF
“收支两条线”管理亟待完善
4
作者 王琳淼 《发展研究》 2005年第8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收支两条线”管理 行政事业性收费 预算外资金收入 财政部门 财务收支计划 资金收支计划 支出管理 财政专户 预算外收入
下载PDF
近60年来南黄海沉积物高分辨率敏感粒级对东亚冬季风的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高星华 李广雪 +6 位作者 张海啟 Dada Olusegun A 刘世东 陈中亚 李亨健 王琳淼 刘玲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8期1-9,共9页
对南黄海中部泥质区F306柱状样的沉积物进行分析,运用粒径—标准偏差法,得出该孔敏感粒级组分为23.10~65.30μm(5.44Φ~3.94Φ),其粒级的含量15.6%~22.3%,平均粒径38.5~41.4μm(4.70Φ~4.59Φ),证明敏感粒级可以作为东亚冬季风的高... 对南黄海中部泥质区F306柱状样的沉积物进行分析,运用粒径—标准偏差法,得出该孔敏感粒级组分为23.10~65.30μm(5.44Φ~3.94Φ),其粒级的含量15.6%~22.3%,平均粒径38.5~41.4μm(4.70Φ~4.59Φ),证明敏感粒级可以作为东亚冬季风的高分辨率替代指标,进一步阐明了敏感粒级作为东亚冬季风替代指标在更高分辨率上的可行性。根据敏感粒级沉积记录,在1950—1986年期间,将东亚冬季风分为强—弱—强3个阶段,指示了该阶段东亚冬季风存在近10年的周期。1986/1987为近60多年来东亚冬季风由强变弱的转折点,与东亚气候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首次在中国东部海域中记录了此逆转事件,认为1986年后沉积物敏感粒级的变粗可能与长江物源变粗、东亚冬季风的减弱以及夏季风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泥质区 敏感粒级 东亚季风 高分辨率 长江输沙
下载PDF
Sediment record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south end of the Zhejiang-Fujian coastal mud area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琳淼 李广雪 +3 位作者 高飞 刘玲 刘勇 DADA Olusegun A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899-908,共10页
Previous studies carried out in the East China Sea(ECS) mud area focused on long-term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sedimentary records during the Holocene, especially during the mid-Holocene high-stand water levels period... Previous studies carried out in the East China Sea(ECS) mud area focused on long-term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sedimentary records during the Holocene, especially during the mid-Holocene high-stand water levels perio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nsitive grain size groups can be used as a sedimentary proxy to reconstruct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EAWM). The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mainly in the northern and middle portions of the Zhejiang-Fujian coastal mud, however, similar research in the southern portion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edimentary proxy and modern measured data of EAWM are lacking. In this paper, we focused on a sedimentary record of the past 100 years with an enhanced resolution of 1.8 years. Investigations of the southern end of the Zhejiang-Fujian coastal mud area were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210 Pb chronology, grain-size analysis and chemical element analysis.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mean grain size(Mz) of sediment sensitive grain size and the measured EAWM was confirmed for the first time. We found that during the recent 100 years, the variation of the mean grain size of the sensitive population in the southern portion of the Zhejiang-Fujian mud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EAWM intensity changes; and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changes in the sediment discharge from Datong station of the Changjiang River(DTSD). Finally, recent changes in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study area refl ect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记录 环境变化 海泥 平均晶粒尺寸 测量数据 粒度分析 全新世中期 东亚冬季风
下载PDF
南极罗斯海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海洋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家凯 李铁刚 +4 位作者 熊志方 常凤鸣 秦秉斌 王琳淼 贾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121,共10页
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与深部水体流通状况以及表层水体生产力密切相关。表层生产力与深部流通性变化影响着有机碳-呼吸CO_2的转化及其在海洋-大气中的转移,最终与大气CO_2分压(pCO_2)变化密切相关。故探明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对... 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与深部水体流通状况以及表层水体生产力密切相关。表层生产力与深部流通性变化影响着有机碳-呼吸CO_2的转化及其在海洋-大气中的转移,最终与大气CO_2分压(pCO_2)变化密切相关。故探明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对于解决大气pCO_2冰期旋回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中国第31和32次南极科考获得的南极罗斯海柱状岩心ANT31-R23及表层样为研究材料。通过元素钙、钛,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RSE)锰、钼、镍、钴、镉的测试分析,以表层样中RSE与Ti的比值作为判断ANT31-R23孔中相应RSE富集程度的背景值。结果显示,Mn在沉积期均表现出富集,表明罗斯海深部在该孔沉积期为氧化环境。根据Mn在不同层位出现的富集峰识别出4次强氧化脉冲事件,可能由南大洋底层水流通性增强和/或生产力降低导致。4次氧化脉冲事件层位中Mo、Ni、Co的明显富集,是由于锰(氢)氧化物对其捕获或吸附所致。此外,推测分析认为罗斯海对冰期大气pCO_2降低似乎没有明显贡献,但很可能对冰消期大气pCO_2迅速升高起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有关南极罗斯海深部氧化还原环境与大气pCO_2变化之间关联的推测,有待后续该孔精确年代模式的构建,方可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海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氧化脉冲 深部流通性 碳循环
下载PDF
基于树莓派的单像素成像系统 被引量:2
8
作者 何自豪 韩佳成 +2 位作者 王琳淼 赵天赐 张素恒 《大学物理》 2021年第10期77-82,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树莓派的单像素成像系统.该系统以基扫描单像素成像技术为基础,以树莓派为核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应用于实验教学中.本文首先给出了基扫描单像素成像的原理,然后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系统...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树莓派的单像素成像系统.该系统以基扫描单像素成像技术为基础,以树莓派为核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应用于实验教学中.本文首先给出了基扫描单像素成像的原理,然后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系统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展示了哈达玛和傅里叶单像素成像实验结果.本工作为开展光信息处理实验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像素成像 树莓派 傅里叶变换 沃尔什-哈达玛变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