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图运动试验对男性心肌缺血的检测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瑞听 刘峰 +1 位作者 林祖近 兰华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1-31,35,共2页
为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对54例男性运动试验结果与冠脉造影作对照。结果: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59.7%,强阳性可反映多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造影术 运动试验 男性 心电图
下载PDF
高血压左室肥厚者QT离散度的变化
2
作者 王瑞听 缪克强 《临床荟萃》 CAS 1999年第15期697-697,共1页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最长、最短QT间期(QT)的差值。近年研究表明,QTd可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国外学者以往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者,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增高,是否有心室复极异常尚未定论,国外...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最长、最短QT间期(QT)的差值。近年研究表明,QTd可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国外学者以往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者,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增高,是否有心室复极异常尚未定论,国外一些学者如Ichkhan K等相继报道高血压左室肥厚者的QTd显著增加,国内类似观察甚少,本研究主要探讨我国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QTd变化。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SBP≥160mmHg or DBP≥95mmHg(1mmHg=0.133kPa)〕,而排除冠心病、糖尿病、束支阻滞、肥厚型心肌病等器质性疾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室肥厚 QT离散度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初步观察
3
作者 王瑞听 方芳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甲状腺激素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心电图运动试验对男性心肌缺血的检测评估
4
作者 王瑞听 刘峰 +1 位作者 林祖近 兰华欣 《海军医学杂志》 1998年第2期133-134,共2页
为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对54例男性运动试验结果与冠脉造影作对照,结果: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9.7%,强阳性可反映多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造影术 运动试验
下载PDF
凯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2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圣利 杨士桂 +2 位作者 王瑞听 陈传统 李武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10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以疏血通及...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以疏血通及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凯时注射液,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94.74%(P>0.05),痊愈率分别为33.33%和18.42%,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增加明显(P<0.01),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凯时和疏血通注射液均有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两者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疏血通注射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贻平 王瑞听 +3 位作者 项延郡 吴胜利 吴联专 陈秀珍 《海峡药学》 2010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1,每晚睡前口服,连用12周。对照组除了不口服阿托伐他汀外,...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1,每晚睡前口服,连用12周。对照组除了不口服阿托伐他汀外,其他治疗同阿托伐他汀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CD6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具有降脂,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作用,促进粥样斑块稳定作用,我们推测阿托伐他汀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断和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脂 血小板活化因子
下载PDF
替米沙坦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圣利 王瑞听 +3 位作者 项延郡 张治平 章志东 李道在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294-1296,共3页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80例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服组与晚服组,2组均服用替米沙坦。晨服组于7∶00时给予替米沙坦(80 mg/片)1片,每日1次;晚服组于19∶00时给予替米沙坦(80 mg...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80例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服组与晚服组,2组均服用替米沙坦。晨服组于7∶00时给予替米沙坦(80 mg/片)1片,每日1次;晚服组于19∶00时给予替米沙坦(80 mg/片)1片,每日1次。12周后复查动态血压,比较2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晨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恢复昼夜节律的比例为20.0%,而晚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恢复昼夜节律的比例为52.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服组清晨时段(5∶00-9∶00)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晨服组(P<0.05)。结论: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时辰化服用替米沙坦可以更好地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杓型高血压 动态血压 替米沙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