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控制对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瑞必 蔡文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5期2275-2276,共2页
目的:探讨采集量和存放温度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检人员65例,分别采集2.0、1.8、1.6mL,立即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同时将检测后的1.8 mL样本继续存放于室温(22~2... 目的:探讨采集量和存放温度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检人员65例,分别采集2.0、1.8、1.6mL,立即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同时将检测后的1.8 mL样本继续存放于室温(22~28℃),4℃、-20℃,于24 h后再次上机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随着采血量的下降,PT、APTT、FIB检测结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和4℃存放24 h后PT、APTT、FIB检测结果出现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存放24 h后PT、APTT结果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检测结果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护理人员在采集凝血标本时要严格控制采血量(1.8 mL ±10%),同时凝血标本如不能立即检测,建议将样本离心后存放-4℃,切勿在过低的温度中保存样本,更要避免反复冻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 采血量 存放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